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aily.cn/2022 年度‘最赞!’建筑
© Evgeny Evgrafov
日本第一家 W 酒店,位于大阪御堂筋大道上,共 27 层,其建筑是由日建设计,黑色巨石外墙由安藤忠雄改造,室内由荷兰建筑师 Concrete 设计完成。新酒店的灵感来自于城市的许多方面,从樱花和银杏树到照亮其夜生活区的充满活力的霓虹灯,目的在于向大阪致敬。
门厅 © Marriott International
设计理念来自于道家哲学经典《老子》,道家讲“谷是生之地,生之繁衍不息”。谷与水的意向包含了道家对世界与生命的看法与哲学观,谷与水的关系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且永恒的。我们提取了关于“谷”的描述进行衍生,营造虚的“谷”,并通过“水”的手法引入流动的“溪”将其演绎成建筑空间,重建场所感和叙事感。
© 形在空间摄影
“山谷(Valley)”的建筑形态设计受到具有戏剧性、动态感的地形启发,建筑面积为 75000 平方米,并以其分别为 67 米、81 米及 100 米高的塔楼及壮观的悬挑公寓伫立在尼德兰阿姆斯特丹南区(Zuidas)。
© Ossip van Duivenbode
大楼建成后迅速成为粉丝们的朝圣之地,期望在此瞥见最新的偶像。新的建筑空间内设有办公空间、会议室和录音室等。这些功能空间被战略性地组织在一起,并充分考虑和利用总部大楼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外部视野,为YG娱乐公司的员工打造了一个令人振奋和鼓舞的工作环境。
© Rohspace
泾河新城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北部的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科学和技术中心,泾河新城文化艺术中心位于西安市泾河湾院士科技创新区,与因泾河流经陕西省山脉和地貌而形成的的蜿蜒山谷相呼应。该中心的设计与该市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交织在一起,通过横跨八车道主干道的高架庭院、花园和小路,将泾河大道南北两侧的新多媒体图书馆、新表演艺术剧院、多功能厅、工作室和展览馆连接起来。
© 扎哈事务所
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海平面上升将使超过 4.1 亿人面临失去生计的危险。沿海城市充斥着高层建筑和交通繁忙的的道路,土地利用率十分低下。综合上述问题,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漂浮城市。一个生活在水上的未来听起来将颠覆人们既有的生活、工作和休闲方式。但我们仍可以从一些传统的聚落中获取城市发展的灵感。目前,世界各国领导人正在埃及 COP27 气候峰会上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ArchDaily 则将为您深入介绍水上定居的先锋理念。
© Oceanix and BIG-BIG
MSSM Associates 一直致力于将最纯粹、最基础的建筑理论与参数化手法结合,Z 线住宅就是一个例子——只是用一种具体的设计手法将各种几何元素组织在一起。对房屋形态的几何探索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场地的潜力,对立面进行一系列经过计算的几何塑性干预,用复杂元素展现张力。另一方面,内部区域设计拥有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流线。
© Fernando Gomulya
奥雷·舍人事务所的设计概念深耕探讨品牌与城市之间的亲密联系,将五粮液的文化和历史作为宜宾整体城市空间的一部分进行了探索。受基地的自然峡谷的形态所启发,建筑师设计了两栋平行曲折的动态峡谷建筑空间。新建筑将邻近的河流与现有总部和更广阔的园区连接起来,围绕自然和酒文化、创造了流畅的室内外叙事空间,使历史遗迹和当代建筑步入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对话。
© Buro-OS
建筑风格方面,博物馆所在的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处于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范围,周边规划了大量的仿唐风格景观建筑。设计试图跳脱出仿唐风格的包围和束缚,寻找对隋唐历史文化的不同切入视角。结构的对偶运用,在平面组织上采用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拱形剪力墙形成有效的双向抗震结构体系,在剖面组织上上部屋面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悬垂板+端部混凝土“唐瓦当”与下部基座的拱形剪力墙共同组成闭合的剪力墙传力体系。平面对偶的结构特征通过大模板的清水混凝土浇筑形成清晰的室内空间架构,而剖面对偶的结构关系则通过陶瓷和青砖的材料组合赋予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 姚力
11如何设计一座“好玩”的城市?
为了使城市游戏蓬勃发展,空间需要容纳超出预定计划的行动。建筑的结构与建筑表面应当鼓励用户进行交互式的体验,并且享受自由移动的锻炼方式。城市游戏依赖于共同创造,并吸引愿意分享娱乐经验的人增进联系。融入城市架构的游戏区域可以为社会包容、代际参与和文化多样性创造环境。点击图片阅读原文,了解一系列将游戏场所融入城市空间的项目。
九个石宕位于仙都景区的山谷之中,该景区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及独特的火山岩肌理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当地闻名的旅游胜地。为实现以机制促进地区发展的目的,该项目致力于生态改善,同时创造可供当地居民和游客使用的社会和文化场所。经过改造的岩宕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为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将千年的采石文脉以及民俗文化遗产并置于全新的语境之中。
8号石宕 © 王子凌
艺术中心所处的东风韵艺术小镇,区别于城市公共文化建筑,建筑师摒弃强调仪式感的中轴对称布局,选择以一种消隐于自然的方式,实现室内外无边界的交融,让艺术中心成为一个日常性的公共空间,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
© 是然建筑摄影
建筑位于深圳南山区留仙洞,历时六年建造完工,为深圳这一走在中国创新前沿的城市,增添了一道重量级的天际线。大疆天空之城历经上百个方案的推演,逐渐探索出非对称大悬挑的设计路线。建筑体量悬浮于地面之上,立面错动排列,一系列有序的“玻璃体块”如同在半空悬停,简洁明晰的工业结构给人轻盈的飘浮错觉,展现了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高技派风格。
© 田方方
华侨城艺术中心是由 4 个相对单独的空间,借助起伏剧烈的混凝土双曲面张拉屋顶的拉拽,围合、撞击而成“类合院”建筑。一方面,从平面上看,屋顶的几何边界清晰地界定了建筑外轮廓和中心内院的简单矩形边界;另一方面,起伏双曲面屋顶下墙体的折转走向,塑造了檐下不同进深的灰空间,模糊了建筑与中心内院的边界,打破了传统合院建筑对称、均质、秩序的属性, 把合院——这一古老书院的原型重新阐释为具有神圣感的当代公共空间。
© 夏至
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位于江苏苏州太仓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座以“未来大学的样板”为蓝图的综合性校园。太仓校区以“融合共生”为核心设计理念,开放和封闭空间的组合形式被灵活运用在建筑中,充分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学习型社区。
© Hufton+Crow
Vi PARK 华谊万创·新所的前身是上海大中华正泰橡胶厂,建筑师在立面上创造了一个“迷宫”,将若干个办公露台出其不意的相互连通,打破办公楼层隔间的秩序,创造新的社交情景。
© UK-Studio
地处通往格林威治半岛主要人行道上的优越地理位置,该市场热情地迎接着当地人和来访游客。市场通过尽可能透明的状态来彰显其亮眼的形态外观。建筑师采用了一个非常轻质的金属结构,并以绷紧的透明 ETFE 膜覆盖结构的中央脊柱,并在其中设置了摊位和座位区。这一透明脊柱就是市场本身。摊位处于透明脊柱地面层的各侧,座位区位于其上方,且正好处于树冠下。整个脊柱结构采用了半透明的背光材料和 ETFE 膜,作为照亮市场的大照明灯,使其在夜间熠熠生辉,成为邻里街区的焦点。
© Iwan Baan
在密集的城市中心一个八米高的空间中嵌入一个垂直空中花园。用承载植物的空间结构契合 gaga 将美食茶饮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品牌理念。
© Alan Grillo Spina
© 吕晓斌
Langham Beauty Galleria 坐落在香港旺角的朗豪坊商场内,是坐拥两层空间,面积达 2000 平米的美妆购物空间。不同于传统的美妆购物街,Langham Beauty 的空间特质试图唤醒人们本能的对于回归自然的愿景。木质鳍状吊顶所展现的有机韵律,如波浪般蔓延舒展的树形装置,对材料本源性的保留以及对柔和自然光线的引入是对这一概念的完美诠释。
© HDP photography
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海平面上升将使超过 4.1 亿人面临失去生计的危险。沿海城市充斥着高层建筑和交通繁忙的的道路,土地利用率十分低下。综合上述问题,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漂浮城市。一个生活在水上的未来听起来将颠覆人们既有的生活、工作和休闲方式。但我们仍可以从一些传统的聚落中获取城市发展的灵感。
IJburg 漂浮屋 © Marlies Rohmer Architecture & Urbanism
九个石宕位于仙都景区的山谷之中,该景区以优美的自然景观及独特的火山岩肌理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当地闻名的旅游胜地。为实现以机制促进地区发展的目的,该项目致力于生态改善,同时创造可供当地居民和游客使用的社会和文化场所。经过改造的岩宕被赋予了新的功能,成为了公共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将千年的采石文脉以及民俗文化遗产并置于全新的语境之中。
8号石宕 © 王子凌
© Joana França
该项目是以前毗邻历史建筑的一处闲置空间,如今经过改造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新公共设施。在这里你可以坐下来随意地享受午后咖啡,或在户外完成一些工作。广场也作为孩子们的水上游乐场、年轻人的滑板公园、以及学生的日光浴区等活动场所。这无疑是立陶宛考纳斯(Kaunas)的一个新地标,3deluxe 设计事务所将一种面向未来的建筑概念带入考纳斯这座城市里,不仅激发了新的生机,同时也满足了年轻活力一代的交流需求。
© Norbert Tukaj
05悬崖屋
建筑设计:Modscape
在 Modscape 的这个概念设计中,一个五层楼高的模块化住宅紧贴着悬崖边。这个名为“悬崖屋”的模块化设计是对客户的一种理论回应,这些客户向 Modscape 公司寻求在澳大利亚极端沿海土地上建造模块化住宅的设计方案。受藤壶附着在船体上的方式的启发,建筑师开发了一个概念,让模块化住宅悬挂在悬崖边上,而不是坐在上面。住宅被想象成悬崖面的自然延伸,而不是景观的补充,创造出与海洋的绝对联系。
© Modscape
Casa TO 位于墨西哥 Zicatela 海滩,一个在太平洋海岸有着金色日落的地方,那里的海、沙和悬崖构成了独特的环绕景观。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建筑绿洲,可以让你全然沉浸在思考中。该项目是在简单和优雅的印记下勾勒出来的,传统和前卫融合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结构中,被大自然的静谧所拥抱。它的名字 "Casa TO "来自于在一个确定的空间里静静地沉思的想法,作为对瓦哈卡(Oaxacan)寺庙的重新诠释,只要进入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
© Jaime Navarro
该项目是对位于越南胡志明市一个高密度住宅区的一座40岁住宅的更新项目。这个建筑最初建于19世纪80年代,经过了数次改造和扩建。至今,由于家庭发展壮大为一个三代人,七口人的家庭,需要创造能够满足当下的家庭生活的空间。新的结构解决方案创造了可用空间之间的持续联系,室内和室外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避免了人和自然因建筑完全分离,但同时又保证了私密性。
© Paul Phan
© Klumpner - Alejandro Arango and Luis Bernardo Cano
泰瑞咖啡馆位于韩国大田市鸡龙山(Gyeryongsan)脚下,其毗邻山川交汇处,紧挨古道入口。这一全新的建筑则从村落的肌理中生长,径直伸展至向山巅的景观。山脚下,两栋建筑隔着中央庭院相视而对。同时,墙壁仿佛从天空中落下,“流”入院中,如同山谷般,模糊了墙与地的界限,并创造了一个渐入森林的动态建筑。
© Kyung Roh
展亭作为体现城市壮志雄心的第一个项目,目标是让大家真正把中心广场理解为一个可以聚会,属于居民的地方。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功能组合:一个公共图书馆、一个观察台、一个带长椅的大木桌和一个小剧院。
© rotative studio
© Federico Cairoli
河滨大厦是 70 年代初由 Leon Stynen & Paul De Meyer 设计的高层建筑,位于斯海尔德河转弯处,近安特卫普市中心。项目位于该大厦的 13 楼,Okami 建筑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 Bram Van Cauter 翻新了一套自住的复式公寓,翻新后与粗野主义风格的大楼风格相辅相成。
© Olmo Peeters
Culvert 酒店位于长野县宫田町,包括一个家具、产品和艺术品归档的存储设施和宾馆空间。项目位于一个安静的自然环境中,溪流在茂密的红松林中穿行,隧道式建筑的建造结合了预制建造和预应力施工方法。
© Daici Ano
“主题展区”是2020世博会中最大的建成区域,由 Hopkins Architects 规划和设计,这里将容纳超过87座新建的永久建筑,以及参与本次因疫情而延期举办的世博会的136个国家的作品。Hopkins 非常关注环境,在设计中他们专注于文化和气候,希望创造从场地生长出来而不是强加于场地上的建筑。三个花瓣状的分区分别代表了流动性、机遇和可持续发展,位于世博会总体规划的中心位置,并与 Al Wasl Plaza 相连接。每个分区内将包括一个主题展馆和许多由国际建筑与设计公司所设计的国家展览馆。三个展区综合运用了几何、色彩和景观等要素,来打造每个展区独特的性格。
© Marc Goodwin
© Adam Mørk
历时四年施工,这座 280 米高的高层绿洲被认为是该市最高的建筑之一,这是一座混合用途的高层建筑,拥有多样的的空中花园和屋顶公园、办公空间、服务公寓、美食中心、餐厅和公共空间。这座生态摩天大楼与“城市先锋垂直城市主义”和新加坡作为花园城市的声誉相契合,位于金融区的中心地带,场地原本是一个公共停车场和一个小贩中心。该塔楼囊括了 80,000 株植物,总景观面积超过其场地面积的 140%,为“高密度中央商务区的周边租户和路人提供了一个新的绿色呼吸空间”。
© Finbarr Fallon
福强小学是深圳规划局发起的“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_8+1 建筑联展”延伸版块中的一所,尝试探索促发创新教育的校园类型。学习层台支持创新学习模式,使扩建后的深圳福强小学能满足深圳对创造性人才和创新驱动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适应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激发师生的探索热情和好奇心,学校围绕“混合空间”的理念进行设计。不同的课程与活动在空间层面上并置在一起,提供跨层的新联系。
北侧城市立面 © 朱雨蒙
2017 年 9 月 19 日的地震使墨西哥莫雷洛斯州的 Jojutla 市内 2600 多所房屋被毁,其大部分公共基础设施也被毁,如学校、广场和中央教堂。我们的团队负责重建图拉圣堂(Santuario del Señor de Tula),这是一个有超过五个世纪历史的崇拜中心遗址。该项目是由砖拱顶组成的大屋顶发展而来,由现浇混凝土结构支撑。结构问题由每一侧的结构拱门来解决,只通过角部进行支撑。这样的设计策略能让空气自由流通,让舒适的光线进入仪式,从而避免因使用机械空调系统和人工照明而造成的过度能源消耗。
© Sandra Pereznieto
第一阶段的建筑由10个教室、厨房空间、配套设施和储存空间等组成。第二阶段则将加建入口、新政空间、教职人员及会议区域。蒙台梭利创想学校第一阶段的建筑坐落在巴伦西亚省Valterna住宅区的边缘,它位于住宅和En Dolça峡谷之间的公共服务建筑及设施群中,同时这一条连接两个区域的公共“纽带”也是将校园持有人的另一块土地瓦尔特纳(Valterna)与松树林(La Pinada)城市扩张区间的分隔。在设计初始,建筑师就决定将蒙台梭利创想学校第一阶段的主入口设计在河边,面向城市的相反面。
© Bruno Almela
建筑师 Miguel Arraiz 认为“瓦伦西亚集市场馆”是一个回馈给这座城市现在与未来的礼物。瓦伦西亚集市场馆的建筑设计探索了瓦伦西亚地区传统的材料及工艺,并颂扬了其文化根源,从而在这个独特的城市中打造因地制宜的设计,同时将建筑跨域多个领域的丰富表现带给瓦伦西亚的市民、企业及机构。集市场馆所用的材料及制造系统将用于打造馆内的单元化的可拆卸架构,并构筑强力的流线系统及耐用性。
© David Zarzoso
编辑:邵珠琦
*本文内容、标题及版式由 ArchDaily 整理
转载或任何形式的引用请联系 ArchDaily
点亮“在看”和“点赞”,
将创意灵感放在第一位👇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