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01

| 活动简介 |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国创新设计教育多维度发展,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主办,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种子基金提供项目支持的“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将于2022年10月29日至30日在线举行。

本次论坛秉持“破界开拓、在地新生”的理念,面向未来设计研究领域,特别聚焦思辨性设计(Speculative Design)教学与创作议题,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学者多角度观点,促进我国学界在该领域的持续研究,助力中国创新设计教育更好的发展。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02
| 日程安排 |

主题论坛

10月29日周六 上午


08:50 - 09:00 欢迎辞

高鹏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

09:00 - 11:00 嘉宾演讲

09:00-09:30

《未来会不会疼: 关于镜子中设计的思考》
黄厚石
四川美术学院
09:30-10:00 
《探测性设计——流动中的世界建构》
沈宾

跨学科设计研究者 独立策展人

10:00-10:30
《思辨设计的日常化——概述思辨设计实践及其伦理责任》
J. Paul Neeley(美) 

艺术家 设计师 文化学者

10:30-11:00
《未来·艺术·乌托邦——科艺融合视阈中的新媒体艺术和思辨设计》
赵宏伟

天津美术学院

11:00 - 11:30 圆桌对谈
主持人:易祖强 
北京电影学院
主题论坛
10月29日周六 下午

13:00 - 15:00 嘉宾演讲
13:00-13:30
《“身”在“她”方:如何以设计反思明日社会》
张黎
广东工业大学
13:30-14:00

《思辨设计视角下的设计教学实践》

杜钦 & Francesca Valsecchi (意)
同济大学
14:00-14:30

《一个关于“世界建构”的思考》

Sitraka Rakotoniaina (法)
艺术家 设计师 独立策展人
14:30-15:00 
《走向一种空间的设计》
陆丹丹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15:00 - 15:30 圆桌对谈
主持人:陶海鹰 
北京印刷学院

03
| 嘉宾介绍 |

致辞领导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高鹏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

未来设计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主题论坛演讲嘉宾

10月29日 上午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黄厚石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设计理论、设计批评、设计思想史、设计人类学。
江苏省333工程第三批次人才(2011), 2012年开始担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先后在《装饰》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并为《艺术设计研究》等杂志担任栏目主持或专栏策划。主持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厅、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沈宾
跨学科设计研究者,独立策展人。
她关注以设计联结的科技想象力与未来可能性;并以探测性设计与世界构建作为研究手段,探寻多种学科及边界的突破与内在融合。对如何在亚洲语境中通过科技人文知识进行思辨,以及如何激发在地创造力与推动社会人的再思考等问题尤其关注。2020年底沈宾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Creative City中国跨学科创作者代表。曾任欧洲最大公共性艺术机构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年度展AI:more than human人工智能大展中国区策展顾问(2018)。她的混合现实装置“在别处”入选SIGGGRAPH ASIA (2021)。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J. 保罗-尼利 (美) 
J. Paul Neeley 
美国设计师、学者,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交互专业硕士, 导师为安东尼.邓恩与菲奥娜.拉比,关键设计学院的联合创始人,Neeley Worldwide担任服务和思辨设计的顾问。
尼利的研究主要聚焦新兴技术在社会、文化、经济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未来社会的思辨性设计文本,帮助企业和政府参与到未来的可能性中去。他最近的项目集中在气候变化,幸福,保健和福祉,自我量化,未来移动性,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以及设计和业务中的复杂性和计算不可约性问题。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赵宏伟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天津美术学院移动媒体艺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科技艺术理论
赵宏伟老师长期关注新媒体艺术、交互艺术、程序艺术、虚拟现实等领域的跨界发展趋势,致力于西方艺术史与科技艺术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新艺科”教育的科艺融合创新方法与路径,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科研奖励,入选天津市首批“131” 创新型人才工程,获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代表性著作有《艺术与观念∶凡·高》等专业理论译著,编著有“十四五”国家规划创新教材《虚拟现实原理与实践》(即将出版)。


主持人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易祖强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艺术学理论博士后
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特聘研究员
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


主题论坛演讲嘉宾
10月29日 下午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张黎
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设计伦理研究所所长
“凤凰文库·设计理论研究系列”与“设计与时代译丛”的联合主编
研究领域为当代设计思潮、设计伦理与批评,代表性译著有《对抗性设计》(2015年)、《思辨一切:设计、虚构与社会梦想》(2017年)、《批判性设计及其语境:历史、理论与实践》(2019年)、《话语性设计:批判、思辨与另类之物》(2023年即将出版)。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杜钦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品牌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室负责人
研究方向主要为文字设计、编辑出版设计、品牌设计、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等,近年来特别关注思辨设计的教学实践,并尝试借助设计虚构的视角与方法,探索在当代中国设计教育教学中通过观念创新启发独立思考并驱动自主性设计实践的新可能。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魏佛兰 (意)
Francesca Valsecchi
米兰理工大学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设计与生态,农村及城市创新,数字社会创新领域开发,食物设计与文化等。魏佛兰老师从米兰理工学院毕业后就移居亚洲以寻找跨文化的设计实践机会,主要从事的研究项目涉及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农业与设计创新。她的实践常常以人种学等方法和工具为基础,兼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专业素养。除了学术研究,她还广泛参与各类艺术实践项目,是当地民权与环境行动社区的活跃成员。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西特拉·拉科托尼亚纳 (法)
Sitraka Rakotoniaina
西特拉·拉科托尼亚纳,出生于马达加斯加,法国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现工作生活于伦敦。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设计交互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叙事环境”硕士课程导师。
西特拉将设计视为一种媒介,将对象和空间视为叙事,把设计实践看作创造意义的行为,而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他近期的公共研究项目,名为“遥不可及(VVFA: Very Very Far Away)”,通过树立对象、系统、仪式、神话,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尝试形成一种民主化的构想地球未来的形式,从而反思当下的生存现状、态度以及偏见。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陆丹丹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2022 “上海设计10×10” 项目负责人,“2021上海设计邀请展” 执行策展。 
主要研究领域为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视觉文化研究,代表性论著有《中国设计:在“文明”的高度上走出去》(2013)、《设计:民族精神与国家战略的文化表征》(2014)、《亨利·列斐伏尔的设计批评视角》(2021)、《寻找中国设计的“都市坐标”》(2022)等。


主持人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陶海鹰
中国艺术研究院设计学博士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04
| 组织信息 |

主办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

协办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项目支持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种子基金

项目协力
北京观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媒体支持
陆俊毅设计现场

项目主持
易祖强

活动策划
易祖强    陶海鹰    杨妍

项目助理
卓娅     郑言    于金铮    卢馨竹

视觉设计
于金铮    郑言




05
| 活动信息 |

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
主题论坛直播10月29-30日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请使用手机APP「腾讯会议」扫码入会

腾讯会议号:901-233-875

论坛时间:2022年10月29-30日





阅读更多:

招聘丨欢迎加入同济大学设计学博士后流动站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6丨食:自动贩卖机如何影响大学生饮食习惯?(2)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5丨食:自动贩卖机如何影响大学生饮食习惯?(1)

开放报名丨MIT City Science Summit & SoCity Community DAO Workshop

D&I×LVMH/DIOR 可持续时尚课程成果展开幕,欢迎观展!

新书推荐丨“一点设计”丛书最新出版:《设计商业与管理》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作品:设计交响

春风化雨,其乐未央!范圣玺教授获评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4丨食 · “环保餐盒”真的环保吗?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3丨衣:轻轻一喷付出多少代价?

回顾丨数据可视化工作坊:一场交换“隐私”的接力游戏

课程成果丨交互式数据可视化设计

《解放日报》专访娄永琪:上海,此刻,选择了设计!

《设计》专访丨胡飞:学科群建设将使同济设计教育更上层楼

课程成果⼁D&I与LVMH/DIOR的可持续时尚设计

《澎湃新闻》专访Aldo Cibic:以设计激发和创造生活的乐趣

处处设计,人人设计:WDCC主题展和六场工作坊这样诠释“设计无界,相融共生”!

WDCC 2022:7国14校学者共议服务设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聚焦“设计教育”:我们如何面向和应对未来?

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同济设计」的呈现、思考与行动!

重磅!上海国际设计百人智库发布,尖峰论坛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设计之都建设!

同济培养怎样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我院教师在《装饰》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第五届中国服务设计大会召开,我院“产品服务体系设计”专业获首批认证!

开创人才培养新体系,同济大学“智能设计本科双学位计划”启航!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一):虚实之间

课程成果 | Studio2 · 同济飞亚达时间可视化项目(二):时间之外

2022年《财富》中国最佳设计榜的同济设计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2丨衣:你毕业了,你的校服呢?

「可持续设计理念」课程系列01丨衣:消失的裁衣店

课程成果丨研究生Studio2: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x环境设计

课程成果丨2020级工业设计:技术驱动,健康未来

D&I实验室系列丨机械臂实验室 RoboticArm Lab

《She Ji》学报第廿八期导览

同济设创,首支获得全球生物设计挑战赛大奖中国代表队

课程成果丨Studio2策展 · 设计史「循·常 Back to LOOP Days」在线展览

同济设创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全覆盖、三专业获评A+!

祝贺!我院校友孙大旺再获美国传达艺术奖卓越奖

我院iDVX实验室发布叙事可视化图表库 Narrative Chart(纳图)!

喜讯!我院教授设计作品获国际一流美术馆永久收藏 

娄永琪:教育可能是最需要注入设计思维的,因为它关乎未来!

2022QS排名升至12,D&I连续五年领跑亚洲!




预告丨2022明日社会与设计反思——未来设计学术论坛(上) 崇真艺客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