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本次推送授权转载自「展玩」微信公众号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展玩·独立艺术传播研究院×艺术体验平台

联合推出


#库房里的绝版好书

和展玩一起深入各大出版社库房,一起来翻库房里的绝版好书。也许正是你寻觅已久的,又或是经典遗珠。


八年前的盛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发掘了一座唐墓


大约一个月后,陕西省文物局发布的一条微博瞬间引起轰动:


“在咸阳找到了上官婉儿的墓。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即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的妃嫔,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


这个被传说了千余年的唐代传奇女子,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时期第一女官、女诗人


奇怪的是,整座墓在发掘前已被毁得相当彻底——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墓室内既未发现棺椁痕迹,也无文物出土。


那么,考古专家靠什么认定这就是上官婉儿之墓?


答案是——“有墓志”


墓志,是确认墓主人身份最有力的直接证据之一。在上官婉儿墓的认定中,墓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彼时,大家一度非常关注墓志内容的解读,直到一年后,完整的墓志全文正式在《考古与文物》杂志发表。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发掘中清理后的墓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这还只是陕西墓葬考古发掘中的冰山一角——2007到2017这十年,仅唐代墓葬陕西就发现超过一千座,也就是说,至少平均三天半就发现一座唐墓。


因为,这片土地上曾存在过大约三百年的大唐都城长安——世界上一度最繁华、雄伟的城市。


如果说,三国至明清近一千七百年历史中,曾经有八个朝代在陕西建国立已经让这片土地足够传奇,那唐代,必定是其中最闪耀的星辰。


而这些唐墓中留存的墓志,便成了破译大唐文化最直接、最关键的“密码”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盖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摄/李明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 局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摄/李明


成立于1958年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无疑是如今最懂长安的地方之一

作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省级考古科研机构之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担着全省境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任务以及考古学研究工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六十年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古代遗址上千处、墓葬数以万计,院藏各类文物近二十万件(组)。院藏文物包罗万象,门类繁多,而考古出土的历代墓志无疑是最具“份量”的一类

墓志类文物在其院藏文物中虽然总体占比极小,但其重要价值和历史文化信息含量无需赘言。

据统计,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现藏砖石墓志七百余种、一千一百余方(盖、志合计)古都长安及其周边京畿之地墓志发现与收藏的大单位。这些墓志“数量大”“品质高”,尤其以唐代墓志数量最多学术价值也最高,相当一部分来自近几十年发现的高等级墓葬

这些墓志中一部分历年来在各类考古报告、考古简报、论文以及《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全唐文补遗》各辑、《长安碑刻》、《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等著作中刊布,但公布数量仍不足出土数量的四分之一

院内几代学人都曾尝试整理院藏墓志,但终因工程量过大、经费无法落实等原因未能毕其功。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唐罗某夫人墓志铭 局部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201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李明先生提出整理并刊布院藏历代墓志的计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藏历代墓志整理与研究项目”由此开启,先后获得两项陕西省文物局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专项资金资助,而后又得蒙故宫博物院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资金三次滚动资助。一件件曾不为人知的墓志得以被整理、解读。


按他们的说法,这是“替前人和自己还清‘欠账’”


七年后——201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终于正式出版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上下滑动浏览全目录


一 前秦張惡婢妻吕迚南墓誌 甘露五年(三六三)十一月十七日

二 西魏茹茹驃騎大將軍俟利莫何度支尚書金城王乞伏孝達妻暉華公主吐谷渾氏(庫羅伏)墓誌銘 大統七年(五四一)二月七日

三 西魏故征東將軍淅州長史行長利郡事清河縣開國男張君(惇)墓誌 恭帝二年(五五五)四月廿八日

四 西魏特進公都尚書金城乞伏永壽妻臨洮郡君姚護親墓銘 恭帝三年(五五六)閏八月三日

五 北周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燕恒朔三州諸軍事恒州刺史去斤鍾馗妻金大明郡君莫多婁太夫人墓誌 武成元年(五五九)十一月八日

六 北周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瓜洮隴恒朔五州諸軍事五州刺史饒陽公(去斤誕)墓誌之銘 保定四年(五六四)正月十四日

七 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武候新昌公宇文氏夫人拓拔氏墓銘 天和六年(五七一)十一月廿八日

八 北周高祖武皇帝孝陵誌 宣政元年(五七八)六月二十三日

九 北周交州刺史焦虎墓誌 大象二年(五八〇)十月廿一日

一〇 隋任屯郎妻張氏銘記 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十二月廿五日

一一 隋修北周右正官治尚宫平昌長樂郡國夫人魯氏(鍾馗)墓誌銘 仁壽元年(六〇一)十一月二日

一二 隋尚書起部郎元君妻崔氏墓誌 大業五年(六〇九)十一月廿一日

一三 隋修西魏故金紫光禄大夫清河縣男張府君(子明)墓誌 大業九年(六一三)十一月二日

一四 隋修魏左銀青光禄大夫奉車都尉朱衣直閣贈丹州刺史安定侯王府君(慶)墓誌 大業十年(六一四)四月廿九日

一五 唐故秘書省司辰師趙府君(意)之墓誌 武德九年(六二六)九月九日

一六 唐隋起部侍郎元君墓誌 貞觀五年(六三一)十月廿三日

一七 唐故左屯衛郎將李公(範)墓誌銘 貞觀十四年(六四〇)十月

一八 唐故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城陽郡開國公李府君(寂)墓誌銘 貞觀十四年(六四〇)十二月廿二日

一九 唐故上柱國侍御史韋君(楷)墓誌銘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十月廿六日

二〇 唐故右衛美泉府吏程公墓誌 貞觀廿三年(六四九)二月九日

二一 唐夏州朔方縣清化鄉人武騎衛秦文義墓誌 貞觀廿三年(六四九)七月十五日

二二 唐游擊將軍趙爽墓誌 永徽四年(六五三)八月十七日

二三 唐故趙處士(敏)墓誌銘 永徽四年(六五三)十一月十二日

二四 唐故朝請大夫趙君(洪茂)墓誌銘 永徽五年(六五四)九月十二日二五 唐萬年縣童子吕善感塔銘 永徽六年(六五五)二月廿日

二六 唐故上騎都尉王君(陵)墓誌銘 龍朔三年(六六三)九月廿三日

二七 唐故朝議大夫江君妻梁夫人(師娘)墓誌銘 麟德二年(六六五)二月四日

二八 唐修隋處士秀容郡公王府君(景興)墓誌銘 乾封二年(六六七)十月廿二日

二九 唐故品子孫大郎(弘進)墓誌銘 乾封二年(六六七)十二月五日

三〇 唐故沙州燉煌縣令宋君(素)墓誌銘 咸亨元年(六七〇)五月一日

三一 唐太子故文學河間縣開國公許君(昱)墓誌銘 咸亨三年(六七二)六月廿五日

三二 唐故□監門直長柳君(大贇)墓誌銘 上元二年(六七五)二月廿二日

三三 唐故城陽郡李國公(達磨)墓誌銘 上元三年(六七六)正月廿二日

三四 唐故游騎將軍徐越二王典軍王公(傑)誌銘 上元三年(六七六)三月四日

三五 唐左衛倉曹參軍事上護軍楊從儉夫人韋氏墓誌 上元三年(六七六)七月六日

三六 唐故夔州都督劉府君(行敏)墓誌銘 儀鳳元年(六七六)十二月三日

三七 唐左清道細引劉君(弘智)墓誌銘 儀鳳元年(六七六)十二月三日

三八 唐洛州密縣令馮君(孝約)墓誌銘 永隆二年(六八一)二月二廿日

三九 唐故韋君(月尚)墓誌 垂拱元年(六八五)二月十四日…四一

四〇 唐竇氏墓誌 垂拱元年(六八五)七月□□日

四一 唐故益州大都督府成都縣令韋府(綝)墓誌蓋 永昌元年(六八九)五月廿一日

四二 武周焦新婦墓誌 天授二年(六九一)六月三日

四三 武周故魏州昌樂縣令韋君(傑)墓誌銘 長壽三年(六九四)五月十九日

四四 武周天水趙君劉夫人(英)墓誌銘 天册萬歲元年(六九五)十月廿八日

四五 武周故處士京兆韋府君(挹)墓誌銘 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二月五日

四六 武周秦府倉曹金城邊公亡妻王夫人(令順)墓誌銘 長安二年(七〇二)五月卅日

四七 武周司農寺丞鄭福善第四女墓誌 長安二年(七〇二)十一月

四八 唐故朝請大夫彭州唐昌縣令柱國公士武君(太)墓誌 神龍二年(七〇六)十一月二日

四九 唐韋洵暨妃蕭氏敕旨刻石 景龍二年(七〇八)十月三日

五〇 唐韋泚暨妃鄭氏敕旨刻石 景龍二年(七〇八)十月三日

五一 唐韋泂中央鎮墓石 景龍二年(七〇八)十一月一日

五二 唐故左武衛郎將京兆蘇公(通)墓誌銘蓋 景龍三年(七〇九)二月十五日

五三 唐直秘書省韋某妻賈氏玄堂誌 景龍四年(七一〇)二月廿二日

五四 唐故昭容上官氏墓誌銘 景雲元年(七一〇)八月二十四日

五五 唐前邛州安仁縣丞羅君故人李氏(大娘)墓誌銘 延和元年(七一二)六月十六日

五六 唐故中大夫衛州司馬韋府君(縱)誌銘 開元三年(七一五)八月二十三日

五七 唐燕國夫人竇氏(淑)墓誌銘 開元九年(七二一)八月廿一日

五八 唐故監察御史隆康縣男韋府君(知遠)夫人故安定豐縣君竇氏墓誌銘 開元十九年(七三一)十二月廿七日

五九 唐故都尉上柱國内教供奉趙府君(弘眘)銘 開元廿一年(七三三)二月一日

六〇 唐濟州長史京兆韋君(虔晃)故夫人李氏墓誌銘 開元廿三年(七三五)五月十七日

六一 唐故蒲州河東縣令楊公夫人安定皇甫氏(淑)墓誌 開元廿三年(七三五)十一月十日

六二 唐故濟州長史韋公(虔晃)墓誌銘 開元廿四年(七三六)正月二日

六三 唐故京兆府長安縣尉韋府君(最)墓誌銘蓋 開元廿五年(七三七)十二月三日

六四 唐故處士京兆韋公(涓)誌銘 開元廿六年(七三八)正月廿八日

六五 唐故長安尉京兆韋府君(最)妻河東裴氏墓誌銘蓋 開元廿六年(七三八)十一月八日

六六 唐藍田縣尉張君故夫人韋氏墓誌 開元廿七年(七三九)八月廿四日

六七 唐羅某夫人墓誌銘 開元廿七年(七三九)十月廿六日

六八 唐故太子少師贈揚州大都督昌黎韓府君(休)墓誌銘 開元廿八年(七四〇)八月十八日

六九 唐故相韓公(休)夫人河東郡夫人柳氏墓誌文 天寶七載(七四八)十一月四日

七〇 唐故内命婦贈五品王氏墓誌 天寶九載(七五〇)八月廿八日

七一 唐故馮翊郡司户參軍韋公(涵)墓誌銘 天寶十三載(七五四)十一月二十九日

七二 唐故左羽林軍大將軍康府君(太和)墓誌銘 天寶十四載(七五五)二月十二日

七三 唐雲麾將軍左羽林軍大將軍故夫人韓氏墓誌銘 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十一月五日

七四 唐故武都侯右龍武軍大將軍章府君(令信)墓誌銘蓋 乾元元年(七五八)十月十日

七五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行華州别駕上柱國贈絳州刺史馬府君(彰)墓誌銘 大曆六年(七七一)二月十四日

七六 唐大理評事兼京兆府櫟陽縣主簿源府君(邈)墓誌銘 大曆十二年(七七七)五月四日

七七 唐故朝議郎絳州龍門縣令扶風馬府君(向)墓誌銘 建中二年(七八一)正月十三日

七八 唐故朝議郎行同州司户參軍韋府君(涵)夫人樂安孫氏合祔墓誌銘 貞元六年(七九〇)十月廿九日

七九 唐守辰州刺史韋公(士伋)故夫人博陵崔氏墓誌文 貞元七年(七九一)九月十五日

八〇 唐楚州寶應縣丞李公夫人張氏墓誌銘 貞元九年(七九三)六月十四日

八一 唐大理評事韋縱先妣李夫人墓誌銘 貞元十年(七九四)二月十七日

八二 唐故通議大夫檢校尚書祠部員外郎兼太常博士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京兆韋公(都賓)墓誌銘 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二月廿二日

八三 唐故元從朝請大夫試將作少監兼資州别駕上柱國宣城縣開國男左府君(横)墓誌銘 貞元十三年(七九七)二月廿六日

八四 唐故燉煌郡索府君(義忠)夫人清河郡張氏墓誌銘 貞元十四年(七九八)十一月九日

八五 唐故大理寺丞韋府君夫人徐氏墓誌銘 貞元廿年(八〇四)十一月一日

八六 唐故朝議郎前秘書少監京兆韋公(士文)墓誌文 貞元廿一年(八〇五)七月六日

八七 唐朝議郎行陝州大都督府户曹參軍上柱國馮唐渭妻故扶風馬氏銘 元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十三日

八八 唐故台州長史弘農楊君(守義)墓誌銘 元和二年(八〇七)二月廿六日

八九 唐將仕郎前守饒州餘干縣尉馮少連妻故扶風馬氏夫人墓誌銘 元和四年(八〇九)五月廿一日

九〇 唐(韋汶)故夫人彭城劉氏墓誌銘 元和七年(八一二)七月十七日

九一 唐故驃騎大將軍行右衛上將軍致仕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瑯琊郡王食實封二百户贈陝州大都督王公(伉)墓誌銘 元和八年(八一三)十月卅日

九二 唐故隴西郡李府君(潮)墓誌銘 元和九年(八一四)正月十三日

九三 唐故將仕郎前守汾州靈石縣尉郭府君(謙)及夫人隴西郡李氏合祔墓誌銘 元和九年(八一四)七月十六日

九四 唐故通議大夫尚書祠部員外郎兼太常博士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京兆韋公(都賓)夫人隴西郡君李氏墓誌銘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一月廿九日

九五 唐故右神策軍正將奉天定難功臣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詹事上柱國清河郡張府(明俊)君墓誌銘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二月十九日

九六 唐前監察韋公故高氏墓誌銘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三月廿五日

九七 唐故宗正寺德明興聖廟令長樂馮府君(元倞)銘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十二月五日

九八 唐故江陵府功曹汝南周君(諲)墓誌銘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正月

九九 唐故江陵府司録參軍韋府君(鋏)墓誌銘 元和十五年(八二〇)閏正月廿九日

一〇〇 唐韋氏殤子(訪)墓誌銘 元和□年二月

一〇一 唐江陵府功曹參軍周府君諲夫人(高氏)墓誌銘 寶曆元年(八二五)三月十日

一〇二 唐□議郎行鴻臚主簿吴興沈中庸故夫人梁郡喬氏(素)墓誌銘 寶曆二年(八二六)五月廿三日

一〇三 唐故陳公(嗣通)夫人王氏墓誌銘 寶曆二年(八二六)七月一日

一〇四 唐故德明廟令長樂馮府君(元倞)夫人河南獨孤氏(婉)墓誌銘 寶曆二年(八二六)十月二十七日

一〇五 唐故朝請大夫翼王府長史充左街副使雁門田府君(鉷)墓誌銘 大和二年(八二八)二月十日

一〇六 唐故駱府君(明珣)墓誌銘 大和二年(八二八)十一月二十日

一〇七 唐故宗正寺德明興聖廟令長樂馮府君(元倞)改葬誌 大和九年(八三五)十一月十九日

一〇八 唐守太府寺丞分司東都韋師素故夫人博陵崔氏墓誌銘 開成四年(八三九)二月八日

一〇九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武威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賜紫金魚袋段公(嘉貞)墓誌銘 開成某年(八三六—八四〇)十月十一日

一一〇 唐故京兆府兵曹參軍韋公(文度)墓誌銘 會昌六年(八四六)二月十九日

一一一 唐故朝議郎行潭州都督府法曹參軍充度支勾官上柱國清河張府君(惟鋒)墓誌銘 會昌六年(八四六)九月四日

一一二 唐故左神策軍華原鎮遏都知兵馬使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詹事兼嘉王府長史侍御史上柱國梁氏(守志)夫人天水郡君趙氏墓銘 大中四年(八五〇)七月七日

一一三 唐故柳氏室女十八娘子(蒨)墓誌銘 大中五年(八五一)七月廿四日

一一四 唐故右龍武軍兵曹參軍辛府君(鋭)清河崔氏墓誌銘 大中七年(八五三)四月一日

一一五 唐閻氏(建方)亡小室太原王氏墓誌銘 大中八年(八五四)五月

一一六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守左神策軍大將軍兼侍御史上柱國潁川郡開國男食邑三百户康府君(英賢)墓誌銘 大中九年(八五五)七月八日

一一七 唐故朝議郎守太子中舍人分司東都韋府君(師素)墓誌銘 大中十年(八五六)七月

一一八 唐故綿州神泉縣令馮府君(敦睦)及夫人天水姜氏合葬墓誌銘 大中十年(八五六)十二月廿八日

一一九 唐故朝議大夫檢校國子祭酒侍御史兼福王傅瓊渠二州刺史賜紫金魚袋雁門郡田府君(章)墓誌銘 大中十二年(八五八)閏二月廿八日

一二〇 唐故隴西李生(悦)墓誌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六月七日

一二一 唐河東薛氏(凌)長殤女墓誌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十月十五日

一二二 唐河東薛氏(凌)次殤女墓誌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十月□五日

一二三 唐李秀士(彦温)故夫人河東裴氏(損)墓誌銘 大中十四年(八六〇)正月十日

一二四 唐故右神策軍散兵馬使兼押衙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户襲實封五十户永業田五十□郭文幹夫人安定梁氏墓誌詺 咸通二年(八六一)十一月二十日

一二五 唐翰林待詔朝請郎試左金吾衛兵曹參軍李珫妻夫人廣平宋氏墓誌銘 咸通五年(八六四)五月十一日

一二六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前虔州司馬殿中侍御史上柱國吴郡朱府君(逈)墓誌銘 咸通七年(八六六)閏三月九日

一二七 唐故朱氏小娘子墓誌銘 咸通九年(八六八)正月十四日

一二八 唐故白水縣令(夏侯)府君如夫人南陽鄧氏墓誌并銘 咸通九年(八六八)十一月廿五日

一二九 唐故廬州長史嗣澤王(李彦回)墓誌銘 咸通九年(八六八)十二月十七日

一三〇 唐(張君遇妻)故隴西李氏夫人墓誌 咸通十年(八六九)四月十六日

一三一 唐故宣徽使贈内侍梁公妻彭城郡劉氏夫人墓誌銘 咸通十一年(八七〇)十一月廿四日

一三二 唐京兆杜公故夫人滎陽潘氏墓誌銘 咸通十二年(八七一)十月十八日

一三三 唐故盩厔鎮遏兵馬使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右驍衛將軍御史大夫上柱國滎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毛公(孟安)墓誌銘 咸通十三年(八七二)四月四日

一三四 唐故京兆府醴泉縣丞李府君(符聖)墓銘 咸通十五年(八七四)□月十五日

一三五 唐故鳳翔府天興縣令樊府君(嗣昌)墓誌 乾符三載(八七六)二月廿八日

一三六 唐故朝散大夫行内侍省宫闈局令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潁川陳公(再豐)墓誌銘 乾符六年(八七九)十一月五日

一三七 唐故朝散大夫行翼州司馬尹君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三八 唐故開府程公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三九 唐齊國夫人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〇 唐故濟陽丁府君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一 唐故吴府君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二 唐(王伉妻)戴夫人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三 唐韋湑中央鎮墓石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四 唐韋湑東方鎮墓石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五 唐五精鎮墓石盒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六 後晉(吕知遇妻)故彭城郡劉氏夫人(珪)墓誌銘 天福七年(九四二)五月一日

一四七 北宋故承奉郎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守瀘州録事參軍兼殿中侍御史東平吕公(繼旻)墓誌銘 乾德五年(九六七)十二月六日

一四八 北宋故武陵龔公(德方)墓誌 淳化四年(九九三)十一月七日

一四九 北宋故(吕通妻)仙居縣太君張氏夫人墓誌銘 嘉祐六年(一〇六一)九月二十四日

一五〇 北宋吕氏(大防)下殤岷老墓誌 熙寧五年(一〇七二)十月

一五一 北宋故宣德郎守太常博士通判西京留守司事騎都尉借緋贈尚書祠部郎中吕公(通)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一日

一五二 北宋吕大防先妣夫人方氏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一日一五三 北宋故汲郡吕君(大章)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二十五日

一五四 北宋故朝奉郎守尚書比部郎中致仕輕車都尉賜緋魚袋吕府君(蕡)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二十六日

一五五 北宋秦州右司理吕參軍(大鈞)妻馬夫人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六 北宋故前進士吕君(大受)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七 北宋故處士吕君(大觀)墓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八 北宋吕氏(大雅)殤子興伯墓誌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九 北宋吕氏(大雅)殤子鄭十七墓誌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六〇 北宋(吕大圭妻)故陳留張氏夫人墓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十一月五日

一六一 北宋吕氏(大鈞)庶母馬氏墓誌 熙寧八年(一〇七五)七月一日

一六二 北宋汲郡吕氏(大忠)殤子汴墓誌 元豐六年(一〇八三)十月一日一六三 北宋汲郡吕氏(義山)中殤子麟墓誌 元豐八年(一〇八五)十月十三日

一六四 北宋故著作佐郎吕府君(英)墓誌銘 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十一月五日

一六五 北宋故(吕英妻)永壽縣太君王氏墓誌銘 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十一月十日

一六六 北宋(吕大雅妻)故賈夫人墓誌銘 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十一月十日

一六七 北宋(吕大忠妻)故姚氏夫人墓誌銘 紹聖三年(一〇九六)十月二十九日

一六八 北宋吕夫人(大忠妻)仁壽縣君樊氏墓誌銘 紹聖三年(一〇九六)十一月二日

一六九 北宋故追復寶文閣直學士朝散大夫致仕吕公(大忠)墓誌 元符三年(一一〇〇)七月八日

一七〇 北宋汲郡吕錫山長女文娘墓誌 崇寧二年(一一〇四)十二月四日

一七一 北宋(吕錫山妻)侯夫人墓誌銘 崇寧三年(一一〇四)七月十三日

一七二 北宋汲郡吕氏(景山)第四女倩容墓誌銘 大觀二年(一一〇八)十二月二十一日

一七三 北宋承務郎致仕吕君(大雅)墓誌銘 大觀四年(一一一〇)二月二十七日

一七四 北宋(吕錫山妻)故齊夫人墓誌銘 大觀四年(一一一〇)二月二十七日

一七五 北宋故(吕大鈞妻)樂壽縣太君种夫人墓誌銘 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九月十八日

一七六 北宋故朝散郎致仕吕君(大圭)墓誌銘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月十九日

一七七 金李居柔買地券 正大三年(一二二六)九月二十二日一七五

一七八 元故從仕郎耀州同官縣尹郭君(汝)墓誌銘 大德三年(一二九九)七月八日

一七九 元董正爲遠祖建塋壙誌 元(至元十六年之前)

一八〇 元董正爲高祖建塋壙誌 元(至元十六年之前)

一八一 明故處士張公(義)墓誌銘 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二月十一日

一八二 明太僕寺卿吉公(慶)配贈宜人蕭氏繼配封太孺人胡氏合葬墓誌銘 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十一月廿四日

一八三 明故奉訓大夫康公(泰)夫婦合葬墓誌銘 成化十七年(一四八一)正月廿二日

一八四 明故張公(緣)墓誌銘 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十一月初四

一八五 明故商隱張公(縉)墓誌銘 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十一月二十八日

一八六 明武德將軍施公(傑)墓誌銘 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十一月十七日

一八七 明秦府引禮張公(鎡)墓誌銘 正德十年(一五一五)正月二十七日

一八八 明西安府道紀司正都紀傅公隱德(希成)壽誌銘 嘉靖七年(一五二八)閏十月二十二日

一八九 明喬松處士張季父(鋭)及配石氏王氏合葬墓誌銘 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正月十二日

一九〇 明秦藩宗室輔國將軍蘭齋公(朱秉柀)壙誌銘 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七月二十六日

一九一 明武德將軍施公(堅)配宜人鄭氏合葬墓誌銘 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四月十三日

一九二 明宗室輔國將軍(朱秉材)母夫人李氏壙誌銘 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十一月二十八日

一九三 明舉人韓君(希)墓誌銘 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四月十七日

一九四 明故南岡余君(相)墓誌銘 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十一月十九日

一九五 明秦藩臨潼王府奉國將軍(朱惟)淑人梁氏合葬壙誌銘蓋 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十月二十六日

一九六 明秦藩保安王府鎮國將軍梅山公(朱秉椆)夫人楊氏劉氏合葬壙誌 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正月二十四日

一九七 明宗室奉國將軍益齋(朱誠滻)配淑人張氏合葬壙誌銘 嘉靖三十五年(一五六六)二月十三日

一九八 明宗室輔國將軍蘭齋(朱秉柀)夫人苟氏合葬壙誌 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九月初九日

一九九 明先考南岡余公(相)配先妣孺人石氏墓誌 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十二月初十日

二〇〇 明故處士面山張公(饒)暨配石氏高氏合葬墓誌銘 隆慶元年(一五六七)三月十七日

二〇一 明故徽州府臨涇照磨臨涇張公(斆)暨配田氏合葬墓誌銘 隆慶元年(一五六七)三月十七日 

二〇二 明秦藩宗室誥封鎮國中尉竹溪公(朱秉柚)歸葬墓誌銘 萬曆十八年(一五九〇)九月初三

二〇三 明茂才雙栢張公(積)暨配任氏合葬墓誌銘 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十一月二十日

二〇四 明文學鄭季子墓誌銘 萬曆三十三年(一六〇五)十一月初十日

二〇五 明見山孫公暨妻王氏墓誌銘 萬曆三十六年(一六〇八)四月十七日

二〇六 明(王尚禮妻)李氏墓誌銘 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五月十二日

二〇七 明故誥封奉政大夫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伊菴王公(訓)暨配誥贈宜人李氏田氏合葬墓誌銘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十一月初十日

二〇八 明昭勇將軍崔君淑人細氏合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〇九 明故處士桑田崔君合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一〇 明處士雲峯張公配孺人樊氏劉氏史氏合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一一 明昭信校尉西安後衛百户渭川孫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一二 清修明故通奉大夫山西左布政使翼明王公(國相)暨元配誥封夫人亢氏夫人安氏夫人韓氏李氏合葬墓誌銘 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十一月上

二一三 清誥封驃騎將軍協鎮西寧副總兵官僉事瑞吾喻公(道貞)暨配劉夫人合葬墓誌銘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十月二十二日

二一四 清誥封驃騎將軍協鎮西寧副總兵官都督僉事瑞吾喻公(道貞)元配王夫人合葬墓誌銘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十月七日

二一五 清敕授文林郎知射洪縣事宗周喻公(維新)墓誌銘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五月二十六日

二一六 清誥授奉直大夫湖廣永州府道州知州王公(甲士)墓誌銘 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十二月初二

二一七 清誥封驃騎將軍奉政大夫丹卿李公(桂)墓誌銘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十一月

二一八 清誥封一品夫人(尚某妻)葉太君墓誌銘 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九月二十一日

二一九 清誥封宜人王母(王甲士妻)萬太君合葬墓誌銘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十月初十

二二〇 清誥授武翼大夫山東登州鎮標右營遊府宜菴劉公(尚義)墓誌銘 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十二月二十五日

二二一 清誥授武德將軍例授武義大夫山西大同鎮北楼營參將型齋李公(中模)墓誌銘 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十二月二十六日

二二二 清待贈修職郎太學生福田楊公(世增)墓誌銘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花月(二月)榖旦

二二三 清待贈郡庠生楨亭屈君(廷輔)暨德配李孺人李孺人梁孺人合葬墓誌銘 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十一月

二二四 清誥授朝議大夫晉封通議大夫欽加三品銜候選知府前鄜州學正己巳補行壬戌甲子科舉人理齋張公(煒)墓誌銘 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十一月初四

二二五 清太學生叔平楊公(世均)墓誌銘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二二六 清恩賜黄衣榮膺八品宜安潘公(成義)墓誌銘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二二七 清例贈登仕郎鄉飲介賓太學生潤翁趙公暨元配王孺人繼配王孺人合葬墓誌蓋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二二八 清待贈咸寧縣太學生簡知鼂〔晁〕府君塘記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本书共收录从前秦、西魏到隋、唐、宋、元、明、清诸朝代砖、石墓志二百二十八种,共计三百五十九方,尤其唐代墓志及镇墓石有一百三十一种


这些墓志大多盖、志齐全,多数为考古发掘品,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墓志内容丰富,墓主有高官巨富,亦有普通百姓,其中还有不少成系列的家族墓志,尤具特色,对于研究当时社会历史、家族关系以及碑刻文字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最重要的是,书中将近百分之八十墓志首次公布,此前从未发表,且大多不为学界所知,是一批全新的资料。


这些墓志均是上世纪80年代至2016年之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基本建设考古和抢救发掘工作中发掘出土或采集所得,大多为今西安咸阳两市出土,目前全部收藏于泾渭基地石刻文物标本库。不仅具有清晰可靠的来源,且有考古资料作为支撑价值远远大于独立收藏于机构或私人的墓志或拓片


书里涵括了部分墓志彩图,每一件墓志都有清晰的拓本图及介绍,并附有完整录文。


如今,能见到这批墓志被公之于世,亦是一种眼福——


因它们还切切实实地保留着真正的唐人书、唐人刻、唐人文……在距离我们千年之前的时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你概述这些珍贵墓志的故事,并通过李明先生的讲述,以上官婉儿墓为例,教大家学习“如何读懂墓志”。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1.


民间有看似夸张的说法——在陕西建造地铁难度系数太高,因为总是一不小心遇到墓葬,只能绕道重新规划。


这里是唐代墓志最重要的出土地尤其在唐都长安城遗址周围,有大量高等级墓葬


自隋文帝开皇三年到唐天祐元年,长安作为都城共计三百余年,这里是当时人们的生活之地,也是死后的葬身之所。


有唐一代,经历二十一位皇帝,有十九位都葬于这片土地——从西面的乾县,中经礼泉、泾阳、三原、富平,一直绵延至蒲城,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以唐都长安城为中心、分布于陕西关中北部,一个特殊的扇形区域——史称“关中唐十八陵”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老照片里的“乾陵“  ©图源网络


不仅是帝王,绝大部分唐人选择长眠于长安周围,墓葬离居住地不会太远


整个长安地区的唐墓主要围绕着城周边黄土台原分布,我们所熟知的“白鹿原”,就是黄土台原的名字,另外还有高阳原、少陵原、神禾原……《长安十二时辰》中谈到的一百零四乡,几乎都分布有墓葬区。


相对而言,皇室贵族的墓葬多集中在东郊,而庶人墓葬则多在西郊所以就墓志来说,东郊出土也相对更多。


城南地势高亢的凤栖原、少陵原,则是唐人理想的葬身之地,著名的长安韦氏家族墓地就被发现于此。


当年上官婉儿墓葬所处的区域位于古长安城北,古称“洪渎原”。这里自汉以来就是重要的贵族墓葬区,北周、汉代的帝陵都在这里,武则天也曾在此修建顺陵——可见墓主人身份的高贵。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上官婉儿墓俯瞰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摄/李明


近十年以来,这片土地上不断有轰动世人的高等级墓葬被发现:


例如,唐玄宗生前特别宠爱的顺贞皇后武惠妃入葬的“敬陵”,其北面又发掘了盛唐宰相韩休夫妇墓;周边地区还有唐高祖孙李道坚墓,唐高祖驸马、唐朝将领执失思力墓,唐代官员秦守一墓等,不胜枚举。


这些唐墓中出土的大量墓志,正是一批相当可观、珍贵的第一手实物资料


无论在考古、历史、书法、美术、文学等方面,都为我们通往大唐文化生发出无限可能。


唐代书法研究权威专家朱关田先生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唐人墓志,在《中国书法》的“唐志专题”和《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都曾谈道:


“新出唐人墓志,其在史料与艺术两端,具有无法替代的学术价值。”


一来,可作为“新知史料”,墓志往往记载详细,可作为证史补遗的重要材料;不少篇章文采风流,出自于有唐一代的著名文人学者,便愈发珍贵。


二来,新出的唐代墓志,“字迹如新”“诸体皆备”,加上长年埋于地下未遭受风雨侵蚀和人为的搥拓,和真迹尤其接近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以我们非常熟悉的颜真卿来说,新近墓志的出土还在不断更新着对颜真卿书法的认知——2019年日本颜真卿大展中,出现的第一件颜真卿作品,即他在三十三岁时所书的《王琳墓志》拓本——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颜真卿最早期的作品


原本,人们不得见颜真卿早期作品,最早的也就是其四十三岁写成的《多宝塔感应碑》,一直到1997年,河南出土《郭虚己墓志》,被认定为颜氏四十一岁作品,令学界大为振奋;而2003年《王琳墓志》在洛阳的出土,则让我们最大程度地接近了青年时代颜真卿的书风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颜真卿 王琳墓志拓本 局部


有些墓志呈现未刊刻的墨书、书丹状态,正是最鲜活的唐人手迹。此外,墓志极少有临仿与臆造伪托,令其书法更见珍重。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中收录的墓志局部


尤其豪门贵族的墓志,不但体量巨大,字迹篇章精美,雕镂更是繁复考究——往往以线刻的如意云纹、牡丹纹、祥云纹等衬托出墓主人的高贵显赫


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原总编辑、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葛承雍先生为此书专门撰写序言,他感慨:“每当看到那些衬以远山、点缀森林的墓志线刻,看到‘壸门’中兽首人身、持笏而坐的十二生肖图像,都会体会到‘贵胄衣冠、世轨风模’的非凡气场。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2.


翻阅这些形制各一的墓志,每一件的背后都承载着不同的人生故事。


它们的主人中,大多是赫赫有名的贵族、名人,也有一些普通平凡的小人物。但对于千年之后的我们来说,他们都已足够传奇。


最受瞩目的,自然是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位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咸阳邓村,关中平原最肥沃的土地。这个被传说了千余年的唐代传奇女子的墓葬,就曾在这里被发掘——距离咸阳国际机场不过二十分钟车程。


在历史遗迹遍地的古长安城,这座墓葬并不算大,约两个篮球场大小;但坡道上的五方天井,却清楚昭示了其主人的尊贵身份——按例,当时皇帝墓葬带有七个天井,武则天次子章怀太子的墓也不过是五井的规格。


穿过幽深狭长的倾斜墓道和甬道,抵达墓葬尾端的墓室,最关键的墓志,就是在甬道和墓室的交界处被发现——这是唐代具有标志性的墓葬方式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唐昭容上官氏墓壁龛清理情况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当年,上官婉儿墓中带有信息量的陪葬品几乎所剩无几,令世人叹息,而唯有这方神秘的近千字墓志,或许还能为人们揭开谜底。


现在,在这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中就能看到上官婉儿墓志的介绍、清晰的拓片图,以及准确可靠的全部录文


墓志顶面正中以篆书阴刻有“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四周刻有牡丹纹带;志石上划了细线棋格,阴刻正书三十二行,满行三十三字,共刻有九百八十二个字。


全文涵盖了这个传奇女子的世系、生平、身份、葬地等信息,葛承雍先生认为“丧挽文学笔意浓浓”,执笔者很有可能是一个与上官婉儿共事过的文人


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局  部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这982个字里,披露了上官氏怎样的人生?些是史书里从来不曾记载的


比如,墓志中写到了太平公主与她的交情。上官婉儿去世后,太平公主非常哀伤,不仅派人去吊祭,还出了五百匹绢的钱——这在唐代可是相当大一笔钱按李明推测,上官婉儿之墓的修建很可能就是因为太平公主的游说,而其墓被毁也可能是后来受太平公主赐死而被连累。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唐故昭容上官氏墓志铭 局部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那么,具体要如何来看读墓志李明先生曾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场讲座中,以上官婉儿墓志为例,作了一个浅显易懂的介绍。


在“墓志铭”中,“铭”之前有大段的“序”,这才是蕴含历史信息的部分。


▼ 红色部分为“序”蓝色为“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前两行是发篇辞,以及交代墓主人籍贯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接着是世系

父祖三代的名讳、官职、事迹等,占据近一半篇幅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上官婉儿的仕宦经历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死因、享年、葬时葬地、赗赙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再来看唐代名相韩休与他的夫人柳氏,两人的墓志皆收录在这部书里。


韩休,是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最为器重的宰相之一;他的儿子韩滉也是宰相,留下了传世名作《五牛图》。


如果你去过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一定记得里面被整体搬迁回来的韩休墓壁画——当年考古专家对韩休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意外发现墓葬虽然被盗严重空空如也,却留下来保存良好的精美壁画,壁画内容令考古界、美术界一时震撼。


其中那件在墓室内北壁东部被发现的“山水图”壁画,还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独屏山水画”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韩休墓墓志及甬道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韩休墓北壁东侧山水图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来看韩休的墓志,其中记载,韩休“十二能属文,十八通群籍”,不但文笔绝伦且为人正直,百姓都叫他“贤相”。作为彼时重要的政治人物,韩休在新旧唐书中都有传记,与墓志对照没有太多出入。


唐故太子少师赠扬州大都督昌黎韩府君(休)墓志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唐故相韩公(休)夫人河东郡夫人柳氏墓志文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再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姨母、燕国太夫人窦淑,她的墓志长九十一厘米、宽九十一厘米,可见是按一品规格来的。


窦淑从夫张守让合葬,和她的父亲、兄弟墓相距不远,都葬于洪渎原的唐代高等级墓地,地位极其尊崇。李明说,这三座墓的礼葬,显示了李隆基加强李唐皇室及其本身正统性的决心,也是在位皇帝彰显自身孝悌品行的手段。


唐燕国夫人窦氏(淑)墓志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李明介绍说,唐代盛行族葬,院藏墓志中有许多家族墓志


比如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名将马璘,其马氏家族葬于长安城东铜人原,共出土三代人墓志十种,本书收录二种;还有唐宪宗时期的大宦官梁守谦家族墓志,本书收录有三种。


这一系列新出土墓志和考古资料对于研究唐代后期的宦官制度及政治生活史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唐故左神策军华原镇遏都知兵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詹事兼嘉王府长史侍御史上柱国梁氏(守志)夫人天水郡君赵氏墓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宋代部分,则披露了宋代蓝田吕氏家族的大批墓志——蓝田吕氏,北宋晚期陕西西安地区的名门望族,关中士族之首。家族中最有名的吕大临,是北宋文坛著名金石学家,历史上公认的“考古鼻祖”;其兄大忠大钧二人还是西安碑林的奠基人。


这一家族墓的抢救性发掘,是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发掘至今共出土器物一千余件(组),但大多意外地低调朴素,作为身份象征的金银器远少于出土的文房摆件。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北宋耀州窑黑釉鹧鸪斑盏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M12吕大圭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北宋耀州窑青瓷刻花牡丹纹罐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M20 吕大忠墓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书中所收其家族墓志,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涵盖了蓝田吕氏三代人,共二十八种墓志。


部分蓝田吕氏家族墓志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明清墓志中也多见家族墓志,书中收录有葬于高陵徐吾村的明张锐一族,祖孙三代共四合墓志;葬于曲江孟村的明张义一族,祖孙三代亦四合墓志。说明关中地区聚族而葬的传统自北朝一直延续到明代未曾改变


名人墓志当然珍贵,但在专家看来,每一方出土墓志都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比如,放在最开篇的这件《前秦张恶婢妻吕迚南墓志》,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藏墓志中时代最早的一方


前秦张恶婢妻吕迚南墓志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还有罕见的、真正的西北少数民族墓志


西魏特进公都尚书金城乞伏永寿妻临洮郡君姚护亲墓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这是初唐时代契丹人李范的墓志


唐故左屯卫郎将李公(范)墓志铭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3.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墓志都只能无奈存放于库房。


李明和项目组成员为此花了很多心血,从2012年春天开始着手整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历代墓志,到这部书最终出版,历时近七年


在后记中他实事求是地讲,这是件“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六百余种一千一百余方墓志,数十万字,逐字校对,逐件核准出处。”


每一方墓志,都需要翻检原石、核对拓片、校对文字、搜寻资料,工作繁琐而枯燥。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目录 局部


本书共收录砖、石墓志二百二十八种共计三百五十九方


其中十六国前秦墓志一种、西魏墓志三种、北周墓志五种、隋代墓志五种、唐代(含武周)墓志及镇墓石一百三十一种、五代墓志一种、宋代墓志三十种、金代墓志一种、元代墓志三种、明代墓志三十一种、清代墓志十七种。其中一百七十种墓志(前秦一、西魏二、北周三、隋三、唐一百零七、五代宋金元六、明清四十八)从未发表,占总数的七成半,而且大多数不为学界所知。(详细目录请见文末)


每一件墓志都有高清拓片图、简要清晰的文字说明每方墓志都收入完整录文,方便查阅研究,所有录文行款依原墓志自然行款;部分墓志录文后加简注提示相关问题或资料出处


做过文字工作的人绝对能体会这番考订的艰苦,尤其墓志中异体字、别字、俗字以及文字残缺漫漶的困扰很大往往整理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比发掘要大得多


目前,大部分院藏墓志已落实出土信息,如李明所说:“深入分析墓志出土的墓葬背景和考古迹象,与玩味墓志行文的微妙变化同样令人入迷,如果两者能够有效融合,将产生几何量级的信息收获。”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录文 局部


所有的一切,只为最初、最朴素的发愿,就像葛承雍先生写的——使墓志“由公物变成公器”


当你拿到这部书,必定能体会这光洁可人的纸面背后,倾注的都是考古工作者辛勤的汗水与无私奉献。


如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藏的大部分墓志已落实了出土信息,为了保存和利用这批珍贵的墓志,还专门在泾渭基地修建了一千平米的“石刻文物标本库”,定做安装了密集架和展示架,并将院藏墓志逐一登记、编号后上架保存。


现在,通过目录就能直接检索到某方墓志的存放位置,而这些便利背后所做的工作,大多不为人所知。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图源网络


翻出李明先生六年前的文章,他曾写过这么一段:


“作为一线的考古工作者,除了做好田野发掘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任务是提供合格的考古资料。我能理解一个研究者对于研究资料的渴求,甚或因种种原因无法使用研究资料的痛苦。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整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迄今为止已发掘的全部北朝隋唐时期墓葬的发掘资料,使其格式化、规范化,也就是替前人和自己还清‘欠账’。”


现在,他们终于做成了。


2020年7月,该书获评“2019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荣誉。李明先生在当年9月25日的《中国文物报》上发表《“始自田野 成于书斋”,我们是如何解读墓志的?》一文,回顾本书编纂始末,其中有一段话,令人深思,也令人期待颇深。


他说:


“考古行内有不成文的规定——考古资料的首发权属于发掘者,这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没有人会比亲手发掘的考古人更了解和熟悉他们的发掘对象。我们在本书中看到的每一方墓志对应的都是一次考古发掘,它们的背后是考古队员年复一年的挥汗如雨和寒风侵肌,是无数个夜晚的枯灯独对和笔耕不辍。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全力支持是本书能够与读者见面的基础。我不愿意将他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但更为珍贵的考古资料不能被有效利用而痛惜。从这个角度出发,考古人提供发掘资料的无私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钦佩吗?


为了彻底改观包括墓志在内的院藏石刻文物常年栉风沐雨的窘状,本院投资新建了泾渭基地石刻文物标本库。石刻库落成投用,我受院内委托,耗时半年与泾渭基地的同仁合作将全部院藏墓志入库上架存放,并编辑制作了检索档案,终于实现了快速定位指定墓志,极大地便利观摩研究。看着宽敞明亮的石刻库、整齐划一的密集柜、安全归位的墓志,舒畅的心情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这件‘大事‘的完成,对我个人的职业生涯影响巨大。众所周知,一个考古工作者的舞台在田野,田野考古是考古学的根基,也是考古科研机构的立身之本。在完成田野考古任务之余,每个研究人员的学术道路不尽相同,尽快确立个人学术专长是研究者成长的必由之路。扎根于田野,能够有效地发挥和提升自己的学术专长,我无疑是比较幸运的。在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中,2013年我遇到了上官婉儿墓志,2019年我又遇到了薛绍墓志,运用墓志整理项目积累的知识储备和研究方法,对这两方唐代名人墓志的快速反应,使我的学术水平和视野得以迅速提高和扩展。我一贯主张出土墓志研究要放在墓葬考古发掘的资料环境中做整体的考虑。认识墓葬形制与规模、随葬器物的种类与组合,了解丧葬礼仪程序的进行,对于研究者理解墓志内容非常必要;反之,研读墓志也对理解考古发掘材料裨益颇深,读懂墓志往往是研究考古发掘资料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深入研究的门径。我想,这就是田野和书斋皆不可偏废的原因。


本书与《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和《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肆〕》(待出版)可合并观之,三书共收录2016年之前出土的十六国至清代砖、石墓志671种,基本反映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藏历代墓志的全貌。2017年以来,院内各考古工地仍有墓志不断出土,四年来已逾百种,其中不乏中古家族系列墓志、文章圣手撰文墓志、大书法家书丹墓志和历史名人墓志,估计未来三年内有望增加至三百种新出土历代墓志。我们将再接再厉,争取早日将埋藏在广阔田野中的贞珉精华奉献给广大读者和研究者。”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展玩甄选

库房里的绝版好书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长按识别我👆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本书装帧为八开精装(260*370mm),书名由著名考古学家罗丰先生命笔题写。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目 录


本书共收录砖、石墓志二百二十八种、共计三百五十九方。

其中十六国前秦墓志一种、西魏墓志三种、北周墓志五种、隋代墓志五种、唐代(含武周)墓志及镇墓石一百三十一种、五代墓志一种、宋代墓志三十种、金代墓志一种、元代墓志三种、明代墓志三十一种、清代墓志十七种。其中一百七十种墓志(前秦一、西魏二、北周三、隋三、唐一百零七、五代宋金元六、明清四十八)从未发表,占总数的七成半,而且大多数不为学界所知。(详细目录请见文末)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序言、前言


本书由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原总编辑、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葛承雍先生撰写序言;本书编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明先生撰写前言。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彩图一:部分发掘现场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彩图二:部分墓志高清彩图,尤其是墨书、书丹类墓志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墓志图版:每件墓志高清拓片图、简要清晰的文字说明

(包括形制、出土地、纹饰等信息)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录文:每件墓志都收入完整录文,方便查阅


所有录文行款依原墓志自然行款;部分墓志录文后加简注,提示相关问题或资料出处。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后 记



📚 展 玩 艺 术 甄 选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

开本:8开 精装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或点击页面底部左下角 阅读原文 直接购买

___________________


现货发售 特惠61

980元 598元 包邮(偏远地区除外)

港澳台地区仅发顺丰到付,海外请留言详询


* 若无质量问题恕不接受退款

需要开票请备注发票信息及邮箱



 目  录 

一 前秦張惡婢妻吕迚南墓誌 甘露五年(三六三)十一月十七日
二 西魏茹茹驃騎大將軍俟利莫何度支尚書金城王乞伏孝達妻暉華公主吐谷渾氏(庫羅伏)墓誌銘 大統七年(五四一)二月七日
三 西魏故征東將軍淅州長史行長利郡事清河縣開國男張君(惇)墓誌 恭帝二年(五五五)四月廿八日
四 西魏特進公都尚書金城乞伏永壽妻臨洮郡君姚護親墓銘 恭帝三年(五五六)閏八月三日
五 北周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燕恒朔三州諸軍事恒州刺史去斤鍾馗妻金大明郡君莫多婁太夫人墓誌 武成元年(五五九)十一月八日
六 北周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瓜洮隴恒朔五州諸軍事五州刺史饒陽公(去斤誕)墓誌之銘 保定四年(五六四)正月十四日
七 北周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武候新昌公宇文氏夫人拓拔氏墓銘 天和六年(五七一)十一月廿八日
八 北周高祖武皇帝孝陵誌 宣政元年(五七八)六月二十三日
九 北周交州刺史焦虎墓誌 大象二年(五八〇)十月廿一日
一〇 隋任屯郎妻張氏銘記 開皇十六年(五九六)十二月廿五日
一一 隋修北周右正官治尚宫平昌長樂郡國夫人魯氏(鍾馗)墓誌銘 仁壽元年(六〇一)十一月二日
一二 隋尚書起部郎元君妻崔氏墓誌 大業五年(六〇九)十一月廿一日
一三 隋修西魏故金紫光禄大夫清河縣男張府君(子明)墓誌 大業九年(六一三)十一月二日
一四 隋修魏左銀青光禄大夫奉車都尉朱衣直閣贈丹州刺史安定侯王府君(慶)墓誌 大業十年(六一四)四月廿九日
一五 唐故秘書省司辰師趙府君(意)之墓誌 武德九年(六二六)九月九日
一六 唐隋起部侍郎元君墓誌 貞觀五年(六三一)十月廿三日
一七 唐故左屯衛郎將李公(範)墓誌銘 貞觀十四年(六四〇)十月
一八 唐故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城陽郡開國公李府君(寂)墓誌銘 貞觀十四年(六四〇)十二月廿二日
一九 唐故上柱國侍御史韋君(楷)墓誌銘 貞觀十七年(六四三)十月廿六日
二〇 唐故右衛美泉府吏程公墓誌 貞觀廿三年(六四九)二月九日
二一 唐夏州朔方縣清化鄉人武騎衛秦文義墓誌 貞觀廿三年(六四九)七月十五日
二二 唐游擊將軍趙爽墓誌 永徽四年(六五三)八月十七日
二三 唐故趙處士(敏)墓誌銘 永徽四年(六五三)十一月十二日
二四 唐故朝請大夫趙君(洪茂)墓誌銘 永徽五年(六五四)九月十二日
二五 唐萬年縣童子吕善感塔銘 永徽六年(六五五)二月廿日
二六 唐故上騎都尉王君(陵)墓誌銘 龍朔三年(六六三)九月廿三日
二七 唐故朝議大夫江君妻梁夫人(師娘)墓誌銘 麟德二年(六六五)二月四日
二八 唐修隋處士秀容郡公王府君(景興)墓誌銘 乾封二年(六六七)十月廿二日
二九 唐故品子孫大郎(弘進)墓誌銘 乾封二年(六六七)十二月五日
三〇 唐故沙州燉煌縣令宋君(素)墓誌銘 咸亨元年(六七〇)五月一日
三一 唐太子故文學河間縣開國公許君(昱)墓誌銘 咸亨三年(六七二)六月廿五日
三二 唐故□監門直長柳君(大贇)墓誌銘 上元二年(六七五)二月廿二日
三三 唐故城陽郡李國公(達磨)墓誌銘 上元三年(六七六)正月廿二日
三四 唐故游騎將軍徐越二王典軍王公(傑)誌銘 上元三年(六七六)三月四日
三五 唐左衛倉曹參軍事上護軍楊從儉夫人韋氏墓誌 上元三年(六七六)七月六日
三六 唐故夔州都督劉府君(行敏)墓誌銘 儀鳳元年(六七六)十二月三日
三七 唐左清道細引劉君(弘智)墓誌銘 儀鳳元年(六七六)十二月三日
三八 唐洛州密縣令馮君(孝約)墓誌銘 永隆二年(六八一)二月二廿日
三九 唐故韋君(月尚)墓誌 垂拱元年(六八五)二月十四日…四一
四〇 唐竇氏墓誌 垂拱元年(六八五)七月□□日
四一 唐故益州大都督府成都縣令韋府(綝)墓誌蓋 永昌元年(六八九)五月廿一日
四二 武周焦新婦墓誌 天授二年(六九一)六月三日
四三 武周故魏州昌樂縣令韋君(傑)墓誌銘 長壽三年(六九四)五月十九日
四四 武周天水趙君劉夫人(英)墓誌銘 天册萬歲元年(六九五)十月廿八日
四五 武周故處士京兆韋府君(挹)墓誌銘 萬歲通天二年(六九七)二月五日
四六 武周秦府倉曹金城邊公亡妻王夫人(令順)墓誌銘 長安二年(七〇二)五月卅日
四七 武周司農寺丞鄭福善第四女墓誌 長安二年(七〇二)十一月
四八 唐故朝請大夫彭州唐昌縣令柱國公士武君(太)墓誌 神龍二年(七〇六)十一月二日
四九 唐韋洵暨妃蕭氏敕旨刻石 景龍二年(七〇八)十月三日
五〇 唐韋泚暨妃鄭氏敕旨刻石 景龍二年(七〇八)十月三日
五一 唐韋泂中央鎮墓石 景龍二年(七〇八)十一月一日
五二 唐故左武衛郎將京兆蘇公(通)墓誌銘蓋 景龍三年(七〇九)二月十五日
五三 唐直秘書省韋某妻賈氏玄堂誌 景龍四年(七一〇)二月廿二日
五四 唐故昭容上官氏墓誌銘 景雲元年(七一〇)八月二十四日
五五 唐前邛州安仁縣丞羅君故人李氏(大娘)墓誌銘 延和元年(七一二)六月十六日
五六 唐故中大夫衛州司馬韋府君(縱)誌銘 開元三年(七一五)八月二十三日
五七 唐燕國夫人竇氏(淑)墓誌銘 開元九年(七二一)八月廿一日
五八 唐故監察御史隆康縣男韋府君(知遠)夫人故安定豐縣君竇氏墓誌銘 開元十九年(七三一)十二月廿七日
五九 唐故都尉上柱國内教供奉趙府君(弘眘)銘 開元廿一年(七三三)二月一日
六〇 唐濟州長史京兆韋君(虔晃)故夫人李氏墓誌銘 開元廿三年(七三五)五月十七日
六一 唐故蒲州河東縣令楊公夫人安定皇甫氏(淑)墓誌 開元廿三年(七三五)十一月十日
六二 唐故濟州長史韋公(虔晃)墓誌銘 開元廿四年(七三六)正月二日
六三 唐故京兆府長安縣尉韋府君(最)墓誌銘蓋 開元廿五年(七三七)十二月三日
六四 唐故處士京兆韋公(涓)誌銘 開元廿六年(七三八)正月廿八日
六五 唐故長安尉京兆韋府君(最)妻河東裴氏墓誌銘蓋 開元廿六年(七三八)十一月八日
六六 唐藍田縣尉張君故夫人韋氏墓誌 開元廿七年(七三九)八月廿四日
六七 唐羅某夫人墓誌銘 開元廿七年(七三九)十月廿六日
六八 唐故太子少師贈揚州大都督昌黎韓府君(休)墓誌銘 開元廿八年(七四〇)八月十八日
六九 唐故相韓公(休)夫人河東郡夫人柳氏墓誌文 天寶七載(七四八)十一月四日
七〇 唐故内命婦贈五品王氏墓誌 天寶九載(七五〇)八月廿八日
七一 唐故馮翊郡司户參軍韋公(涵)墓誌銘 天寶十三載(七五四)十一月二十九日
七二 唐故左羽林軍大將軍康府君(太和)墓誌銘 天寶十四載(七五五)二月十二日
七三 唐雲麾將軍左羽林軍大將軍故夫人韓氏墓誌銘 天寶十四載(七五五)十一月五日
七四 唐故武都侯右龍武軍大將軍章府君(令信)墓誌銘蓋 乾元元年(七五八)十月十日
七五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行華州别駕上柱國贈絳州刺史馬府君(彰)墓誌銘 大曆六年(七七一)二月十四日
七六 唐大理評事兼京兆府櫟陽縣主簿源府君(邈)墓誌銘 大曆十二年(七七七)五月四日
七七 唐故朝議郎絳州龍門縣令扶風馬府君(向)墓誌銘 建中二年(七八一)正月十三日
七八 唐故朝議郎行同州司户參軍韋府君(涵)夫人樂安孫氏合祔墓誌銘 貞元六年(七九〇)十月廿九日
七九 唐守辰州刺史韋公(士伋)故夫人博陵崔氏墓誌文 貞元七年(七九一)九月十五日
八〇 唐楚州寶應縣丞李公夫人張氏墓誌銘 貞元九年(七九三)六月十四日
八一 唐大理評事韋縱先妣李夫人墓誌銘 貞元十年(七九四)二月十七日
八二 唐故通議大夫檢校尚書祠部員外郎兼太常博士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京兆韋公(都賓)墓誌銘 貞元十一年(七九五)十二月廿二日
八三 唐故元從朝請大夫試將作少監兼資州别駕上柱國宣城縣開國男左府君(横)墓誌銘 貞元十三年(七九七)二月廿六日
八四 唐故燉煌郡索府君(義忠)夫人清河郡張氏墓誌銘 貞元十四年(七九八)十一月九日
八五 唐故大理寺丞韋府君夫人徐氏墓誌銘 貞元廿年(八〇四)十一月一日
八六 唐故朝議郎前秘書少監京兆韋公(士文)墓誌文 貞元廿一年(八〇五)七月六日
八七 唐朝議郎行陝州大都督府户曹參軍上柱國馮唐渭妻故扶風馬氏銘 元和元年(八〇六)十一月十三日
八八 唐故台州長史弘農楊君(守義)墓誌銘 元和二年(八〇七)二月廿六日
八九 唐將仕郎前守饒州餘干縣尉馮少連妻故扶風馬氏夫人墓誌銘 元和四年(八〇九)五月廿一日
九〇 唐(韋汶)故夫人彭城劉氏墓誌銘 元和七年(八一二)七月十七日
九一 唐故驃騎大將軍行右衛上將軍致仕兼御史大夫上柱國瑯琊郡王食實封二百户贈陝州大都督王公(伉)墓誌銘 元和八年(八一三)十月卅日
九二 唐故隴西郡李府君(潮)墓誌銘 元和九年(八一四)正月十三日
九三 唐故將仕郎前守汾州靈石縣尉郭府君(謙)及夫人隴西郡李氏合祔墓誌銘 元和九年(八一四)七月十六日
九四 唐故通議大夫尚書祠部員外郎兼太常博士上柱國扶風縣開國男京兆韋公(都賓)夫人隴西郡君李氏墓誌銘 元和九年(八一四)十一月廿九日
九五 唐故右神策軍正將奉天定難功臣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詹事上柱國清河郡張府(明俊)君墓誌銘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二月十九日
九六 唐前監察韋公故高氏墓誌銘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三月廿五日
九七 唐故宗正寺德明興聖廟令長樂馮府君(元倞)銘 元和十二年(八一七)十二月五日
九八 唐故江陵府功曹汝南周君(諲)墓誌銘 元和十三年(八一八)正月
九九 唐故江陵府司録參軍韋府君(鋏)墓誌銘 元和十五年(八二〇)閏正月廿九日
一〇〇 唐韋氏殤子(訪)墓誌銘 元和□年二月
一〇一 唐江陵府功曹參軍周府君諲夫人(高氏)墓誌銘 寶曆元年(八二五)三月十日
一〇二 唐□議郎行鴻臚主簿吴興沈中庸故夫人梁郡喬氏(素)墓誌銘 寶曆二年(八二六)五月廿三日
一〇三 唐故陳公(嗣通)夫人王氏墓誌銘 寶曆二年(八二六)七月一日
一〇四 唐故德明廟令長樂馮府君(元倞)夫人河南獨孤氏(婉)墓誌銘 寶曆二年(八二六)十月二十七日
一〇五 唐故朝請大夫翼王府長史充左街副使雁門田府君(鉷)墓誌銘 大和二年(八二八)二月十日
一〇六 唐故駱府君(明珣)墓誌銘 大和二年(八二八)十一月二十日
一〇七 唐故宗正寺德明興聖廟令長樂馮府君(元倞)改葬誌 大和九年(八三五)十一月十九日
一〇八 唐守太府寺丞分司東都韋師素故夫人博陵崔氏墓誌銘 開成四年(八三九)二月八日
一〇九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行内侍省内侍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武威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賜紫金魚袋段公(嘉貞)墓誌銘 開成某年(八三六—八四〇)十月十一日
一一〇 唐故京兆府兵曹參軍韋公(文度)墓誌銘 會昌六年(八四六)二月十九日
一一一 唐故朝議郎行潭州都督府法曹參軍充度支勾官上柱國清河張府君(惟鋒)墓誌銘 會昌六年(八四六)九月四日
一一二 唐故左神策軍華原鎮遏都知兵馬使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詹事兼嘉王府長史侍御史上柱國梁氏(守志)夫人天水郡君趙氏墓銘 大中四年(八五〇)七月七日
一一三 唐故柳氏室女十八娘子(蒨)墓誌銘 大中五年(八五一)七月廿四日
一一四 唐故右龍武軍兵曹參軍辛府君(鋭)清河崔氏墓誌銘 大中七年(八五三)四月一日
一一五 唐閻氏(建方)亡小室太原王氏墓誌銘 大中八年(八五四)五月
一一六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守左神策軍大將軍兼侍御史上柱國潁川郡開國男食邑三百户康府君(英賢)墓誌銘 大中九年(八五五)七月八日
一一七 唐故朝議郎守太子中舍人分司東都韋府君(師素)墓誌銘 大中十年(八五六)七月
一一八 唐故綿州神泉縣令馮府君(敦睦)及夫人天水姜氏合葬墓誌銘 大中十年(八五六)十二月廿八日
一一九 唐故朝議大夫檢校國子祭酒侍御史兼福王傅瓊渠二州刺史賜紫金魚袋雁門郡田府君(章)墓誌銘 大中十二年(八五八)閏二月廿八日
一二〇 唐故隴西李生(悦)墓誌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六月七日
一二一 唐河東薛氏(凌)長殤女墓誌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十月十五日
一二二 唐河東薛氏(凌)次殤女墓誌銘 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十月□五日
一二三 唐李秀士(彦温)故夫人河東裴氏(損)墓誌銘 大中十四年(八六〇)正月十日
一二四 唐故右神策軍散兵馬使兼押衙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户襲實封五十户永業田五十□郭文幹夫人安定梁氏墓誌詺 咸通二年(八六一)十一月二十日
一二五 唐翰林待詔朝請郎試左金吾衛兵曹參軍李珫妻夫人廣平宋氏墓誌銘 咸通五年(八六四)五月十一日
一二六 唐故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前虔州司馬殿中侍御史上柱國吴郡朱府君(逈)墓誌銘 咸通七年(八六六)閏三月九日
一二七 唐故朱氏小娘子墓誌銘 咸通九年(八六八)正月十四日
一二八 唐故白水縣令(夏侯)府君如夫人南陽鄧氏墓誌并銘 咸通九年(八六八)十一月廿五日
一二九 唐故廬州長史嗣澤王(李彦回)墓誌銘 咸通九年(八六八)十二月十七日
一三〇 唐(張君遇妻)故隴西李氏夫人墓誌 咸通十年(八六九)四月十六日
一三一 唐故宣徽使贈内侍梁公妻彭城郡劉氏夫人墓誌銘 咸通十一年(八七〇)十一月廿四日
一三二 唐京兆杜公故夫人滎陽潘氏墓誌銘 咸通十二年(八七一)十月十八日
一三三 唐故盩厔鎮遏兵馬使銀青光禄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右驍衛將軍御史大夫上柱國滎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毛公(孟安)墓誌銘 咸通十三年(八七二)四月四日
一三四 唐故京兆府醴泉縣丞李府君(符聖)墓銘 咸通十五年(八七四)□月十五日
一三五 唐故鳳翔府天興縣令樊府君(嗣昌)墓誌 乾符三載(八七六)二月廿八日
一三六 唐故朝散大夫行内侍省宫闈局令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潁川陳公(再豐)墓誌銘 乾符六年(八七九)十一月五日
一三七 唐故朝散大夫行翼州司馬尹君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三八 唐故開府程公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三九 唐齊國夫人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〇 唐故濟陽丁府君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一 唐故吴府君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二 唐(王伉妻)戴夫人墓誌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三 唐韋湑中央鎮墓石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四 唐韋湑東方鎮墓石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五 唐五精鎮墓石盒蓋 唐(九〇七年之前)
一四六 後晉(吕知遇妻)故彭城郡劉氏夫人(珪)墓誌銘 天福七年(九四二)五月一日
一四七 北宋故承奉郎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守瀘州録事參軍兼殿中侍御史東平吕公(繼旻)墓誌銘 乾德五年(九六七)十二月六日
一四八 北宋故武陵龔公(德方)墓誌 淳化四年(九九三)十一月七日
一四九 北宋故(吕通妻)仙居縣太君張氏夫人墓誌銘 嘉祐六年(一〇六一)九月二十四日
一五〇 北宋吕氏(大防)下殤岷老墓誌 熙寧五年(一〇七二)十月
一五一 北宋故宣德郎守太常博士通判西京留守司事騎都尉借緋贈尚書祠部郎中吕公(通)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一日
一五二 北宋吕大防先妣夫人方氏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一日
一五三 北宋故汲郡吕君(大章)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二十五日
一五四 北宋故朝奉郎守尚書比部郎中致仕輕車都尉賜緋魚袋吕府君(蕡)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二十六日
一五五 北宋秦州右司理吕參軍(大鈞)妻馬夫人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六 北宋故前進士吕君(大受)墓誌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七 北宋故處士吕君(大觀)墓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八 北宋吕氏(大雅)殤子興伯墓誌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五九 北宋吕氏(大雅)殤子鄭十七墓誌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九月
一六〇 北宋(吕大圭妻)故陳留張氏夫人墓銘 熙寧七年(一〇七四)十一月五日
一六一 北宋吕氏(大鈞)庶母馬氏墓誌 熙寧八年(一〇七五)七月一日
一六二 北宋汲郡吕氏(大忠)殤子汴墓誌 元豐六年(一〇八三)十月一日
一六三 北宋汲郡吕氏(義山)中殤子麟墓誌 元豐八年(一〇八五)十月十三日
一六四 北宋故著作佐郎吕府君(英)墓誌銘 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十一月五日
一六五 北宋故(吕英妻)永壽縣太君王氏墓誌銘 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十一月十日
一六六 北宋(吕大雅妻)故賈夫人墓誌銘 元祐八年(一〇九三)十一月十日
一六七 北宋(吕大忠妻)故姚氏夫人墓誌銘 紹聖三年(一〇九六)十月二十九日
一六八 北宋吕夫人(大忠妻)仁壽縣君樊氏墓誌銘 紹聖三年(一〇九六)十一月二日
一六九 北宋故追復寶文閣直學士朝散大夫致仕吕公(大忠)墓誌 元符三年(一一〇〇)七月八日
一七〇 北宋汲郡吕錫山長女文娘墓誌 崇寧二年(一一〇四)十二月四日
一七一 北宋(吕錫山妻)侯夫人墓誌銘 崇寧三年(一一〇四)七月十三日
一七二 北宋汲郡吕氏(景山)第四女倩容墓誌銘 大觀二年(一一〇八)十二月二十一日
一七三 北宋承務郎致仕吕君(大雅)墓誌銘 大觀四年(一一一〇)二月二十七日
一七四 北宋(吕錫山妻)故齊夫人墓誌銘 大觀四年(一一一〇)二月二十七日
一七五 北宋故(吕大鈞妻)樂壽縣太君种夫人墓誌銘 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九月十八日
一七六 北宋故朝散郎致仕吕君(大圭)墓誌銘 政和七年(一一一七)十月十九日
一七七 金李居柔買地券 正大三年(一二二六)九月二十二日一七五
一七八 元故從仕郎耀州同官縣尹郭君(汝)墓誌銘 大德三年(一二九九)七月八日
一七九 元董正爲遠祖建塋壙誌 元(至元十六年之前)
一八〇 元董正爲高祖建塋壙誌 元(至元十六年之前)
一八一 明故處士張公(義)墓誌銘 成化十一年(一四七五)二月十一日
一八二 明太僕寺卿吉公(慶)配贈宜人蕭氏繼配封太孺人胡氏合葬墓誌銘 成化十二年(一四七六)十一月廿四日
一八三 明故奉訓大夫康公(泰)夫婦合葬墓誌銘 成化十七年(一四八一)正月廿二日
一八四 明故張公(緣)墓誌銘 弘治十二年(一四九九)十一月初四
一八五 明故商隱張公(縉)墓誌銘 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十一月二十八日
一八六 明武德將軍施公(傑)墓誌銘 正德九年(一五一四)十一月十七日
一八七 明秦府引禮張公(鎡)墓誌銘 正德十年(一五一五)正月二十七日
一八八 明西安府道紀司正都紀傅公隱德(希成)壽誌銘 嘉靖七年(一五二八)閏十月二十二日
一八九 明喬松處士張季父(鋭)及配石氏王氏合葬墓誌銘 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正月十二日
一九〇 明秦藩宗室輔國將軍蘭齋公(朱秉柀)壙誌銘 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七月二十六日
一九一 明武德將軍施公(堅)配宜人鄭氏合葬墓誌銘 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四月十三日
一九二 明宗室輔國將軍(朱秉材)母夫人李氏壙誌銘 嘉靖十八年(一五三九)十一月二十八日
一九三 明舉人韓君(希)墓誌銘 嘉靖二十四年(一五四五)四月十七日
一九四 明故南岡余君(相)墓誌銘 嘉靖二十七年(一五四八)十一月十九日
一九五 明秦藩臨潼王府奉國將軍(朱惟)淑人梁氏合葬壙誌銘蓋 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十月二十六日
一九六 明秦藩保安王府鎮國將軍梅山公(朱秉椆)夫人楊氏劉氏合葬壙誌 嘉靖三十五年(一五五六)正月二十四日
一九七 明宗室奉國將軍益齋(朱誠滻)配淑人張氏合葬壙誌銘 嘉靖三十五年(一五六六)二月十三日
一九八 明宗室輔國將軍蘭齋(朱秉柀)夫人苟氏合葬壙誌 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九月初九日
一九九 明先考南岡余公(相)配先妣孺人石氏墓誌 嘉靖四十一年(一五六二)十二月初十日
二〇〇 明故處士面山張公(饒)暨配石氏高氏合葬墓誌銘 隆慶元年(一五六七)三月十七日
二〇一 明故徽州府臨涇照磨臨涇張公(斆)暨配田氏合葬墓誌銘 隆慶元年(一五六七)三月十七日 
二〇二 明秦藩宗室誥封鎮國中尉竹溪公(朱秉柚)歸葬墓誌銘 萬曆十八年(一五九〇)九月初三
二〇三 明茂才雙栢張公(積)暨配任氏合葬墓誌銘 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十一月二十日
二〇四 明文學鄭季子墓誌銘 萬曆三十三年(一六〇五)十一月初十日
二〇五 明見山孫公暨妻王氏墓誌銘 萬曆三十六年(一六〇八)四月十七日
二〇六 明(王尚禮妻)李氏墓誌銘 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〇)五月十二日
二〇七 明故誥封奉政大夫工部營繕清吏司郎中伊菴王公(訓)暨配誥贈宜人李氏田氏合葬墓誌銘 天啟二年(一六二二)十一月初十日
二〇八 明昭勇將軍崔君淑人細氏合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〇九 明故處士桑田崔君合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一〇 明處士雲峯張公配孺人樊氏劉氏史氏合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一一 明昭信校尉西安後衛百户渭川孫公墓誌蓋 明(一六四四年之前)
二一二 清修明故通奉大夫山西左布政使翼明王公(國相)暨元配誥封夫人亢氏夫人安氏夫人韓氏李氏合葬墓誌銘 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十一月上
二一三 清誥封驃騎將軍協鎮西寧副總兵官僉事瑞吾喻公(道貞)暨配劉夫人合葬墓誌銘 康熙二十一年(一六八二)十月二十二日
二一四 清誥封驃騎將軍協鎮西寧副總兵官都督僉事瑞吾喻公(道貞)元配王夫人合葬墓誌銘 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十月七日
二一五 清敕授文林郎知射洪縣事宗周喻公(維新)墓誌銘 康熙四十一年(一七〇二)五月二十六日
二一六 清誥授奉直大夫湖廣永州府道州知州王公(甲士)墓誌銘 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十二月初二
二一七 清誥封驃騎將軍奉政大夫丹卿李公(桂)墓誌銘 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十一月
二一八 清誥封一品夫人(尚某妻)葉太君墓誌銘 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九月二十一日
二一九 清誥封宜人王母(王甲士妻)萬太君合葬墓誌銘 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十月初十
二二〇 清誥授武翼大夫山東登州鎮標右營遊府宜菴劉公(尚義)墓誌銘 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十二月二十五日
二二一 清誥授武德將軍例授武義大夫山西大同鎮北楼營參將型齋李公(中模)墓誌銘 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十二月二十六日
二二二 清待贈修職郎太學生福田楊公(世增)墓誌銘 嘉慶十八年(一八一三)花月(二月)榖旦
二二三 清待贈郡庠生楨亭屈君(廷輔)暨德配李孺人李孺人梁孺人合葬墓誌銘 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十一月
二二四 清誥授朝議大夫晉封通議大夫欽加三品銜候選知府前鄜州學正己巳補行壬戌甲子科舉人理齋張公(煒)墓誌銘 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十一月初四
二二五 清太學生叔平楊公(世均)墓誌銘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二二六 清恩賜黄衣榮膺八品宜安潘公(成義)墓誌銘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二二七 清例贈登仕郎鄉飲介賓太學生潤翁趙公暨元配王孺人繼配王孺人合葬墓誌蓋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二二八 清待贈咸寧縣太學生簡知鼂〔晁〕府君塘記 清(一九一一年之前)



参 考 资 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入藏墓志》
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
程义:唐代长安城周围墓葬区的分布
刘呆运:2008-2017年陕西三国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综述

相 关 阅 读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薛绍墓」发掘领队李明亲身揭秘:薛绍与太平公主的真实命运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多图!陕西发现大唐太平公主驸马「薛绍」墓,现场大量细节终于公开


千年前最真实的唐人书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三十年墓志大公开! 崇真艺客

↙↙↙ 点击 阅读原文 直接购买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