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的作品《大喇叭》(2021-2023)中呈现了被她命名为“修真粉”的独特色彩



经过了三十年左右的艺术生涯,尹秀珍已然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她对于日常材料提出新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以此书写时代的“应力”。此刻,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带来的宋冬、尹秀珍双个展筹备多年才拉开帷幕,而artnow借展览之由和尹秀珍的采访也进行了一年有余,本篇专访也或许成为创刊以来跟踪追访历时最久的一篇稿件之一。





01



隐形的应力


延期了三年后,上海玻璃博物馆的“退火”项目终于在2023年迎来宋冬、尹秀珍的双个展。当宋冬以“退火不退火”为题,尹秀珍则将关注点投向了“退火”这道工艺所诉诸的对象——“应力”,展览名字便是“涟漪应力”。所谓“应力”,是指玻璃由于外因而变形时于内部产生的相互作用的力。尹秀珍说:“玻璃中退火退的就是应力,才会呈现出最后完美稳定的状态。而应力这一部分是隐身的,它是力和力之间不确定的内在较量,就像涟漪中会有应力,生活里也会有应力,这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地方。我尝试用玻璃这种材料来呈现涟漪中看不见的应力。”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展览现场

尹秀珍

涟漪应力系列,2021-2023



走进“涟漪应力”的场域,先是在柔白灯光笼罩的氛围里,两组“涟漪应力”系列置于地面与墙上——尹秀珍将水果与平板玻璃一同烧制的作品放置于地面;将日常用品在石膏中搅动成漩涡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与琉璃一起凝固,挂于墙面。在房间顶上原本是12个通风口的位置上,挂着作品《108口气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仿佛是108颗欲滴的水珠,落入平静的水面,再次激起层层涟漪。以大体量、具有肉身质感的《大喇叭》与《潜喉》作为一进一出的过渡,《泪器》所在的幽暗空间呈现了108件玻璃器,每件玻璃器从72cm-179cm依次相差一公分,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组,低下头将眼睛搁在犹如克莱因瓶的器皿上,和自己的情绪静静待上一会儿。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108口气在上海玻璃博物馆》2023

灯工玻璃、收集来的衣服、108口气



展览的最后,是一处《天意》——能量的涌动与平静,生命的刻印与记录,到了最后,观众需要低下头来,才会在抬头那一刻看到“天意”,轻描淡写,又如神来之笔——一片流光返照的玻璃碎片卡在了墙上,尖口处停留着一只蚊子。那是“涟漪应力”的起点:“这是我最初做软化玻璃时,从第一块作品上流淌下来的玻璃中掉下来的碎片。当时我就觉得这片儿玻璃特别好看,就留着,也不知道留着要干嘛。我创造的这个空间是作为整个展览的核心,我一直特别慎重,反复地思考,但也是不知道要放什么,就一直空在那里。到最后我脑子里忽然亮了一下,觉得这碎片可以用。但在包装的过程中帮忙的人不小心压碎了玻璃的尖儿,我特别沮丧。到布展的最后,整个空间洁白纯净,我看到这只蚊子在洁白的台子上,用手没有轰走,它已经死了,但是很完整。当时我就感觉到这是天意的安排,我把这个玻璃碎片竖直呈现在正对矮门的墙上,把蚊子放在那个缺失了的尖上。光照射到玻璃上产生光的涟漪。这些并不是我刻意设计的,我选择了“天意”。当中有苦恼有失落,但最后一切都刚刚好。”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天意》,2021-2023

玻璃、蚊子



尹秀珍并不是第一次使用玻璃,早在1994年尹秀珍就使用现成的玻璃材料创作过作品,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单元“玻璃应力”上曾用玻璃工艺创作作品《思想的容器》,而这次的“退火”项目,从立项到开展历时5年,让尹秀珍得以深入而全面地接触玻璃的各项工艺,从学习、运用到挑战,在时间中投入,也在时间中沉淀,她不再拘泥于玻璃最后的审美形式,而是融汇于过程的展开。《108口气在上海玻璃博物馆》邀请了108位参与者留下“一口气”,变成108个参差百态的玻璃球器,与收集来的不同人穿过的衣服结合安置。为了让参与者的这“一口气”切切实实地留在里面,尹秀珍和工作人员前前后后试了好多次,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对于玻璃来说其实是易碎的非常规操作。最后尹秀珍找到趁热封堵的方法,让人们的这口气与大气层共力。“我不是为了要留一个完满的形状在那里,当人们留下的‘一口气’——这口气与大气层外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在这个各异的形状——被人们穿过的不同衣服包裹在一个空间中时,那种力量感是更强烈的。”包括《大喇叭》与《潜喉》所呈现出的独特的“修真粉”,也是尹秀珍于玻璃材质中独创的颜色。“本来在玻璃的色标里没有这种颜色,那我就想试试,去不同的原料工厂与他们商议试制颜色,他们觉得量太少没办法试制,并告知说不可能做出来。我就用现有的原料自己配比试制,不断地失败,又不断地调整,最后试出来了,很兴奋。就把这一组颜色命名为‘修真粉’。而且这么大体积的作品,退火就退了四个月,工厂一开始不愿意做,觉得肯定会失败。但就算它裂开来我也是可以接受的,裂,是一种语言。最后我用金属钉把裂缝锔起来,像手术缝线,有了另一种力量的存在。”玻璃成形,需与“应力”相互制衡,但又在不受其束缚时,艺术的涟漪才慢慢展开。尹秀珍在展览中对玻璃提出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也在与玻璃“相互借力、相互较量”的关系中,将自己以艺术对生命的思考推进一步。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大喇叭》,2021-2023

铸造琉璃、金属



02



创作的涟漪



作为艺术家,尹秀珍的执着都落在了实在的部分。材料是实在,当下是实在,热爱是实在。就像吹入玻璃的那一口气,它不是概念,不是虚无,而是反复试炼后的生命痕迹。


尹秀珍以其旧衣物构成的装置作品为公众所熟悉,她一直在收集,一直在使用,包括在这次的“退火”项目。尹秀珍强调,那是人们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布料,和仅仅是衣服或布料相去甚远。所以在旁人看来,那或许是尹秀珍为了延续自己标志性的语言而重复的同一种材料,但在她眼里,这一堆衣服和那一堆衣服并不相同。“每一次,来自不同地方的不同的人穿过的衣服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生命经验会在衣服上留下痕迹和温度。我觉得这些衣物代表不同的社会属性、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时代等等,代表的是彼此不尽相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历史的迹象。所以在我这里,我肯定还没有厌倦。”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武器》,2003-2007

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07

图片经佩斯画廊与艺术家惠允



除了收集的他人衣物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尝试的水泥到2015年开始尝试的陶瓷,再到这次让她全情投入的玻璃,这些在流动和塑形中以变化回应变化的材料,也会在尹秀珍创作生涯中阶段性地出现。和其他艺术家将这类材料的审美或抽象特性发挥到极致不同,尹秀珍会为其注入实在的生命体验,带来模糊而亲近的质感,创造她独有的“经历美学”。比如《衣箱》《泥鞋》《温度》《酥油》等作品中,尹秀珍将水泥与穿过的衣服、布料、鞋子、酥油相结合;在“精神之器”系列中,陶瓷与布料、刀、镜子、尺子等相结合;这次在玻璃的创作中,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虽然尹秀珍不曾为自己的创作脉络中做过总结或规划,但相似的符号或命题总会在她不同的创作阶段里呼应出现,比如这次用玻璃创作过的《泪器》原来是尹秀珍于2016-2017年用陶瓷创作过的命题,那时候她以自己的眼睑压印在瓷泥上,留下自己的生命印记,如同自己完成了一场安静的修行,而这次她以玻璃制成《泪器》,成为“盛不满”的克莱因瓶,变成公共的冥想空间,邀请观众共同参与这情绪的流动。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酥油鞋》,1996

图片经佩斯画廊与艺术家惠允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上图:尹秀珍

泪器系列001》,2016

瓷、金,共108件

图片经佩斯画廊与艺术家惠允

下图:尹秀珍

《泪器》,2021-2023

灯工玻璃



“可能是因为我感兴趣的事儿还在这儿,或是说当时可能觉得已经做完了,过去了,但其实潜意识里还在,又在某个时刻被某种契机唤醒,再进行深掘。但是再次呈现的时候,肯定是在新的语境下去产生新的语言,就不再是原来的作品。这也是作品的精神延续性。”经过了三十年左右的艺术生涯,尹秀珍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但在她身上,并没有那种功成名就所带来的“命题作文”,或是突破自身的野心与渴望。一种近乎天真的创作冲动,依然在她的生命中“涟漪”不绝。




03


渺小与一生



在准备“涟漪应力”这个展览的期间,尹秀珍使用的不仅是玻璃,还有岁月。“又老了几岁,我又高兴又是难过。忙碌的这两三年,觉得时间也过得特别快,展览的开展也意味着这个段落的结束,另一个段落的开始。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一段时间,毕竟人生能真正做事的时候也没多少年。”2023年,正好是尹秀珍的60岁。


尹秀珍提起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一下子就到了这个岁数。可以到回望自己人生的时候了,觉得是一个瞬间,又觉得是许多事情连起来的厚厚一沓。“小时候我看到别人在笔筒上画梅花,就觉得特别好玩儿,回到家我说我也试试,就找来毛笔,先蘸粉色,再在笔尖上沾上一点白,然后在纸上压紧转一圈儿,这梅花就出来了。那时候就觉得特别有乐趣。当时邻居看见了,就在那儿说:以后这小孩儿没准真能吃上艺术这碗饭。”一直在乐趣中做着艺术的尹秀珍,不知不觉就到了耳顺之年。她身体里的时钟仿佛一直留在当下感兴趣的事情中,猛一抬头,才发现大半辈子过去了。有时候,尹秀珍的焦虑会一下子涌上来,在看得到尽头的这段路上,该怎么安排好这个收尾,该如何度过这人生。


展览“涟漪应力”的倒数第二件作品是《潜喉》,庞大而脆弱的“肉身”穿墙而过,观众在展厅时朝“肉身”里看,作品内部嵌入的水晶球会倒映外面的世界,风景随着时间变化着,天黑了又亮,风会吹动树叶,有人会经过……而当人们走出展厅,绕到建筑体的后方才能看到作品的背部,高高地镶嵌在墙上。尹秀珍说:“你觉不觉得它就像一颗星球,宇宙中一颗孤独的星球。”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潜喉》,2021-2023

铸造琉璃、水晶球、金属



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涟漪一生。蚊子还停留在那一片玻璃的碎片上,发出对生命的追问。




artnow专访尹秀珍



artnow:您觉得相比其他材料,玻璃最重要的特性是什么?给您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尹秀珍:我很关心玻璃的透度和应力的释放,与陶瓷相似,它们都需要“加热”和“冷却”后成形。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一种不可控性,就是在变化中运动,但玻璃融化后的“糖稀化”状态与陶瓷烧融后的“果冻化”状态不同,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流淌的特性,并会产生多种可能。所以要不断地参与制作过程,计划也随之不断变化。作品是随着过程一直在生长,一点点地长成这样。如果这个展览没有开幕时间限制,好像可以一直做下去。


我特别感兴趣是,从我个人的视角介入玻璃这个材质之后,能否做出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并尝试有没有新的可能性。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涟漪应力系列一》,2021-2023

平板玻璃、水果



artnow:材料的不可控,展览延期的不可控对您来说是种困扰吗?


尹秀珍:我觉得特别好。等待的时间,反复的时间,其实也是思考的时间,它会让我的热情一直在那儿。创作本来就该这样。



artnow:您的作品里时常出现“108”,是这两年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吗?


尹秀珍:我是对佛教中那“108”的数字感兴趣,寓意也很广大,有说法讲:108的所指之一是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用在我的作品上也特别合适。其实对于佛教,我并没有刻意的倾向。我觉得人生本身就是修行的过程,不断在修。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108口气在上海玻璃博物馆》,2023

灯工玻璃、收集来的衣服、108口气



artnow:您说人生是一场修行,它修什么呢?


尹秀珍:修身、修心、修为、修真、修……,人在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会有很多迷茫,人为什么活着?这个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因为人太渺小了,且私欲太重,所以要修行。人心是很容易漂浮的,需要一种定力去认识本心、回望自己,然后再去深入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



artnow:您觉得生命里我们有办法像“退火”那样完美地消除“应力”吗?


尹秀珍:它消除了还会再增长,是在一种消长之间的交错前行。




artnow:您一路创作过来,题材和形式都比较广泛,会有意识地为自己做个阶段性总结吗?


尹秀珍:没有,我想我不是一个按照规划行事的人,喜欢随心所欲。其实总结挺重要的,但我一直欠缺着形式上的总结。我好像更感性化。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涟漪应力系列二》,2021-2023

铸造琉璃、日用品



artnow:去年这个时候采访您,那时候您觉得“现实比起来,好像任何作品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抗衡”,现在还这么想吗?


尹秀珍:我现在觉得人更渺小了,相较于宇宙,人可能真的就像尘埃一样。那么短暂的一瞬,什么是重要的呢?人应该怎么活?我最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作品也不重要,能做出什么东西其实不重要了。



artnow:那重要的是什么呢?


尹秀珍:我觉得人应该是自由的,就是头脑里的那种自由。你要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看,自由地去做一件事儿……虽然到最后你要具体地去生活,但不能局限于生活本身。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采访/撰文

编辑

设计

图片提供

成黎

陈元

Rina

艺术家、上海玻璃博物馆与佩斯画廊




关于艺术家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尹秀珍

尹秀珍1963年生于中国北京,现生活和工作在北京。作为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行为与装置艺术的领军人物,尹秀珍探索了全球化浪潮和地方传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人历史和集体体验的相互渗透。她的作品作为丰富的文化记忆库,捕捉了二十世纪后期至今中国发生的变化,展现了艺术家通过巧妙的手法将各种日常用品雕塑化的能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方式便是缝纫和瓷器铸造。尹秀珍所使用的日常物品,由于其与无数个体的身体和日常生活的接近,得以充当某种记忆载体。利用这种材料——尤其是穿过的衣服——的感性力量,她的艺术记录了那些常常被遗忘在国家历史之外的集体经历,同时指出了令人不安的、相互联系的全球现象:极速的城市化、不受控制的环境破坏、以及全球化如何消除多元性。


尹秀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以活跃的姿态参与到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多个重要节点性展览及事件中,作品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及艺术机构,其中包括2012年在荷兰格罗尼根博物馆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举办了中期回顾性大型个展,201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艺术家个案“项目92”等,以及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蜕变与突破——中国新艺术展》(1995-1998年)、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大型群展《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年),第52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07年)和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愿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2019)等。2014年,费顿出版社著名的“当代艺术家”系列丛书为尹秀珍出版专著,这也是既草间弥生之后的第二位入选的亚洲女性艺术家。她的作品被全球重要博物馆及艺术机构收藏,如: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宫博物馆、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丹麦ARoS奥胡斯艺术博物馆、日本森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K11艺术基金会、香港M+美术馆等等。


Pace Gallery

1960 - now


佩斯画廊创立于1960年,它是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佩斯画廊如今已步入第七个十年,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


artnow专访|尹秀珍:生命的「应力」消退又增长 崇真艺客

香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 12层

12/F,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Hong Kong

T +852 2608 5065

hongkong@pacegallery.com


pacegallery.com


Galleries

New York | 纽约 

540 West 25th Street and

510 West 25th Street
+1 212 421 3292


London | 伦敦

5 Hanover Square

London W1S 1HQ
+44 (0)20 3206 7600


Hong Kong | 香港

12/F, H Queen's
80 Queen's Road Central
+852 2608 5065


Seoul | 首尔

267 Itaewon-ro
Yongsan-gu
+82 2 790 9388


Geneva | 日内瓦

Quai des Bergues 15-17, 1201
+41 22 900 16 50


Palm Beach | 棕榈滩

The Royal Poinciana Plaza
340 Royal Poinciana Way
Suite M333
+1 561 444 3922


Los Angeles | 洛杉矶

1201 South La Brea Avenue
+1 310 586 6886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