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

Dan Flavin


双城个展:纽约

《柯布力画廊 1967年》



展览日期

2023年1月10日–2月25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0:00–18:00


画廊地址

34 East 69th Street

New York



■ 《丹·弗莱文:柯布力画廊 1967年》展览现场
卓纳纽约,2023年


卓纳画廊欣然在纽约、伦敦空间同时带来美国艺术家丹·弗莱文(Dan Flavin,1933-1996)的展览。

画廊的纽约空间在东69街34号的空间展出了弗莱文个展《柯布力画廊 1967年》,它在上东区联排别墅中彼此紧邻的房间举行,作品再现了弗莱文于1967年在纽约柯布力画廊(Kornblee Gallery)举办的两场开创性的展览。

柯布力画廊当时就位于卓纳纽约附近的东79街58号,其建筑风格也类似。这次展览将为观众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以艺术家当时的布展方式去体验他早期的装置作品。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柯布力画廊 1967年》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创作于1967年,距离弗莱文在灯光方面的创作突破仅隔几年,它们用相对简洁单一的颜色安排,以独特的方式激活空间。第一个展厅展出了六件垂直方向的冷白灯光的作品,它们曾共同于1967年1月至2月期间展出于柯布力画廊。系列中的每件作品都略有不同,它们在角落、沿门框、围壁炉地被放置着,就像当年在柯布力一样,对既有的建筑架构做了微妙的入侵。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柯布力画廊 1967年》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相比之下,对面的展厅空间里是一件独立的作品,它由六根对角线构成——两两一对,一共三组——戏剧性地使整个空间沉浸于绿色的光线之中。这件作品于1967年10月至11月在柯布力画廊首次亮相,它被艺术家描述为“一个特定的内部空间的情境系统,由自我模仿的、平衡对角线呈现的绿色荧光灯墙面组合构成,作品中的六个灯组需要被放置在四面墙的其中三面上,依次地挨着边缘 ……”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1968年

© 史蒂芬·弗莱文 / 纽约艺术家维权协会(ARS),2023年




“我觉得艺术正在摆脱它桎梏的神秘感,以获取一种热诚实现的装饰性的共识。符号化在减退而变得微不足道。我们正朝着‘没有艺术’的方向强压下去:这是一种在心理层面上漠不关心的装饰性的相互感受、一种人尽皆知、中性的观看乐趣。”


——丹·弗莱文
摘自《一些札记》,发表于《艺术论坛》杂志,1966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弗莱文为柯布力画廊作品做的预备草图,1966-67年


自1963年起,弗莱文制作了一组使用市售荧光灯管的作品,以此营造出光和色彩的装置(或者以他偏爱的术语来说是“情境”)。通过这些灯光建构的作品,弗莱文得以构建并重新诠释空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展览现场,柯布力画廊

纽约58号东79街,1967年1月7日至2月2日



1967年,纽约的柯布力画廊为弗莱文的作品举办了两场展览。第一场在当年的一月,呈现了六件由冷白灯管构成的垂直结构作品。每一件都略有不同,它们在角落、沿门框、围壁炉地被放置着,就像当年在柯布力一样,对既有的建筑架构做出微妙的入侵。

第二场展览举行于当年的十月,呈现了一件独立的作品,由六根对角线构成——两两一对,一共三组,戏剧性地使整个空间沉浸于绿色的光线之中。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弗莱文为柯布力画廊展览所作的冷白色灯光草图,1967年




“几年来,我为情境中的荧光灯构想了一套图解设计系统。当然,我没有立即意识到那种便利性及其带来的迷人变化。


现在,这个系统并没有延续下去,而是被简单地应用……每一件作品只是在等待着一次又一次的协调配置。有时,会对其进行调整或全新的衍变。之后,并且只有在那之后,我才会思考再次移动我的铅笔。我为这种阐释感到高兴。”


——丹·弗莱文

《一些另外的评述》

发表于《艺术论坛》杂志,1967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alvin)

《无题》,1967年

冷白色荧光灯

244 厘米高



在柯布力的展览中,弗莱文只使用了冷白色的灯,两两一对的垂直组合的灯管组件高八英尺(合约244厘米),并且放置在墙面的边缘、角落和中心。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柯布力画廊 1967年》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从一开始,弗莱文的艺术就对装置的布局及其语境极度敏感,而且这很快也让他开始思考用一整个房间进行装置作品的创作——这个想法彻底地改变了1960年代艺术创作的进程。”


——迈克尔·戈文

(Michael Gavin)

摘自《丹·弗莱文:完整的灯光作品

1961-1996年》,2004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alvin)

《无题》,1967年

冷白色荧光灯

244 厘米高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alvin)

《无题》,1967年

冷白色荧光灯

244 厘米高



弗莱文在1967年10月于柯布力举办的展览的邀请函上,印了下述这段文字:“计划是:一个特定的内部空间的情境系统,由自我模仿的、平衡对角线呈现的绿色荧光灯的墙面组合构成,作品中的六个灯组需要被放置在四面墙的其中三面上,依次地挨着边缘。举例来说,从墙面隔板底部的金属镶边条到门框成型组件的外侧,并且对比不均(取决于物品制造的差异)头尾相接地添加二英尺、随后是四英尺的‘快速启动型’荧光灯管条,它们相互平行、毗连,两者的总计长度皆为大约八英尺,多余的部分平均分布于两端。”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1-2】弗莱文为1967年10月至11月在柯布力画廊展出的装置作品所写的文本描述印在了邀请函上;【3】弗莱文为柯布力画廊展览所作的草图,1967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柯布力画廊 1967年》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弗莱文的‘方案’通常会占据整个房间,使房间成为作品效果的一部分,而非其容器。”


——《展望杂志》(Look Magazine)

1968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alvin)

《无题》,1967年

冷白色荧光灯

244 厘米高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alvin)

《无题》,1967年

冷白色荧光灯

244 厘米高



“到了1967年”,策展人蒂芙尼·贝尔(Tiffany Bell)写道,“他运用整个房间为其相关的元素构建综合的装置作品。他设计的系统围绕着作品所在的房间,并且局部地由展厅既有建筑的具体特征延展而来……是他的计划设计出了作品。”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在柯布力画廊个展现场,摄影:Arnold Newman

《展望杂志》(Look Magazine),1968年1月9日刊




“在创作这件装置时,弗莱文意识到一种现象学效应:当人的眼球适应了一个全绿房间的强度后,灯和散发而出的光开始显出白色,而任何自然光或白色的人造光则看起来是粉红色。这对弗莱文来说是一个惊喜,他在之后更有意识地将这种效果融入了创作。”


——蒂芙尼·贝尔(Tiffany Bell)与

大卫·格雷(David Gray)

摘自《丹·弗莱文:完整的灯光作品

1961-1996年》,2004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展览现场,柯布力画廊

纽约58号东79街,1967年1月7日至2月2日



“短暂的时间过后,强烈的绿光随着眼睛对其视觉效果做出的补充,似乎会冲刷成几乎白色的光。大量散射彩光所具有的不寻常的特点,与颜料从密集表面反射出的光线不同,为弗莱文提供了一个艺术研究的领域,这也是在他最早的试验中尚未被全然预料到的。


对环境光之色彩的感知是相对且持续变化的,而这种感知成为了弗莱文‘电光定义空间’之艺术特性的另一重延伸。”


——迈克尔·戈文(Michael Gavin)

摘自《丹·弗莱文:完整的灯光作品

1961-1996年》,2004年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柯布力画廊 1967年》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3年


卓纳画廊自2009年开始代理丹·弗莱文艺术遗产。与纽约展览同期,卓纳画廊在伦敦空间亦呈现另一场个展《丹·弗莱文:彩色荧光灯》。






文字与内容:Iona Whittaker、Mary Stuart Baker
微信排版:Chantal
英文翻译:Qianfan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丹·弗莱文(Dan Flavin)双城个展:纽约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 弗莱文 Dan 双城 纽约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