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个月,被誉为“今年南京最热门的艺术展览之一”、 “本年度绝对不可错过的科技艺术大展之一”的德基美术馆首个当代艺术大展“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已于近日成功落幕。作为德基美术馆升级改造后的首个当代艺术展览,展览由国际知名策展人张尕策展,集结十数位国内外顶尖的跨学科与媒介当代艺术家及艺术组合,呈现了多样的前沿的科技与先锋的艺术思潮。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馆长暨策展人访谈片
“飞越之线”里的艺术、科技、生活
当疫情冲击着我们生活的心态以及时代的走向之时,“飞越之线” 呈现了美术馆方的国际视野,以“人类共同体”为关照对象,思考与探索人类与世界未来情态可能性的机遇与希望。结合AR技术、人工智能、影像技术、生物技术、机械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等不同时代下前沿的科技手段,带来重磅作品。
《莱昂纳多的潜水艇》Leonardo’s Submarine,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三面曲面屏,三声道视频(有声、色彩),空间环境,9分30秒,2019.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展览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Hito Steyerl带来作品《莱奥纳多的潜水艇》,该作品曾参加过被誉为“西方艺术的风向标”的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将作品完全还原威尼斯双年展展出现场,让人们穿越时空的体验——该作品也是在国内首次展出;而Pierre Huyghe则带来了其2012年卡塞尔文献展委约创作的作品《未耕种》。该作品是当年卡塞尔文献展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是第一次在主流的当代艺术与主流媒介中大规模呈现“后人类”的思考;此外 Tomás Saraceno的《飞行世》、Alex Da Corte的《东方运动》、张培力的《卷帘盒子》、周啸虎的《地上乐园》等作品,也都是艺术家最具代表性与重要性的作品呈现。
同时,策展人亦观照到美术馆位于新街口的特别地理位置与整个融入生活化的场景,将展览呈现出更加互动性与大众性的一面,让观众从更多元的角度切入对于策展理念的理解。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媒体预览日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德基美术馆的未来之路
德基美术馆作为在南京创立的和发展起来的机构,展览收藏体系完善,2021年10 月,历经两年升级改造的德基美术馆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开馆项目“50 绝美—御宋”五大名窑珍品展是美术馆基于在地性研究和长达20年专注中国古代典藏研究的成果展现,顶级展品体现了美术馆丰富完整的展览研究体系。而“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则全球首创“人物如画,实时跟随”观展模式,充分融合了学术史实和先进科技,在文博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意义。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媒体预览日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此外,美术馆以“跨越文化和时代边界”为使命,未来还将以“花卉”为主题展开系列的典藏研究,即将推出“ 花花世界”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展:“动静⽆尽”,这是其以“花卉”为主题的系列大展中的首个展览,由艺术史学家、曾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策展⼈的乔⾦·毕沙罗教授(Prof. Joachim Pissarro)策展,汇集50位东西方艺术巨擘之作,覆盖了19世纪至今艺术史上重要的运动与流派,包括毕加索、常玉、大卫·霍克尼 等众多国际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以东西方艺术家的对比研究,展开对于植物生态学和去人类中心化的研究与探讨。自此,构建起了德基美术馆在中国古代、中国及国际现当代、南京在地性研究的三个截然不同的展览研究方向和发展定位。
“飞越之线,为了可能的世界”(In the Line of Flight, for Possible Worlds),媒体预览日现场,南京德基美术馆,2022. 德基美术馆
作为长江路上“博物馆大道”的一员,德基美术馆位于南京的城市中心,又处于高奢定位的德基广场,每日拥有数10万次的人流量,所以它在兼具学术高度的同时也在追求感官层面最大维度地打开,在关注展览体验同时,也同样注重与观众形成精神和智力层面的对话。德基美术馆试着与商业逻辑“交叉运行”,而非“并线运行”。无论是其建立的艺术与商业融合发展的模式,还是随着重磅展览的推出,这既是德基美术馆自身发展的新图景,也是南京的艺术生态新面貌的展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