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英文原文载于《纽约时报》
2022年3月18日
经授权转载
布里奇特·赖利
Bridget Riley
《与年轻的自己深度对话》
文/ Karen Rosenberg
■【1】《瀑布 3》(细节),1967年;【2】《火焰 4》(细节),1964年;【3】《丁香花绘画 5》(细节),2008/1983年。
“我一直对其他艺术家创作的起点很感兴趣。他们是怎么开启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布里奇特·赖利(Bridget Riley)
《流动》, 1964年
板面上合成聚合物涂料
148.1 x 149.3 厘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藏
布里奇特·赖利(Bridget Riley)
《新的一天》, 1988年
布面油画
160 x 226 厘米
在这件作品以及其他创作于1980和90年代的作品中,赖利用各种大胆色调的垂直及对角线的条块元素创造出她所说的“一种层次丰富的、肤浅的纵深”。
【1】《布里奇特·赖利:感知的抽象》展览现场,耶鲁大学英国艺术中心,2022年;【2】约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干草车》(1820);【3】尤金·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山间小径,比利牛斯省欧博讷》(1845)。
布里奇特·赖利(Bridget Riley)
《丁香花绘画 5》, 2008/1983年
麻布面油画
171.5 x 140.3 厘米
“与自己的作品建立对话非常重要,我的眼力所及、我的理解,一直都在变化。没有哪两天是相似的。我认为所有画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会看到一些好像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
——布里奇特·赖利
(全文完)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
2022年3月18日刊
经授权转载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