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CC志愿者 | WDCC幕后,看同济志愿者风采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23年9月26日至10月2日,第二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在上海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集结各学院学生组成志愿者分队,赶赴现场。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会场的角角落落,成为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志愿者们来自:
新生院,设计创意学院,国豪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口腔医学院,汽车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国际足球学院
共计参与服务人次173人
主要分工:
核心志愿者、场务志愿者、摄影摄像志愿者、文宣志愿者、接待志愿者等
工作现场:
同济分会场:同济大学“世界设计洞察”演讲系列活动、Sheji编辑部学术写作讲座、第四届艺术文化数字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
主会场活动:第二届国际设计百人峰会、2023第十二届“新兴实践”设计研究与教育会议、2023 XaaS服务创新国际会议暨第六届中国服务设计大会教育论坛、WDCC意大利展、WDCC主题展及工作坊
志愿者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WOW!同学们认真工作的身影好有魅力!现在就来采访一下身处活动现场的朋友们!
这次的WDCC迎来了好多外国嘉宾,对接外宾需要做点什么?
其实挺好玩的!先找到出口,然后询问航班号找到那里出来,等待并联系接送车辆,需要举着接机牌,接到外宾之后与外宾一起前往酒店。
我举个例子吧。比如,在会议期间协调人流、搬运物资等等。这些任务也很需要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来完成。
接待嘉宾时,其实很多嘉宾并不常使用微信,需要现场下载,指导很长时间并且很难成功,所以后面志愿者们能克服这个困难通过助理、其他联系方式,能顺利联系上嘉宾也是很厉害的。
我主要负责的是各方面的对接和统筹,主要是组织起核心志愿者团队,对各组工作进行整体把控,和老师们对接,并且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提供机动的支持。
能具体聊聊,在工作中,有什么提供机动支持的例子吗?
比如有天意大利展,然后需要防雨,需要给展品盖防雨罩,意大利展的合作方很重视,所以需要打电话沟通,想办法调别的地方的志愿者来看情况。
在处理这些突发状况的过程当中,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经验、习惯和对信息的了解程度,特别是信息,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这次活动我最大的感触是相信团队相信队友,每个人都很靠谱。
wdcc志愿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是Jalab工作室的可持续首饰工作坊。通过一次次指导观众们使用工具制作耳饰,我对手作的制作流程愈发愈熟悉,并且时常惊叹于废弃塑料片在热缩之后竟然能表现出这么丰富的颜色和肌理,经过二次加工后能变成这样姿态各异的首饰。或许设计的意义就在于此,能捕捉到身边最细微的存在,并将它隐藏的缤纷呈现到人们面前。
在百人峰会上,我被委以和场控对接的重任,带上那副耳麦,我才知道它有多么沉重。焦急却有条不紊的交流,处理着议程中层出不穷的突发情况。同传、摄影、嘉宾沟通问题最终迎刃而解。散场后我与满身汗水的现场总负责拥抱,她对我疲惫的笑笑,去进行下一场会议的准备工作。
每一场盛会背后都有疲惫汗水的付出,他们不该被忘记。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工作组整体是一个反应非常灵活迅速的组织。大家都特别认真、负责,在大会期间,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师。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专业领域,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设计的思考和方法,认识到了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在寻找接待外宾的志愿者时,很多同学一开始都很社恐,或因为担心自己的口语水平不够,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接待外宾确实是一个充满考验的任务,但是很多同学经过这些历练之后,很顺利完成了任务,不仅获得了锻炼拓宽了视野,并表示也增长了很多的自信。
在WDCC的主副会场的工作有种不一样的状态,同济分会场在小小的暗房进行分享,学术讨论意味很浓厚,大家畅所欲言,主会场的展呈则更开放包容,不同专业不同的领域的人投来好奇探索的眼光,更类似于一次准备齐整的展示
今年终于有机会成为wdcc的志愿者,负责参与了同济分会场的论坛工作和主会场的常规展览引导工作。非常幸运能作为wdcc共建方的一份子参与到世界设计的盛会中,作为非设创学院的学生,这次常规志愿者经历让我了解了NICE2035,了解了设创学院正在做的,让设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事情,我相信这是值得我们一直坚持的事情。
拍摄主会场展览时,除了拍摄展品本身,我们还会拍摄人与展品之间自然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设计感兴趣的点甚至使用者对设计的评价将被较为直观地呈现,这似乎也为设计提供了一种获取反馈的方式。
这次大会的志愿工作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了解了各种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这对我未来从事设计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如何更好地协调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他人,这些经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我想说,这次设计之都大会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设计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设计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我将继续学习,用我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本次WDCC已经落下帷幕
相机和文字记录下了的活动的冰山一角
更多的学习与体验留存在志愿者心中
再次感谢每一位志愿者在本次WDCC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中的辛勤付出!
艾 青 鲍柄呈 蔡之韵 曹茹悦
曹雨迪 陈佳纯 陈佳音 陈家杰
陈宁子 陈绮琪 陈秋君 陈文博
陈一苇 陈伊凡 陈语彤 程 诺
戴若妤 戴文睿 党馨雨 邓茹心
翟卓然 丁蕾洁 段滢静 樊清扬
范铭远 方诗雯 冯泗衡 符婧莹
付楚晴 付雨彤 傅 瑜 甘陈宇
高姝涵 高思齐 耿溪悦 缑跃然
顾天润 郭 倩 郭玮瑛 韩一珵
胡芷芊 华 夏 黄 格 黄雪婷
黄 怡 姜佳彤 蒋冰冰 蒋雨彤
金巧巧 金 怡 孔 晗 黎思铭
李柏林 李 铃 李睿举 李诗娟
李顽强 李晓乐 李雪琛 李依阳
李永昊 李蕴琦 李泽锴 李 真
李子琪 廖安美 廖子欣 林慈丰
林佳源 林婉贤 林尤翔 林智星
凌 珑 刘隽语 刘司婕 刘文艺
刘一驰 刘一婷 刘恣嫣 卢奕帆
卢 展 陆怿美 陆袁裔 罗 灿
马妍卉 明月馨 莫亚锟 潘翎洁
潘若洁 潘语潼 盘家瑜 裴佳怡
裴婧汝 彭斯祺 秦 茉 任红阳
任芝颖 任梓心 施绿筠 宋依洁
宋雨泽 苏诗淼 苏梓裔 孙 睿
孙芷宣 谭丞超 谭可欣 田 青
田雁榕 田洋凡 涂桦儿 万陈子
万怡然 汪俣祁 王晟歆叶 王 丹
王丹琦 王烽宇 王丽玟 王婉莹
王小姗 王雨晴 王玉玉 王自源
魏蓝冰 魏有晟 文倩茹 吴洸昊
吴 晗 吴嘉禾 吴淑婷 吴心语
吴彦暄 肖子恒 辛其蔚 徐星烁
徐亦婷 徐子润 许 诺 许云山
闫 珂 颜钰明 杨 杰 杨可心
杨可欣 杨 蕾 杨芊尔 杨雅淇
叶舒亦 叶梓寒 游聪颖 俞 悦
袁胡博 袁佳琳 岳洪宇 岳欣芷
张欧琦 张绮芮 张文琪 张馨月
张 琰 张雨蕾 张语菲 章毓肿
赵佳琦 赵文祺 赵小雨 赵紫伊
仲昭洋 周心悦 周泽郅 周志恒
卓上茗
图片来源 | 志愿者团队
采访 | 甘陈宇 曹茹悦
文案编辑 | 闫珂
排版 | 李晓乐 闫珂
责编 | 雪青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