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名称/第六届美术文献展:归墟与维度
展览主办:湖北美术馆、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24日-2024年3月10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1-7号展厅、特展厅)、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艺术总监:冀少峰、刘明
展览总监:傅中望
展览统筹:刘力英、吴垠、胡莺
主策展人:刘旭光
策展小组:夏梓、吴垠、李新铎、符坚、刘鸿萧
学术委员会:
主任:冀少峰
委员:崔灿灿、高名潞、李龙雨(美)、李章旭(韩)、钱志坚(美)、千叶成夫(日)、清水敏男(日)、王鸿海、乌苏拉·潘汉斯-布勒(德)
展览陈列:何淑君、简杰
展览设计:乔杰、汪鋆、田野
展览执行:程然、周慧怡、李玉娟、张茜
展览宣传:夏梓、符坚、车逸豪、曾静、易雨潇
公共教育:雷雅婷、宋灿
展览收藏:马文婷、张丽
展览会务:黄利、王佳雯、李煜婷
归墟与维度
“归墟”一词来自《山海经》,是指东海的水不断的被“归墟”这个地方所吸吮进去,但水的去向并不清楚,这是一个循环的系统即走进虚无。今天在对宇宙探索中,“归墟”的概念也在表示宇宙黑洞吞噬着星系,也是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中产生新的物质,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在整个宇宙大的循环里,人类生存在三维空间之中,但我们的精神追求方向却是超越我们生存空间的,并在多维度的空间中思考问题,这也就是我们的艺术创作的世界。今天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对艺术探索和思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次展览我们定位在新媒体艺术,是因为新媒体艺术在近二十年中得到了非常深入的发展,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另外,参展艺术家的选择在东方的大背景之中,是从我们的角度出发选择看世界的方式。

刘旭光,1958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艺术家、策展人,质觉美术理论概念的提出者,对世界美术发展的脉络和新媒体艺术有深入的研究。早年留日并接触“物派”艺术,研究东方思想,在当代艺术体系中探索形质与介质的语言在视觉中的可能性,从视觉的物理性媒介到数字媒介的表达方式进行了深入持久的探索,其代表作有《天地》、《痕迹》、《衍场》(系列绘画)、《天眼》、《悬空界》、《炎帝的怒火》(装置)、《墨滴》(影像)等。刘旭光老师多年来在国内外策划了一系列大型美术展览、主题性展览以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等重要展览数十项,著有《论质觉》、《质觉个案研究》、《新媒体艺术概论》等著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湖北美术馆于2007年11月6日对公众开放,2011年被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评为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湖北美术馆以“立足本土,面向世界;兼顾历史,重在当代”为办馆理念,秉持“展览是兴馆之策,收藏是立馆之本,教育是强馆之路”的办馆思路,立足于湖北区域丰厚的美术资源,进行展览、收藏、研究,系统展示、梳理和保存湖北本土美术的整体发展状貌,率先在全国美术馆系统中举办区域美术史固定陈列。同时,构建了“湖北漆艺三年展”、“中国工业版画三年展”、“美术文献展”、“中国姿态雕塑大展”四个品牌三年展,形成了漆艺、水彩、工业版画、雕塑、当代艺术以及围绕20世纪湖北美术史专题的6大收藏方向;推出了常态性与专题性相结合的公教活动。

2003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以学术媒体为背景,成立了武汉第一个当代艺术机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早期在武汉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和多重功能。它策划了众多当代艺术展,如美术文献展(三年展)等。曾编辑出版《美术文献》,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杂志之一。同时,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致力于推广、支持年轻艺术家及实验艺术;以当代艺术发展为脉络,收藏艺术作品、整理研究文献档案,关注地域与对外交流。


END
编辑 / 策划部
审核 / 胡 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