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A“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现场,2022年。
当前,展览“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呈现。展览通过近60件作品,在梳理台湾现代建筑发展脉络的同时,展现建筑师们的最新探索与反思。
展期期间,“烟囱PSA”将结合代表作品与策展人访谈,与你分享此次展出的三个世代建筑师们的理念与实践。让我们一同回看立于时代的路口的建筑师们如何抉择,探索他们的思考与行动如何影响了台湾现代建筑的发展道路。
🪜
本期建筑师
陈其宽肖像,图片来自网络。
陈其宽
(1921—2007)
生于北京,幼时受私塾教育,大学就读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8年赴美留学,获建筑硕士学位,此后在包豪斯创办人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事务所工作。1954年,应贝聿铭之邀,加入设计东海大学校园的建筑团队。1960年创办东海大学建筑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1980年任东海大学工学院院长。
50年代起,陈其宽致力研究绘画,曾于195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系进修,研究绘画、工业设计与陶瓷。1952年,他的第一次绘画个展在麻省理工学院艺术馆举行,此后其作品多次于国内外展出。
正在作画的陈其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图片来自网络。
正在做雕塑的陈其宽,1951年,图片来自《画坛师友录 增订版》,黄苗子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贝聿铭与陈其宽建筑师,图片来自东海大学虚拟校史馆。
🏡
东海大学校园设计
陈其宽,东海校园规划构想图,图片来自东海大学虚拟校史馆。
东海大学位于台中市西的大度山,总面积约160公顷。校园的整体规划与早期建筑设计由贝聿铭,以及受贝聿铭邀请加入的陈其宽与张肇康合作完成。在1960年代,陈其宽为东海大学设计的建筑包括校长官邸、招待所、旧建筑系馆、女教职员宿舍(也称“卫理会馆”)、东海大学艺术中心(今音乐系馆),以及路思义教堂等。
陈其宽与同时期的中国建筑师一样,早期的建筑作品经常流露出融合传统与现代性的意图。但相对于东海大学早期校舍使用的传统建筑形式或王大闳使用的传统空间形制,陈其宽采用了更现代、更轻盈的构造语言,让他的作品更贴近现代性,而且不与现代性直接对抗。
陈其宽,东海大学鸟瞰图,图片来自网络。
东海大学艺术中心是陈其宽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最初的校园规划并未设置艺术中心。之后,为提供更好的展览及表演空间,在陈其宽的建议下,艺术中心于1963年落成在文理大道尽头、路思义教堂草坪的南侧。
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完全避开乡愁式的传统语言,甚至也不使用简化的处理,而是采用了灵活的合院布局、直率的倒伞形构架对理性、安静的现代性建筑做出形塑。艺术中心为一层方形建筑,教室、画廊、音乐厅等功能区域以多个倒伞形结构占据四边,面向中庭。建筑大门为中国古典建筑中的月洞门,在细节处延续了东海大学建筑设计中的传统建筑趣味。
陈其宽,“东海大学艺术中心(今音乐系馆)”模型,220×190×300cm,PSA“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现场,2022年。
“东海大学艺术中心”建筑图,图片来自网络。
东海大学艺术中心(今音乐系馆),摄影:阮伟明。
路思义教堂坐落于当时校园的中心位置,它的中心轴线在建筑师的有意设计下与教学区文理大道轴线错开。教堂虽然是薄壳建筑,但运用四片曲面形成了具有极强形式感的稳定结构,直指向上。
屋面与墙面合而为一,仔细视之系由四片曲面组合而成,类似倒置之船底,其下大上小之形状,予人以稳定之感,在减少风力及地震影响二方面甚为有利,经再度研究,以采光问题及明确表现结构起见,四片曲面完全分离,于是屋脊部分分开,遂有天窗,具“一线天”之意。
——陈其宽
在结构材料的选择上,建筑师选取具有可塑性的钢筋混凝土,并在建筑内部增加交叉的补助小梁,用以承受复杂的结构力量,避免下部拱起曲面。屋面外部使用瓷砖瓦,保护水泥屋面。瓦的颜色来自中国传统建筑屋面的颜色中与宗教建筑密切相关的黄色。此外,菱形的瓦也与内部交叉梁构成的形状呼应。
陈其宽像一名独行的奇兵,既不强求传统形式的大声量,亦不闪躲现代的建筑语汇。他能将现代空间与庭园或水墨画的流动性从容地混在一起,让空间充满灵动感。
陈其宽,“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模型,170×120×90cm,PSA“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现场,2022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建筑图,图片来自网络。
陈其宽,路思义教堂,摄影:阮伟明。
🎙
策展人访谈
阮庆岳: 当代的中国建筑在面对现代性时出现了两条路径,一个叫“现代化的中国建筑”,一个叫“中国建筑的现代化”。王大闳与陈其宽恰恰选择了不一样的路径,王大闳是前者,陈其宽是后者。这也牵涉到这两位建筑师的核心信仰是什么,王大闳的核心信仰是现代性,陈其宽则是中国建筑。所以,即使看起来他们似乎在回答同样的问题,但他们真正的信仰和答案是不一样的。
王大闳和陈其宽非常适合做比较,陈其宽的三件代表作分别完成于1962年、1963年、1964年,王大闳的代表作则是1963年的虹庐和1953年的自宅。那十年正是他们各自创作完成代表作的时间。
陈其宽,“东海大学艺术中心(今音乐系馆)”模型局部,PSA“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现场,2022年。
王增荣: 我认为在这一段时间内,陈其宽作品的成熟度、完整度要胜过王大闳。
阮庆岳: 但这并不是建筑界普遍的看法,不过我觉得可以加以讨论。这两人都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建筑界的代表,他们学养完整,有国学积淀,又受过西方的专业训练,对西方文化有较深的理解。
王增荣: 王大闳当年创立的读书会,其名称就暗示了融合流通的意思。
阮庆岳: 读书会标章设计中的怪兽意指一个人可以具备各种各样的才能,这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想象。但陈其宽不是这样,他从不炫耀知识,不管绘画还是建筑设计,对他来说都是相通的。琴棋书画都一样,透了就通了。对西方传统的“文艺复兴人”而言,每一种学问都是特殊专长,你本事越强,专长越多,那并不是“通”,而是“学”的结果。所以王大闳和陈其宽的理想状态,一个偏向西方的“全人”,一个是东方文人。
格罗皮乌斯的事务所人员合影,前排右二为陈其宽,第二排右三为格罗皮乌斯,1953年,图片来自网络。
王增荣: 这种差异与他们做出的建筑一样。
阮庆岳: 王大闳的厚重稳重与陈其宽的灵动轻盈完全不一样。陈其宽偏道家更多,对于儒家道统的东西,他不批评,也不遵循,但会避开。王大闳沿袭着儒家脉络。陈其宽还有一点禅的思想,就像他的绘画追求空灵。王大闳则模仿密斯的流动。
王增荣: 王大闳一直延续着密斯的那条路。
阮庆岳: 陈其宽懂得一个文人透过灵动,和宇宙能达到合一的状态。王大闳着重建立建筑的秩序与语言,尤其是宫庙等代表法制的建筑,他重视大屋顶、斗拱和曲线。陈其宽完全不触碰这些,他的设计很民间,采用简单的白墙、开口,不夸大符号化的东西,不建立语言,也不炫耀细节。
东海大学艺术中心(今音乐系馆),摄影:阮伟明。
王增荣: 他们这一代的建筑师面对着现代性的巨大压力,有反击的潜在意图,但有各自的策略,陈其宽对现代性的态度不如王大闳那么坚定、明确。王大闳是打阵地战,陈其宽是打游击战。
🛤
相关展览
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
策展人:阮庆岳
展出建筑师(按姓氏首字母排序):陈其宽、陈宣诚、邱文杰、汉宝德、谢英俊、修泽兰、郭旭原+黄惠美、李承宽、李祖原、廖伟立、王秋华、王大闳、吴增荣、姚仁喜、曾志伟
展期: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10月16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二楼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10月16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直行与迂回——台湾现代建筑的路径”。展览选取了20世纪40年代至今三个世代极具代表性的16位建筑师/工作室的近60件作品,涵盖了沉浸式体验装置、各个尺度的模型,并辅以生动翔实的手稿、影片、绘画、摄影与文献等。展览梳理台湾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展现台湾关涉建筑的最新探索,并彰显建筑师对于其身份的审慎与反思。
// 当前入馆预约方式
根据最新《上海市美术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观众进入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皆需提前预约,包括已购票、持会员卡以及其他各类票种的观众。含未成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军人、残障人士、医护人员等免票群体。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入馆预约”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可至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预约凭证”中获取二维码。
// 关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