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三角屋顶的大厂房、斑驳的外立面、透着锈迹的拉伸网,是OCAT深圳馆给人印象最深的视觉形象。17年来,我们在这粗犷的建筑体内做着细致而严谨的生产工作,许多学术性展览和实验性活动在此发生,它曾激起围绕当代艺术的思考或细腻的情感。在OCAT馆群十周年之际,OCAT深圳馆B10新馆落成,即将对外开放,为未来探索更多维的当代艺术生产方式预备了空间条件。

B10新馆同样改造自厂房,被保留的部件折射出工业时代的缩影,在白色外墙的包裹下又褪去了粗砺感。建筑总能以其独特的空间语言激发灵感。新的展场,综合的功能,灵活的结构,将容纳更丰富的人和事,打开新的局面。B10新馆将延续当代艺术方向,关照不同观众群体,引入潜藏多元价值的作品,落地启发性的活动,与更多同行人一起触碰未来。


藉着新馆即将对外开放之际,我们专访了OCAT深圳馆B10新馆的主持建筑师孟岩。以建筑师的视角解读新馆,预见其潜在的可能。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外观,摄影:曾天培




一座美术馆滋养一座城市


OCAT深圳馆:都市实践和OCAT都是华侨城东部工业区转型创意文化园后首批进驻的创意机构,早年OCAT深圳馆的改造由都市实践主持设计,谈谈你对OCAT的认识?
 
孟岩:OCAT的中文名是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它的英文名更有意思,OCT-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Terminal意为“航空站”,既是终点也是起点,人来到这个地方,同时意味着再出发,抵达另一个地方。这个意义比“中心”更有趣,充满可能性,给人更大的想象空间。
 
OCAT在中国当代艺术版图里是另类的,非官办,是由央企支持的艺术机构,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在文化消费日益日常化的当下,保持公益性、专业性,这一点我是挺钦佩的。这与华侨城一直以来对文化的重视也有关。早年,华侨城的地产等产业的开发是中国“造城运动”里重要的板块,当城市化建设发展到更深入的层面,它主动将文化艺术与地产结合,在全国布局的地产版图和文化版图是几乎重叠的关系,深圳、上海、西安、北京都有OCAT分馆,文化艺术的注入让地产开发具有了更深层的含义,是精神层面的建设。
 
在业界,OCAT一贯以学术、严肃的姿态做艺术,有一点曲高和寡的意思。这不见得是坏事,我反对艺术、建筑过度讨好或“投喂”消费群体。我认为当代艺术应该超越消费,关注于生产,所以我们在OCAT深圳馆和B10新馆的设计中都强调生产。一座美术馆不止于展览活动,它能生产出很多东西,包括思想观念等,它会滋养一座城市。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摄影:曾天培



改造和保留都尽量不动声色


OCAT深圳馆:B10新馆的设计与OCAT深圳馆的设计间是否有延续性?新馆的整体设计理念是怎样的?
 
孟岩:OCAT深圳馆的设计基本是还原的做法。它原为家具厂,建筑体本身是非常简陋、平庸的库房,在建筑学上几乎没有价值。但再不起眼的建筑都能读出一个时代的讯息。这批厂房是深圳刚进入所谓的后工业时代,因与城市发展脱节而空置,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承载了特殊的城市记忆。我们用有框金属网将它包裹,同时对轮廓进行修补,让它的尖顶像古希腊神庙的三角形山花一样,带有一定的纪念碑性和神圣的意味。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改造前的OCAT深圳B10新馆,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

B10栋是多层厂房,是园区里唯一一栋正方形建筑,原本是磁碟工厂(深圳广密磁碟有限公司),同样因城市发展而空置下来。我们采用和OCAT深圳馆相似的策略,几乎全盘保留建筑的所有构件。外立面上所有的窗户仍在原位,当然,大部分美术馆空间不需要窗户,我们把窗堵上,又留有凹槽变成盲窗。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南侧外观,摄影:曾天培

整体上,相当于把建筑作为工业遗存,连带着城市记忆和那个时代的痕迹封存起来。建筑被全然保留、通体刷白后,像铸了模,变抽象了,成为当代艺术的容器。
 
 
OCAT深圳馆:你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是怎样的?
 
孟岩:当代艺术是什么?一定与现实相关,它是面对这个时代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否则就不是当代了。所以“日常性”“现实性”是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话题。
 
既然强调现实,在改造上,我们尊重现实里的所有痕迹,与此同时,在设计上让它变得陌生。比如,北立面窗户上的几个大圆盘,或许会让人误解为我们的设计,其实只是保留了原建筑体的磁碟元素装饰。顺着这个建筑逻辑,南面、西面入口处各设计了一个圆盘空间。改造和保留都尽量不动声色,让美术馆具有神圣感和纪念性,既在现实当中,又超越现实。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外观,摄影:伍凯



动线上有偶遇的惊喜


OCAT深圳馆:B10新馆的整体空间规划是怎样的?
 
孟岩:B10栋共三层,各有不一样的功能和调性,形成三个层次。我们试图避免纯粹的空间,美术馆最好能和周边环境共生,带有生活气息。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南侧入口的衍生品店空间,摄影:曾天培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一层展厅空间,摄影:曾天培

首层的规划是做“乱”,越热闹、活跃越好。我们规划了两个入口,主入口在西侧,进来是前台,正前方和北侧为主展厅。南侧入口进来是衍生品店和咖啡厅,我们赋予其相对奢侈的面积,可以用作多功能空间,可以是临时展厅、24小时书吧、可以举办讲座活动,也可以作为休闲空间。这部分区域的开放时间应该拉长,节奏不同于美术馆的朝九晚五,作为休闲空间,跟着人的生活习惯走。为利于管理,我们在主展厅和衍生品店之间设计了一道闸门,这个多功能区域将来如需要可以单独开放。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二层图书馆空间,摄影:曾天培

二楼由图书馆、儿童艺术教育空间各占南北。图书馆的位置是特意选的,因南侧采光条件好,且保留了可活动的窗。图书馆的使用频率较高,可容纳各类公教活动。因此在边上连着设计了大阳台,增加日常舒适度和空间丰富性。二楼中间为主展厅,西区则是唯一的恒温恒湿展厅。三楼是天台,但没有打通成一个大空间,而是保留了和一楼、二楼同样的一间套一间的格局,算得上是“露天美术馆”了。将来可以放置适合户外展示的作品,利用得好的话,我想这会是新馆最大的亮点。


OCAT深圳馆:连接起三层空间的是南、北两个旋转楼梯,和中部大直梯,谈谈楼梯的设计?
 
孟岩:在方正的空间里,旋转楼梯和天光之下的大直梯是内部空间中相对突出的记忆点。最早的方案中曾规划做扶梯,改动的原因是,人从一楼走上三楼的过程的感受非常重要。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从OCAT深圳B10新馆一层仰望连通二、三层的大直梯,摄影:曾天培

走进美术馆,我们希望观众的第一感受是有点像进入了工厂空间,也就是前面强调的生产性的空间。我们有意识地把原建筑体中的柱子一根一根露出来,从结构上看,不是纯粹的当代艺术馆。只要大体上不影响各类绘画、装置的摆放,我想让空间的性质模糊一点。从一楼、二楼稍带工业感的空间逐步往上走,来到连通三楼的大楼梯,天光垂直照射下来,预告着顶部的惊喜。沿着直梯往上走,可能有点费劲,但一步步走向高潮的过程恰是最重要的。来到三楼,你发现有一个和美术馆平行的世界。整个过程带来从现实超脱出来的感受,是任何快捷的方式都无法提供的。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一层空间,摄影:曾天培

两个旋转楼梯相互“打趣”,南侧的只能抵达二楼,北侧的只连通二楼和三楼,它们相互不通。从衍生品店走上图书馆,以为到了最高层,走着走着突然发现还有一个旋转楼梯。做建筑跟写文章有点像,偶尔需要留点悬念,逗一下观众。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连通二楼、三楼的旋转楼梯,摄影:洪思瀚


OCAT深圳馆:美术馆在动线的设计上如何考量?

孟岩:动线设计上,我们希望给观众多样的选择,让他们在建筑里获得一种发现的乐趣。虽然展厅都是简单的方块空间,但进出口不少。例如中间展厅,有四个门,到底从哪进、从哪出,没有限制。当然,一方面需要导视,另一方面,又想让观众在馆里有突然遇到艺术品的惊喜,不是所有事情都被安排、规划好的。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二层走廊空间,摄影:曾天培

我们现在去哪都用导航,连路都走不错,走不错路是很可悲的。意想不到的事情总在迷路时遇见,但我们的行程和遇见都被安排、被预知。艺术需要一点不确定性,或不那么清晰的可能性。
 


让艺术家跟建筑玩起来


OCAT深圳馆:你刚刚谈到,新馆最大的亮点是位于天台的“露天美术馆”,这部分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
 
孟岩:天台常见的模式是视觉相对通透的大平台,类似广场的设计。在前一版的设计中,最顶层是专业展厅,现在把展厅调整到二层,三层作为基于原建筑加增的部分,我们希望它能带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体验。原展厅的墙体保留,四周的墙体,也按照原来展厅的高度用拉伸网围合,但我们把顶给掀了,把空间变成露天的,做成“露天美术馆”。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的“露天美术馆”,摄影:伍凯

这部分是我最喜欢的设计。整栋建筑外表看似平常,没有太强烈的特色。当人进去,走过一楼、二楼,来到三楼时,突然发现同样的格局,却没了顶,看见天,看见飞机从头上飞过,像是来到了Terminal。跟我所理解的当代艺术一样,从底层常规的空间现实中,一步步抽离,最后是放空。人在“露天美术馆”,既身处其中,又置身事外。

 尤其晚上的体验特别好。刚上天台,四周拉伸网相隔,看不到周围的变化,只见四方的天空,有一种超脱感。等周围有了灯光,拉伸网隔而不绝,局部还有一些窄缝、悬挑,透过去能看到周边的世界,在超脱中又把你拉回现实。


OCAT深圳馆:屋顶环绕的拉伸网,似乎与OCAT深圳馆外墙的网状结构相呼应,这是有意而为之吗?

孟岩:倒不是故意呼应,拉伸网是工业材料,本身比较中性。我们在B10新馆屋顶用的是双层拉伸网,厚度基本按照原版设计中墙面的厚度来安装,保持原有体量,让其看起来是墙体的效果。我们希望观众走到屋顶,还能有站在Room(房间)里头的感觉。通过围合感,强调美术馆的调性。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的“露天美术馆”,摄影:曾天培


OCAT深圳馆:你如何考虑“露天美术馆”的功能?作为建筑的亮点,你对它的使用有什么期待?

孟岩:据我所知,屋顶平台、屋顶花园很多,但按照美术馆格局布排,让观众能有在美术馆里的行走体验的,真正可称作“露天美术馆”的建筑倒不多。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的“露天美术馆”,摄影:曾天培

我们把屋顶打开,让它变成城市的公共空间。这个空间里可以发生很多事情,不止是展览,可以放几件大型公共艺术作品,搞派对、酒会,做时装秀,等等。我不希望顶上永远是干干净净的白墙,我期待哪天有位艺术家在上面堆满什么东西,或者把这块刷成红的,那块刷成紫的。让它不断地变化,后续不恢复原状也没关系。建筑师开一个头,剩下的就交给艺术家、策展人发挥,要跟美术馆空间玩起来。


OCAT深圳馆:美术馆常通过场域特定艺术(Site-specific Art)制造记忆点,为这类创作预留合适的空间,是美术馆设计的任务之一吗?

孟岩:当代艺术馆就应该能让艺术家跟建筑玩起来。它不像古典美术馆那样神圣不可触碰,你在里面干什么都觉得自己不对,在精致的希腊柱上贴张海报都不好意思,永远让人充满敬意。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西侧主入口处的圆形空间,摄影:曾天培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西侧主入口内部空间,摄影:曾天培

我经常强调“工厂”“生产”的概念,当代艺术馆可以不断地再设计、再生产不同内容。比如外立面的盲窗,它是建筑的留白,将来上面可以呈现作品,持续变化,持续发生。类似的还有西侧和南侧入口的圆形空间,一部分在建筑体内,一部分在天光树影之下,相对独立,也是很好的创作地点。圆形空间原是建筑的入口,观众通过弧形的窄门进入美术馆,改为自动门后,圆的外围便封了起来。这反倒引路人好奇,入口处为何有一封闭的圆。将来艺术家可以好好利用这个稍带矛盾的空间。黄扬为B10新馆做标识设计时,我还建议他不用太规范,甚至带点不合作的态度,以介入的身份来设计,跟美术馆玩起来。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屋顶“露天美术馆”展场效果图,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

当然,我最期待的还是屋顶,屋顶上什么干不了?什么都可以干。许多活动其他美术馆也能做,唯独基于“露天美术馆”的展览或创作,可能是别人做不了的。



“做好”不难,难在“做对”


OCAT深圳馆:建筑的上半部分以“露天美术馆”为特色,下半部分以封存为主要处理手法。你如何把控B10新馆整体的建筑效果?
 
孟岩:某种程度上,我们希望这栋建筑能有一股力量。现在很多建筑过于追求小的戏剧性变化,整体上显得琐碎,而我们追求大的空间的转折。从外部观看,B10新馆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有明确的视觉对比;走进内部,身处下半部分时,所见的只是一间常规的美术馆,顺着天光,从大楼梯拾级而上,故事忽然出现大转折,仿佛来到另一间美术馆。
 
其次是抽象。整栋建筑难以被简单地描述或归类,像当代艺术的观念一样,玩味在日常与超越日常之间。空间中有戏剧化的东西在,时不时地敲击你一下,但不至于炫耀或过度装饰。在以中性为基调的环境里,偶尔让你感觉到一点点异样。
 
比如外墙,上半部分的拉伸网是金属原色,下半部分是“白盒子”。仔细看外墙的白,会发现不是纯粹的白,我们掺了铝粉在其中。深圳常年有阳光照射,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外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金属反光。不复杂的技术,带来一点点异样的体验。南侧旋转楼梯的效果相似,它和地面约有20公分距离,缝隙间隐约透出一道光。日常,又有一点超越日常的细节。人在建筑中的体验,往往需要空间的转折和一些很细腻的手法来调动情绪。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外观,摄影:曾天培


OCAT深圳馆:就功能需求而言,美术馆有一套“规定动作”,同时,你强调为艺术家、策展人的发挥留有空间。建筑师什么时候该强势,什么时候该隐退?

孟岩:对于美术馆项目,好的建筑师在展览空间的设计上不会抢戏,夸张的玩法可以放在公共空间。B10新馆作为OCAT的总馆,不必在建筑形式或材料上争奇斗艳,应该在观念上领先。同时,最大限度地为艺术家、策展人提供参与进美术馆空间当中的可能,这不失为更高明的玩法。

在某些方面,我们的设计是强势的。该放大的区域就放大,该做一个大直梯就做。这种强势是基于我们对建筑的理解。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做好一件事并不难,但是做对一件事特别难。该在什么地方使劲,什么时候抽离,对设计的度的把控很重要。

B10新馆里最强势的设计就是楼梯,三个楼梯都是有意而为之的,它主导了人在不同楼层间体验的变化。其次是贯穿建筑体的圆。例如在恒温恒湿展厅里留下的几个圆孔。某一天西晒的阳光,穿过树的枝干照进展厅,尽管对作品不一定是好事,但对空间绝对是个好事。还有北面的“CD圆盘”,连着大玻璃一同被保留在儿童艺术教育空间。


OCAT深圳馆:改造或保留,建筑师如何“做对”?

孟岩:建筑师不需要原创建筑里的每一处细节。好比杜尚,作品中有多少是他原创的部分呢?他把现成品端来,恰到好处地加上一笔,颠覆人们过往对艺术的认知,这是观念的力量。我很喜欢杜尚,阅读过他所有的传记。他的智慧在于,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在艺术这两个字上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B10新馆有点现成品的意思,许多地方没必要做过多的干预。但我通过一些改装,不动声色地放大或把某个区域勾勒出来,让它仍能被辨识。所谓的“做对”,跟建筑的性格相关,跟你想得到的那个身份相关,建筑跟人一样需要一个身份。同时考虑其所处的地方,及背后的叙事,我不喜欢太独立、纯粹的状态。



B10是“心脏”,持续造艺术的新血


OCAT深圳馆:在2011年“升级策略:OCT-LOFT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中,都市实践展示了一版B10新馆的方案,和现在落地的设计不尽相同,在项目推进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变与不变?

孟岩:早期的版本里,原建筑体也被封存,我们在屋顶上加了一层,上下两部分,一新一旧形成反差。在2011年的参展方案中,我们把中间部分架空了一圈,新造的部分变成T形从上插入原建筑体内。上层的建筑是相对纯粹的当代艺术空间,规划为主展厅,馆藏展、专业性展览放在这个区域。而下层建筑则作为交流的平台OCATea,通过入驻衍生品店、艺术书店、咖啡厅,举办艺术沙龙、设计市集、工作坊等活动,串联起文化艺术与观众的休闲生活。中间区域,同时起到了连接和阻隔的作用。闭馆时只关闭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依然是可供活动举办,或观众自由利用的开放式空间。后来又改了一版(2015年方案),上半部分被摁下去,架空层取消。到如今落地的这个版本,新造的这层变为了“露天美术馆”,一层的衍生品店延续了OCATea的概念。(编注:在都市实践2011年的B10建筑改造方案中,B10建筑一层被设计为全开放公共空间OCATea,OCATea=Teahouse+Art/Design Salon+Art/Design Shop+Coffee shop,现为O-Cat Space艺术综合空间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2011年版的OCAT深圳馆B10新馆(红色建筑)设计及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整体效果图,该效果图为URBANUS都市实践参展“升级策略:OCT-LOFT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的参展方案,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2011年版的OCAT深圳馆B10新馆一层平面图,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2015年版的OCAT深圳馆B10新馆设计外观效果图及三层主展厅效果图,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这些是形态上的差异,思想上其实非常一致,都是做“夹心饼”。我们一直希望首层是大众化的,跟园区生长在一起。早期版本的一层还有音乐,音乐空间“B10现场”最早就活跃在B10栋里,我们当时计划把一部分空间划给他们。中间按照标准的美术馆建筑语言来设计,可以举办各类展览活动。户外区域尽量保持开放,融入创意园的公共网络。


OCAT深圳馆:你如何考虑B10新馆在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里扮演的角色?B10新馆落成后,它将为园区带来什么?

孟岩:前期我们曾设想过,把建筑的上半部分变成黑色,下半部分刷白,这样视觉上更跳脱。但后来,我们希望B10新馆仍是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众多厂房中的一个,与A栋、B栋、C栋们形成整体,不想让它变成独立的存在。设计过程中,B10新馆和园区的关系是我们考量的重要因素。把衍生品店、“露天美术馆”设计成可以独立开放,也是希望B10新馆能跟园区紧紧地长在一起。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位于深圳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的OCAT深圳B10新馆(白色方形建筑),摄影:曾天培

早期为园区设计连廊系统,我们把B10栋看作“心脏”,所谓的造血,则是持续的艺术生产、思想生产,通过“血管”连廊,让作品分布在园区。最终,每一栋楼都有“B10”。楼宇的屋顶、外立面、走廊、街角,整个创意文化园都是当代艺术的展示空间。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2011年URBANUS都市实践参展“升级策略:OCT-LOFT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的方案中,对OCAT深圳馆B10新馆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联系进行了概念设计,图片由URBANUS都市实践提供


OCAT深圳馆:“夹心饼”有点类似都市实践在许多项目中使用的“垂直叠加”策略。B10新馆体现了都市实践怎样的建筑语言?

孟岩:我们的设计没有强烈的形式逻辑,很难一眼辨认这是都市实践的设计,但有一套生成逻辑在里面。每个建筑使用的具体手法不尽相同,但做设计的方法、思路是接近的。应该说我们对每栋建筑都是量身定制,形式风格绝不一样。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二层平台看OCAT深圳B10新馆,摄影:曾天培

B10新馆的设计和考量,与我们对OCAT、整个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长期、深入的了解密不可分。我们做的很多事情都是选做题,而非必答题。区别在于,是建筑功能性的场所,还是成为激发可能性的媒介?B10新馆不只是美术馆,它的开放将为入驻园区的各色创意行业从业者提供了相遇、休闲、碰撞思想、分享交流的空间。希望它是焕发园区活力、孵化社区生活模式的地方。

我们知道做“露天美术馆”,设计全然开放的底层空间,它将打开多大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或许根本不在美术馆原有的预设里。当有了这些空间,反向激发使用者去思考如何利用。建筑能引发更新、更高层面的创造力工作,这是我们愿意做“多余”事情的原因。



美术馆里能有更多的日常


OCAT深圳馆:越来越多美术馆因其建筑而成为网红打卡地,你如何看待网红建筑?

孟岩:我反对用“网红”这种说辞来评判建筑。建筑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绝不只是手机上发几张图片能说清楚的。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就是一个例子,常有建筑评奖类的主办机构让我们提交资料,每次选图片都特艰难,因为不是一张图片能说清的。只有走在创意园,看到到天光云影、树木、建筑、往来的行人,才能感受它的魅力,必须亲身体会,再多的照片也徒劳。反过来,只有说不清楚的东西才更吸引人亲身体验。B10新馆也是这样,从下往上拍、航拍、特写可能都不是非常理想,西侧还有两排树遮挡着主入口。可恰恰它的魅力就在这,说不清,你得来到现场。透过树的枝干看到浮动着影子的墙,在光的带引下逐步往上走,这个过程比建筑本身更有魅力。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主干道看OCAT深圳B10新馆,摄影:曾天培

我甚至希望,人第一眼看到这栋建筑时心里能打个问号,说不清楚这是什么,看不出是美术馆,走进内部才发现它具有美术馆属性。仔细看还不是完全标准的美术馆,工厂的痕迹依然在。“工厂”永远是隐喻,它提示着“生产”仍作为动词存在于此,只不过今天生产的不是产品,是思想观念。


OCAT深圳馆:你理想中的当代艺术馆是怎样的?

孟岩:我理想中的当代艺术馆就是一间“工厂”。事实上,好的当代艺术馆都像厂房。甚至可以说,在任何一间厂房里,都可以做一场很好的当代艺术展,它空间足够高、足够方正,能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中性的空间对当代艺术是最好的。外观再夸张的美术馆,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它内部的展厅仍然是中性的,为作品留有发挥的空间。所以有了B10新馆,南区的旧馆(OCAT深圳馆)也不能放弃,它们必须是一对。旧馆经得起折腾,内部限制少,空间改动再大的作品都能接受。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B10新馆外观,摄影:曾天培


OCAT深圳馆:国内外陆续有新的美术馆空间出现,成为城市新地标。你做建筑实践的同时也做城市研究,对于美术馆和城市的关系,看到了怎样的趋势?

孟岩:美术馆越来越成为城市日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这是趋势。以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新馆为例,它位于曼哈顿高线公园的前端,每层展厅的外部,是露台和延伸至高线公园的人行道,周围是曼哈顿的高楼,跟城市融合得特别好。每次看到周五晚上,市民们排着队进美术馆,我都特别感动。观展不是唯一的目的,约朋友来美术馆吃个饭,顺带买本书,站在露台上欣赏城市的车水马龙,等等。美术馆里能有更多的日常。

这也是我坚持把衍生品店的面积扩大的原因,这部分和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是最多的。真正的美术馆不是关于作品的,而是关于人对作品的观看、人与空间的关系。美术馆是能够滋养城市的并可以藉由艺术不断升华的公共文化空间。


受访|孟岩

采写|田露思

编辑|孙琳琳

审定|方立华

校对及部分资料提供|都市实践URBANUS






关于建筑师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孟岩

URBANUS都市实践创建合伙人、主持建筑师,20余年来专注于中国当代城市语境下的建筑、城市设计及研究。多个建成作品成为城市文化与生活地标,获重要建筑奖项,在世界各地参展及发表,被香港M+(HK)、纽约MOMA永久收藏。作品包括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深圳馆)、南头古城改造、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体育馆,雅昌艺术中心、土楼公舍、中广核大厦、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改造、大芬美术馆、粤海文体中心、华•美术馆、罗湖美术馆、金威啤酒厂改造、葫芦院–銮庆胡同37号、深业上城 LOFT、深圳市民中心诗园礼园、南山婚礼堂、广州蒙圣住宅改造等。

孟岩还主持了多项城市设计研究,积极探索未来高密度城市建筑类型、深圳城中村有机更新以及北京旧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孟岩是2010上海世博会深圳案例馆总策展人,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曾担任纽约雪城大学和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



项目信息



OCAT深圳馆B10新馆

设计:URBANUS都市实践
www.urbanus.com.cn

业主:深圳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地点:深圳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项目时间:2013-2022

用地面积:6,899㎡

建筑面积:6,109㎡

 

主持建筑师:孟岩

项目建筑师:饶恩辰

技术总监:姚晓微

项目经理:张映园 张佳佳(建筑)魏志姣 张雪娟(景观)

项目组:姜轻舟 陈双原 李耀宗 刘羽 陈卉 刘勘(建筑)| 李冠达 王子昱 尹书宇(景观)| 周煜(实习)

概念方案团队:Travis Bunt, 张天欣, Bernat Riera, 钟浩宏, Matt Eshleman, 胡润泽 梁耀光 黄利钧 袁嘉樑

前期研究团队:张天欣 吴然 徐轶婧









当前展览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飞去来器——OCAT双年展 

展期:2021年12月19日 - 2022年6月12日

地点:OCAT深圳馆、华·美术馆、华侨城生态广场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馆B10新馆 | 建筑师孟岩:理想的当代艺术馆是一间“工厂” 崇真艺客
OCAT深圳馆成立于2005年,位于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内,是OCAT馆群的总馆。作为馆群中成立最早的机构,OCAT深圳馆长期致力于国内和国际当代艺术和理论的实践和研究。从开创至今,一直围绕着艺术的创作和思考而展开其策展、研究和收藏工作。

参观信息

开馆时间:10:00-17:3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开放时间根据场馆公告而定)
免费开放
地址:深圳南山区华侨城恩平街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南区F2栋OCAT深圳馆
网站:www.ocat.org.cn
微信:OCAT深圳馆(ID: OCATShenzhen)
微博:@OCAT深圳馆
电话:0755–26915007 / 26915100 
邮箱:info@ocat.org.cn


点击关注,走进OCAT深圳馆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