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顿群培艺术家协会使命宣言》节选
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我们希望与时代和潮流保持同步,但是也同样希望尊重和珍惜我们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遗产。
我们中的一些人出生于西藏,另一些人来自其他地方,然而,我们始终坚持从新的多元的西藏中获得启迪和灵感,而这是外人所不能想象的。
基于共同的思想和观点,我们于2003年成立了根墩群培艺术家协会,这年恰逢20世纪最伟大的藏人智者和一代艺术宗师根顿群培诞辰一百周年,他的精神与我们同在,给我们以启发。
我们不只是简单地想以艺术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希望能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有所贡献。不管选择使用何种媒介,我们都想通过艺术来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感觉。
红门画廊和布朗先生的收藏中,有一件红底黄字的“菜谱”——边缘参差不齐有些焦黄的纸上,看似记录了一道川派名菜-回锅肉的烹饪方法,几处青绿相间的藏式宫殿山景,遮住些许文字,层落之间,分明是一张久经岁月的老经书。
嘎德,新经文 - 处方,2016,纸底石质颜料,20 x 92 cm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新经文系列》是由约108幅画作构成的系列作品,其形似打开的传统藏传佛教经卷。这种经卷的藏文名为pecha,采用传统的木刻雕版,印刷在手工制成的窄长条纸上,用雕好的木板裱装后,再用布片缠好。传统的经卷包括108卷佛祖真言,其他的卷宗则是古时高僧们对经文的注释,历代传经法师都会在经文中添加他们自己的注解。嘎德新制作的这卷经文,用一种轻松但是庄严的方式向观者展示出当今拉萨世俗与宗教、传统与现代、 藏、汉和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大景象。
嘎德敏锐的艺术嗅觉能够让他迅速捉住藏族和全球文化融汇交流的一面,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将这些变化展现在他对周围环境的描绘中,让我们也感受到那些激烈、迅速的社会变迁。
这位把“菜谱”戏谑为“经文”的西藏当代艺术家,在2003年与次旺扎西等西藏艺术家共同发起成立了西藏最前卫的艺术家群体——根顿群培艺术家协会。正如《根顿群培艺术家协会使命宣言》中朝气蓬勃真挚热诚的表述,来自西藏的当代艺术家们不断地在时代和传统的碰撞中探寻着艺术的真谛。
嘎德,树,2005,纸上综合材料,100 x 14 cm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烈日西藏》展览文献节选
“什么是西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着不同的经历,正是这些一个个的不同组成了西藏,而不仅限于“蓝天白云”。去“香格里拉化”和去标签化的西藏,真正表述出自己的生活,表达出个人体验,以及这个时代带给他们的感受,正是这一代西藏当代艺术家的表述立场。”
——嘎德,西藏当代艺术家
2007年,红门画廊在富布莱特学者Leigh Sanqster的引荐下,结识了这群正在雪域高原暗自绽放的当代艺术家们,先后在2007年举办“发生·发声——拉萨:来自西藏的新艺术”展览、2008年举办“重归拉萨 西藏当代艺术”展览、2018年举办“西藏·此时”展览,持续为北京及世界的艺术观众们呈现西藏艺术的新视角。西藏的艺术家们也借由红门画廊的展览结识了栗宪庭先生,并在红门画廊、ROSSI & ROSSI 画廊、伦敦甜茶馆画廊的联合协助下,筹备了第一次对西藏当代艺术进行系统梳理的学术展览——烈日西藏。
记忆墙|来自雪域高原的当代艺术之光
点击上方图片,了解西藏当代艺术家群体与红门画廊的故事。
全球化进程中民族身份和时代转换的自我反思,一直是西藏当代艺术的重要议题。在《我的身份系列》中,艺术家贡嘎嘉措以布景式摄影的手法,将自己装扮成不同时代背景、不同社会身份的人物;戏剧化的陈设和造型,制造出时光交错的幻境,也是艺术家本人对于哲学终极命题“我是谁”的扪心自问。
贡嘎嘉措,我的身份系列,2003,数码摄影,48 x 65 cm, 5/12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贡嘎嘉措是英籍藏裔当代艺术家。他在八十年代与其他西藏艺术家共同发起“甜茶馆画派”,在拉萨林廓北路东边的一家甜茶馆展出作品,讨论艺术。在移居英国后,他又创立了著名的伦敦甜茶馆画廊 ( Sweet Tea House Gallery ) ,是西藏当代艺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我的身份》不仅具有自传性,而且也是贡嘎嘉措个人身份在过去和未来的投射。这种反射不仅浓缩了整个20世纪的变化,也体现了所有西藏艺术家共同经历的社会角色嬗变。在学术文献 Harris, Clare.2006."From Lhasa to London": Gonkar Gyatso. ArtAsia Pacilic 50 (Fall): 110-113.) 中,有更多与贡嘎嘉措相关的分析。
次旺扎西,涅槃,2017,摄影,35 x 35 cm,2/10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Inside Out发生·发声》节选
“在今天这个更世俗化的社会里,对个人、社会与宗教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过已很普遍。或许宗教元素的持续存在是因为后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突然涌现在拉萨,历史的变化似乎比个人生活的变化很快,这是一个特有现代危机。过去历中变化的胆步总是很慢以至于让个人的生活变化显得很快,但是现在在我们的城市,拉萨和北京,周围环境每天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或许宗教意象因为艺术家的信仰或其诠释的力量不一定会继续出现在以后的艺术作品中,但是它所包含的意义似乎还是绝对超越了个体的生命。”
—— Leigh Miller Sangster,富布莱特学者
1. 格次,我在这儿,2007,数码版画,58 x 100 cm
2. 格次,新唐卡宝藏,2006,数码版画,104 x 250 cm, 1/1
3. 格次,新唐卡宝藏之一,2007,数码版画,30 x 40 cm
4. 格次,新唐卡宝藏之七,2007,数码版画,30 x 40 cm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格次擅长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从日常生活情景中剪接出具有浓郁藏族风格的画面。《我在这》绘成钞票的版式,在画面中不仅放置了汉文的“囍”字符,佛像的光环,还在宛如15世纪壁画一样富丽堂皇的佛祗住所中添加了一个中文的可口可乐罐。一些带有强烈冲突效果的元素,例如佛像光环中院照漂浮的礼品盒,传递出传统的平庸化和空虚的消费主义情绪。
《新唐卡宝藏》是模仿传统唐卡作坊工艺的作品,与在棉布上用石磨颜料绘画、然后本框固定的传统工艺不同,艺术家采用了全新的材料,他将画面喷绘在塑膜上,最后用金属框固定。画面中出现的8只牦牛,既是西藏,也是格次本人的形象化体现,作品同时表现了诸多主题,有少年时代的涂鸦和游戏之间的复杂联系、计算机在生活中的渗透、对环境的破坏和废弃、宗教情结以及各种现代身份之间自相矛盾的困境。
《烈日西藏》展览文献节选
“2010年7月12-18日,我在拉萨一边看西藏的艺术家,一边思索近些年出现的西藏本地艺术家的作品,与此前艺术家作品的基本界限,也许,所有我们这些外来人都无法真正体会但可以感受到——文化身份的危机、信仰的矛盾、被侵蚀的宗教、文化的混杂和破碎、环境的污染、汉化的严重、西方消费主义的侵入……,带给西藏人的那种切肤之痛!”
——栗宪庭,艺术批评家,策展人
1. 次仁念扎和亚次丹,佛像,2006,数码版画,80 x 60 cm,1/10
2. 次仁念扎和亚次丹,佛像,2006,数码版画,80 x 60 cm,1/10
3. 次仁念扎和亚次丹,佛像,2006,数码版画,80 x 60 cm,1/10
4. 次仁念扎和亚次丹,佛像,2006,数码版画,80 x 60 cm,1/10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次仁念扎与亚次旦招贴画式的设计将佛的形象重新植入到当代艺术的视觉中心。这个四联的系列海报作品勾勒出一个佛陀的头部轮廓,上而布满了晶莹的露珠。其中两幅隐约透出莫名的手印,也许是某位忿怒神尊的手印(藏传佛教中常常出现神佛的忿怒尊,用来震慑和收服强大的邪魔),或许是人在获取时的抓抢,亦或是转动的经轮,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OK”,半个佛头的轮廓沉浸在鲜艳的大红色中,以蓝绿色的旋涡状线条填充,使人联想到宇宙中的地球。在另一幅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形象被一个个的小格子填满,唤起人们对千百年来藏传佛教佛像造像量度体系的回想,同时也使人联想到摩天大楼上夸张的巨大广告牌。
《Inside Out发生·发声》节选
“大多数拉萨的艺术家都把佛教看作西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不主张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轻易把它作为一种不可改变的信仰和习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一种思考的方式,同情他人,并且努力做一个好人。佛的形象逐渐变成了对生命本身的象征,对人类美德的象征,和一种具有文化传承性的极为美好的视觉形象的象征。”
—— Leigh Miller Sangster,富布莱特学者
1. 次旺扎西,无题之六,2007,布面油画,135 x 135 cm
2. 次旺扎西,无题之二,2007,布面油画,135 x 135 cm
3. 次旺扎西,无题之一,2007,布面油画,135 x 135 cm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次旺扎西创作的人像展现了城市的面貌及其中高度个性化的年轻人群。《无题之一》(2007)和《无题之二》(2007)作品颠覆了众多人对西藏及西藏人的想象。在作品中他刻画了人们在现实生存中对环境的感知。次旺扎西坚信,对于当代艺术的创作来讲,现代的生活是不可忽视的。次旺的创作重心从对自然环境的灵感绘画转移到对真实人物的人像摄影从而改变人们头脑中对“西藏”的固有观念。他收集大学生和儿童的照片,并通过电脑处理来提升光线效果以及合成皮肤的色调使其顺应拉萨的城市发展。在他的作品中,这些年轻人有着与一般城市青年相同的穿着,出现在异常简约的白色背景中,与我们在旅游纪念或广告宣传中的西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甚至很难界定他们的民族身份。在直视我们的目光中,找不到传说中的绿松石,牛羊成群的牧场,还有充满风情的装束。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长久以来的“香格里拉”幻想,在现实面前收回过去的想象。从次旺扎西的作品中,我们能体会到一种令人难以捉摸和不可渗透的气质,他们总是对我们有所保留,也许是对我们根本不盛兴趣。然面他们的目光,身躯,气息却让我们领悟到他们的真实存在和生活,就像我们自己一样。
《Inside Out发生·发声》节选
“七十年代汉族的艺术家去西藏寻找灵感和自然美;八十年代藏族的艺术家回到北京来学习。这段时期被看成是学习的基础阶段,次仁年扎把这个阶段比做象学习一门语言——人们一旦熟悉了语法和词汇,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来使用。这样,其他文化对西藏的影响就不可避免,(除非象隐士那样生活在石洞里,他们开玩笑。)但是它的影响方式不定,也许将是诠释,是改变、是接受或者是忽略。”
—— Leigh Miller Sangster,富布莱特学者
诺次,广幅彩绘啤酒瓶 ,2007,布面油画,100 x 100 cm
布朗 - 红门画廊 收藏
诺次利用各种媒介和评注对当代社会问题进行实验。拉萨不断激增的酒吧数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酒精中毒事件的增多。针对这一现象,诺次创作了这件作品。诺次的布面油画感情充沛真挚,显示了他将幽默与悲悯有机调和的神奇能力。白色绷带是诺次作品的标志符号之一,是灾难和心理创伤的外化表现。
当下,西藏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越发自信和独立。与国内外艺术界日渐平等的互动,为他们带来更多成就和机会。
红门画廊也衷心期待西藏当代艺术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
Red Gate Gallery @ 798
更多媒体资料,请联系
brian@redgategallery.com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
brian@redgategallery.com
Copyright © 2023 Red Gate Gallery, All rights reserved.
Tel | 电话 : (86) 137 010 787 21
Email | 邮箱 : brian@redgategallery.com
Address: 798 Art District, No. 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