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贸圣佳抖音征集拍卖
第4期
拍卖时间
9月24/25日晚20:00
征集范围
全品类常年征集
征集账号
抖音@中贸圣佳在线征集拍卖
征集方式
每日抖音直播间连线

使用抖音APP扫码关注
— 拍品预览 —

Lot 01
清 青花九桃小瓶
品相:腹部小窑缝
H:8.8cm
此小瓶胎质坚润,白釉肥厚,成型规整。瓶口为蒜头,缩颈、溜肩、弧腹渐收、足外撇、腹呈膽式形状,青花发色浓重鲜艳。瓶身绘有桃树一株,树枝上结有九枚寿桃,硕果细叶,逼真自然,丰硕诱人,寓意“福寿满堂,多子多福,事事如意”,画工娴熟有力,青花发色艳丽。纹饰描绘精细,构图别致,寓意吉祥。此器即便大件亦无笨拙感,小件更见大样。此蒜头瓶形体甚小,应是文房雅玩,别有一番文人雅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2
清中期 红釉胆瓶(二只)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1:10.8cm H2:10.2cm
瓶式小圆口,直长颈,垂腹,圈足。其造型上锐下丰,隽秀而稳,瓶内施白釉,外壁罩施红釉,施釉平匀,质地细润。本瓶器式峻拔,其胆瓶式样源自宋元古器,为花事专用,如宋人杨无咎词:“小阁清幽,胆瓶高插梅千朵。”即录胆瓶插饰梅花之景。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细节

Lot 03
清中期 胭脂红釉粉彩花荟调色盘
品相:盘沿飞皮,圈足有冲皮,盘外壁有开片
D:15.8cm
此调色盘设计别致,为五瓣梅花形。每一瓣以胭脂红釉为地,彩绘梅兰菊等。色彩绚丽明快,布局精巧,为文房佳器。
胭脂红釉不同于以往御窑厂制瓷时所用的铜红和矾红,它是一种以金着色、带有紫色调的粉红色,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出现于康熙晚期,亦称“蔷薇红”、“洋金红”、“玫瑰红”,为低温彩釉,浅淡者为胭脂红,浓重者又称“胭脂紫”。《陶成纪事碑》中记载称之为“新制西洋紫色”。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4
清雍正 哥釉仿珊瑚笔架
品相:有老锯钉,老修
L:11.3cm
此笔架仿宋代哥窑釉面,开片均匀,金丝线密布,釉面肥润,取珊瑚造型而作,其形又宛如遒劲苍老树干。笔架为文房必备品,清代时期形式多样,材质各异,瓷器的以青花、仿宋代五大名窑的居多,宋代简单雅致的审美情趣的合于文房用具,为文房增添静雅的艺术气息。瓷山子式笔架宫廷收藏亦多,可见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仿哥釉笔架”、“仿哥釉五峰笔架”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5
清 浅绛山水图碗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D:11.2cm H:5.5cm
题识:庐山修梅觉善作
底款:大清光绪年制
此碗为光绪时期之浅绛作品。远处群山连绵,浑然天成,高树掩映下,茅屋林立,构成了一幅和谐悠然的禅意山水图。‘外师造化,中有心源’,此为国画的底蕴,天人合一的思想,淡泊明志的性情,舒写胸臆,发挥景致,意与境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无限空灵的美感和超然物外的视觉意识。
觉善法师(1840—1906),字修梅。七岁投长寿庵圣虎披剃,洒扫应对,出语惊人,圣期为大器。师性高雅,善绘梅,工诗文,缙绅风从, 两广总督刘坤一赞其盛业,延为住持粤之开元寺三载。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6
民国 粉彩过枝九桃碗
品相:碗内壁有小缩釉
D:19.2cm H:8cm
底款:乾隆年制
此碗直口微侈,弧腹,圈足微敛,白釉温润如玉。粉彩通绘一株枝繁叶茂的桃树沿外壁蜿蜒伸展至内壁,九颗嫣红的寿桃压坠枝头,浑然连成一体,老干发新枝上缀数簇娇嫩桃花。正所谓“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胭脂染透小桃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7
清 风云际会青花鼻烟壶
品相:口外沿起小飞皮
H:13.5cm
此鼻烟壶外壁青花绘风云际会图,《周易·乾·文言》有云:“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龙在上,虎在下,二者体态威猛,身姿矫健,动静相宜,松柏苍劲盘虬,空中祥云袅袅,龙虎相会,取风云际会天下太平之意,可见匠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8
民国 长生款银胎珐琅小花瓶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12.8cm
银胎珐琅又称银烧蓝,是以银为胎,用银花丝在胎上掐出花纹,再用透明、半透明的珐琅釉料填于银胎花纹上,经过500摄氏度到6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多次烧制而成,作品绚丽、明快,别具一格。此件大瓶银胎上烧填花鸟图案,色泽艳丽,大量留白,形成极佳的艺术装饰效果。
此件大瓶底部圈足内錾刻“长生”款,是目前所见的“长生”款银胎花瓶中极为精美的一件。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中国清民时期的银器的价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09
民国 章义顺款青花罗汉
品相:坐台两处小窑缝
H:19cm
底款:章义顺造
罗汉坐像瓷制。呈坐姿,长眉大耳,身形骨瘦如材,身披袈裟,双手搭在膝盖上。下承圆形坐垫。罗汉容貌奇古而含蓄浑成,故趣味隽永耐人寻味,将佛家至高的“止息散心,专注一境”的禅定气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将以往传说中令人感到神秘的佛祖金身,具化为一个平易亲切之长者的形象,既散发出宗教的庄严神圣,又平易近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0
清光绪 粉彩封王图瓷板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瓷板)L:38.5cm W:25.7cm;(框)L:42.5cm W:29.3cm
瓷板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白釉上施粉彩、矾红彩描绘松树花卉纹,松树枝干挺拔,花苞娇艳怒放。一侧有猛虎仰望松枝上的蜂巢,整个画面极为明亮鲜艳,让人不禁想到“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之意境。蜂巢以及猛虎的组合亦有“封王”之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1
清光绪 矾红钟馗捉妖图瓷板
品相:瓷板面有小窑缝,缩釉点
L:38.3cm W:24.9cm
题识:癸巳春月,东林自制
钤印:吉羊
瓷板胎体厚重,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白釉上施矾红彩,绘一钟馗捉鬼画面。钟馗髻鬓须虬髯,睁目圆瞪,一手持长剑,衣襟飘然,不怒自威。下方四只小鬼,抬着钟馗行走,身后一小鬼撑伞,旁有一只红蝠从天而降。画工技巧,技法娴熟,矾红施色淡雅,可堪瞻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2
民国 洪宪年制款段子安风格仕女人物瓷板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L:39.1cm W:26.3cm
钤印:洪宪年制
此作主题为黛玉葬花。黛玉多愁善感,自比落花,不忍糟蹋,扫花埋冢。笔法飘逸潇洒,线条流畅柔秀,黛玉姿容端庄娟丽,手持花锄端坐于洞石之上,四周花卉环绕,神态温柔多情,体形秀巧,楚楚可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3
清光绪 霁蓝描金太狮少狮图瓷板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板)L:45cm W:25.7cm;(框)L:48cm W:33cm
以霁蓝为底釉,其上描金绘一大一小双狮,大狮威严,小狮顽皮,神态生动可爱,太师少师原为古代朝廷中至高的爵位,民间以太狮少狮来谐其音,绘成图案寓意希望能官运亨通,位极人臣。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4
民国 程芸农画客山听猿戏图瓷板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25X38.6cm
题识:空山听猿啸,枫落咽流泉
钤印:芸农
程芸农(生卒年不详,活跃于I940—1950年间),为民国景德镇绘瓷名家,江西上饶人。四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景德镇开设娑萝画室,五十年代初期调上饶赣东北日报任美术编辑。程芸农擅长粉彩花鸟及马,技法受张志汤影响,名气直追当时的珠山八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6
清中期 铜胎珐琅小盒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L:8.2cm H:4.2cm
盒为八瓣海棠式,以细银丝累出缠枝花纹为地,其上再用粗银丝掐成主体纹饰。盒盖中心为珐琅花卉纹。
累丝工艺又称 “细金工艺”、“花丝工艺”,其源自北方,历史流长。是将金或银加工成丝,再通过盘曲、掐花、填丝、堆垒等手段制作金银首饰。其工艺之繁复,做工之精细,非一般制作方法所能比拟远自唐宋期间,花丝工艺早已应用在当时妇女发饰上。至元代期间,更有专门花丝工匠专业生产,重视程度,尤其可见。但因其工艺相当繁琐,故当时多做为小件首饰上的装饰技法之一使用。
清代银器制造工艺在元、明两代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高峰。银器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器型增多,图案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到了中期之后此类作品逐渐减少,工艺也远较雍干时期劣之。此盒累丝细腻,纹饰清晰,图案精美,制作工细,充分反映了清代鼎盛时期花丝镶嵌工艺的艺术风格和技术水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7
清中期 蚰耳炉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R:14cm H:8.6cm 重:905g
此蚰耳炉作簋式,口沿平侈,束颈鼓腹,圈足微外撇,双耳出颈平直,转折硬朗,平添一分阳刚之气,炉身线条简素利落,尤显精神。铜质精炼,分量沉重坠手,叩之金声玉振,圈足内开框錾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笔意金石韵味极其浓郁,无论供于神案厅堂,还是设在书斋案头清供,均可营造清逸气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19
清早期 大明宣德年制款蚰耳炉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8.8cm R:14.2cm 重:2110.5g
此炉形制较为厚重,炉壁颇厚,入手生坠,外壁满覆栗壳皮色,局部露金灿铜辉,颇有斑驳交渐之趣。器型作平沿侈口,圆弧出垂腹,下承圈足,一双蚰耳由颈出,收于腹部,线条圆转流畅,颇具韵味。其形颇有明代蚰耳簋式炉之风韵,沉稳厚重之势则为清代风格,应为清初佳作。炉底落『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线条规整,质色亦与炉壁相符,为与炉身一体铸就,亦具清初官铸炉款之风格。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0
明 八卦螭龙香薰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R:8.9cm:5.3cm H:7.2cm 重:333.1g
此炉精铜铸造,四方椭圆式造型,盖与口沿子母扣合,炉身扁宽,外壁肩部饰两道弦纹,左右对铸双兽耳,炉耳着力精雕狻猊瑞兽,双目如炬、如意阔鼻,毛发毕现,丝丝不乱,刀刀到底,刻工精湛。盖有四处镂空,巧妙运用八卦纹饰,供出烟之用,顶部设螭龙钮。
此器形制精巧,为掌玩器大小,纹饰惟妙惟肖,且局部用鎏金装饰,古雅间亦见华丽,为明代铜器中难得的文案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1
民国 白铜刻绘香薰
品相:木座面有裂
L:9cm W:9cm H:8.9cm
底款:韩记
薰炉四方,以白铜制,铜质精良,入手厚重。熏炉三幢,熏盖平铺,镂空雕刻有花型圈纹,中间开光刻有福禄寿图,既美观又有利于薰烟出溢。三层隔层可分别取下,宜于置物。炉内附件完整,有香铲、香压(该炉为点散香之用,需压紧方能续香)、和 “工”字纹香槽架,便于焚香整理。薰炉外壁錾刻古泉、青铜器等铭文。该薰炉形制规整,铸造精良,品相完好,典雅大气。
以炉薰香是我国古代生活中常见的美化和卫生措施,无论是奠天祭地,供养释迦、礼敬老子、尊宗礼组,都要焚香薰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2
清早期 胡文明风格兰石竹梅纹笔筒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D:12.6cm H:15.5cm
此件笔筒铜质细腻精纯,圆口外侈,直壁至底,下端微鼓,其上雕饰各式杂宝,有戟磬、矛戈、如意、宝珠、毛笔、灵芝等物,底承三云足。笔筒腹部满铺鱼子地纹,其上分别浮雕白玉兰、梅花、青竹和幽兰等花卉,花瓣叶脉卷舒有劲,枝繁叶茂,一丝不苟,自然写实,佐以洞石,整体画面华而不俗,精工雅气之感。
此笔筒纹饰华丽,工艺精湛,不失雍容气度,将“淳朴率真,天然谢雕饰”与“精工绚丽,穹工殚巧”的风格相容并蓄;同时须具备雅而有“士”气的风骨,是为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加之整器包浆丰厚、自然,沉重压手,藏用得当,保存完好,乃文房清供之雅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3
明代 铜鸭熏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40cm
古人熏香亦重观赏,香炉常用金属或陶瓷等做成各种动物造型。此件香薰铜制,采用铸造、錾刻等多种工艺制成宝鸭形制,鸭子作曲颈向前之态,目圆睁,口大张,身体肥硕,尾巴上翘,单腿立于四方台上。鸭身装饰羽毛纹和翎毛纹,层次分明,全身翎羽均细致刻划,工艺极为细腻,两掌筋骨突出,腹部中空,可承香料。鸭嘴与脖颈、腹部相通,使香燃于腹内,香烟从口鼻处缕缕而出,设计巧妙有趣,生意盎然。
以鸭形入香炉自唐代即已出现,实例虽乏,但据彼时诗文,如李商隐在《促漏诗》中所写“睡鸭炉香换夕薰”,即可推知唐人已开始使用此类薰炉。宋代范大成《西楼秋唤诗》云“巴铜来按鸭炉灰”。洪刍《香谱》记载:“香兽以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之状,空中以燃香,火烟自口出,以为玩好。”至明清时期因鸭之叫声寓意“壹路连甲”,故而鸭形器物备受文人喜爱。参阅: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明 铜鸭式香薰”,文物号“故00177847”。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4
清早期 铜错银兽面纹尊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22.5cm
此尊造型简单大方,通体错银工艺饰饕餮纹,纹饰布局严谨,刻画生动细腻,单钩边线,线条清晰,嵌饰平整,风气卓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5
清咸丰 茶叶末釉荸荠瓶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L:11cm W:11cm
此一组六件漆盘,盘形精巧,四方窝角,口沿包铜口,隐圈足,足内浅坦。通体髹推光大漆,内壁以嵌螺钿工艺装饰一周花卉纹。盘心以补色甸嵌、金银补片等技法,四面纳螺钿为材描绘不同的人物故事图,螺钿排布细密,色泽绚丽,图案简洁明快,器形小巧可爱。
螺钿漆器盛行于晚明清初,多用于香几、杯盘等日用器物,进而为文人闲居清玩。清初诗人吴伟业(1609—1671)赞叹江南艺匠精细工巧之造物技术,即以螺钿为例:“江南好,巧技棘为猴。髹漆湘筠香垫几,戗金螺钿酒承舟,钑镂匠心搜。”清初诗人刘应宾(1588—1660)有诗赞赏云:“螺钿妆成翡翠光,紫霞秋澈婺州香,形态俱美真通太,假寐仍期到醉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6
清同治 西厢记人物杯盘(一对)
品相:2-2盘外壁飞皮,杯外壁口沿爆釉
盘D:12.6cm 杯H:7cm
底款:同治年制
以粉彩绘《西厢记》中崔莺莺长亭送别张生一幕,画工精雅遒丽,男女主角惜别之情跃然釉上,呼之欲出,书童、红娘、马夫乃至马匹的情状描绘犹为生动入微,活灵活现,把送别的气氛和情感烘托得淋漓尽致。人物形象生动,粉彩柔美鲜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7
青花缠枝花卉官窑盘(一对)
品相:其中一只口沿有暗冲
D1:16.6cm D2:15.3cm
底款:大清光绪年制
青花缠枝莲纹盘为清代官窑经典品种,自康熙时期开始,历朝皆有烧造。拍品盘形端正,通体以青花为饰,内口沿饰缠枝莲纹一周,盘心双圈内绘三朵盛放的莲花,外壁一周同样绘缠枝莲纹一周。整器青花发色鲜艳明快,浓淡相宜,布局疏密有致,层次清晰,画工点染细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8
清光绪 笔锭如意福禄寿喜开光盘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D:17cm
款识:“笔锭如意” 图章款
此盘为直口浅腹,平底圈足。盘内施珊瑚红釉为地,口沿描金绘如意云纹边饰,满壁至底以粉彩绘缠枝葫芦花卉纹,外壁黄釉席纹锦地,描金圆开光绘“福禄寿喜”四字。底足内施娇黄釉,绘粉彩“笔锭如意”花押款。
此拍品为清晚期宫廷典型器物,瓷器在此时多绘画万寿无疆、百蝶、喜鹊登梅、福禄寿喜等寓意吉祥的纹饰,绘画繁密、设色明艳,为皇帝大婚用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29
清 无双谱瓷盘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D:19.8cm
此盘敞口描金,弧腹,折腰,圈足,盘内粉彩绘“无双谱图”。盘壁对称画人物,并配以说明文字,每个盘子绘四位人物,外壁之上矾红彩绘祥蝠。
“无双谱”是在陶瓷绘画史上运用较多的题材,广为流传。自康熙朝起,无双谱人物便成为陶瓷作品上常见纹饰,道光到同治朝一直盛行,瓷器无双谱画通常图文并茂,深受人们喜爱。用图绘和诗文形式表现历史上盖世无双,独一无二的人物以及他们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履历。每个历史人物旁有墨书题记介绍人物的姓名及小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0
清道光 无双谱盖杯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9.7cm
此杯盖成套,盖面与杯壁以粉彩绘制《无双谱》图案及诗文,所绘人物服饰华丽,褶皱、胡须、铠甲等细节清晰可见,形象鲜明。构图满密,色彩丰富,笔触细腻。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1
清道光 无双谱盘(一对)
品相:一只盘内壁小飞皮
D:14.5cm
此对盘敞口描金,弧腹,折腰,圈足,盘内粉彩绘“无双谱图”。盘壁对称画人物,并配以说明文字,每个盘子绘四位人物,外壁之上矾红彩绘祥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2
清道光 无双谱杯(一对)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7.3cm
此杯成对,造型秀雅独特,胎质坚实细腻,釉面光洁润泽。杯身绘粉彩无双谱人物图,配墨彩诗文,线图柔美,描绘细致,形神兼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3
清道光 无双谱人物诗文瓶
品相:底足有窑缝
H:14.4cm
此瓶撇口,长直颈,溜肩,曲腹状如垂胆,圈足,周身以粉彩绘制“无双谱”图案。《无双谱》彩绘瓷在道光时期大放异彩,其形式多仿照金古良《无双谱》版画形式,以人物画和诗句相结合,并在所选人物以及诗画之间的关系上进行自由发挥。这件器物粉彩设色淡雅,线图柔美,描绘细致,形神兼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4
清同治 无双谱十指套杯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尺寸不一
此组套杯共十件,形制相同,杯体由大到小成序,由高到浅,最小为一浅盏,造型相同,呈马蹄式,撇口,直壁渐收,浅圈足。通体满施白釉,外壁以粉彩绘无双谱人物故事图,粉彩柔美鲜亮,画面层次丰满,人物神态各异。整套胎釉凝润莹白,画工之精,配色之巧,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5
清 粉彩无双谱人物四方瓶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H:39cm
拍品平口,四方形制,造型挺括,颈部两侧设红釉衔环兽首。口沿,兽首“王”字,兽口所衔环皆描金。全器通施白釉,釉面光润莹亮,外壁四面以粉彩绘《无双谱》人物图案,每个历史人物上方有墨书题记介绍对应人物的姓名及小传。所绘人物特征鲜明,服饰华丽,笔触细腻,神形兼备,所书诗文工笔考究,井然有序。
《无双谱》是清初浙派版画的力作,自刻成以来翻刻甚众,自康熙朝起,无双谱人物便成为瓷器上常见纹饰,道光到同治朝一直盛行,瓷器无双谱画通常图文并茂,深受瓷器收藏者喜爱。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6
清光绪 癞瓜盖碗光绪
品相:盖壁两条冲线
H:8.7cm
本品敞口微撇,弧腹,下承圈足,胎体轻薄,造型小巧精致,釉色清润洁白。碗内外壁及盖以粉彩绘过枝癞瓜图,画面构思灵动巧妙。竹枝、瓜叶以青绿两色绘就,竹枝纤长挺拔,瓜藤蔓延舒展,间开数朵淡黄花,清新雅致,癞瓜果实饱满,旁有粉蝶翩翩飞舞。盖钮内及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式盖碗为光绪御窑经典样式,采用“过枝花卉”的装饰画法,使器物内壁、外壁、器盖纹饰浑然一体,宛如花枝越过墙头,妙趣横生,此种装饰方法自乾隆起盛行,此后历朝传承不衰。《饮流斋说瓷》有载“过枝花之杯、碗,乾隆者尤绵密,癞瓜牵藤,间夹翠竹。繁丽中殊有玲珑剔透之致,轻胜于寻常绘花卉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7
清同治 同治大婚红蝠盖碗
品相:釉面有划痕
H:9.2cm
盖碗由碗身、碗盖两部分组成。盖沿及碗口均描金,盖面及碗外壁用黄釉为地,其上用矾红满绘蝙蝠纹,纹饰满布器身,密而不乱。碗、盖的底心均用矾红彩书“同治年制”官款,结字工整。因“蝠”与“福”谐音,寓意洪福齐天,百蝠一直是清代喜闻乐见的吉祥题材。此碗形制规整,工艺精细,红彩鲜艳明亮,所绘制的蝙蝠图案错落有致,疏密得当,姿态各异。
同治九年(1870),景德镇御窑厂为同治皇帝大婚,专门烧制了一大批餐具和日用瓷器,其装饰均采用黄地或红地的粉彩描金,纹饰有万寿无疆、喜字、寿字、万寿万福等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Lot 38
清同治 黄釉刻龙纹四季花卉盘
品相:品相基本良好
D:32cm
底款:大清同治年制
此盘敞口外侈,弧壁浅腹,底承圈足。通体施黄釉,釉面肥厚,光亮滋润。盘心暗刻双龙戏珠纹,龙凌空而起,其神态凶猛,威风凛凛,双龙张嘴瞠目,鬃髪飘散,双角似鹿,龙身于祥云间穿越蜿蜒,肢体矫健,龙爪有力,气势威严,体现了皇家威仪。暗刻工致非凡,纤毫毕露,腾龙矫健有神,气势威猛,刀法细腻纯熟,收放自如。内壁暗刻梅兰竹菊花卉纹。
颜色釉瓷是历代官窑中的重要品种,而黄釉在其中占首要地位,“黄”与“皇”同音,因而黄色也成为皇家至尊之色,明清只有皇家才能使用,是皇家控制最严格的一种釉色。《国朝宫史》曰:“内外皆黄者,唯帝后用”。黄釉创烧于明初景德镇官窑,以铁为着色剂,后世均以弘治黄釉为楷模。里外通体黄釉者,后宫中只有皇太后、皇后能够享用,此盘即属此类高等级日用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拍品信息)
推荐阅读

金秋九月 丹桂飘香 | 中贸圣佳佳期·仲秋拍卖会即将启幕!

秀丽雅致——明末清初过渡期瓷器精选 | 中贸圣佳佳期·仲秋

臻品佳赏——古代陶瓷重点推荐 | 中贸圣佳佳期·仲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