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珠美术馆策划举办题为“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近日在明珠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得到意大利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的大力支持,展出来自中国和意大利的70余件多元媒介作品,涵盖文献、绘画、版画、剪纸、装置、影像、艺术家书等丰富表现形式,从神秘雄奇的文学遗产出发,通过艺术家们丰沛的想象力与饱满的创造力,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建立与当代社会及人类处境的艺术连结,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开幕合影(左起):达仁利先生、陈琪先生、方澜意阁下、李爽女士、李丹丹博士、徐晨先生
展览分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关于史诗巨著《神曲》部分带来5位意大利艺术家西尔维娅·坎波雷西(Silvia Camporesi)、里昂·康蒂尼(Leone Contini)、瓦伦蒂娜·福瑞安(Valentina Furian)、玛塔·罗伯蒂(Marta Roberti)、马里内拉·塞纳托雷(Marinella Senatore)的最新创作。
“神曲”部分展出现场
与之呼应的是第二部分上古奇书《山海经》,甄选呈现相关联的7位中国艺术家柴一茗、彭薇、邱岸雄、邵译农、孙逊、邬建安、吴俊勇的精彩作品。用视觉艺术激活古代文本,构建起中国与欧洲古老文明绚丽多姿的新时代对话。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在开幕式上表示:“某种意义上讲,传统与当代是一对流动的概念,伟大的文化遗产在各个时代成为启发新创作的重要资源,源远流长的文明也在不断创造中绵延与积淀。”
上海明珠美术馆馆长、此次展览总策划李丹丹博士致辞
立足“有书店的美术馆”的特质,秉承“书籍之为艺术”的理念,上海明珠美术馆于展览序章部分规划特别空间,展出来自意大利特莱加尼百科全书学院的4本珍贵《神曲》手抄本还原,让观众能够以感性而直观的方式体会文本与图象由来已久的水乳交融,以及经典文学作品源远流长的独特魅力。
《神曲》手抄本还原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展厅中为本次展览精心制作的影片亦将几个世纪以来,伟大的文学作品《神曲》在视觉艺术领域所激发的蓬勃创作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与展现。
特制影片截图
博尔赫斯赞叹:“一切书籍的顶峰就是《神曲》。从来没有哪一本书曾给过我如此强烈的美学震撼。”自问世以来,《神曲》为无数的诗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源泉,成为影响欧洲文化的经典巨著。本次展览《神曲》部分系意大利文化部Cantica21艺术竞赛项目中脱颖而出的5位意大利当代艺术家为我们带来的对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全新领会和视觉诠释。跟随他们的作品在黑暗中蜿蜒地走向光明,在展厅中的这段旅程象征性地回溯和对照着但丁在《神曲》中的幻游。
瓦伦蒂娜·福瑞安作品《恰科》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展览从但丁笔下囚禁着罪恶深重的灵魂的“地狱”开始,在瓦伦蒂娜·福瑞安的影像作品《恰科》中,营造出沉浸式的暗黑氛围体验。但艺术亦赋予了希望的可能。
马里内拉·塞纳托雷作品《攀登星辰》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在马里内拉·塞纳托雷的《攀登星辰》中,但丁的叙述被大胆的重新诠释,大恶人渎圣者万尼·符契的灵魂在艺术家的想象中得到救赎。
玛塔·罗伯蒂作品《异世界动物寓言集》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玛塔·罗伯蒂作品《异世界动物寓言集》局部
但丁在《神曲》中对人的净化有诸多暗示与隐喻。玛塔·罗伯蒂从《神曲》中具象的动物着手,其作品《异世界动物寓言集》寓言性地重现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变形融合。
西尔维娅·坎波雷西作品《隐藏的学说》相片装置展出现场
西尔维娅·坎波雷西则创作了一本艺术家书以探索和验证诗中反复出现的抽象数字的内涵,试图揭示“隐藏的学说”。
《神曲》之为“喜剧”在于这是一段克服困难、不断冒险、净化自己,并最终获得奖励的旅程。而此次《神曲》部分展览的终点正是里昂·康蒂尼的《净界山》,站在近代历史的战争的废墟上,垒起的瓦砾螺旋上升,再生为一个孕育着生命的绿色花园空间:我们处在这一朝着未来转变的过渡地带,但生机或许已经悄然到来。
《山海经》与当代艺术的演绎
与《神曲》手抄本还原相呼应,此次特别展出上海图书馆馆藏的2部明代《山海经》珍稀刻本。其中《山海经十八卷》为明嘉靖15年(1536)刻本,《山海经释义十八卷图像一卷》为明万历25年(1597)刻本,更是难得的图像集。
《山海经十八卷》郭璞(撰),明嘉靖15年(1536)刻本,上海图书馆馆藏
据载,《山海经》的版本以清代刻本最多,明刻本次之,宋元刻本甚为稀少。今天所能见到最早的版本是北宋淳熙七年池阳郡斋刻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比较重要的刻本还有:明代成化四年北京国子监刻本,由于是国家刻书,此版刻工颇为精良,为诸家大图书馆所收藏;明代嘉靖十五年潘侃前山书屋刻本,为上海图书馆和浙江图书馆收藏,也即是此次展出的版本之一。这2部难得一见的明代刻本仅在开幕后对公众开放观赏一周,限时珍品,不可错过。
《山海经》的图像史自古有之,诗人陶渊明就有“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名句。“想象的相遇——《神曲》对话《山海经》”中,甄选7位中国艺术家从《山海经》出发的多元当代创作,绝非插图式的注脚,让古代文本成为撬动想象的支点,展开一场充盈着东方意蕴与当代思辨的视觉冒险。
邵译农作品《天上人间——13》局部
邵译农用色彩与留白将我们引入于绢本上铺陈的东方神话场域(《天上人间》系列绘画)。
邱岸雄《新山海经》系列版画作品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邱岸雄用经典的体例和戏谑的方式赋予他的新异兽以正统的起源(《新山海经》系列版画)。
邬建安作品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邬建安在古老的文本与传统的手工艺中汲取养分,用当代的艺术语言构建一方有声有色的神话领地(《白日梦的森林》系列装置等)。
孙逊用充满张力的笔触和大胆的想象开启全球化语境下关于东亚文化现代性的反思(《鸱吻之泪》系列绘画)。
柴一茗作品在上海明珠美术馆展出现场
柴一茗作品《山海经变之大荒东经之六》局部
从奇异的生灵到山川河流,柴一茗将广大与精微、文本与想象进行暧昧的杂糅,以个人化的方式对古老的“地理书”进行亦真亦幻的描绘(《山海经之南山经》等系列绘画)。
吴俊勇现场创作作品《风穿过松林》局部
吴俊勇动画作品《飞舟》展出现场
《山海经》里神话故事俯首皆是。无独有偶,在展厅深处,两位艺术家都通过绘画和动画并置的方式,“从故事出发,创造新的故事”。吴俊勇将东西方文学与图像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一系列熟悉又陌生的视觉图景(《风穿过松林》绘画、《飞舟》动画)。
彭薇作品《我们都需要故事·塔4》展出现场
彭薇用举重若轻的方式探讨着诸如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故事仿佛折射人类存在的棱镜等超越文明疆界的古老而鲜活的议题(《我们都需要故事》系列绘画与动画)。
《神曲》对话《山海经》
此次展览期间,围绕《神曲》与《山海经》,明珠美术馆特邀重量级专家学者从多角度解读分享,比如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跨文化艺术史专家李军教授从“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他也是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复旦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中世纪文学博士、学者、作家包慧怡谈《神曲》中的怪物与魔兽(该讲座与译林出版社合作推出);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神话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叶舒宪以神熊与玄玉的新发现为例探讨《山海经》是神话还是历史;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神话学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刘思亮解读《山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等等丰富扎实的内容。
《“神游山海经”儿童探索手册》局部
本次展览也专门设计了“神游山海经”主题的儿童探索手册,分“神话传说”“神秘国度”“神奇动物”三个篇章,配以手绘插画,用深入浅出的趣味形式引导小观众们自主探索《山海经》的世界,并且可以动手填色、绘画,手脑并用,寓教于乐。儿童戏剧冬令营也在筹备中,用戏剧编织中国古典故事,敬请期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