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皮耶罗·吉拉迪(Piero Gilardi)在 2007 年,图片来源:ALESSANDRO LERCARA
2023 年 3 月 5 日,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吉拉迪(Piero Gilardi)在都灵逝世,享年 80 岁,其画廊 Michel Rein 公布了这一消息。在上世纪 60 年代,皮耶罗·吉拉迪投身贫穷艺术(Arte povera),并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此后他又果断地退出商业艺术界,成为一名活动家和组织者,直到 80 年代才回归。皮耶罗·吉拉迪一生与贫穷艺术、大地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不同形式都打过交道,也曾担任艺术批评家,并坚持写作,直到离世前始终在关注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主题。
#01
以地毯实现贫穷艺术雄心

▲ 皮耶罗·吉拉迪,图片来源:Michel Rein
1942 年 8 月 3 日,皮耶罗·吉拉迪出生于意大利都灵,并在这座城市成长。就读艺术类高中期间,他遇到了比他大 9 岁的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Michelangelo Pistoletto),后者也是贫穷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皮耶罗·吉拉迪后来表示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对他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63 年,皮耶罗·吉拉迪在艺术界崭露头角,他在都灵的 Galleria L'Immagine 画廊首次举办了自己的新达达主义个展“未来的机器(Macchine per il futuro)”,展出一系列互动装置,邀请观众与其配合。

▲ 1967 年皮耶罗·吉拉迪的“自然地毯”在巴黎的索纳本画廊(Sonnabend Gallery)展出,图片来源:Michel Rein

▲ 皮耶罗·吉拉迪还制作了两件可穿戴“自然连衣裙”,图片来源:Marco Anelli / Tommaso Sacconi

▲ “自然地毯(tappeti-natura)”系列,图片来源:Fondazione Centro Studi Piero Gilardi
真正让皮耶罗·吉拉迪被艺术圈重视的是“自然地毯(tappeti-natura)”系列,1965 年,皮耶罗·吉拉迪创作了他的第一张自然地毯,次年在都灵展出,1967 年还相继在巴黎、纽约展出。

▲ 《河床(Greto di torrente)》,1967,图片来源:Piero Gilardi

▲ 《玉米(Mais)》,1966,图片来源:BIASUTTI & BIASUTTI, ARCHIVIO PIERO GILARDI

▲ 《海(Mare)》,1967,图片来源:Galleria Girardi, Livorno
皮耶罗·吉拉迪使用聚氨酯泡沫制作的自然地毯非常逼真,在凹版雕刻技术的作用下,植物、动物、海浪、石头等就像镶嵌在地毯上,如裁剪出的一块大自然。创作这些自然地毯源于某个周末的一场散步,皮耶罗·吉拉迪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一堆垃圾,当时现代环境运动开始启蒙,他希望能“用艺术重建未受污染的自然”。
比普通地毯更大尺寸的“自然地毯”铺在地板上,皮耶罗·吉拉迪邀请参观者使用这些地毯,走、趟、坐,沉浸在“自然地毯”对理想自然界的想象中。这些“自然地毯”按“米”出售,观众可以自己决定他们要购买多少米自然,皮耶罗·吉拉迪把他的艺术作品看作具有实用性的家居用品,他认为这样可以打破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这种特性正是贫穷艺术的特征。
#02
商业艺术创作戛然而止

▲ 《山地地形(Terreno di montagna)》,图片来源:Magazzino Italian Art


▲ 皮耶罗·吉拉迪在 1968 年制作的社会活动海报,图片来源:Fondazione Centro Studi Piero Gilardi
尽管“自然地毯”帮助皮耶罗·吉拉迪获得了代表作、名声、金钱收入、画廊青睐,但他却放弃了在这条艺术之路上深入,当时有画廊希望皮耶罗·吉拉迪提供更多“自然地毯”以供展览,他觉得厌烦果断回绝。1968 年,皮耶罗·吉拉迪直接停止创作诸如“自然地毯”这样的常规艺术作品,退出商业艺术界,开始转身成为一名活动家。
与此同时,他也作为国际艺术杂志《Flash Art》的记者,开始了艺术评论家的职业生涯,周游欧洲和美国,将英国大地艺术代表人物理查德·朗(Richard Long)、德国极简主义艺术家伊娃·海瑟(Eva Hesse)、荷兰概念艺术家杨·迪贝茨(Jan Dibbets)、后极简主义和观念流派艺术先驱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等先锋人物介绍给意大利。

▲ 皮耶罗·吉拉迪在都灵的工作室内,图片来源:art a part of cult(ure) remove background noise

▲ 皮耶罗·吉拉迪的自传式文学作品,图片来源:art a part of cult(ure) remove background noise
1969 年,皮耶罗·吉拉迪还在伯尔尼美术馆(Kunstmuseum Bern)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成功合作了两次国际展览,在其中他展示了 20 世纪 60 年代势头正猛的贫穷艺术、大地艺术、反形式艺术(Antiform Art)。事实上,皮耶罗·吉拉迪之所以在国际舞台上广为人知,也正因为从这一时期开始,他促进了意大利与其他国家的艺术交流。
也是在 1969 年,皮耶罗·吉拉迪开始了一段漫长的以理论分析和“Arte Vita(艺术生活)”为目标的激进主义和跨文化体验。他涉足的区域包括尼加拉瓜、美国的印第安人聚居地以及非洲等“全球”边缘地区,作为一名政治斗士和青年文化的组织者,进行了各种与集体创造力有关的实验。

▲ 1977 年参加反政府示威,图片来源:Fondazione Centro Studi Piero Gilardi

▲ 1988 年在意大利威尼斯的反对八国峰会的街头政治示威,图片来源:Michel Rein
到 70 年代,曾对皮耶罗·吉拉迪产生深刻影响的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已经频繁出现在国际双年展、博物馆、画廊中。而皮耶罗·吉拉迪的社会活动也越来越火热,他积极参加工人抗议活动,为意大利著名汽车品牌菲亚特(Fiat)的老板詹尼·阿涅利(Gianni Agnelli)制作橡胶雕像进行讽刺。直到 80 年代后期,都能在很多抗议活动中看到皮耶罗·吉拉迪的身影。

▲ 2003 年皮耶罗·吉拉迪参加里昂双年展,展出他在 1989 年创作的“交互式多媒体艺术装置”《不可思议(Inverosimile)》,图片来源:Michel Rein

▲ 2017 年在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MAXXI)举办的“永恒的自然(Nature forever)”展览中,皮耶罗·吉拉迪就再度复刻呈现了《不可思议(Inverosimile)》,图片来源:Michel Rein
与此同时,皮耶罗·吉拉迪也在 80 年代回归了艺术创作,展出大量作品,并举办创意工坊。1985 年,他在巴黎维莱特公园(Parc de la Villette)展出“IXIANA”项目,邀请公众对新的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实验,极具前瞻性地拥抱未来。到 90 年代,他还开发了一系列如今可以称为“多媒体艺术装置”的作品,并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等国际艺术盛会。

▲《木瓜与火龙果(Papaya e pitaja)》,2018,图片来源:Marco Anelli

▲ 2010 年皮耶罗·吉拉迪在法国奥利维·德布雷当代创意中心(Centre de Création Contemporaine Olivier Debré)的展览,图片来源:Michel Rein


▲ 2017 年在罗马国立二十一世纪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永恒的自然”展览现场,图片来源:Fondazione Centro Studi Piero Gilardi

▲ 2020 年在 Michel Rein 画廊的个展“从自然到艺术(Dalla Natura all'Arte)”,图片来源:Michel Rein
进入 21 世纪,皮耶罗·吉拉迪多次举办了个人大型回顾展,作品被 MoMA、蓬皮杜中心等机构收藏,他的“自然地毯”系列装置也在持续创作中,直到前两年仍有新作品诞生。
#03
一座生活艺术公园

▲ 2003 年皮耶罗·吉拉迪在生活艺术公园(Parco Arte Vivente)的模型前,图片来源:Fondazione Centro Studi Piero Gilardi
在艺术界看来,除了“自然地毯”系列,皮耶罗·吉拉迪的另一个代表作是 2008 年在都灵开放的公共艺术空间——生活艺术公园(Parco Arte Vivente,简称 PAV)。

▲ 俯瞰生活艺术公园,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 生活艺术公园入口,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 观众在草坪上参加活动,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PAV 占地 2.3 万平方米,曾经是工业区,在成为生活艺术公园后,俯瞰满眼都是绿色植被,植物覆盖着所有人造建筑。PAV 包括一个露天展览场地和一个互动博物馆,旨在达成艺术与自然、生物技术与生态、公众与艺术家之间的对话。

▲ 俯瞰生活艺术公园,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 《Trèfle》,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皮耶罗·吉拉迪希望在 PAV 中展示以自然为主题的大地艺术作品,公园内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法国艺术家多米尼克·冈萨雷斯-福斯特(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的四叶草形状的作品《Trèfle》。

▲ 《连续体(Continuum)》,Severino Magri,2017 年,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 《扫帚林(Forêt de balais)》,米歇尔·布拉吉(Michel Blazy),2018 年,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 《在孩子们的头顶,是太阳!(Sopra i figli dei figli, il sole!)》,米开朗基罗·康萨尼(Michelangelo Consani),2019 年,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从公园开放以来,每年都有展览举办,草坪上几乎从未缺席艺术装置的身影。


▲ 《地球(Tierra)》展览现场,图片来源:Parco Arte Vivente
PAV 去年的四场室内展览也都与自然话题相关,主要展览《地球(Tierra)》是危地马拉艺术家贾纳·何塞·加林多(Regina José Galindo)的个展,她重点关注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皮耶罗·吉拉迪,图片来源:Gufram
皮耶罗·吉拉迪从 PAV 诞生以来就开始担任艺术总监,这座公园里也汇总了他在自然与文化方面的探索。2018 年,在接受 Arshake 采访时,他被问到“您认为传统博物馆在今天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皮耶罗·吉拉迪认为“博物馆应该越来越欢迎‘生物艺术’,并让自己有能力处理涉及永续农业的复杂艺术项目”,PAV 的未来规划即旨在进一步探索艺术家在农业生态学方面的想法。皮耶罗·吉拉迪告诉采访者,大约有 1 亿人类在为遏制灾害而奋斗,艺术家正是这个少数群体的一部分。从上世纪 60 年代到去世前,皮耶罗·吉拉迪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念。
END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诚挚感谢您的捐赠支持!
请和我们携手努力,促进文化公益福祉
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文化艺术,构建多元化的人文公民社会
我们热忱地发现并支持原创性、开放性、个性化的艺术与思考,关注由行动构成的民间现实与未来。BCAF在全球20个国家开展了800余场富有活力的人文项目,涵盖文化创新、艺术公益、国际交流、智库研究领域,支持了1400位创作者,资助金额累计超过4500万人民币。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屡获嘉奖的独立公募性艺术基金会,BCAF享有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3A级社会组织评定。欢迎您以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支持艺术介入社会议题,将捐赠资产用于兼具社会影响力和专业美誉度的慈善事业中。
我们值得更好的时代,期待与⼤家达成建设性的合作。
【合作接洽】
胡斐,BCAF秘书长 |hufei@bcaf.org.cn
1/文化公益创投、慈善信托
以文化公益创投、影响力投资、家族慈善信托的创新方式深入“儿童艺术美育”、“可持续设计”、“生态艺术旅行”、“⻘年人才创投”、“艺术疗愈精神健康”等社会议题,推动社会公平。2022年,BCAF成立了专注于“乡村儿童美育”的慈善信托,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专注于“可持续设计”领域的文化公益创投。欢迎您考虑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与BCAF携手前行。
2/专项基金
从2019年起,BCAF与捐赠方陆续成立了“可持续设计”、“中国新民艺”、“乡村儿童美育”、“人才资助”、“艺术电影基金”、“国际文化合作”、“国际艺术驻留”等专项基金。我们欢迎志同道合的捐赠方,双方洽谈感兴趣的合作方向,联合成立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专项基金。
【公益捐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BCAF进行捐赠的机构或个人均享有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资格,诚挚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

通过微信支付扫码捐赠BCAF系列项目,并备注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邮箱、手机号码或微信号)。我们将联系您邮寄BCAF捐赠证书、公益捐赠收据。
“BCAF艺同生长 | 乡村儿童美育”

通过扫码(微信支付、支付宝),支持BCAF在全国各地乡村学校开展的“艺同生长|乡村儿童美育”系列(艺术、音乐、电影、街舞、诗歌、家乡美学绘本等等),让所有的孩子生⻓出独立而自信的美。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