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儿童组优秀奖《好奇的斑海豹》。摄影/赵晗清(10)。
“
两只斑海豹用好奇的眼神在打量我这个小孩,它们肯定在想,这个小孩会不会从船里掉到海里。
冰上的“胖豹”
CWIVC
斑海豹,(Phoca largha),顾名思义有“斑”的海豹,与同在中国分布的髯海豹与环斑海豹相比,其背部散布着的棕黑色卵圆形斑点是其最大的特点。而环斑海豹的斑点周围还有许多环形成更亮的标记。
▲“听说有人在讨论我?”。摄影/Grigory Evtukh。
斑海豹,又名西太平洋斑海豹,为海豹科海豹属,头体长1.4~1.7m,体重85~150kg。这个体重就跟追求速度的“豹”沾不上边。其有一条短尾,体色为浅灰色或暗灰色,皮毛基色为苍白的灰银色和更深的灰色,并有很多让人一眼就能认出的斑点。
▲“胖豹”。摄影/Tomomori。
斑海豹是唯一在中国繁殖的海豹科动物,渤海是其纬度最靠南的繁殖区。
3月是斑海豹们交配的季节。当到了秋冬季后,它们会成对迁徙到辽东湾的浮冰边缘,栖于浮冰之上。在经过11~12个月的妊娠期之后,它们会于1~2月产出幼仔。
小的雄性海豹长到4到5岁时达到性成熟,而雌性海豹在2岁时便性成熟。几乎所有的个体都在冬春相交时利用海上的浮冰进行休息、哺乳和繁殖。
▲海上浮冰是海豹的家。摄影/NOAA Fisheries。
幼仔在断奶前很少下水,它们会在松散的冰层上爬行到邻近的浮冰上。
小海豹们生来就有白色茸茸的绒毛,这些厚密的毛发和脂肪在它们刚刚出生的这段时间内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在断奶时,大多数小海豹幼仔的体重是一年中最重的时候。在断奶后的一段时间内,幼仔会依靠这些积累下来的脂肪生存。
▲出生自带羽绒服的小海豹。摄影/Captain Budd Christman。
独特的语言系统
CWIVC
水下发声是斑海豹的主要交流方式之一,斑海豹在水下发声时,喉部的震动是通过颈部向外传播的。它们会利用声信号在水下进行相互交流,而这个声音信号就是斑海豹独特的语言系统。
斑海豹在水下的声音可分为五类,分别是敲门声(knock)、咆哮声(growl)、鼓点声(drum)、扫频声(sweep)和啁啾声(chirp)。
▲喉语达豹-斑海豹。图/杨亮亮《中国辽东湾野生斑海豹水下发声及噪声对其掩蔽效应研究》
就像五组不同的词组,利用这些词,斑海豹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当斑海豹刚下潜时,它们会使用sweep的声音组,该信号有扫频特征,可以告知同伴:“我要下潜啦!”;
growl信号和drum信号与斑海豹水下交配行为有关;
chirp可以帮助斑海豹母子进行识别;
而knock成串出现,是雄性之间进行领地占领和争夺配偶的有关行为时会使用的信号。
▲斑海豹水下发声类型声谱图。图/杨亮亮《中国辽东湾野生斑海豹水下发声及噪声对其掩蔽效应研究》
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
CWIVC
20世纪90年代以前,斑海豹的数量急剧减少,这主要是由渔民为获取经济利益大肆捕猎所致。
在我国将斑海豹列为保护动物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观。但是生态环境的下降比人类捕杀更令人担忧。
沿岸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斑海豹栖息地水质下降,污染物会抑制斑海豹的免疫系统,加剧疾病爆发。而渤海是典型的半封闭式内海,海洋污染自净能力有限。逐年增多的污染物使海洋赤潮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斑海豹在滤食和呼吸过程中会受到其影响而出现窒息死亡现象。
▲让豹心碎。摄影/Captain Budd Christman。
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这使得季节性海冰形成时间变晚,破裂变早,范围和厚度减小,直接影响了斑海豹的种群繁衍和栖息。
▲“冰!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摄影/Keyaki。
斑海豹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在新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它们升为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好消息是它们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坏消息是,它们真的到了需要人们保护的时候了。
-END-
文丨年赛君
编辑丨年赛君
封图摄影丨赵晗清
版权所有——微信公众号:野生生物影像年赛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