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游学丨深入被遗忘的“六朝古都”,回望北朝激荡风云(4/29-5/3)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在冀南平原的田野里,有一座古城藏于地下,沉睡了千年之久。
曹魏邺城遗址平面复原图 图片采自徐光冀《曹魏邺城的平面复原研究》,载《中国考古学论丛》曹魏在这里擘画都城,首开“单一宫城,中轴对称,功能分区”的城市布局。而后,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皆定都于此,续写跌宕起伏的历史篇章。到了北朝晚期,东魏、北齐相继以邺城为都,并紧靠着邺北城(曹魏邺城)增筑邺南城,开启城市发展最后的高光时刻。上承秦汉,下启隋唐,邺城都城规划布局,深刻影响了后世,乃至东亚地区古代都城建设,堪称“中古都城的典范”。穿过千年历史风烟,当我们登临铜雀高台,走进东魏北齐宫城遗址,仿佛还能够感受到邺都曾经的荣光。
而古邺城,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北朝时业已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名城都会。那一件件出自北朝墓群的精美文物,就是最好的见证。还有自西域传来的佛教与本土文化,在这里际会、交融,使得邺城一度成为中原北方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据《续高僧传》记载,邺城佛事最盛之时,“都下大寺略计四千,见住僧尼仅将八万;讲席相距二百有余,在众常听出过一万”。众僧说法,工匠云集,纷纷在繁华的邺地上建寺凿窟,刻经造像。于是,这里留下了常乐寺、洪谷寺、修定寺、灵泉寺,留下了继云冈、龙门之后的第三大皇家石窟——响堂山石窟,也留下了继“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之后的“邺城模式”。只不过,这短暂的辉煌,终究是被雨打风吹落。如今,邺城梦已远,幸得还有残存的土台、遗留的石窟、出土的造像,让我们可以想见往日的盛景。五一小长假(4.29-5.3),让我们与邺城考古学者一起探访“六朝古都”邺城,从石窟、塔院到皇陵墓群,再到博物馆和考古现场,用脚步丈量历史,透过斑驳史迹看见北朝璀璨光华!长期从事邺城考古学者全程带队游学,以研究者和考古亲历者的身份,从历史、考古、艺术等多角度专业解读,寓教于学,全程面对面零距离交流。避开五一人流,以邺城北朝历史遗迹为核心,探访包含石窟、佛塔寺院、考古遗址、北朝陵墓群以及北朝专题博物馆,以全新的视角,全方位感受北朝历史与艺术文化。行程内容多元丰富,包含5处代表性的北齐石窟,3处专题博物馆,2处佛塔寺院、2处代表性的皇家陵墓以及3处考古遗址,更有亲临考古工地,听取最新考古成果,从历史、考古、艺术、宫城规划等多角度,全面了解尘封了1500多年北朝岁月。行程前,赠送配套的线上课程和相关资料包,行前对邺城有个初步了解和认知,让游学过程不迷茫。1.行程内需要需要大量站立或行走学习,请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或休闲鞋;2.如遇临时交通管制、景区开放或天气等情况影响,或将对行车路线和行程顺序或内容作一定调整。北齐石窟的代表,被认为是中国的“三大皇家石窟”之一。石窟主要工程完于北齐,有“北齐王朝历史缩影”之称。目前尚有石窟16座、4000多尊雕像,包括北响堂、南响堂及水浴寺(小响堂)石窟,均为国保,其中北响堂属皇家石窟,南响堂和小响堂则为重臣贵宦和高僧大德开凿。响堂山石窟,创造出继“凉州模式”和“云冈模式”之后的“邺城模式”,上承北魏豪放之风、下启隋唐飘逸浪漫之气,是我国石窟艺术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向隋唐石窟和造像过渡阶段的重要转变环节。响堂山也是中国佛教的刻经发源地,这里有着可与《兰亭序》相媲美的“中华第一刻经”。再者,响堂山将石窟与帝陵相结合,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北朝考古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北朝文化考古研究中心,展示了数十年来北朝考古成果。博物馆的展陈以“走向隋唐”为主题,陈列包含陶俑、壁画、瓷器、金银器等千余件东魏北齐出土的珍贵文物,还特别展示了1:1比例复原的湾漳北朝大型壁画墓,显示北朝晚期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和巨大成就。整个博物馆全方位呈现了东魏、北齐时期的历史风貌,诉说着1500多年前动荡、文化交汇的岁月。1:1比例复原的磁县湾漳北朝大型壁画墓 图源/磁力磁县遥远的北朝,虽然动荡却富有生气,最终把历史引向辉煌灿烂的隋唐帝国!国保,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是东魏、北齐时期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墓葬群,共计有 134 座。此行,我们主要考察天子冢和兰陵王墓,一览昔日北朝的皇家风韵。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墓(天子冢)图源/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天子冢,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它是东魏孝靖帝元善见的陵墓,又称“太上冢”。兰陵王墓,是北齐高欢之孙兰陵王高长恭之墓,墓冢高大,并建有碑亭。墓园内最为精品的是《兰陵王高肃碑》,该碑记载了兰陵王的生平经历和立碑年份,具有极高的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被称为“北碑第一品”。北齐·兰陵王墓园及高肃碑(局部)图源/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被誉为闪耀在中原大地的一部“百科全书”,综合立体地展示了从史前至秦汉,从三国到南北朝时期邺城文化、经济、政治的发展历程。“史越千秋,文承一脉;馆藏万象,霞接三台。”这副镌刻在邺城博物馆照壁上的对联,讲述的是邺城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馆内有汉代空心砖、汉代铜三套印、北朝青石螭首、十六国半人面瓦饰件、北朝莲花佛座等珍贵文物,也有出土于北吴庄村震惊世界的精美绝伦北朝佛造像。
我国首座佛造像专题博物馆,文物多数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最多规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藏坑——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馆内有精美绝伦的北齐覆钵塔、谭副造像、贴金佛首、彩绘立佛、铜鎏金造像、龙树背龛造像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有佛寺塔基遗址出土的舍利石函及玛瑙珠、玻璃瓶、铜钱等,弥足珍贵。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故都,它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邺城遗址为核心的建立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现了邺城都城规划、建筑技术和东魏北齐时期的佛教艺术等。北齐大庄严寺遗址保护展示 图源/云端临漳(邺城考古队供图)此次将跟着考古学者一起,亲临铜雀三台、北齐大庄严寺和东魏北齐宫城区遗址现场,实地考察,听取考古过程与成果,了解邺城沧桑变迁,感受千年邺都风范。修定寺塔被考古学家誉为“真正的中国第一华塔”。因其全部由119种不同图案和造型的雕砖嵌砌而成,造型华丽,花纹精美独特,是“佛塔之冠”。塔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基座建于北魏,其余部分建于唐,通高近20米,全塔工艺细腻入微,精致生动。又称北齐石窟,包括西窟、中窟、东窟三个石窟,均建于北齐天保年间。中窟最为精彩,是一处集佛像雕塑、石刻佛经和浮雕经变于一体的北齐石窟。河朔第一古刹,国内罕见的石窟+寺院的格局,以摩崖浮雕塔龛最具特色,共有两百余座,被称为“宝山万佛沟塔林”。
各式各样的塔型龛 图源/艺友寺中有摩崖石塔200余处,被称为我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其中北齐双塔是我国最早的石制舍利塔,也是我国野外现存最早的石塔。有大留圣窟和大住圣窟两座石窟;大住圣窟的24尊浅雕传法圣师像,是我国最早的罗汉。适合人群:历史文化爱好者/国保刷保者/石窟寺与古塔爱好者/艺术爱好者组 团 价:5680元/人(2人及以上组团报名可享)*8人成行,20人封团(如有单房差或向上浮动1人,如未成团将全额退款)*报名人数达到上限将停止招募,名额有限,请尽快报名!*报名需二次确认。请不要购买高铁/机票大交通,待客服通知成行后再安排购买2. 住宿:3晚四星标准酒店住宿+1晚当地高标准酒店住宿(默认2人/间,如需单房请联系客服小艺补单房差)3. 餐食:4顿自助早餐+7顿特色正餐+全程矿泉水4. 导服:专业讲师随行讲课+文化领队贴心服务+专职司机3. 单房差费用。*单房差说明:默认标间(1间房2个人),如需单独一间房,联系客服补单房差即可。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