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巴塞尔艺术展|“杰作”单元
草间弥生
Yayoi Kusama
■【1】《无尽的网[YJKLL]》(细节),2017年;【2】《南瓜(M)》(细节),2016年;【3】《南瓜》(细节),2013年;【4】《自画像[BOTEFO]》(细节),2014年;【5】《在河边休憩》(细节),2014年。

——草间弥生
《无尽的网[YJKLL]》,2017年
布面丙烯
草间弥生在1950年代开始了大尺幅绘画系列《无尽的网》的创作,当时她刚从家乡日本移居至美国。这组系列绘画的诞生正值“抽象表现主义”占据主流的时代。
她聚焦于两个概念:迷恋和增生。当从远处观看时,作品的结构看起来保持着统一、规整;近距离观看时,画面表面揭露了颜料应用的质感及那些重复出现的厚涂元素各自的本质。她的《无尽的网》绘画之表面波动起伏,有着多变的深度和质感。

——草间弥生
《无尽的网[YJKLL]》(细节),2017年

《南瓜(M)》(细节),2016年
——草间弥生

《南瓜(M)》,2016年
有机形态是草间弥生创作中最重要的元素,如南瓜——是她童年时在家乡长野县松本市的家族经营的种子苗圃中看到的。
1940年代晚期至1950年代早期,草间弥生在日本开始了早期的艺术学习,当时她的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南瓜的形态。到了1994年,她创作了首件大型南瓜雕塑:《南瓜》,这是为日本直岛倍乐生艺术场所创作的户外委任作品。
《南瓜》,2013年
南瓜的形态也在草间弥生的绘画中出现,如以上黄黑色的南瓜,是自1980年代早期以来在她实践中尤其重要的元素。
这件作品描绘了草间弥生标志性的、被波点覆盖的南瓜,整个背景都覆盖着轻薄的网状图案,并融合了她最具特色的两个设计:南瓜和无尽的网。
《南瓜》(细节),2013年
草间弥生让人身临其境的波卡圆点、网、南瓜和发光的装置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而她本人也成为了耳熟能详、一眼便能认出来的知名人物。
【1】草间弥生,1958年,摄影:Ken Van Sickle;
【2】草间弥生,《自画像》,1950年。
1952年,在草间弥生最早的一幅自画像中,她将自己的形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一朵深色的向日葵盘旋在女人噘起的嘴唇上, 通过这种构图,草间弥生将自己描绘成广阔宇宙和无限空间的一部分。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自画像 [BOTEFO]》(2014)蕴含了草间弥生标志性的不同大小和颜色的波卡圆点,在橙、紫、蓝和绿色背景下层层叠叠。这是她现存的为数不多的自画像之一。
草间弥生标志性的红发、平齐的刘海和红唇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她在充满图案的背景中脱颖而出,同时又融入了交错的图案。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草间弥生持续不懈地强调我们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一体,而且我们只是开阔的局面中的一部分。
这件作品《在河边休憩》(2014)出自艺术家自2009年开始创作的《我永恒的灵魂》系列,该作品于2017年卓纳纽约个展《生命的节日》中展出,与之同期的还包括展览《无尽的网》。
草间弥生(Yayoi Kusama)
色彩鲜艳的《我永恒的灵魂》系列纯然地探索了线条和形态、抽象和具象。在草间弥生形形色色的艺术实践中,她认为自己是其艺术作品的工具,而这些作品是在无限的宇宙中永无止境的图案和可能性的一部分。

——草间弥生
【1】作品《爱在呼唤》(2013)在《我已到达天堂》个展现场,卓纳纽约,2013年;【2】《给我爱》个展现场,卓纳纽约,2015年;【3】《生命的节日》个展现场,卓纳纽约,2017年;【4】《我每天为爱祈祷》个展现场,卓纳纽约,2019年;【5】《我每一天都在拥抱鲜花》个展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6】《给我爱》个展现场,卓纳纽约,2015年。© YAYOI KUSAMA

收藏垂询
长按二维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