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

距离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开幕还有

天!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圆桌一:何以电影宇宙?

讲座:《红玫瑰丝绸厂“胸怀宇宙的同志”》

圆桌二:何以宇宙电影?

时间:11月10日(周五)14:00-18:00

地点:三楼剧场

语言:英文/中文(同声传译)

演讲嘉宾:Christina Kiaer

圆桌嘉宾:Andrius Arutiunian、Jeebesh Bagchi (Raqs Media Collective)、Itziar Barrio、Nolan Oswald Dennis、刘昕、刘雨佳、Deimantas Narkevičius、Jonas Staal、Kidlat Tahimik、Thotti、王凝慧、周啸虎(以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序)

主持:Anton Vidokle、向在荣、Hallie Ayres、Lukas Brasiskis、Ben Eastham

参与方式:请点击上方海报进入小程序进行开幕圆桌预约。

签到:活动当天,请预约成功的观众提前30分钟到达PSA,从主入口进馆,乘坐直达电梯,前往三楼进行签到。



关于开幕圆桌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宇宙电影”邀请观众踏上一场旅程,穿越由艺术、影像、文本、录音和表演构成的星群。这些作品的灵感源自对宇宙艺术化思考的历史,这一历史跨越国界、历史的关联,及其纷繁多样的文化再现。展览标题“宇宙电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总称,所指涉的是一系列项目——哲学的、历史的、艺术的——旨在建立地球上的生命与外太空更广泛语境之间的联系。


电影的宇宙面向是其本体论的条件:黑暗的空间中闪烁着光点,承载着有关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信息和叙事。同时,宇宙的电影面向也喻示着我们与时间和空间悖论性的、不可及的关系:正如宇宙将人类的思考引向奇观与神秘主义,它也需要我们专注科学和技术。“宇宙电影”的参展艺术家拓展了这些猜想,使得观察的视角有了层次,理论的解析有了变化。


我们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扩展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如何延长寿命?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的未来是怎样的?如何掌控时间?如何理解万物存在的统一性?后世俗社会如何挑战当代科学,反之,当代科学又给后世俗社会提出了怎样的挑战?宇宙中的未来将带来怎样的社会性?如何解读地球与地外的生命?外星球可能有着怎样的艺术与文学?如何在不伤害任何生命的情况下生活?如何面对混沌?


欢迎加入与“宇宙电影”参展艺术家、策展人和撰稿人的对话,共同讨论何以宇宙电影,以及何以电影宇宙



圆桌一:

何以电影宇宙?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Claudio Fleitas

安德里斯·阿鲁蒂乌尼安

(Andrius Arutiunian)

艺术家、作曲家,使用混杂形式的声音创作装置、电影、雕塑和表演作品。阿鲁蒂乌尼安创作非实用型的乐器,从而探索“听觉的宇宙学”,并提出声音或许是一种(重新)安排世界秩序的手段。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杰伊曼塔斯·纳可维希斯

(Deimantas Narkevičius)

纳可维希斯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影像创作。摄影机为他提供了探索不同叙事的可能性,从而思考时间的历程。纳可维希斯叙事的核心人物往往并不在银幕上出现,而是被物品、绘画或其他替代品取而代之。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托蒂

(Thotti) 

托蒂的创作处于恍惚与虚无、图像与湮没、运动与记忆、电影与电影的延伸之间的交界处。正如他所说的:“南大西洋消融于世界的天空。”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刘雨佳

刘雨佳的短片将纪实素材、文学、民族志、民俗学和游记编织在一起,形成具身性、情动式的体验。她以亚洲的自然景观作为创作的主题和背景,其抒情风格打破了纯纪实与叙事故事之间的界限。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诺兰·奥斯瓦尔德·丹尼斯

(Nolan Oswald Dennis)

诺兰·奥斯瓦尔德·丹尼斯的跨学科艺术实践探索了“黑人的空间意识”,他通过对特定系统的介入、雕塑及绘画创作质疑时空历史。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刘昕

刘昕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她的跨学科创作涉及各种媒介,从表演、影像和装置到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尽管形式多样,但刘昕的实践一以贯之地注重体验和艺术品的生产。



讲座:

《红玫瑰丝绸厂“胸怀宇宙的同志”》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安娜·安德烈耶娃,围巾设计(“月亮的1/2”)


艺术家安娜·安德烈耶娃1960年代关于宇宙的织物设计——呈现了极具实验性的月球、彗星和行星形象——何以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脱颖而出?西方评论家认为,安德烈耶娃创作的抽象、几何形图案体现了她非凡的能力,打破了当时艺术体系的禁锢——它曾一直被认为禁止抽象和个性的表达。然而,本次讲座的观点恰恰相反:正是这种艺术体系的集体性使得安德烈耶娃能够在红玫瑰丝绸厂脱颖而出,在她的同行当中跻身成为佼佼者,并发出独具一格的艺术之声。



关于讲者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克里斯蒂娜·凯尔

(Christina Kiaer)

艺术史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前苏联艺术和物质文化。她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现代艺术。



圆桌二:

何以宇宙电影?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吉比什·巴什(Raqs媒体小组)

Jeebesh Bagchi (Raqs Media Collective)

Raqs媒体小组的多样实践囊括了装置、雕塑、录像、表演、文本、词典编纂和策展。他们的创作融汇了当代艺术、哲学思辨与历史探究。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王凝慧

(Alice Wang)

王凝慧的雕塑作品揭示了塑造现实世界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她在作品中使用化石、陨石、苔藓和热能等变质物质,如大爆炸后残留的辐射,或由蜜蜂分泌的蜡,旨在重构我们对现实的理解。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约纳斯·斯塔尔

(Jonas Staal)

他的作品《外部生态》(2023年)回应了人类不久将会成为星际物种的可能性。然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首个外星基地将由一家“先锋”企业来建立——这一事实表明,人类作为一个物种,从之前在地球上的经历中并未学到多少教训。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周啸虎

周啸虎自1990年代末起开始用电脑进行艺术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先锋人物。他的表演、装置、雕塑、摄影、录像和动画作品引发困惑,同时又激发好奇,迫使观众质疑自己的感官,并重新审视自己的假设。他近期关注影像与实物之间的互动,探讨在数字时代,真相与历史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伊齐亚尔·巴里奥

(Itziar Barrio)

伊齐亚尔·巴里奥在艺术、电影和技术的交叉领域展开创作,她的创作项目基于长期研究展开,并涉及不同的主体和合作者。她的作品借由改写建构社会、身份和现实的叙事方式,以开拓全新的、富于解放性的未来。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奇拉‧塔西米克

(Kidlat Tahimik)

奇拉‧塔西米克与“第三世界电影运动”密切相关,是菲律宾电影独立史上的重要人物。



圆桌主持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安东·维多克

(Anton Vidokle)

艺术家、e-flux 的创始总监和杂志编辑。他的艺术研究侧重于宇宙主义哲学以及宇宙主义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留下的遗迹。他的作品曾在多个国际展览、艺术节及机构展出,包括文献展、威尼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柏林电影节、洛迦诺电影节、光州双年展、台北双年展、横滨三年展、蓬皮杜中心、泰特现代美术馆、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中心、首尔国立现代美术馆、柏林世界文化宫和华盛顿特区国家美术馆。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向在荣

向在荣教学、做研究、也策划展览。他的这些实践与神话及世界主义息息相关,并通过英、西、法、中及纳瓦特多语,在丰富的文化、历史情景及理论框架下展开。他在昆山杜克大学教授文学及艺术。他曾共同策划了如2021年广州影像三年展及2022年柏林世界文化宫的展览《仪式:埋葬这个未卒的世界》等展览及艺术项目。他写有专著《古怪之道》(Queer Ancient Ways: A Decolonial Exploration, punctum books),并正在完成第二本书“跨二论”(Transdualism)的写作。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哈莉·艾尔斯

(Hallie Ayres)

现居纽约,是一位研究学者和艺术史学家。她的写作见于e-flux的评论与期刊,并在布拉格美术学院授课。目前,她在宇宙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编辑《宇宙通报2021》(Cosmic Bulletin 2021)。哈莉·艾尔斯曾先后在世界各地负责协调多个展览与项目,并在纽约和土耳其等地制作多部实验电影。她现在担任e-flux的助理总监。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

(Lukas Brasiskis)

e-flux电影与影像策展人,致力于通过定期放映、相关活动和线上项目等方式在学术鉴赏、策展和电影研究之间建立联系。他于2022年获得纽约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和布鲁克林学院任教。他发表了大量关于移动影像的写作,担任《东欧电影与环境》(Cinema and the Environment in Eastern Europe, Berghahn Press)、《乔纳斯·梅卡斯:摄像机一直在运转》(Jonas Mekas: The Camera Was Always Running, Yale University Press)的联合编辑。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本·伊斯特汉

(Ben Eastham)

现居雅典和伦敦的作家兼编辑。他是伦敦文学杂志《白色评论》(The White Review)的联合创办人,曾编辑关于艺术家和诗人的书籍,包括斯蒂芬·斯彭德(Stephen Spender)、法比奥·毛里(Fabio Mauri)以及路易斯·加姆尼泽(Luis Camnitzer)。他发表大量关于艺术和文学的写作,曾担任《艺术评论》(Art Review)的编辑和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的副编辑。他的第二部著作《想像中的博物馆》(The Imaginary Museum)是一部关于艺术和记忆的推理小说,2020年由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他是e-flux评论版块的主编。



加入PSA会员


加入PSA会员,尊享全年免费看展等福利 🎁

*第14届上海双年展期间,会员尊享19场影像艺术交流活动。一卡在手,宇宙我有!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扫码购买PSA会员卡



即将开幕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

展期:2023年11月9日至2024年3月3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F、2F、3F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主策展人:安东·维多克

策展团队:向在荣、哈莉·艾尔斯、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 

出版编辑 :本·伊斯特汉

展陈设计:COLLECTIVE

视觉设计:NONPLACE Studio

票价:60元


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将围绕艺术家对天人关系的思考展开,深入探究宇宙对人类生活的启发与制约。展览将呈现80余位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艺术家的创作,其年代横跨二十世纪初至今。策展团队由主策展人安东·维多克(Anton Vidokle)领衔,核心成员包括向在荣、哈莉·艾尔斯(Hallie Ayres)、卢卡斯·布拉西斯基斯(Lukas Brasiskis)以及本·伊斯特汉(Ben Eastham)。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 扫描上方二维码 ⬆️

购买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门票



 // 关于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自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方暨永久主场馆。从第1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2届“融合与拓展”、第3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4届“都市营造”、第5届的“影像生存”,第6届“超设计”、第7届“快城快客”、第8届“巡回排演”、第9届“重新发电”、第10届“社会工厂”、第11届“何不再问”,第12届“禹步”,直至第13届“水体”,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秉持支持学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革及知识生产趋势,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互动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上海双年展开幕周活动|开幕圆桌:何以宇宙电影?何以电影宇宙?11/10(周五)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