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以史为鉴可知新替”。中国近代美术史便是一个新旧交替,东西结合的时期。而在其中有着重要地位的靳尚谊先生作为新古典主义绘画的领军人物,其对于绘画独到的理解和表现方法都对后人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靳尚谊先生的思想又源于何处呢?


    2023年度图说图栏目将以靳尚谊先生为锚点,通过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用图像分析以及历史渊源调查的方式,深入探讨其创作角度、观念、以及方法。挖掘靳尚谊先生以及其上下三代艺术家的艺术故事,纵观中国近代美术史中油画的发展嬗变。



文丨中央美术学院 陈颀

编辑丨虞茜宇

引言丨虞茜宇




“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画也是在这个历史里产生的东西,给它一个科学的, 恰如其分的评价,这样就比较好了。”

 ——蔡亮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1 《丹青生涯》 蔡亮 

120cmx100cm 

1987年


《丹青生涯》创作于1987年,作品也被称为蔡亮的“自画像”,描绘了一位独自端坐在窑洞中的陕北民间老艺人形象,他手上拿着绘画工具,直视前方,身侧被他所创作的花箱柜围绕。们能够发现老人的肩背并不是向外展开而是往里紧缩的,同时脖子稍前倾,整个人显得紧绷、僵直。再仔细观察老人的面部表情,望向前方的眼神是呆板、空而不坚定的,嘴唇抿起,更显蜷缩、落魄。整个画面似被悲情色彩笼罩,而作者从前的画中人物的状态大多展现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对比《花灯迎春》),这幅作品的人物状态却有“凋零” “落魄”之感。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表达,而不是画一幅民间艺人在高兴地、热烈地创作着的作品呢?又为什么会被称为自画像?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2  《花灯迎春》 蔡亮,张自嶷 

130cm×184cm 

1979年(藏于中国美术馆)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3-4 《丹青生涯》局部 

老人姿态、神态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历史环境


我们先认识一下《丹青生涯》创作时期的历史文化大环境。《丹青生涯》创作于1987年,此时正值“85美术新潮”,西方现代美术思潮涌入国内,国内人士也多数在探索更多元化、现代化的审美主体、审美倾向。


此时,蔡亮所任教的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正是这场变革中的主力军,处于任教岗位的他急需转换立场去调整平衡自身的艺术思想、接触西方现代绘画知识,重新探索自己的绘画语言,这与他在央美求学时所继承的徐悲鸿传统是在不同道路上的。


这是蔡亮在新时期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在新浪潮中摸索自己的位置,却也慢慢发现自己一直坚持的绘画语言渐渐隐去。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认识画中人

——民间艺人的身份象征


老人以巾代帽,把白色的头巾打结盘于头上,脚着千层底布鞋,左前方的木柱上挂有一个草帽、一件白色开褂和一个瓦罐,这都是陕北农民生活必备的物品。而老人手持画笔和洗笔缸,穿了一件白色的围褂,衣服各处都是颜料的痕迹,可见老人的身份并不是普通的陕北农民。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5 陕北农民衣着打扮 《丹青生涯》局部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6-7 蔡亮素描作品


从老人身前的箱柜和较隐于画面暗处的箱柜,我们就能挖掘出老人的身份。箱柜上的图案同陕北传统布堆画上的图案相类似,大多夸张变形、想象奇特、造型概括、用色强烈色彩鲜明。


许多经典图案如“花雀”、“祭灶神”、“童子放牛”、“荷花”和“老虎”都出现在了画中的箱柜上。由此可见,画中的老人应是一位陕北匠艺丹青的传承人。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8-11 陕北布堆画民俗图案,《丹青生涯》箱柜图案局部


图像解析

——为何是自画像?


笔者在网络上查找作品图片时,看到了《丹青生涯》的色彩稿,此稿同最终完成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却能从中找出画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老人形象的答案。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12  《丹青生涯色彩稿》


色彩

从色彩方面来看,色彩稿的整体色彩氛围显得更为鲜亮,亮红色的箱柜、家具占据着大半边的位置,让整个画面十分活跃。对比最终的作品只剩下老人膝前的一个红柜子,其他物品多为暗色,氛围也因此沉了下来。


人物设计

从人物设计方面来看,在色彩稿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在终作中没出现的人物,一个趴坐在颜料前的小孩。两人手中都执着画笔,老人看着小孩蘸取颜料尝试作画,老人是否是在将陕北匠艺丹青传授给后辈?二者似乎是一种充满温情的传承关系。但在终作中,我们只能看到老人独自端着画笔和洗笔缸,端坐在昏暗的窑洞内,只有箱柜相伴。


构图

在两张图中,老人都作为叙事主体位于画面中心,被周围的箱柜包围。在色彩稿中,老人、小孩、绘画材料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三者间的关系是从老人传到小孩,其传承中介即为绘画材料,代表着老人和小孩的技艺传承关系。而在最终作品中,小孩这一环被红箱柜代替,三角关系及内涵也随之改变,只留下老人与绘画材料,原本营造的温情和技艺传承也随之散去。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13 色彩稿与最终作品构图对比


综上结合色彩、人物设计、构图三方面来对比草稿和终作,终作只剩下了老人独自拘谨地坐在屋内,整体氛围也变得低沉。减少了小孩这个角色,色彩稿中存在的“传承关系”也被打破,老人蜷缩、小心翼翼的神情让观者不由思考这种传承关系为什么被作者抹去?


回看作品的创作年代背景、画者自身的经历,以及陕北匠艺丹青本身也面临着失传困境,我们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幅画何尝不是点明蔡亮当下的困窘与方向呢,既是在表现老人,也是在表达自我,是蔡亮的一幅自画像。暗示着民间艺人的生存困境,陕北匠艺丹青面临着失传,如同蔡亮面对着油画创作的分岔路。


但蔡亮也并没有一直困在这种不明不白的立场中,在前往巴黎访学后他直接地接触新思想,逐渐转变自己的创作方向,在之后也创作了许多民间艺人主题的油画作品。


“民间艺人”主题


蔡亮在1984年11月前往法国巴黎访学,直接接触西方的现代艺术思想,此时他关注到了巴黎社会底层的街头艺人,于1986年创作了《地铁二重奏》(巴黎艺人组画之一),让我们通过他的画笔看到了在街头演奏手风琴和竖琴的民间艺人等。这一系列作品应当是他以民间艺人为主题创作的开端,既是在观察他们,其实也是在不断认识自己。


在《丹青生涯》之后,作者还继续创作了《拓片》、《盲人音乐家韩起祥》等关于民间艺人的油画作品创作,所有的作品由“民间艺人”一词串联,同时表现着蔡亮从在陕西创作就有的,对社会劳动者的仔细观察,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人文关怀和蓬勃的艺术感染力,刻画别人,也探索自己,不断更新着对自我的认识。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14《地铁二重奏》(巴黎艺人组画之一)(1986)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15 《拓片》(1990)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图16《盲人音乐家韩起祥》(1992)

结语


蔡亮用自己的画笔,表现了一个面临着失传困境的陕北匠艺丹青老传承人,让观者关注并思考细节背后的深意,我想当时时代下许多人都有这着同样的彷徨、不知所措。而这不仅是以他人的客观视角去进行创作,亦是蔡亮从个人的主观角度出发,深入探索自己的一个过程,画他人更是在画自己。


从色彩稿和最终作品的对比中,仿佛一同走过他在创作时不断改变的认识方向、寻找个人位置。他对艺术的追求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引发思考,我们在这个时代,又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我们的丹青生涯又要如何前行?


画家档案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蔡亮(1932.9—1995),福建厦门人。我国著名的油画家,是新中国培育的第一代油画家,师从徐悲鸿、董希文、吴作人等艺术大家。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分配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从事美术创作。


在此期间蔡亮融入陕西乡土生活,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极具陕西陕北风土人情的写生画作和革命题材作品。1978年调西安美术学院任教。1981年调浙江美术学院。20世纪80年代中期,赴法国巴黎进行艺术考察。


拓展阅读


答光明. 《蔡亮绘画及其历史语境研究》,西安美术学院,2020.


邵大箴. 《中国第三代油画家研究:蔡亮》,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王人杰.《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研究(1976-1984)》,西南大学,2014.


许江,范迪安. 《历史与追怀:蔡亮艺术回顾》,吉林出版集团、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





撰文|陈颀

编辑|虞茜宇

引言丨虞茜宇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陈颀


陈颀,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学生。



了解更多,参见《中国油画鉴赏》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中国油画鉴赏》

赵力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5月


一幅自画像?|探究蔡亮《丹青生涯》中的形象隐喻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