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玻璃博物馆新展“我的花还没有名字”,关注国内新生代玻璃艺术创作者,邀请杜蒙、黄季、李松林、慕晨扬、覃钰玲以及谢文蒂六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呈现他们突破传统材料的边界,表达自我与现实的关系。
“我的花还没有名字”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现场
当不确定性的、含混的、迷茫的……日渐成为生活常态时,我们应当如何自处?参展的六位艺术家都给出了各自的回答。他们创造性地运用玻璃,用自己的理解和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将个人的感性融入作品,面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提出个性的观点,为认识这个世界提供参考。
“我的花还没有名字”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现场
同时,上海玻璃博物馆在此次展览中携手康宁公司,特别以“未定义”为命题设立委任创作单元,利用康宁公司废弃的材料或产品,鼓励青年艺术家探索不确定的过程中,与观者共同深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我的花还没有名字”上海玻璃博物馆展览现场
策展人阳昕将展览取名为“我的花还没有名字”,是希望经由艺术家对媒介探索的多维表达,更多展现玻璃艺术的可能性、创造性和突破性。
参展作品介绍
杜蒙作品 9 材料:旧物,镜子 2014
老旧的物件拥有自己的灵魂,因为它被反复使用,记载了使用者的温度和触感,见证了使用者某段岁月的悲欢离合。在系列作品《9》中,杜蒙结合旧相框和镜子,利用纤细的刻画方式绘制了一件件旧家具,同时为家具们添加上了如雾似幻的气息,展现一场“灵魂出窍”的戏剧故事。镜子,好似某种贯通现实与虚幻世界的通道。
摄影:胡竞心
2020年,杜蒙一家搬离了居住了20年之久的老房子,她从父母在北京的旧公寓里捡到的四件制品——厨房的水杯、客厅的书、卧室的一堆毯子和毛巾,还有一个浴室中的一个小盆子。这些物品激活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但又容易忽视的旧物之中那些记忆与体验。新作品《一对杯子》,作品中使用了80-90年代的旧手帕和扣子,手帕相互交叠缠绕,从一对造型精美的下午茶茶杯中倾泻而下。
杜蒙【委任作品 都会好的材料:碎屏玻璃*,光纤*,玻璃废料*,陶瓷载体和过滤器*,旧行李箱,综合材料, 2022
仿佛是打开魔法世界的行李箱,从里面蹦出了引人关注的物件。经过特殊“茶染“处理后的陶瓷过滤器巧合般地呈现出了蜂窝煤燃烧过后的痕迹。作为提供空气清洁功能的陶瓷过滤器与所谓“制造污染”的蜂窝煤形成了有趣的互文。陶瓷过滤器如同一个神奇的转换通道,废弃的碎玻璃、烧结的玻璃团,转换、提炼再上升,变成了穿过陶瓷过滤器空隙的光纤。它们在灯光的映射下呈现出微弱的亮点,一如回忆中的点点灵光。一切都会好的。
慕晨扬作品 Hi 材料:玻璃、木、传感器、扬声器、录放板 2019
这是一件当有人靠近就可以自动说“Hi”的作品。“Hi”是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最常使用的打招呼方式,而这声“Hi”通过变形的玻璃球和电子传达出来,拥有了一种机械、局促的小心翼翼之感。说“Hi”的同时,观者也可以通过玻璃看到变形扭曲不自然的自己。艺术家将自己在社交生活中因高敏感造成的心理感受提取出来,给予观者最强有力的情景触动。
慕晨扬作品 花园:魔镜 材料:玻璃、毛线、感应器、电控雾化膜、木板、亚克力、LED灯 2022
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太多的文化背景含义和心理学暗示。镜子是观者认识自己、认识他人的重要途径。在这件装置作品《花园:魔镜》中,艺术家选取了五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包括破碎、波动、快乐、迷茫和追寻,并将情绪与不同色彩的毛线编织、不同种类的玻璃材料逐一对应。当我们平时去看镜子的时候,会低头或平视。而此刻,艺术家希望大家抬头向上看,把个人情绪放到了至高之处,呼唤观者对于个人情绪的重视和认识。
慕晨扬【委任作品】 花园:耀眼的平淡 时光材料:碎屏玻璃*、塑料薄膜*、感应器、灯泡 2022
心灵的花园中是繁花似锦,还是杂草丛生,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但都独一无二。《耀眼的平淡时光》外表使用了康宁公司提供的废弃塑料膜,编织成白色的“外套”,平凡无奇地悬挂在此。当你走近时,才能发现玄机:利用废弃屏幕碎屏“编织”而成的新“屏幕”,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并从白色“外套”中隐隐透露而出。正如艺术家所想暗示的那样:一切“内”有玄机。
覃钰玲作品 过剩材料:水果、玻璃、影像、废陶瓷、蜡烛、水泥 2022
艺术家捡拾了身边被遗弃的腐烂水果,重新翻模铸造,并搁置于现成废弃材料之中。被吃掉,还是归于垃圾桶,又或是沤肥再利用,这些所谓“废物”的命运及归属是人类所决定的,投射了人类的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
覃钰玲【委任作品】 《 》材料:钢筋、有色碎屏玻璃* 2022
艺术家利用钢筋和废弃玻璃制造了一张椅子,这把椅子无依无靠,尖锐的坐垫也无法安坐。《 》与作品《过剩》巧妙地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深思而焦虑紧张的小剧场。作品的名字不是随性的“未命名”,而是一种失声和空白,这是面对现实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之后的无从开口与无能为力。
黄季作品 玻璃帽 材料:吹制玻璃、摄影 2018
这件作品完成于艺术家在初到英国深造时,他戴着一顶由吹制技术完成的玻璃帽,独自游走于英国繁华的闹市街头。通过这顶玻璃帽,观众的同理心和共情感穿过了一堵无形的墙,而这顶玻璃帽是当下心境最好的描述。再仔细分辨,可以看到这顶帽子的形状类似“斗笠”,曾大量出现在近代欧洲对于中国文化的假想绘画中。
黄季作品 绿光犀皮琉璃 材料:吹制玻璃 2018
艺术家使用玻璃套色工艺让玻璃本身的材质呈现出“犀皮漆”的效果。此系列的作品在高超的玻璃手工艺之上,完美地结合了西方的工业技术感与玻璃材料,与来自中国国家级非遗的漆器艺术。两种文明是否能和谐共处,似乎在这件作品上做出了一定的回应,工艺技巧与艺术哲思的辩论也在此刻进行了对话。
黄季【委任作品】 多宝阁 材料:3D打印树脂材料、陶瓷载体和过滤器*,玻璃 2022
艺术家通过精巧的冷加工切割技术,将陶瓷过滤器打磨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玩石”,展现出太湖石般“瘦,皱,漏,透”的风格,置于用3D打印生物塑料制造的“博古架”上,一个中西结合且充满科技感的“多宝阁”就此呈现。
李松林作品 无题2020-关于春天的记忆 材料:木头、锡箔纸、纸、平板玻璃 2020
这件被命名为《无题2020-关于春天的记忆》的作品,满载着艺术家诗歌手稿,它们被随意地揉搓成纸团,堆砌在船舱中。坚硬的平板玻璃将船体截成数段,如同年轮的时光剖面。观众可以从中随意拾捡纸团带走,也将属于艺术家的某一部分记忆和故事带走。
李松林【委任作品 瓶装孤独 材料:生命科学器皿*、玻璃珠、环氧树脂 2022
在此次的委任创作中,艺术家利用了康宁公司提供的废弃塑料瓶,将本人创作的以“孤独”为主题的诗歌拆解为不同的玻璃球并加以组合。艺术家同样搜集了周围人对于“孤独”的理解,将它封存在塑料瓶中。满载着思绪和情感的“孤独”可单独成篇亦可由观者进行新的组合,进而构建成一座独特的“诗歌城市”。
谢文蒂作品 我的花还没有名字 材料:吹制玻璃、金属弹簧、镜面不锈钢 2022
形如鹿角的吹制玻璃是“分形”结构的再次展现,艺术家将它们置于“岌岌可危”的弹簧上,不安全感在此一触即发,暗示了彼此之间的拉锯与平衡,最大程度地唤起了观者对于“未完成”状态的思考。玻璃和金属,两种材料本身无一不是冷峻的观感。但吹制玻璃的轻盈和金属弹簧的轻微颤抖,反差般地给予观者“生命感”的联想。
谢文蒂【委任作品】 得物肮 材料:废弃电炉丝、碎屏玻璃*、金属钉、万向轮 2022
在这件委任创作中,玻璃和金属这两种材料引起了艺术家的兴趣。作品中涉及到的废弃物件都曾是工业生产和日常使用中的工具物料。艺术家将材料相互错位,打破了材料本身拥有的原模件属性,从“模件”再回到“模件”。
展览信息:我的花还没有名字
策展人:阳昕
艺术家:杜蒙、黄季、李松林、慕晨扬、覃钰玲、谢文蒂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3日至2023年4月9日
展览地点:上海玻璃博物馆,H5临展厅
地址:上海玻璃博物馆园区,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
平面设计:协调亚洲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