![](/img/loading.gif)
![迹象:抽象艺术群展 博文精选 文熙堂Art Space 崇真艺客](https://trueart-content.oss-cn-shanghai.aliyuncs.com/20250102/215744426_640.jpg#)
迹象:抽象艺术群展 展期:2024年12月12日 - 2025年1月19日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建国西路619号茂龄别墅14号 文熙堂Art Space 文熙堂荣幸地宣布,抽象艺术群展「迹象与回响」已于2024年12月12日起与观众见面。本次展览呈现了来自陈澈、陈墙、丁乙、黄渊青、黄喆、潘微、曲丰国、史成栋、薛松和周长江,十位艺术家的二十余件作品,并持续至2025年1月19日。 文熙堂文熙堂
在视觉语言的表达中,每一个笔触的描绘、每一种材质的选择,都是艺术家内心历程的“迹象”。看似抽象却蕴含深意的形态和符号,作为一种印记,是他们与当下世界之间的桥梁,也是对自我、社会及时代的回应。 本次展览聚焦十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探索者。陈澈对自然世界的感知、陈墙的远近之思、丁乙对抽象符号的执着、黄渊青的笔墨意象、黄喆对自我的追问、潘微的“以书入画”、曲丰国的材料实验、史成栋对光的探索、薛松的纸媒拼贴解构,以及周长江的互补概念,共同构成了这场丰富多元的艺术对话。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语言展现对形式、情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既是个人创作的“迹象”,也是在共时性中回响的集体表达,一段段从历史与现实中采撷的片段,被艺术家们通过抽象的语言重新拼接,又在与观众的持续互动与共鸣中、在国际化的影响下呈现出更广阔的视野,投射出新的可能性。 希望本次的展览能让观众穿梭于这些不同的视觉世界,从“迹象”中感知艺术家创作的轨迹,并以此建立与自我的联系,打开一扇探讨个人意义与时代共情的窗口。
内生长 No.6-2023 材质:布面丙烯 尺寸:120x90cm 年代:2023
作品94-8 材质:布上油彩 尺寸:92x61cm 年代:1994
Apperance of Crosses 2015-B2 材质:综合媒材 尺寸:60x45cm 年代:2015
年·月·日 材质:纸上综合材料 尺寸:183x145cm 年代:2024
双骏图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120x150cm 年代:2011
四季2021 雨水(小) 材质:布面丙烯 尺寸:80x100cm 年代:2021
互补构图 材质:布面丙烯 尺寸:106x88cm
展览现场 Exhibition 艺术家简介 Artist
陈 澈 1972年 生于河北 2005年 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UAL,艺术硕士(绘画) 现工作居住于北京与伦敦 在陈澈的作品中,我们得以感受到无限放大图像细节后展现出的微观世界,或是不断拉远距离最终跳脱三维局限的宇宙空间,这些景象都是通过不断调整观看距离和角度形成的。这些极致的视角也形成了客观存在与生命体验的双重表达,亦为创作者和观者提供了共情和交流的可能性。 陈 墙 1960年 生于上海 1989年 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 2007年 获德国Insel Hombroich 艺术基金会邀请 赴德交流 陈墙惯以一种去中心化“自然孕育”的绘画方式,让油彩水墨自由延展,使画面更加纯粹。在他起笔与落笔的瞬间,点、线、面,那些无意识的“符号”投射完成了无数次信息量的堆积与相互连结,唤醒观者的知觉,让我们重新发现图像背后的生命力。 丁 乙 1962年生于上海 曾就读于上海市工艺美术学院 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 现工作与生活于上海 丁乙的创作领域包括绘画、雕塑、空间装置和建筑。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他将视觉符号“十”字和变体的“X”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所谓“十示”,是一个印刷工业术语,象征着精确与重复。在创作该系列作品时,丁乙不仅使用了尺子和胶带加以精确定位,而且细心而富有规律地在画布上重复地描绘着一个又一个均衡的“十”字图案。最后那些令人眩晕的“十”字图案在期着纵向与横向的无限延伸中填满了整个画面。 黄渊青 1963年 生于上海 1985年 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微波理论专业 1987年至1989年在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 现任教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作为上海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黄渊青尝试从现代思维的角度理解书法的内在意志,并将书法经验植入抽象创作,以“写”代“画”,持续探索书写性线条表现力。黄渊青的2005年之前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一系列既定图形的变奏式研究,暗藏自我对书法艺术内在秩序的心得和隐喻,之后则更侧重以书法美学为主体的视觉形式与抽象线条之间的融合和恣意挥洒,作品呈现出中国书法美学的本体语言。 黄 喆 1984年 生于上海 2009年 获CREATIVE M50 2009年度创意新锐评选评委会大奖 2010年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获硕士学位 黄喆的创作中心始终围绕着地质、考古学、天体物理学,他通过作品巧妙的体现出在地理变迁中的力量诗学,思维围绕着⼒转换时间的叙事,这种叙事同时也为他⼼中的⼈类学加注。因此作品也涉及到考古与回望意义的探求。黄喆利用材料的光晕散射,把光作为观看元素纳入作品表现中,通过作品理解光、表达光,并与光同现。他对作品构成与形状的反复推敲拿捏,也是个人如推石般完成对力量诗学的理解过程。 潘 微 1962年 生于上海 1993年 毕业于东京武蔵野美术学院油画专业 在日本从事艺术活动和中日文化交流 1989年~至今 在中国,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地举办个展60多次群展150余次 从书法到抽象,是潘微艺术创作的自然转变,其核⼼是探索中国文字作为图示和符号的更多可能性。他的作品区别于传统的中国书法,减少许力道,在形式上多了几分轻容与幽微的美感。 曲丰国 1966 年⽣于辽宁 1988 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 现就职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副教授 从事绘画创作与教学 30 多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美术馆和画廊举办的个⼈作品展及百余次的艺术联展 曲丰国的绘画作品中始终贯穿个体对时间的感知、记忆、遗忘等与生命相关联的思考。他取消绘画中常规的绘画工具,通过手指、身体的移动以及颜料本身的自然运动来完成关于时间性的视觉呈现。通过作品中的直线表达出世界的本来的运动和千变万化的本来状态。在曲丰国的绘画实践中,色彩赋予变化,而线条使得变幻世界中有了人的存在。 史成栋 1989年 出生于中国上海 2013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学士学位 201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硕士学位 2018年 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权力榜 年度艺术发现 现任教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绘画专业 在史成栋的作品中,“光”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透过薄彩的绘画技法,让这里的光变得透亮、自然而纯净,为他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与活力,更偏门于浪漫主义的风格以及结构,悠然漫步其中营造出一种神奇却又令人安心的烂漫情怀。 薛 松 1965年出生于安徽砀山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 现居上海 薛松的作品以火焰和灰烬为媒介,通过拼贴把形形色色的印刷品残片组合成全新的形象世界。微观与宏观的矛盾,造型与内容的冲突,在他的画面上不断地制造出疏离和变异的戏剧化效果。经过解构与重新建构,各种图像在互为呼应或冲突之中被赋予全新的意义,借此反映艺术家对东方与西方、历史记忆与当下现实、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全球化与个体等各种议题的思考及隐喻。 周长江 1950年生于上海 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 1985年调入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专业创作,为国际一级美术师,曾任副院长,艺委会主任等职 2003年调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为学科带头人,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油画院特聘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周长江是上海抽象艺术的先驱艺术家之一,追求艺术语言的纯粹性,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抽象艺术家。他在艺术内涵上具有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高度,半具象半抽象的思想高度。他探索“互补”的概念,以东方哲学和传统美学为基础,西方绘画技法作补充元素,试图用现代艺术形态表述自己特有的内在认知和独立的学术精神状态,找到内心对应世界的方式。
文熙堂位于上海建国西路茂龄别墅,紧邻艺术大师关良旧居,静谧深邃,赋予独有的艺术气息。主理人凭借资深的行业经验,敏锐独到的鉴藏品味,展现收藏价值与艺术意涵的佳品。在经典与当代艺术的交汇中,文熙堂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搭起艺术与观者间的桥梁,使其能走入艺术,欣赏、对话、触及心灵并激发更深的思考。
![](/img/dianzan.png)
![](/img/fenxiang.png)
![](/img/comment/c-icon01.png)
![](/img/comment/c-icon02.png)
![](/img/comment/c-icon03.png)
![](/img/comment/c-icon04.pn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