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以“月光”“悲怆”“热情”“黎明”等几首奏鸣曲最为人所熟知,或许是因为它们鲜明的标题,容易被人所记住。就像这部《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Op.27No.2,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六年级课本上曾有篇课文叫《月光曲》,讲的是贝多芬的故事:
路德维希·莱尔施塔布
Ludwig Rellstab
1799-1860
莱尔施塔布是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在当时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特别在法兰克福,他的乐评对当地音乐家的作品可以达到一锤定生死的地步。而他自己本身也极具音乐才华,舒伯特的《天鹅之歌》的前七首歌采用了莱尔施塔布创作的歌词,而他的作品也曾被李斯特谱成歌曲,妥妥的“乐霸”了。莱尔施塔布本人在1825年曾与贝多芬有过面对面的接触,如果他们聊到这首作品,那很有可能贝多芬本人也是知道“月光”这个称呼的。
但在乐谱上冠以“月光”这个标题,则是贝多芬去世以后的事情了。1830年以后,德国的出版物上开始出现了Mondscheinsonate(月光奏鸣曲)这个标题。到19世纪末,这首奏鸣曲则以“月光”的称呼而著名,继而催生出贝多芬在月光下为盲女弹琴的故事。
《贝多芬与盲女》| 柏林艺术博物馆
【德】博登米勒,1895
说回这个曲子的题献者——朱丽叶塔,一位贵族小姐。1801年,31岁的贝多芬结识朱丽叶塔,教她弹琴,继而控制不住开始对她开展热烈地追求,1802年就把这首《“月光”奏鸣曲》送给了朱丽叶塔,让她青史留名。
《“月光”奏鸣曲》手稿,但第一页已遗失,1801年
朱丽叶塔·圭恰尔蒂 1784-1856
对于作品的第一乐章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历来都众说纷纭,前文说的莱尔施塔布,他觉得像“瑞士琉森湖的月光”;作曲家柏辽兹认为这是一首“哀歌、葬礼进行曲,不知如何以语言来表达的诗歌”;而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则描述为“深夜从远处传来幽灵般的悲伤声音”;20世纪钢琴大师艾德温·菲舍尔(Edwin Fischer)说这个乐章,与莫扎特歌剧《唐·璜》男主杀人后的咏叹调《啊,放开!你背叛了我》一样,都是升C小调,他甚至在维也纳档案馆里找到贝多芬最初的手稿,发现与《唐·璜》同样特征的段落;而贝多芬传记的作家阿诺德·谢灵(Arnold Schering),则称这个乐章与莎士比亚《李尔王》在情绪上有所关联……
《“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
说到这里可能又有朋友好奇了,这不是贝多芬作为爱情礼物送给朱丽叶塔的吗,为什么在里面听不到爱情的感觉呢?那么多音乐家评价这个乐章,唯独没有说是表达爱情的。
因为——这本就不是表达爱情的音乐,但这都怪贝多芬。
当时他在追朱丽叶塔的时候,本来打算送她的并不是这首《“月光”奏鸣曲》,而是另一首比较简单的《G大调回旋曲》Op. 51 No. 2。但到快出版的时候才猛然想起,这首回旋曲之前已经献过给另一位伯爵夫人了——好险!差点撞板!于是贝多芬临时拿了这首《“月光”奏鸣曲》凑数献给朱丽叶塔,总算蒙混过关……所以我们现在才会看到这首作品的内容:第一、它貌似与爱情没什么关系;第二、作品的技巧比较难,特别第三乐章,演奏时身体会有大幅度的动作,完全不适合当时的贵族女士演奏。
不走心的贝多芬,糊涂的男人啊…不管怎样,明晚,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将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这部作品,一起期待大师带来“不一样的月光”。

购票贴士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