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碰撞艺术,用影像延展音乐,用影像呈现艺术。U2美术馆联合全国文化厂牌HiShorts! 打造了U2美术馆HiShorts!音乐影像周。
作为一名歌手,为什么会有影像表达的想法和欲望?
李霄云
一开始从没有想过要做关于任何影像的创作。《三十禁》是在我 30 岁流浪的时候,随机记录了一下,剪出来的那一刻我觉得还蛮好玩的。
对于现在的受众来说,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地接受影像信息要多于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做影像的原因。
更希望粉丝们喜欢你的音乐作品,还是喜欢你的影像作品?
李霄云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大家可以再关注我的音乐,本身并不是以影像为目的,所以对我来说影像的创作相对轻松。
我的本职工作还是做音乐,当有影像的协助和翻译的时候,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让大家通过视觉来感受音乐。
与音乐人合作拍纪录片,跟拍摄其他类型的纪录片有什么不同?
辛赏
其实每一次的拍摄体验都十分特别。在《浪漫解药》中,我放入了一些会让大家看到纪录片之外甚至音乐之外的一些形式,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比较奇特的体验,因为之前没有这么尝试过,对我来说也是「玩」的体验。
是1+1大于2
是怎么想到邀请雎安奇导演拍摄《缱绻温柔》的呢?
闫玉龙
以前曾和雎安奇导演合作过,一直都挺喜欢雎导演的《北京的风很大》和《诗人出差了》两部作品。
我们并不想做一个影像要为音乐去服务的传统式MV,而是认为音乐和影像的合作应该是 1 加 1 要大于2,可以赋予彼此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意义。比如说这个影像即使去除掉音乐的元素,影像本身的含义也一定足够强。
《缱绻温柔》是你第一个 MV 作品么,介绍一下这次创作的情况吧!
雎安奇
这次的确是第一次拍mv。我之前有个电影和Chui Wan乐队有音乐上的合作,后来就成为了朋友。Chui Wan在做了新歌之后,希望我能帮他做个 MV 。我也十分荣幸,因为我一直很喜欢Chui Wan的音乐,听了以后感触良多。
当时A4美术馆刚好正在展出我的LED作品《对对对对对》,而《缱绻温柔》歌词中又包含着很多的意思,它是一个肯定,也是一种否定,也是一种无奈。
因此我做了两件中山装,把LED作品缝在了衣服上。让MV中的情侣穿上这个衣服,让他们展开一种不确定的爱的旅程,以即兴的方式开始了拍摄。
《缱绻温柔》
观众:
雎安奇导演是怎么想到把《对对对对对》融入到《缱绻温柔》这首音乐作品中的呢?
雎安奇
《对对对对对》是我的一个LED作品,是用各种形式的LED在一些美术馆展出。当时听这首歌的时候感觉有点迷离,像那个液晶屏幕滚动的字。
《对对对对对》
《缱绻温柔》本身意义也是丰富的,我也从中受到了触动。我当时想让Chui Wan主唱穿这件衣服,有一种别样的效果,但实际上它是又很抽象的,让这些故事就写在他们的身上。这就是初衷。
《缱绻温柔》
主角两个人本身在一个公共环境里面拍摄,作品本身是一个公共的媒介,到处都有LED屏,把它做在了一个衣服上面,这个作品本身跟公共空间就发生了很多关系。
《缱绻温柔》
当他们两个在奔跑,或者在表演,很多路人在看,其实也都发生了关系。所以这个作品有一些复合的意义。
《缱绻温柔》
观众:
《缱绻温柔》的歌词除了后两句以外,为什么都不押韵呢?
闫玉龙
为什么一定要押韵呢?我觉得所谓的文体的规则与标准都是可以被打破的。
《缱绻温柔》
观众:
我今年听了很多遍《废物》这首歌,我想知道《废物》是在一个怎样的心境状态下诞生的?我觉得这首歌不仅是一个作品,是不是也是你对这个世界的表达?
李霄云
你听那么多遍《废物》,你还好吗?
谢谢你的提问。其实跟一群人在一起,看自己看了快半个小时,对我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尴尬和羞耻的事情。
其实在创作的过程中,这可能是我自己对它的一个记录。但我觉得作品最好玩的就是,听完能给你一个感触,给你自己一个解释或者是翻译和想象,那是一个惊喜和收获。因为在创作开始的时候我是属于有个性的人,我不太能够去讨巧,让每个人都喜欢我,或者刻意写什么给大家。
很多人建议我给乐迷写首歌,但我好像很难这样做,因为会损失我自己对于创作本身的一些诚实的纯度。我在创作的时候,脑子里面只有一个对象,也许我所有的作品只写给一个人,或者我只是写给我自己。我没有那么厉害,没有办法去照顾到所有的耳朵。
我在写《废物》的时候,也在思考怎么和这个世界自洽。因为自己坚持的很多事情都非常的细节,且看上去没有必要。可能在我自己开始做编曲之后,一个音色会花掉我 80 个小时以上。0.1 秒的音,它有很多的变形,有很多的可能性,我想选择一个我自己最喜欢的。但到最后我们就是拿一个手机,点一个MP3(格式),一些细节可能根本就听不见,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办法触达到。
《废物》收录自李霄云专辑《浪漫 病》
对我来讲这不是浪费,是我的本职工作,是我很想坚持的一些东西,所以这首歌有点自我调侃的意味。
观众:
你在《三十禁》中提到也会有一定的年龄焦虑。我想问这个年龄焦虑究竟是从外界给你的,还是你自发的出来这种焦虑?
这种焦虑如果反射到你的音乐作品上,它对你的音乐作品或者从创作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霄云
现在的我觉得30岁大可不必焦虑,因为再过几年,我就需要焦虑40的事情。我刚开始是非常恐慌的:“完了,我的人生要完蛋。” 因为30岁的人听上去就好老,但我现在觉得不老。
我最大的焦虑感是我会怕自己的敏感度会减弱,我怕因为年纪的增长,我需要去处理更多务实的事,它可能会让我没办法自由自在。但是正视这件问题之后,你会发现也许会变得更加自由自在,因为无所谓。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观众:
对于《浪漫解药》中所提到的“同类”这个概念还蛮有感触的,我有很多感觉是同类的朋友,因为时间、空间、个人志趣等逐渐变得不一样,后来可能就走散了,或者还会遇到新的同类。这些还在的同类、走散的同类,他们对你的创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李霄云
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问一下我新认识的同类,辛赏老师。我跟他也是因为这个纪录片才认识的,他算是我在《浪漫 病》这张唱片之后结识的一个新的同类。
辛赏
“同类”这个点,我们在创作的时候有讨论过。在我最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了解李师傅的途径除了听音乐,另一方面就是听她在荔枝的电台节目。她在节目里经常会问自己的朋友或者是亲戚「浪漫二选一」,我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点。
「浪漫二选一」其实并没有一个正确或错误的选项,只能说你在这个问题上可能跟某一个人能一致,但可能下一个又不完全一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假如我们这有七个问题,完全一模一样答案的也未必会很多,但至少是可能在那一个瞬间,有一个选择跟我们一样或者不一样的人。
所以我觉得刚刚您提到那个问题可以类比婚姻。有一段路有一个人是适合这一段的,再往后可能大家就会走散。在这一段就是李师傅刚跨过 30 岁的这个坎,然后我朝着 30 这个坎去。那么我们完成了。就是感恩相遇吧。
李霄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海贼王》,我觉得它就是一个最能够代表伙伴感的东西。其实他们的追求都不一样,可能他们选的答案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后面那个解释和他们身上的某个东西是完全一样的,我觉得那个对我来说是更加珍贵的。
观众:
针对《浪漫解药》中最后的一个浪漫二选一,我想问就算是在可能并不是那么倡导浪漫的世界里,在痛苦的哲学家和快乐的猪之外,有没有属于我们的第三种选择?我们有可能努力去成为快乐的哲学家吗?
李霄云
可能因为疫情的开始,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陷入了一种巨大的“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的状态。
但好像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觉得我还是想要做这件事情,既然我这个也做不了,那个也做不了,那么我庆幸我是一个做音乐的人,我觉得人的内心与头脑是不会被一个屏幕掌控的,那就让内心与头脑保持自由,这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小建议,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
观众:
如果提到蓝色,你会想到什么?
李霄云
因为我现在是蓝头,我很喜欢蓝色,我觉得头发是我身体唯一可以保持我喜欢的颜色的地方。
但是在一些比较更加重要的一些工作场景的时候,是不可以有这个颜色的,所以我就会要把它藏起来。蓝色,可能对于我来说就是自己小小一点任性。
嘉宾介绍
雎安奇 JUANQI
雎安奇是目前最受国际瞩目的电影导演和艺术家之一。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接受了电影教育。和贾樟柯、娄烨等七人被媒体称为“独立电影七君子”。作品参加过四十余个国际影展,并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全球艺术机构展出。
处女作《北京的风很大》入围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成为日后中国实验电影的里程碑之作。2015年《诗人出差了》在44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首映并获得了最佳亚洲电影大奖,以及第16届韩国全州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
雎安奇的最新剧情长片《海面上漂过的奖杯》在第3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三项大奖,主演王学兵获封平遥影帝,并入围第10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及第33届中国金鸡电影奖。2019年开始拍摄全球首部中国建筑遗产纪录片“中国建筑遗产三部曲”,2022年完成三部曲首部影片《楼》。
李霄云
李霄云,音乐唱作人,跨界艺术人。2009年参加「快乐女声」获得全国亚军正式出道,发行专辑《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房间1501》。
2015年,李霄云以独立音乐人身份重新出发,发表全创作专辑《正常人》。2017年,她带着音乐、文字、画作踏上了一段为期九个月的流浪展演之旅——「三十禁」,途经26座城市,举办了50余场即兴Live。「三十禁」的概念纪录片受邀参与2020年Hishorts!短片节的展映。2019年,她作为特邀Vocal参与了孟京辉导演的话剧《茶馆》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的驻场演出。2021年,李霄云在疫情期间词曲编制全揽的专辑《浪漫 病》发表,而后身兼策划人、制作人、表演者,完成了主打沉浸概念的「浪 漫 扩 散」全国专场巡演。
近年,李霄云还在持续做跨界表达:和不同艺术家共同创作装置音乐、连续100天声音采样并整合成实验作品、参演音乐剧、做动画短片的现场配乐等。
闫玉龙 Yan Yulong
1989年出生于哈尔滨,现居北京。Chui Wan乐队成员,年轻一代摇滚和实验、即兴乐手里的活跃分子,与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家和艺术家合作。作曲,也表演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常演奏电提琴的即兴,最初沾染于长音、极简、迷幻及声响,不限于此。
辛赏
纪录片导演,90后,摩羯座。本科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国际新闻专业,后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获得纪实摄影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极客卓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吉术斋),从事音乐类纪录片制作。常驻电影资料馆,喜欢在地铁上看书,参加过纪录片电影节创投,但是还没完成自己的第一部独立作品。
主持人
王小曼
HiShorts! 厦门短片周创始人、总策划。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曾任《凤凰新闻》客户端、凤凰财经品牌市场总监,曾在《彭博商业周刊》《东方企业家》《体育画报》等杂志担任市场总监。
2015年创立在线内容社交平台OPEN开腔,在延续了2017-2018年成功运营华时代全球短片节的基础上,在2019年创办HiShorts! 厦门短片周。
合作伙伴
HiShorts!策划团队在HiShorts!厦门短片周3年的运营基础上,将平台沉淀的优质青年导演、短片内容、行业嘉宾等资源进行策划整合,为传媒集团、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输送短片导演,对接短片拍摄需求的同时,为节展IP、文化艺术场馆、地方文旅、商业地产、影城院线等定制线下活动内容。
3年来,HiShorts!策展团队响应各合作方需求,在全国各地策划与短片和青年文化内容有关的相关活动超过350场,活动形式包括论坛、展映、展览、沙龙、市集等,除北京、上海外,活动足迹遍布杭州、成都、重庆、青岛、长沙、武汉、深圳、西安,泉州、广州服务客户有华侨城、上海外滩1862码头、SKP、大悦城、星展银行、氪空间等,为新时代都市青年们的线下社交提供内容载体。
未来,HiShorts!还将拓宽更多合作领域,通过不同空间的呈现、不同语境的交流、和充满想象力的策展让短片与更多潮流青年们相遇,让好的作品成为当代青年人的文化滋养。
欢迎加入「U2美术馆友友群」
👇
群内将不定期掉落专属福利‼️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入群!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