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回溯(第三讲)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2022年度专题学术活动“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邀请了21位来自艺术史、艺术创作、哲学、体育研究、舞蹈、戏剧表演等跨专业人士,围绕艺术创作和体育实践中对运动与身体的思考展开讨论。此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馆长张子康担任学术主持、学术部主任刘希言作为活动召集,并获得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部的支持。
研讨内容共分为四个议题,分别为:当代艺术中的运动与竞技体育中的艺术、奥林匹克的艺术创造、东西方的身体观与运动观、经典美术案例中的运动艺术表现,计划从运动之美、协调之巧、奥林匹克、身体逻辑等角度切入对经典艺术和体育文化的观察。第一个议题“当代艺术中的运动与竞技体育中的艺术”于5月7日举行第三场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讲师叶甫纳主讲,主题为“乒乓流”。本次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担任主持。
主讲人介绍
叶甫娜
叶甫纳,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讲师,青年艺术家,作品《乒乓流》曾参与泰特美术馆与中央美术学院合办的“兴起——来自中国的女性艺术声音”系列展览活动。
讲座内容
线上讲座现场
讲座正式开始前,王春辰首先介绍了叶甫纳近期在国内外交流、参与合作策展的经历,以及叶甫纳作品中对运动与身体的关注,并期待本次讲座中她可以通过亲身经历分享自己的相关认识与体验。
叶甫纳,《乒乓流》影像截图,30’49” ,2018
叶甫纳本次讲座主要围绕她在2017年到2018年的创作《乒乓流》展开,这一作品以文献与影像结合的形式表现电视媒体中复杂的女性形象,将演出场地打造成乒乓球锦标赛和“今日有约”访谈现场,通过蒙太奇手法回溯一段前世界冠军永萍的人生故事——这一角色由叶甫纳本人扮演。她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从对运动背景的调研到沉浸式的投入创作都是全新的体验。
乒乓外交历史资料
乒乓球运动于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最早是以“桌上网球”形式出现的贵族运动,经过发展和传播逐渐大众化。“乒乓”得名于打球时的声音,翻译为中文所用的这两个字也是中文里已有的拟声词,形似“兵”,与这一运动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不谋而合。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乒乓球成为中国“国球”的历史也和新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乒乓外交更是运动员职业生涯和国家时局关系的缩影。乒乓外交的发展也带动了全国范围内的乒乓热潮,叶甫纳介绍了当时的乒乓球偶像以及关于乒乓球运动的论著——将之与社会主义思想想结合的观点也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重视,并影响了“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乒乓球代表队不断取得突破乃至在国际赛场上占据绝对优势,但也不乏富有争议的人物与事件,运动员中有经历让球风波与更换国籍的何智丽、曾在诺丁汉大学就读,毕业论文题目为“从小脚女人到世界冠军”的邓亚萍,培养模式与队内体系的改变过程中出现了“养狼计划”、“乒变事件”,以及近年来关于“乒乓天团”的讨论……乒乓球运动既是运动员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也见证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但这一过程中还催生了个体和集体关系的相关思考,这均是叶甫纳这一实验艺术作品的主题灵感来源。
乒乓字样设计
叶甫纳,《乒乓友谊表演》,地毯,274cmx152cm,2018
除了文献资料之外,关于乒乓球的衍生设计和周边产品也是叶甫纳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她参考了当时的图标、海报并进行再创作,从作品中的一些场景和图像就可以看出,例如赛场上乒乓这两个字的字体、颜色设计。
叶甫纳,《乒乓流》拍摄现场
在共同观看了《乒乓流》的作品视频后,叶甫纳还分享了一些创作的花絮故事。她提到“乒乓流(ping-pong stream)”的“stream”来自于之前自己的作品《直播计划(peep stream)》,原本计划也以直播形式在诺丁汉艺术中心进行展览,但由于条件限制最后改成录像。而《乒乓流》中“乒国”和“乓国”的相关设定受到艺术家黄永砯乒乓字样灯箱装置的启发。叶甫纳讲述了很多本项目筹划的细节,例如作品结尾的大合唱的改编、道具的制作和演员的征选、服装的设计,而她认为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团队合作。
王春辰、叶甫纳、刘希言在现场对话
王春辰认为关于乒乓球运动的历史资料的整理为我们理解这件作品提供了重要背景,并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内涵。而叶甫纳的创作经历呈现出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交流视角在如今也具有代表性,是艺术界与运动界活动的共同趋势。
《乒乓流》中AI设定的机器人
刘希言向叶甫纳提问如何看待作品中历史科幻与历史现实的关系,对此叶甫纳谈到,她认为历史本身是一个资源库,为自己的作品提供来源,但如何利用这种资源进行个人的创作则是她最为感兴趣之处。不同的视角也会带来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关于为什么选择用舞蹈和表演的形式来表现乒乓球运动,叶甫纳回答道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多样的形式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是希望传达出比喻的内涵。刘希言认为,与传统历史研究不同,作为介入者的叶甫纳在作品中对这段历史融入了更多情感的理解,而她也很好奇王春辰如何看待像叶甫纳这样用多样化的形式演绎历史的创作方式。王春辰认为首先创作的方式一直在变化,而不同领域的人士也可以借由不同素材进行综合性的探究,而带有时代烙印的历史文化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视角看待。跨越不同媒介将运动和身体放在社会背景下进行解构的目的不是还原,而是一种创新的尝试。这也是这次讲座带给我们的启发。最后叶甫纳回应了听众提问,讲述了在作品里加入AI元素的原因:作为开始两个队友共同面对的对象,也承载着关于“AI能否替代人类竞技乃至打败人类”的思考,同时也是一个类似吉祥物的角色。
“运动与身体”系列研讨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编辑部
学术主持: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活动召集:刘希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时间:2022年4月-10月
扫码查看活动详情
文字整理:冯亦楠
图片来源: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叶甫纳
主编 / 何一沙
责编 / 吴靖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预约参观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微信公众平台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官方微博账号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抖音官方账号
Cafam
< 快手官方账号
CAFAMuseum
< 官方网站
www.cafamuseum.or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