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自东汉“白马驮经”的传说伊始,佛教便带着智慧与宽广一路东传而来-东汉年间兴建白马寺,自此释尊的教法开始慢慢兴盛于华夏。而有着“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早在东晋咸和初年,西印度高僧慧理来到到这里,连续修建了灵鹫、灵隐等古今名刹,由此延续了这里千年不灭的鼎盛香火。


创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西泠印社作为杭州久负盛名的文人社团,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西子湖畔,延续着“人间天堂”的精神脉络。之后成立于2004年的西冷拍卖作为西冷印社的一部分,更是以中国书画为核心,广及中外名人信札手稿、古籍善本、金石碑帖等门类,为相关收藏爱好者搭建起新的交流平台,2015年起又增设专门的佛教艺术专场。“南山供秀”作为以造像领域为主的分享平台,在此特按期整理分享之,但拍品的新老及断代这里不做评判


拍卖行作为中间商对拍品的新老是不负责的,所以很多时候还得靠自己的眼力。拍卖价格也可以忽略,因为有些价格真太离谱,其后的猫腻清者自清。


西泠2019秋拍

中国历代造像艺术专场

http://www.xlysauc.com/auction5.php?ccid=1170

拍卖图文来源:西泠拍卖 版权属原作者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早期・铜阿弥陀佛坐像

高:130cm

图录号: 4733
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成交价RMB: 18,975,000(含佣金)

此尊表现的是三世佛中的阿弥陀佛(即西方极乐世界佛)

“佛”因语境不同,含义也不同。佛,从相上来讲包括“过去佛(过去无始劫来所有修学圆满的)、现在佛(释迦牟尼)、未来佛(所有众生未来都会成佛)”;佛应众生心感,在不同时空都有很多名号,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度之。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自心觉正净,是名阿弥陀。从佛教教义的角度来说,阿弥陀佛是表无量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功德。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2005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首度举办“永乐大展”,馆方专家撰文明确指出,元代居庸关云台佛像浮雕,大头高髻,肩宽腰壮,气势宏伟,是明代早期永乐官造佛像风格的雏形。对比看来,此尊阿弥陀佛像与居庸关佛像的艺术特征确实存在明显的继承关系。从佛像的发髻、面相、衣饰、身形等细节对比下,无不向我们阐释他们在审美上的共同之处。由此我们能否大胆的猜测,此尊佛像的原本出处应该出自于北京地区附近的大寺庙中。这尊阿弥陀佛坐高一米三,按照比例来说应该是真人的1.5倍,体积比例上与2019年春拍保利香港拍卖五千万的那尊关公坐像不相上下。这种尺寸放于古代绝对属于大型金铜造像,可以想见原本连座可能接近两米,其用精铜已值钱数万,所费人工更难以计算,想必还有其他罗汉菩萨成组配侍,铸造耗资恐非一般寺院所能承受。此尊阿弥陀佛采用失蜡法铸造,失蜡法在古代是最为精细的铸造方法,但是工艺难度大,前期的修胎和后期的修补打磨步骤极其繁琐。明代皇城大寺铸造佛像不计工本、不厌其精,通过高超的技术,以失蜡法铸造成如此巍巍大像,不得不说是古代铸造史的创举。引用刘凯老师的话说:“有研究统计表明,现存古代大型铜质佛像中,明代铸造的就约占六成,足见明代对金铜巨像的喜爱和登峰造极的大型佛像铸造技术。非常可惜的是,这些皇家寺院连同其中的佛像,绝大部份都倾圮于天灾和王朝更迭之中,能够保留的极为稀少。明代后期政局混乱,国力衰弱,佛教无法发展,佛教造像艺术也陷入停顿。尤其从嘉靖皇帝转信道教起,多次出现毁佛灭像事件,使得大量高等级的明代中早期佛造像化为乌有,能够幸存下来的都弥足珍贵。而这件尊贵的造像虽曾遭劫难,但所幸并未受到严重破坏,经过原藏家精心保护和清理,更显出铜色青翠可人,古意盎然。现存超过一米以上的大型金铜佛造像非常稀少,大多存于传统寺院、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民间私人手中难得一见。根据古代铸造工艺专家王福谆教授研究统计,存世超过1.2米的明代大型铜佛像仅六十九件,其中释迦牟尼像十二件,包括天台国清寺大佛、北京戒台寺铜佛、咸阳博物馆释迦牟尼铜像和首都博物馆独尊释迦牟尼像等等。”代表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就更少了。可见这尊大型阿弥陀佛的稀有珍贵之处。
如果你立于此尊阿弥陀佛面前,抬头仰望,静静的看着,会觉得一切都变得那么的平静、自然,喧嚣的世界一下子便宁静了下来。这种心灵的震撼与冲击,便是此件艺术品所带给我们的。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达摩立像

高:28cm

图录号: 4645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23,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

高:10.5cm

图录号: 4648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1,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宫廷・铜达赖坐像

高:20.5cm

图录号: 4649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达赖是西藏佛教格鲁派中与班禅并列的两大宗教领袖之一,全称为「达赖喇嘛」。达赖是蒙古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人」的意思。此尊达赖喇嘛高度有二十公分,头戴通人冠,额际高广。眼睑微垂,相容宁谧。身着藏式僧衣,宽大的僧氅裹住双膝,为西藏僧人的典型装束。左手持经册结禅定印,右手捻花茎结说法印,右侧肩头的乌巴拉花已遗失剩下花蒂,全跏趺坐。衣缘及卡垫上錾刻精美的纹饰。整像造型端庄,体量厚重敦实,刻画生动传神,是清代上师造像中的佳作。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雪堆白白度母坐像

高:17cm

图录号: 4650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7,25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铜水月观音坐像

高:16.8cm

图录号: 4652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此水月观音面容沉静,右手搭于腿上,左手置于台座之上。衣纹简洁有力,胸前配璎珞,上身无过多衣褶线条修饰,右脚跌坐于台座之上,左脚垂于坐下,双腿间做下垂的衣褶,质感轻盈,与菩萨修长的身型相映衬。台座为简洁的四方座,前面置一小几榻。此像小巧精致,表面漆泛金红色,斑驳自然。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檀香木接引佛立像

高:43.5cm

图录号: 4653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48,3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雪堆白财续佛母坐像

高:13cm

图录号: 4654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财续佛母头戴三叶宝冠,束高髻,面部做泥金,发髻上蓝色,两侧宝缯扬起,长耳垂圆铛,面容秀丽,神情安详。袒上身,身形健美,佩饰璎珞,菩萨装束,右上臂持佛珠,前臂结无畏印;左上臂持经书,下臂托无量宝瓶,姿态端庄。菩萨坐于仰覆莲台座;整像打磨精细,佛母的姿态及莲座样式符合东北印度早期佛像的特征,且造像施以烧古工艺,推测为西藏地区「雪堆白」所制作。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观音坐像

高:52cm

图录号: 4655
估价RMB: 80,000-110,000
成交价RMB: 166,750(含佣金)

此尊观音座像为明代福建地区典型风格,形象古朴,漆金脱落,包浆醇厚。观音全跏趺坐于山石之上,双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头戴宝冠,束髪高髻,开脸祥和,圆润饱满,曲眉似弯月,双目微睁,直鼻高挺,嘴角含笑,显得庄重凝静,似在聆听众生,具有同时期人物脸相特点。身披下垂式通肩大衣,腹上系裙带,下着长裙,衣角迭落,衣襟、领口、袖口处有漆雕花卉工艺,技法亦是福建地区造像风格的代表。菩萨较宽坐垫和底部三角形涯石形成束腰,此处装饰草叶,这样形制的观音如同悬浮于空中,显得更加轻盈脱俗。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8世纪・木胎释迦立像

高:84cm

图录号: 4656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拍品为木胎释迦立像高八十四公分,肉髻呈缓丘状,髻珠凸显,丰颐腴腮,白毫嵌宝。身着通肩式袒胸垂领袈裟,衣纹线条直垂,疏密得当,雕刻的极为自然。底部高台莲花座,花瓣宽大饱满,线条简洁自然。
出版:《散华聚念》 2014年 p136页。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宫廷・铜鎏金弥勒坐像

高:24.3cm

图录号: 4657
估价RMB: 250,000-280,000
成交价RMB: 287,500(含佣金)

弥勒,藏语作「强巴」,意为慈氏。因其威德广大无人能胜,故又称无能胜菩萨。此菩萨装弥勒,宽额丰颐,修眉长目,眼睑曲线优美,特别是菩萨的神态,慈详大睿,体现出智善合一的佛性。上躯袒露,肩搭披帛,下着羊肠大裙。其冠饰、璎珞,臂钏等部位镶嵌松石。垂足倚坐于须弥座上。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表明正在兜率天宫传授妙法教义。他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现为兜率天的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补储。故弥勒像中就有佛装与菩萨装两种形象。此尊弥勒为菩萨装,为弥勒菩萨众多形象中比较少见的一种形象,头顶发髻,发丝铸造清晰可辨,造像现蒙古少女相,面部娇小圆润,较康熙时期宛若童子的面部结构有所发展,展现了康乾时期汉藏风格造像的精湛表现力。头戴花冠,顶结葫芦状高发髻,耳际有宝缯向上蛇形翻卷。大耳垂圆环,圆环下又坠花瓣。面型圆润,额部高广,双目低垂,神态沉静,仪容隽秀。双肩搭披帛,披帛绕臂腕后垂于莲座两侧。双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手捻莲茎,莲花依臂至肩两侧,两侧莲花上,分别有法轮和宝瓶。下身穿佛裙,裙边錾刻莲花图案。赤足下垂呈善跏趺坐与方形莲花座上,表示弥勒将要降临人间。整尊佛像造型俊朗庄重,面部、双手、双脚等处鎏金,为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造像风格。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早期・山西木胎药师佛坐像

高:62cm

图录号: 4658
估价RMB: 350,000-45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
山西的木雕造像一直是被许多藏家争相收藏的艺术品,在国外各大艺术博物馆中,山西木造像也一直作为中国中古木造像艺术的巅峰代表。此尊木胎药师佛坐像是标准的明代山西地区中原佛教造像。结全跏趺姿端坐,左手托药钵,右手捻药丸。此尊造像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此。他不再是传统的手掌朝外拿药果的形象,且药师佛着观音装,这是在药师佛中相对少见的造型。面相方圆端庄,鼻梁修直,眼睑低垂,眼睑较宽,双目微睁,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肩宽胸厚,体态健壮,手脚刻划细腻写实,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采用山西地区传统的漆雕写实性技法,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莲台宽大厚实,莲瓣层迭交错,双层莲瓣宽大饱满,如同盛开的莲花,典型的山西木造像莲瓣风格。整尊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大方,比例舒展匀称,胎体厚重敦实,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亦是近年市场出现的数件精品之一。
出版:《叁拾方》2018年 P52页。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5世纪 男相不空羂索观音菩萨立像

高:59cm

图录号: 4659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20,750(含佣金)

不空羂索观音,梵名Amogha-pasa,又称不空羂索菩萨、不空广大明王观音等。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佛教认为不空羂索观音与所有观音化身,本质相同。以“不空羂索”为名,是象征观世音菩萨以慈悲的羂索,救度化导众生,其心愿不会落空的意思。明清时期,观音大多为女相,而此尊观音为男相,是此件造像的特殊、珍稀之处。观音为一面八臂,身材比例淮确,衣褶飘带做工精细。手臂错落有致,动作自然生动。腰间系挂飘带,飘带与衣饰层叠错落,此起彼伏,原始的红绿漆彩保存完好,描金工艺细腻生动,凸显了菩萨的富态与美感,以及观音超凡脱俗的气质。木胎男相不空羂索观音存世本就稀少,然如此工艺精湛,保存完好的造像更是少见。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造像艺术精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木胎善财童子立像

高:47.5cm

图录号: 4660
估价RMB: 9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

此尊木胎金漆童子站立姿态,两掌相合做拜贺状,宽额朵颐,额头正面留一桃形流苏,头顶两侧各扎一发髻,极为可爱。童子头脸浑圆,鼻型饱满,双目眯眼,微笑示人,身体倾斜,姿态活泼生动。衣袍上大摆动的衣褶处理,没有过多细碎线条,衣沿处做缠枝花纹,概括自然。通体施金漆磨损,露出红底漆,从雕工和漆色上看,是清代福建地区所做的童子像中精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寿山石金卷观音立像

高:40cm

图录号: 4661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95,500(含佣金)

此件观音立像通体牙白色,轻披头巾,眼睑低垂,目光下敛,面庞丰腴,法相秀美庄严。右手持卷轻搭於左手上,左手持念珠,神情端庄娴雅,俨如正在俯看尘世众生。整像石质色调一致,衣袍及边沿嵌饰精细团花和云朵纹,衣纹表现写实,石雕平滑细腻,工艺深厚,显得格外典雅。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3世纪•合金铜嵌银阿閦佛坐像

高:43.5cm

图录号: 4662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 1,035,000(含佣金)

阿閦佛,是印度梵语音译名称,汉译「不动佛」、「不动如来」,意为不嗔恚。在佛教世界里,他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一种认为他是初期大乘经典中宣称的主持东方净土世界的佛陀。据《大宝积经》记载,阿閦佛在因地时,受到大日如来的启发,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阿比罗提(妙喜) 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剎名为「善快」。由于其愿力所感,这一佛剎中没有三恶道,一切众生皆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佛典还宣称,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有多种, 但最根本的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愿生其国」。再一种认为他是佛教密宗崇奉的五方佛之一,代表水大,象征大日如来的大圆镜智;身体蓝色,常现比丘或菩萨装束,以大象为坐骑,多与中央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组成五方佛的形式一起受到供奉。但是,我们常见的阿閦佛多为五方佛中的阿閦佛。此尊十五世纪阿閦佛像即为其中之一。
此件阿閦佛整体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是典型的西藏西部艺术造像作品。其代表性的造像主要流行于十三至十四世纪,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材质多采用青铜俐玛,铜色细腻光亮,古朴典雅;眼睛嵌银,嘴唇嵌红铜,是此一时期造像常用的表现手法,人们认为使用贵金属镶嵌可以增强宗教造像在精神方面的感染力。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情趣,在喜马拉雅造像艺术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此件造像整体端庄挺拔,造型简练,躯体的肉感具有健康而丰盈的弹性美,可见工艺师在造型能力上的把控。阿閦佛头部,宽额丰颐,发髻高耸,冠饰简练而不失华丽。大耳垂珰,巨大夸张的耳珰与高耸的发髻遥相呼应,从整体设计上,使头部简练圆洁的设计更呈现了一种华美的表像。面部刻画自然端庄,拉近了佛与世人的距离,使观赏者与崇奉者都有一种亲近的喜悦。身躯挺拔,胸部装饰丰富华丽。装饰呈U字形,贴体且变化自然。上身的圆柱状造型使造像有稳重端庄的态势。造像四肢劲健、圆实而简洁的造型突出了此尊造像造型艺术上所要突出在质感上的优美。双手刻画轻柔细腻而婉转,与恢宏气象的造像形成刚柔并济的对比,这种对比是雕塑在统一风格上的一种巧妙设计,起到了艺术表现的点睛之妙。总观此件作品有一种高阔、伟岸的气质,是藏西造像艺术在长期技艺的探索下所产生的具有成熟样式的代表作品。
出版:1、《盛放莲花—历代佛像撷珍》,P56,一西著,文物出版社,2009年;2、《东去西来—11-14世纪藏传金铜佛像精品》,P72,熊文彬,文物出版社,2015年
展览:《东去西来—11-14世纪藏传金铜佛像精品展》,浙江省博物馆,2015年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铜鎏金黑财神坐像

高:9.3cm

图录号: 4663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0,35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无量寿佛坐像

高:16.5cm

图录号: 4664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1,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夹纻弥勒坐像

高:17cm

图录号: 4665
估价RMB: 48,000-55,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像以夹纻工艺制作而成,夹纻,亦称「夹纾」、「挟纻」。即先用泥塑成胎,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此尊弥勒,螺发高发髻,面庞圆润,双目低垂,双手结禅定印。着袒右式袈裟,下着僧裙,裙腰及胸,衣褶自然流畅。弥勒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瓣饰卷云纹,莲瓣饱满,对称均匀。此种工艺制作过程复杂,所制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但不易保存,此像保存完好,工艺精细,佛像塑造栩栩如生,实属难得。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鎏金上师坐像

高:14.5cm

图录号: 4666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51,750(含佣金)

此尊上师全跏趺坐于覆莲座之上,双手结禅定印,造像看脸是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的审美风格。所做手印不是常见的上师说法印,而是阿弥陀佛禅定印;头戴通人冠班夏帽(pan-zhwa),莲座为单层覆莲瓣,莲瓣突起饱满,莲座上有多孔镶嵌宝石。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在我们常见的上师像中,以西藏本地人的写实性开脸为多,且常结上师说法印,与此尊上师截然不同,但此尊戴通人冠,亦表明其上师身份。加之汉地的高莲瓣做法及嵌宝的特征我们能否有个大胆的推测,此尊上师像,应是当时汉地宫廷赐给西藏的一尊宫廷上师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隋・石雕一佛二菩萨像

高:29cm

图录号: 4668
估价RMB: 280,000-400,000
成交价RMB: 391,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普贤菩萨坐像

高:24.7cm

图录号: 4670
估价RMB: 7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

菩萨是无漏的圣人,无所谓性别,但是在造像上人们总喜欢让菩萨带上世俗的性别。因此存世佛像中,无论是观音,还是文殊普贤,大都是中性甚至偏柔美的形象。此普贤造像头戴帽斗,面目柔和慈悲,着刻莲花长袍,左手持莲上举,右手结禅定印,类似观音装束,单跏趺坐于卧象上,轻盈自然。坐骑为象说明其普贤身份,该形式的普贤存世较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辽・铜大日如来坐像

高:12.5cm

图录号: 4672
估价RMB: 120,000-2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辽代佛像特征有唐的影响,同时又受宋和自身北方民族特质交融反应,具有一种独特的权衡之美。此尊大日如来像发髻高挽,脸型饱满,眉目雕刻简洁清晰而贯通鼻梁,长耳垂肩,面部刻画概括而精确。佛双手于胸前结金刚自在印,上身着袒胸垂领袈裟,结跏趺坐于典型辽代多瓣多重仰莲式佛台及束腰阶梯式圆坐上。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五代・铜鎏金力士立像

高:11.8cm

图录号: 4673
估价RMB: 140,000-180,000
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

金刚力士是隋唐佛教造像艺术中最为常见的护法像之一。此件金刚力士尺寸虽小,但造型充满了愤怒威严的力量,饱满贲张的肌肉与站姿的韵律感,均加强了造像整体的气势。站立的身体扭转,双臂一举一撑,动势十足,为唐代典型样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铜鎏金白胜乐双身像

高:16cm

图录号: 4674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74,750(含佣金)

上乐金刚又名胜乐金刚,为无上瑜珈部的母续本尊,是三世诸佛的金刚身、语、意所依,也是诸佛功德的总集代表,还是藏密无上瑜伽修法中尊奉的五大本尊之一。此尊上乐金刚为一面两臂双身像,面相秀美,具三目,表示能观照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主尊双手持宝瓶,并交臂怀抱明妃金刚亥母,跏趺坐于莲台上,象征达到成佛境界时悲智双运的极乐状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5世纪・铜鎏金释迦坐像

高:22.4cm

图录号: 4675
估价RMB: 100,000-15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此造像是一尊十五世纪内地汉藏风格的佛造像。佛像螺髻肉髻,眉间毫白镶嵌宝珠,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是释迦牟尼的成道像。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飘逸流畅,自然写实,衣缘錾刻繁密的花纹带,雕工细腻。束腰仰覆式莲花座,莲花瓣排列整齐,挺拔有力,整像黄铜鎏金,品相完美,小巧精致。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男相观音坐像

高:27.5cm

图录号: 4676
估价RMB: 10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95,500(含佣金)

唐朝以前,观世音菩萨像都属男相,《华严经》中说:「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是男相。此件男相观音菩萨双目微闭,头顶肉髻和发式似罗汉,面露慈祥,眼角微翘,蓄胡须,嘴唇设红漆。着披肩和坦胸僧裙,前胸肋骨隐现,衣纹分布自然,层次丰富,优美流畅。左手置左膝上,右手作自然支撑,自在坐。从造像的外表能看出造像原本涂有金漆,底漆的暗红色也符合明代红漆的特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木胎阿弥陀及佛龛

高:84cm

图录号: 4677
估价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

此尊佛龛造像采用高浮雕、镂雕、圆雕等多种技法,雕刻金龙祥云佛龛,与佛像分雕后组合,工艺繁复精细,层次分明,比例精准。中央的阿弥陀佛结金刚跏趺坐,左手禅定,右手施降魔触地印,呈成道相。佛身形饱满挺直,形象端正稳重,所着通肩袈裟衣纹厚重写实,腿部的衣褶分布似同心圆,线条流畅,具有清代早期京造造像特点。京工造像具有宫廷王室的风格,从元明清开始多带汉藏结合的元素,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又大力盛行,直至清代。在宫廷风格木雕造像中,此像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准。其艺术表现手法极高,顶部的华盖,两侧的金龙,底部的莲花均刻画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彰显了中央佛造像的尊贵地位,通体漆金更显华丽。此类造像存世量极少,此尊造型工艺极为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檀香木阿弥陀佛坐像

高:41cm

图录号: 4678
估价RMB: 280,000-320,000
成交价RMB: 368,000(含佣金)

此尊阿弥陀佛身披法衣,结全跏趺坐,双手执禅定印于脐前。螺发排列规整,面庞圆润,宽额高鼻,双目低垂,嘴含微笑,神态庄重慈祥。整像以檀香木雕刻,高有四十一公分,漆金于外,衣纹采用内地传统的写实手法,有较强质感。阿弥陀佛像躯体浑厚,造型敦实,比例匀称,动态舒展,线条流畅,体态优美大方,胎薄体轻,值得珍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夹纻菩萨坐像

高:36.5cm

图录号: 4679
估价RMB: 200,000-250,000
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

莲花手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称号,造像大多以持莲花为标志,早期多见於尼泊尔、西藏地区,之后这样的造型风格也在中原流传开来,深受喜爱。此作品尺寸较大,高三十六公分,华冠五叶刻画精细,双目静思,鼻梁挺拔,嘴角微扬,耳后宝缯扬起。菩萨宽肩细腰,身披棉帛,胸前、手臂及腕上饰有缨络手环及钏带。左手中指和拇指相捻成说法印,右手则安放於右膝施与愿印,坐姿呈右舒相,右脚掌踏一莲花。整像设金、红、黑三色漆,层次分明,夹纻工艺,这在汉地造像中较为少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4世纪・铜漆金弥勒坐像

高:23.5cm

图录号: 4680
估价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弥勒菩萨为八大菩萨之首,也是释迦牟尼佛的继承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故又被称为弥勒佛或未来佛。此尊弥勒带发冠,束高发髻,面庞圆润清秀,眉间白毫凸显,双目低垂。佩嵌珠璎珞,上身裸露,下着长裙,衣褶自然流畅。弥勒全跏趺坐于莲台之上,手结说法印,有连枝从双手掌心长出,在肩头开出肩花,典型弥勒样式。束腰仰覆式莲花座,瓣尖上卷成卷云,莲瓣饱满,对称均匀。此像雕工拿捏有度,刻画传神入骨,造型典雅而优美,将弥勒神态刻画的沉静殊胜,又不失佛家之法度庄严。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干漆夹纻地藏菩萨坐像

高:36cm

图录号: 4681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97,750(含佣金)

夹纻漆器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夹纻佛像到清代仍有一定的影响,但主要为皇家御用的高级工匠掌握,至今在承德外八庙、北京雍和宫保存了不少夹纻佛像珍品,如溥仁寺慈云普荫殿十八罗汉像、雍和宫的雍和宫殿十八罗汉像等。夹贮漆器又称脱胎像,主要由天然生漆、天然贮布及瓦灰等组成,是用漆涂裹贮麻布而制成,先以粘土塑制泥模像芯,披贮布,层层涂漆,如此反复经过几十道工序甚至上百道工序,等漆层凝固,褪模型,再在表面进行贴饰装銮的一种佛教造像形式。经过干漆夹纻工艺的处理,佛像色彩鲜艳,呈现出一种光润亮泽的质感,并且不宜开裂,变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韵,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整尊菩萨造像承袭早期永宣造像的风格,表现出宫廷造像极高的艺术水准,制作极为精细,纹饰细腻繁杂,线条华丽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无论开脸、衣褶纹理还是装扮,均规整精细,是尊难得一见的明代佛教造像精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檀香木自在观音坐像

高:26.8cm

图录号: 4682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6世纪・铜鎏金阿弥陀佛坐像

高:14cm

图录号: 4683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十五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高:37cm

图录号: 4685
估价RMB: 1,0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1,610,000(含佣金)

这尊造像初一看,给人的感觉是,体态挺拔饱满,开脸法相庄严,衣褶虚实有度,工艺精致,风格典雅,具有明代宫廷造像的典型特点,但可惜的是缺乏宫廷造像所具备的标记性刻款。然而从史学的角度来看,明代中早期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年代,明代建立后,为了确保西部边陲安宁,对西藏地区实行「众封多建」的宗教笼络政策,中央政府便是通过宗教这一纽带来维系中央与地方上的关系。引用黄春和老师的话说:“据记载,当时在皇宫之内设有多处供奉藏传佛像的佛堂,如英华殿、隆德殿、大善殿和乾清宫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大善殿。该殿建于明永乐年间,明人汪师韩记载曰:“明永乐中,建大善殿,以金银塑佛像百六十九座于梁上,备诸淫亵状。”它是当时宫中皇室成员奉佛的主要佛堂,也是皇帝接待藏传佛教高僧的地方,在明代史料中也频频出现它的名字。当年永乐皇帝接待大善国师室利沙和大慈法王释迦也失就是在此殿。明万历时释镇澄《清凉山志》记载 成祖接待室利沙曰:“永乐初,印度僧室利沙者来此土,诏入大善殿,坐论称旨,封圆觉妙应辅国光范大善国师。”同书记载成祖接待释迦也失曰:“入内,预赐免拜,赐座大善殿,应对称旨,上大嘉叹。敕安能仁寺方丈,上特书慰劳,所赐甚厚。”当时大善殿内供有很多佛像,而且大多与藏传佛教有关。如清人记载:“时西内创立大善殿,番僧出入其中。金银铸像,彝鬼淫亵之状,巨细不下千百余。”所谓“彝鬼淫亵之状”指的就是藏传佛教那些狰狞恐怖、奇形怪状的本尊和护法神像。遗憾的是大善殿内的这些佛像在明嘉靖时遭到一场浩劫,因为嘉靖皇帝崇奉道教,他听信道士谗言,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将大善殿及殿内佛像一并毁除,共有金银佛像一百六十九座,重一万三千余斤。所幸亦有少量留存下来,据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中记载,宣武区长椿寺多宝阁内的十八罗汉铜像,原来即为大善殿内供物。毫无疑问,大善殿内的这些佛像都应出自当时的宫廷造像机构。当然,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明代有两座大善殿,一座在南京皇宫,一座在北京皇宫,永乐皇帝接待大善国师室利沙和大慈法王释迦也失都应当在南京的大善殿,而嘉靖帝撤毁的应当是北京的大善殿。其中,北京大善殿被毁后,在其基址上兴建了慈宁宫,位于今天故宫西路隆宗门西侧。”
此尊造像为合金黄铜铸造,壁厚胎重,头饰螺发,头顶肉髻高隆,髻顶安宝珠,大耳垂肩。额头宽而窄,下颚微收,眉弓与鼻骨连成一线,鼻梁高耸,从侧面看与额头基本成一线。双目低垂,两眼角微微翘起,给人呈现一种睿智之感。颧骨和下颚饱满而含蓄,给人以神态安详之感。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纹的做法和走势完全贴合于身体结构之上,且把衣纹转折处的力度和衣褶的垂坠之感表现的淋漓精致。生动表现出僧裙向内收起的自然状态,优美自然,衣缘上刻有精美的缠枝莲纹饰。如果你细看便可发现,这些纹饰是以前艺术家用刀一点一点錾刻出来的。足见此工艺之精细。身形壮实,肩宽腰细,结跏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典型的汉藏宫廷佛像的审美倾向。左手横置脐下结定印,右手下垂结触地印,表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降魔成道的姿势。手部做工饱满,从侧面看,给人手指轻触地面的那种轻坠之感。莲花座为双层束腰式,造型规范,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联珠纹,我们仔细看便可发现,此联珠纹是艺术家一颗一颗排列上去的。上下仰覆莲瓣饱满有力,周匝环绕,其头部饰有立体感较强的卷草纹。整体造型端庄,结构匀称,工艺精细,形象庄严,堪称一尊完美的宣德时期的佛教造像精品。
参阅:北京匡时十周年春季拍卖会,3752号,成交价21275000人民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唐・铜鎏金持灯罗汉立像

高:8cm

图录号: 4686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吕洞宾醉酒像

高:17cm

图录号: 4688
估价RMB: 48,000-58,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晚清初・檀香自在观音坐像

高:27cm

图录号: 4689
估价RMB: 120,000-15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3世纪・合金铜释迦坐像

高:18.5cm

图录号: 4690
估价RMB: 400,000-500,000
成交价RMB: 632,500(含佣金)

关于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的经典场景,在各种版本的“佛传故事”中都有着详尽、一致的描述:悉达多太子,毕钵罗宝树下,双腿盘坐,两手禅定,誓愿如不悟道、永不起身。彼时障碍化身魔罗,以威逼利诱意图扰其思绪,太子不为所动,只以右手轻触地面,并言“大地为吾证言”,刹那间,魔罗所立之处石土崩裂,一切魔障纷纷坠落。释迦牟尼至此成就伟大正觉。毫无疑问,佛陀成道的形象就源自被称作“正觉地”的菩提伽耶,但在佛教艺术的初兴阶段,如贵霜王朝时期、犍陀罗以及马图拉地区的石雕中,“成道像”还未成为主流题材。在笈多王朝灭亡后的约一个世纪内,表现佛陀成道形象的铜制造像开始在印度比哈尔邦出现,而其大量流行的时间则被推至帕拉王朝(8-12世纪)时期。帕拉时期佛教艺术极为兴盛,而作为主要艺术产出地的菩提迦耶也在10-12世纪期间制作出大量的石雕、铜铸造像精品,佛陀成道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除了供奉于佛寺内的大型造像外,存世还有许多尺寸小巧、工艺精致的铜像,它们很可能出自菩提伽耶大正觉寺周边的作坊,均以大正觉寺主供佛为蓝本,制作目的则是以方便携带为主,以供来往圣地的信徒请购,并带往各地,其中便包括西藏、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佛教兴盛的地区,其艺术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上述地区产生影响。

在此尊佛陀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十分浓郁的东北印度美学特征:发髻高耸、面部饱满、眼窝深邃、五官均被细致的刻划;躯干的塑造富于肉感、袈裟紧贴身体、边缘饰以几何形图案、一侧衣襟从佛陀左手掌心自然垂落;四肢修长、腰腹部突出,凸显出写实的肉体质感;双层莲座显得十分厚重、上缘与底部有一圈突起的连珠纹。另外,在底座正面横置一只金刚杵,意味着此件作品除了表现释迦牟尼成道的图像学意义外,还可被视作密教金刚部部尊不动如来,显教与密教的双重属性,也是帕拉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11世纪开始,帕拉艺术的影响在西藏地区逐渐成形,而12世纪晚期穆斯林的入侵,更直接导致佛教在印度的彻底衰落,大量造像匠人随同僧侣逃往西藏,与此同时,在西藏西部至中部的广袤地区,带有鲜明帕拉艺术色彩的造像开始大规模出现。从这尊造像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分析,其制作年代可被确定在12世纪晚期-13世纪早期,来自印度的工匠很可能直接参与了其制作过程。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高:15cm

图录号: 4692
估价RMB: 180,000―2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尊鎏金造像额头宽阔,眉尖有白毫,面相圆润饱满。佛陀手臂及双手塑造浑圆而富有弹性。左手脐前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着袒右式袈裟,袈裟贴体,凸显肌肉感,衣纹采用湿衣法,佛像衣薄如蝉翼,紧贴身体、人物刻画细腻,细节一丝不苟。底部为双层莲瓣纹底座,上下两端刻一圈连珠,仰俯莲瓣饱满,瓣面肥厚,端正美观。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鎏金诞生佛立像

高:22.5cm

图录号: 4695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59,800(含佣金)

释迦诞生像即佛主释迦牟尼出生像,佛经称释迦 「兜率天降生」、 「白象入胎」、 「住胎说法」,最终从摩耶夫人「右肋降生」。佛祖降生后,即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并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同时做大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在汉地,由于尚左为尊,所以汉传造像中释迦诞生像身穿汉式幼儿肚兜,「以左手指天,右手指地」。此像即为表现「释迦诞生」这一典故而造。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木胎龙女立像

高:35.5cm

图录号: 4697
估价RMB: 50,000-70,000
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观音头像

高:38cm

图录号: 4698
估价RMB: 10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15,000(含佣金)

此木雕观音头像高三十八公分,头顶束高发髻,额前发沿分隔工整,帽观遗失。菩萨面相平和,神态静若,额广正平,双木静闭,眉如初月,鼻骨丰挺,上下唇上朱漆犹存,双耳垂肩,颈部刻三圈褶皱。由现有的衣着判断,此像应着披肩敞胸长裙,体积较大的观音造像,其面容沉静,木胎外壳古朴,历经几百年普度说法。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 「封侯拜相」根雕摆件

高:92cm

图录号: 4699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出土文物来看,战国时期就有木雕的螭状「角形器」,南朝齐高祖所喜爱的「如意」,隋唐皇宫的龙形装饰品,五代贵族居室中的精致家俱,宋元的佛像,都有以树根为材制成。而诸如此类体现文人清趣的根雕,讲究形式的奇美,以「天人同构」为造型的手段和目标。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艺术家在此件根雕上花费了不少心思,我们如果从左往右看,从象鼻的纹路刻画,到象牙的雕饰,再到象脖的褶皱,雕刻的惟妙惟肖。但如果我们再退后从右往左看,我们会发现,一个隐含在作品中的更大的象头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一个被艺术家精心雕刻出来的圆形,便成为了象的眼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更加突出艺术家的匠心和天然成型的神妙。此件随形摆件的内容主要寄托着文人对于事业和健康的美好祝愿和向往。主体为象形,其中松树上的猴子、鹿和观音右下角的金蟾都寓意着封侯拜相、财源广进之意。在象形正中一观音端坐于莲荷之上。表达着艺术家对于事业和健康的精神寄托。从其工艺和造型上看,应是清中期的一件精品。此类随形摆件存世极少。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3世纪・铜鎏金释迦坐像

高:38.5cm

图录号: 4702
估价RMB: 1,800,000-2,500,000
成交价RMB: 3,335,000(含佣金)

不管是信徒或藏家,释迦牟尼像是一定要有的,因为他是教主,是信仰的灵魂,也是所有佛造像的基础。因此,数量最多也最普通的是他,但最顶级的佛像精品也是他。对于收藏者来说,能否持有一件出类拔萃的释迦牟尼像,将成为检验其收藏水平的标准。评鉴一件佛造像是否出类拔萃,得从工艺、艺术、宗教、历史等四个面向来审视。本件作品,不管从哪个面向来看,都是极其完美,非常稀有。先从工艺方面说起,本件作品的材质为红铜鎏金,铜质为红铜利玛,脱金部位长期氧化成深咖啡色,但一经搓摩立即显现油亮光泽。鎏金极厚,且抛光和压金功夫非常到位,整体表面如蛋壳滑顺,金色如蛋黄,给人一种难以描述的温馨和喜悦感,这是早期尼泊尔精品的特色之一。通体厚胎浇筑,莲座为仰覆式,莲瓣双层,上层细小瓣尖有卷纹,下层宽大有边沟,平整中见微微曲线,这种造型貌似简单,工艺上却很不容易,一点马虎很容易就被察觉。莲座背部用阴刻方式刻出花瓣,这在十四世纪以后的尼泊尔作品是比较少见的,反而偶见于后藏和藏西的14到15世纪作品,揭示这种风格也是尼泊尔流传到西藏。其发旋像比一般突起,顶髻较高,上面的摩尼宝珠也较大,这特征较常见于13世纪以前的作品。袈裟为贴身式样,除了衣边有宽幅刻画外,其他貌似裸身。左手臂和身体之间的袈裟是后贴上去,这也是尼泊尔的典型做法,因为尼泊尔作品重视身材的线条,而这样的处理方式才能充分展现身体的立体美感。左手手背紧贴脚跟,这也是较早期佛像的特征。对佛像来说,开脸是最重要的,除了宗教感受,也是展现工艺和艺术的关键部分,以及判断作品产地的关键报告。本件作品眉长眼长,微微上扬,眉心有一颗代表天眼的水滴型珠,鼻头细小,鼻梁高耸,唇厚嘴小,和鼻子构成长锥形,下巴两肉凸起,整体给人的感觉除了世俗的俊美,还有宗教感受上难以言喻的神秘和神圣感,这种开脸仅见于早期尼泊尔作品中的精品(参考图)。其双耳也极有特色,耳朵微向前且向下翻,耳垂很长,微微外撇,这种耳形加开脸,极罕见,相似的作品可以对比一件珍藏于尼泊尔巴谭(BATAN)博物馆的释迦牟尼。
佛像制造的目的是为宗教服务,所以很难以艺术标准去检视,不过还是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的艺术性是非常高的,譬如这件。艺术性也有两种标准,世俗和超俗,以造像而言,世俗的艺术标准应该一定的写实,并符合力与美。超世的标准则要超越写实,追求心灵震撼。佛造像的演变也是从写实、超俗,一路走到后期形式化。健陀罗的写实就不说了,尼泊尔作品从8世纪以后其实已经进入超俗的追求宗教感阶段,但早期还是偏重身体比例和肢体语言的。本件作品在艺术上的重要成就,就在于追求超俗的同时又不失去写实的核心价值。本件作品的比例非常匀称协调,关键的部位如胸和手脚也都能充分以肌理现出力度与动感。很多追求超俗的释迦牟尼作品不是过于壮胖就是过于受偿,脸相也容易变得怪异。本作品呈现端庄优雅的气质,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宗教感,除了神秘、深邃的意境,也能充分感受到佛教作品最高要求:慈悲、智慧与力量。其坐姿挺直而舒展,肢体放松自然,作为一件除了礼拜还能做为禅修指导的法器来说,是极其殊胜和珍贵的。尼泊尔与西藏之间的工艺技术和文化交流,是喜马拉雅文化圈重要的一环,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曾有过浩瀚的作品,但具足工艺艺术与宗教内涵的优秀作品并不多,加上各种历史因素的破坏,能留下来的传世品极其稀少。本件作品,除了自身的水平可以作为博物馆级的珍藏之外,其风格上的一些细节与特色,更可以做为喜马拉雅艺术史研究的一些重要参考。他本是著名西藏艺术学者陈百忠先生的个人珍藏,多年来一直摆在其书桌,陪伴其工作与研究。陈先生说,从收藏佛像以来,他一直相信佛像自己会找主人,好佛像终究会找到好主人,也许他会回到自己身边,也许找到新主人,只要善缘,都好。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唐・铜鎏金观音立像

高:29.8cm

图录号: 4703
估价RMB: 400,000-5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尊唐代观音立像高度近三十公分,头后有火焰纹头光;头光采用镂空处理,做成光芒四射的造型。菩萨发髻上有化佛,面相圆润丰满,五官清晰,弯眉细目;上身袒露,胸前饰璎珞,肚脐以下着薄透贴体长裙,身姿婀娜,胸、胯、臀呈「S」形扭转,典型的唐代造像姿态。身体两侧的帔帛自肩部飘下,极富动感。右手持浮尘上举至肩,左手下垂拿净瓶。灵动的长缯带由双肩向下流动至双足两则,下有四方型台座。整体造型完美,工艺精湛,满鎏金厚实明亮。菩萨容颜端庄,秀丽轻盈,体态健美,轮廓线婉转优美,充分体现出唐代佛造像的线条美。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交脚普贤菩萨坐像

高:19.5cm

图录号: 4704
估价RMB: 180,000-220,000
成交价RMB: 264,500(含佣金)

普贤菩萨象征理德、行德,与文殊菩萨的智德、正德相对应,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右、左胁侍,被称为『华严三圣』之一。此尊菩萨以交脚姿态坐於象背之上,一般普贤菩萨造像以跏趺坐和自在坐为主,此像交脚而坐是造像中极为少见的样式。普贤头戴发箍,发丝一律向后,留有披髮,耳饰圆形耳珰。面相方正清秀,额头平广,弯眉细目,眼睑微启,小嘴薄唇。体态匀称,身着通肩僧衣,带璎珞,手持经卷,右腿交于左腿前,从容大度。其下大象长鼻垂卷,俯身回头,身躯强壮,以臣服姿态卧与单层莲座之上,彰显普贤菩萨的威严。造像整体线条简洁,造型朴素简约,品相完整,工艺精细,黑褐色皮壳朴实凝厚,气韵强大。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木胎骑狮天尊

高:25.5cm

图录号: 4705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铜鎏金佛陀涅槃像

高:9cm

图录号: 4706
估价RMB: 280,000-350,000
成交价RMB: 437,000(含佣金)

佛陀涅槃的意义不同于常人的死亡,人的去世是生离死别的悲剧,而佛陀涅槃是佛教追求的最高理想。此尊造像释迦牟尼左胁累足而卧,双足相叠,该姿态是佛陀涅槃的重要特征。横卧的释迦头朝左,是基于古印度以左为北的观念,累足而卧,北首横卧。古印度死者头朝南是普遍现象,将释迦描述为头朝北,也许是表达他并非死亡,而是超脱的意思。卧床上下做叠层,中间束腰,不做雕刻,该形态也是须弥山的样式。雕像表面金色柔和自然,雕刻传神,题材在金铜造像中较为少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8世纪・木胎漆金无量寿佛坐像

高:69cm

图录号: 4707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来源:纽约 邦瀚斯
出版:《思量》2016年 P74页
参阅: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元・铜观音坐像

高:19.7cm

图录号: 4708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像头戴五花冠,花冠正中有化佛,头顶束葫芦状高髮髻,余髮结成髮辫垂於两肩,双耳垂圆环。面形方正,额部宽平,眉骨和眼眶分别刻两道线。上身胸前饰项圈和长链,项圈下缀连珠式璎珞,留有多个嵌珠的孔;下身着湿衣长裙,跏趺端坐於束腰式莲花宝座上,双手结印,莲枝从手掌而出,在两侧肩头盛开莲花,表明此像表现的是中原流行的正观音或称圣观音形象。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山西木胎漆彩罗汉坐像

高:48cm

图录号: 4709
估价RMB: 250,000-300,000
成交价RMB: 414,000(含佣金)

此像罗汉像头戴禅巾及肩,面目清秀,眉目修长,双目圆睁,右手持念珠,左手在一侧支撑,做自在坐于台座之上,静虑深沉的表情。身着袈裟,衣纹刻画概括而写实,颇具生活化,表面有凹凸的漆雕纹样修饰,此工艺显出造像在当时的品级之高。衣褶层次分明,映衬罗汉的体态。该罗汉像高四十八公分,漆彩工艺能保存如此完整实数不易,是一件难得的明代存世佳作。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5世纪・木胎漆金观音立像

高:74.5cm

图录号: 4710
估价RMB: 70,000-1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尊观音像立于双层莲座和涯石之上,高有七十四公分,束高发髻,头冠和胸前璎珞为金属雕花件修饰,显得格外精致华丽。菩萨像面部相比中原造像较平,弯眉细目,眉间嵌宝珠为毫白,鼻梁为东亚人样式,五官制作规整,头部后方有圆形火焰背光,仅仅一圈,典型的日本佛教造像样式。观音的衣纹分层处理,避免了繁复的衣褶线条,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
参阅: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十二世纪木雕观音大势至菩萨。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东魏・铜鎏金菩萨立像

高:14.5cm

图录号: 4713
估价RMB: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RMB: 2,300,000(含佣金)

中国佛造像中,菩萨具有女性柔美的一面,是仅次于佛陀的第二等果位,她是来世间渡人为主,故菩萨具有世俗化,生活化特征的形象,相对主尊佛陀像而言更有人情味和更生动的表现形式,在庄严肃穆的佛教氛围里起到了温婉的调和作用。唐代以前的菩萨有一些具有男性面貌特征,留有胡须,宋以后便完全女性化了。服饰通常用来判断拍品年代的标准之一。在唐以前,由于皇家的威仪根深蒂固,华美的服饰往往用来表达最尊贵的地位,故菩萨的衣着穿戴和当时社会的皇家贵族名流等服饰有共通之处,特别是最早期的菩萨配饰具有明显的印度服饰配饰特征,有的直接就是搬来挪用,比如璎珞,手钏,臂钏之类。与主佛相比,菩萨服饰繁复精巧,雍容华贵,各朝各代又总不断的加入自己的审美喜好。比如北魏时期由于崇尚南朝汉族文化,菩萨造像就模仿魏晋名流的服饰来塑造,具有清逸俊秀之美。北魏最早期的菩萨造像受印度地区的犍陀罗风格影响,体型浑圆,身上的装饰具有浓烈的异域特征,至北魏中期开始,特别是迁都洛阳以后佛造像的汉化特征就很明显了,其中受南朝的影响非常大,菩萨逐渐体型清瘦,服饰也也具有汉族人的特色,天衣,披巾等,飘逸俊秀,体现了北魏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那种高洁精神。此尊菩萨高14.5cm,在东魏期,由于铸造工艺、战争以及经济等因素,此单体造像的尺寸在同时期的佛像中算比较大型的,且此时期板凳佛为多,单体造像比较少。造像的核心在于脸部。因为脸部是整尊造像中最能向观众传达精神力的地方。此尊面相还保留有北魏晚期的“瘦骨清像”的意蕴,头部微微向前倾,脸部刻画生动自然,那慈祥的面孔,微睁的双眼,好像在冥冥之中能感受到人间的疾苦;微翘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慈祥的微笑,给人一种和善亲切之感;繁复重叠的衣纹和流畅自如的衣纹和流畅自如的线条表现极富韵律感。天衣的肩部如翅膀一般展开,幅度较大,第三层有卷曲扬起感,显得洒脱俊秀,这一点是北魏至东魏早期菩萨的独特细节,东魏中晚期至北齐便上收,并紧贴肩膀了。天衣从肩部后背围绕至前面交叉垂下至膝盖间,然后上扬绕至手臂并垂下,左右垂下分出三到四层飘带,与肩部的飘带呈层进关系,使整尊造像看起来更富有层次和韵律之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此时期的菩萨造像身上璎珞开始多见,东魏以后至北齐,璎珞逐渐精巧细腻,其中原因可能是受印度笈多王朝的影响,注重肌体的美感,注重菩萨华丽的珠链装饰。项圈延续了北魏邺城地区的风格,呈一个圈状,在胸部中间有突出的尖角,艺术家就是通过这种简洁的形式,来进一步凸显出脸部造型的精致和天衣璎珞的华丽。此尊造像从开脸、衣饰等都沿袭了北魏时期的造像风格,然其另一特殊之处在于他的发髻。我们常见的菩萨像多以三叶花冠为多,如此扎起的花冠不多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关公坐像

高:83cm

图录号: 4716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

此尊关羽像正襟危坐,左手抚於腿上,右手上曲捻须,显出超凡的气度。造像头带锦帽,面庞方阔,浓眉凸起,神情凝重威严。身着长衫,手臂和腿部露出铠甲,夹片粒粒被雕刻出来,身上衣纹简练,表面原本鲜亮的漆彩大部分褪去,露出木质素胎。整尊造像雕工概括简练,而关公的形象传达的精准到位,造型优美,显示了我国古人社会对关公的无比尊崇。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铜鎏金「庚寅」款无量寿佛坐像

高:20.5cm

图录号: 4717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82,8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5世纪・合金铜般若佛母坐像

高:21.9cm

图录号: 4718
估价RMB: 180,000-250,000
成交价RMB: 207,000(含佣金)

般若佛母出自《大般若波罗密多经》,以及《般若心经》,以三世一切诸如来皆依般若妙智悟道证觉故,称其为能出三世诸佛大佛母,摄持菩萨。以父母之中,母之功最重,是故佛以般若为母。此尊般若佛母化相为一面四臂,其中一左手作定印置于脐间,一右手持一金刚杵举起,另一右手托一部《般若经》于胸前。佛母面带微笑,双目微睁,肩头飘带环过头顶宝冠。身佩众多连珠宝饰,帽观、胸前璎珞和臂环都镶嵌有宝石,跏趺坐于仰俯莲花束腰座上。整像面目生动,肢体和身型修长且唯美,细节刻画精准到位,为藏传佛像中的精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鎏金地藏菩萨坐像

高:40cm

图录号: 4719
估价RMB: 100,000-150,000
成交价RMB: 161,000(含佣金)

此尊地藏菩萨全跏趺而坐,左手结禅定印托摩尼宝珠,右手上扬掌心向外施无畏印。头戴花冠,双目俯视,神态慈祥柔和。上身着双领式通肩袈裟,胸部配饰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高束腰长裙,这是明代汉地造像常见装束。菩萨面部、手脚、和前胸肌肤部分有鎏金而衣服发冠部分则是铜胎不上漆,用金属色泽差异表现地藏菩萨的金身。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文殊菩萨坐像

高:34cm

图录号: 4720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是明代世间崇奉的常见造像题材。此尊造像游戏坐姿坐于雄狮背上,左臂肘部支于左侧花几上,右手自然搭于右膝,闲情逸致。面相方圆端正,神态安详,现慈悲祥和之女相。上眼帘较宽,这是明早期汉地造像的特征。头戴宝冠,胸前饰有多个「U」形连珠式璎珞,从背面的璎珞装饰可以发现,通常我们看到的明代造像背后以简洁的服饰为多,在菩萨的前后都雕刻有璎珞的相对较少,并且我们发现其是三层工艺(璎珞为第一层,衣饰为第二层,飘带为第三层。)层数越多,对当时艺术家的艺术水准要求就会越高。其铸造和打磨工艺也会越复杂。左肩披络腋,下身着长裙,饰有连珠式璎珞,富有装饰情趣。且这种满工花卉卷草纹的下裙是典型的宣德至成化期的装饰造型。裙褶自然流畅铺于莲花座上,生动自如,采用了汉地造像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经过与同时期的造像相比较发现,其半弧形三足狮首扶手是其又一特色。通常的菩萨坐像是没有此类扶手的,因为这类扶手大多与主尊不能一体铸造(如同镂空的飘带一样),是在相互分铸之后再焊合在一起,之后还需要通过打磨把焊点除去。这种复杂的、不计成本的工艺基本用于皇家或者大寺庙之中。坐骑雄狮姿态威猛,造型生动。四肢爪子通过镂空铸造的方式显得更加的立体有张力。一缕缕狮尾向上飘起,显得更加的生动威猛。下承单层覆式莲花座,整座与同期相比,更显宽厚,使整尊造像显得更加稳重,比例更加协调。莲花瓣饱满圆润,端头饰有云头纹,制作精致,颇具永宣造像之遗风。整体造型端庄优美,皮壳呈古铜色,做工精美,线条流畅,雕塑美学视觉强烈,品相完整,乃明代汉传佛教造像中的佳作精品。
参阅:北京翰海・2011年十一月十九日・第3868号 成交价195.5万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辽・木胎菩萨坐像

高:41cm

图录号: 4721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 1,127,000(含佣金)

此像隽永端凝,以佛教神祇观音为题。观音本为凡人,经长年修持、虔心向佛,几经轮回,终证悟涅盘,得入自在无碍之极乐净土。但观音终舍逍遥之境,只为返回世间,渡众生苦厄。正是为此,观音在信众心中的地位格外尊崇。本尊菩萨的梵文名为「Avalokitesvara」,意谓「观世」,乃大慈大悲之化身。菩萨在中国又名「观音」,源自「观察世间音」一说。本尊面容祥和,双目轻阖垂视,彰显了菩萨循声救苦之法力,而自然逼真的身姿和衣裙,则用以衬托其平易近人。观音坐姿闲适,双腿呈全跏趺坐。此尊为男身,盖因其面相以及袍下躯干清晰可见。及至明代,观音始蜕变为女相,想必是其慈和悲愍的形象(尤其是送子观音)与女性更为契合。观音的衣着大致呈印度风格,承袭了佛教从天竺传入汉地时的古风,其袒身露体的样式与汉服大异其趣。本尊腰系长裙,腰际束带外翻,褶裙下摆及踝;上身系一婆罗门索结,肩披帔帛,斜飘于胸前,末端恍若随风轻扬。顶束一工整高髻,数绺青丝飘垂,长耳佩饰耳珰。此像头戴精美宝冠,冠正中有一穴,原先或饰常见的化佛坐像,其胸饰缨络。菩萨出家前地位尊显,故其衣饰华美,作印度王子打扮,与佛祖简朴的衣着迥然有别。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康熙・铜鎏金大威德金刚立像

高:16.3cm

图录号: 4722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

此尊金刚像为牛首人身,头顶红发竖立,象征忿怒以摄邪魔。主二臂手握钺刀和嘎巴拉碗,其余手臂原应持铃、杵、刀、剑、骷髅等兵器和法器,各有寓意。裸体代表脱离尘垢,头戴五髅冠,身披象皮,颈挂长蛇,所饰项圈,璎珞制作精细,流畅自如。本尊大威德金刚造像为独身像,造型比例结构精准,骷髅冠、璎珞、臂钏及手足等刻划细腻写实,做工精美,时代特征鲜明,是汉藏风格造像的代表作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木胎漆金阿弥陀佛坐像

高:62cm

图录号: 4723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8,4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宣德・铜药师佛坐像

高:30.8cm

图录号: 4724
估价RMB: 300,000-450,000
成交价RMB: 471,500(含佣金)

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据《药师经》说,他曾发十二大愿,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这尊药师佛坐像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宣德宫廷风格。结全跏趺姿端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捻药果。螺发肉髻,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方圆端庄,鼻梁修直,眼睑低垂,眼睑较宽,双目微睁,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典型的明代宣德宫廷造像面相特征,肩宽胸厚,体态健壮,手脚刻划细腻写实,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采用内地传统写实性技法并錾刻花纹,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衣褶为台地式,层层起折,高大莲台,莲瓣层迭交错饱满。此尊药师佛的面相,衣褶,莲花的莲花瓣等各方面均秉承宣德造像的风格。整尊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大方,比例舒展匀称,胎体厚重敦实,打磨光滑细致,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明代宣德宫廷风格造像中的精品。亦是近年市场出现的数件精品之一。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北周・汉白玉思维菩萨坐像

高:17.5cm

图录号: 4725
估价RMB: 350,000―500,000
成交价RMB: 563,500(含佣金)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闻思修是契悟菩提,证到三味的方法,所谓闻就是听,从耳根听进去后,还要思,思就是想。思惟想了以后还要修,修就是学,将听明白的道理运用在日常生活或禅修之中。思惟像这一独具魅力的佛教图像,宴坐思惟,修行精勤,心无放逸,此思惟图像意味着菩萨修行的深厚关系,沐浴着悟道的光辉。思惟亦可用“念”来表示,如正思惟,正念,从凡至圣的修行过程,象征着思惟悟道的觉者之相。思惟像形成于西北印度的犍陀罗,伴随着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半跏思惟思惟像流行于南北朝时期,思惟菩萨像提供了苦难时代人们对为思惟悟道的追求,一个清净洒脱,沉静的“觉者之相”,从忧患和痛苦的时代意识中超脱而出。中国佛教艺术历史悠久,石雕佛像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而说到南北朝的白石佛像,我们会想到邺城和曲阳这两个地方,而此尊思维菩萨像从用料和造型上看,应是属于曲阳地区。此思维菩萨高发髻,面相丰满,袒露上身,肌体圆润。裙裾簿薄地贴在身上,褶纹清晰,较好地表现出丝绸的质感。菩萨盘膝而坐,左手屈肘撑于腿上,右手屈肘上抬,头向右倾斜,双目微合,作思维状。其姿态之优美,神态之恬静,结构之准确,手法之简洁,均达到了高超的水平。且此尊佛像来源清晰,由多个著名的古玩商递藏且出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可流通的高古造像艺术精品。
来源:壶中居旧藏 东京;怀古堂旧藏 纽约
出版:松原三郎《中国佛教雕刻史论》vol。2,1995,PL,532b;怀古堂《the aesthetics of change》2007,LOT63号,p190页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沉香木观音童子龙女像

高:17cm

图录号: 4726
估价RMB: 220,000-250,000
成交价RMB: 253,000(含佣金)

此观音携童男童女像由檀香木雕刻,主尊为帽斗观音,斗下有冠,双目微睁,曲膝自在坐,左手于膝上持念珠,右手上举持浮尘。左右刻一对童男童女;童男弓背,双手合十;童女手捧宝珠,为典型龙女样式。底部为镂雕涯石底座,岩间有各式吉祥花卉参差其中。整体造型紧凑和谐,刀锋灵力,一气呵成,为清代尚好工艺。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武将立像

高:44cm

图录号: 4727
估价RMB: 140,000-180,000
成交价RMB: 195,500(含佣金)

此像为明代京津地区武将造型,雕像都带武官斗,面庞方阔,眉眼上挑,浓眉交蹙。左手上曲竖刀,右手向后摆,身披金漆战袍,内着甲胄,膀阔腰圆,衣纹刻画简括自然,肘部衣袖随风飘起,整体姿态雄健有力,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形象威武。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药师佛坐像

高:24.7cm

图录号: 4728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五代・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

高:10cm

图录号: 4729
估价RMB: 700,000-800,000
成交价RMB: 862,500(含佣金)

大日如来,又称毗卢遮那,梵音名号Mahavairocana,是佛教所说理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是理智不二的法身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的最高神明。在密宗的造像布局中,通常以毗卢遮那佛为主尊,配以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构成五方佛的组像,称之为金刚界的五智如来。
此尊大日如来面型方圆饱满,神情安定自若,头戴彰显其尊贵地位的五佛冠,束冠缯带自两肩垂至腰部。造像结金刚跏趺坐,双手当胸结智拳印,身姿端正,侧看较为扁平,表现出这一时期造像的鲜明特征。大日如来佩戴精致的项链、钏镯,身披袒右肩式袈裟与帔帛,衣裙轻薄贴体,同时在衣物的处理上大幅度简化,只在造像身姿上阴刻线条表现衣褶。莲座呈圆形向下收束,满饰层叠错落的仰莲瓣。佛像背面有插槽,原应有单铸的背光。此像以青铜铸造,鎏金与胎体结合紧密,部份颜色已褪去,更加凸显其古朴神韵,距今一千多年,题材尊贵,品相上佳,可遇而不可求。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唐・铜十一面观音立像

高:23cm

图录号: 4730
估价RMB: 300,000-40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早在北周就有翻译的《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当时未广流传,直至唐代密教兴起。十一面分别是:前三面慈相,见善众生,大慈与乐;左三面嗔相,见恶众生,而生大悲(威猛降伏);右三面菩萨面,净业行人,劝进佛道;最后一面,暴大笑面,见善恶杂秽众生,而生怪笑;顶上一面作佛面。其中十一面各戴花冠,花冠中各有阿弥陀佛。密宗,可分为两派:胎藏界和金刚界。因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亲自灌顶,不经阿阇梨亲自授三昧耶戒,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故称为「密宗」。这在当时的印度还是比较新鲜的事,但因中印间交通发达,很快地就传播过来了。相继来唐的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71—741),本来修学地点不同,分别传承胎藏界和金刚界的法门,及到达中国之后,互相授受,就融合成更大的组织。接着经过一行(683—727)、不空(705—774)的阐述,更充实了内容,乃于一般的佛教而外,创立密教(从真言秘密得名)一宗。密宗的观音主要有六种形相,称为「密宗六观音」,即圣观音、千手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此宗带着神秘色彩,为统治阶级所特别爱好。当时几代帝王都对不空十分优礼,并以官爵相笼络,这样形成了王公贵族普遍信仰密教的风气。其影响所及,日本也一再派遣学僧来华传习,归国开宗。此尊十一面观音像高二十有三,坦胸上披帛,胸佩璎珞,下着裙,一手持莲花,另一持净瓶。造像端庄华美,尺寸巨大,造型完美,铸造精湛,堪称皇家供奉之精品。相似类型可参考唐《鎏金铜六臂十一面观音立像》 天水市水月寺征集 天水市博物馆藏和2019年苏富比春拍唐末-五代铜鎏金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坐像,成交价约1382万元。
参阅:2019年苏富比春拍 铜鎏金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坐像;天水市博物馆藏 鎏金铜十一面观音立像;201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 鎏金铜十一面观音立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鎏金童子立像

高:69cm 带座:84cm

图录号: 4731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977,500(含佣金)

此像应为善财童子,梵名Sudhana kumāra。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善财童子是佛教中四处参访求道,一生精进修行而成道者之典范。他诞生时,各式各样的珍奇财宝自然在家中涌现,取之不竭,因而取名为「善财」,但他却能视金银财宝如粪土,誓言修菩萨行。《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记载,文殊菩萨在福城说法,善财听法后发心修行,开始了他孜孜不倦的参学之旅,终于悟道,这即是「善财五十三参」之经典传说的由来。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参,是善财到补怛洛伽山参访观世音菩萨,接受指点教化,成为菩萨。此童子立像体量颇大,头束角形发髻,双耳带耳坠垂至肩部,着开衫长裤,裤外穿裙,颈带项圈,腰间束带,局部衣缘錾刻纹带。呈站姿,双手合十作礼敬状。面庞饱满圆润,嘴微张,双眼向上看,虔诚而专注。有飘带自胳膊缠绕,再婉转而下,带角飘拂,灵气十足。光脚踏于仰俯莲座之上。明代铜鎏金造像保存至今者已不多见,童子像更属罕见。虽童子外有明代典型的大红漆,却可看出其下的鎏金,整像制作细腻,线条流畅,雕刻传神,乃明代铜造像之杰作。配木座。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木胎金漆阿难迦叶立像

高:133cm、 135cm

图录号: 4732
估价RMB: 85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1,322,500(含佣金)

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大雄宝殿,释迦牟尼佛像的两侧常塑有两位比丘像,他门就是摩诃迦叶尊者及阿难陀尊者,他们皆为释迦牟尼佛之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因其聪颖多智,能将佛陀的开示,毫无错误、疏漏的重讲一遍;而迦叶尊者为「头陀第一」,因其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对于修行总是奋勇精进,永不退缩。此对尊者像,比丘形象,相貌较年轻者为阿难尊者,年长者为迦叶尊者。两位尊者均呈站立姿,特别是在眉毛,眼角及颈部的刻画上,可谓匠心独运,充分展示了古代匠师塑造人物的卓越技巧。身着交领僧衣,衣折线条简洁大方,疏密有致。这两尊的特色在于虽然时代久远,但是依然保有原来的漆彩,漆彩中的描金画的生动逼真。整体雕刻工艺精湛,仪态安详沉静,造型生动传神,权衡合度,堪称清代汉传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不为多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金漆达摩坐像

高:34.5cm

图录号: 4734
估价RMB: 70,000-80,000
成交价RMB: 80,500(含佣金)

来源:2014年 巴黎 佳士得
出版:《常住》2015 P80页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夹纻尊者坐像

高:20cm

图录号: 4735
估价RMB: 40,000-5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6世纪・铜红财神立像

高:14.3cm

图录号: 4736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36,8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铜「六品佛楼」迦舍佛坐像

高:16.5cm

图录号: 4738
估价RMB: 200,000-280,000
成交价RMB: 690,000(含佣金)

六品佛楼是清宫重要的建筑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这种独特装修的佛楼一再出现,反映出乾隆帝对这种建筑及其内部陈设思想的重视和青睐。六品指的是藏传佛教修行所必须经过的六个次第(阶段),即般若品、功行品、德行品、瑜伽品、无上瑜伽品父续、无上瑜伽品母续。每层楼上供小佛佛像,下层供佛殿和唐卡。每座六品佛楼共七间,除中间一间上下供佛与宗喀巴大师像外,其余六间分别代表般若品、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阴体根本品、瑜伽根本品、德行根本品、功行根本品,以契合藏传佛教黄教所主张的显密兼修、依次而行,由浅入深的思想。通常六品佛楼楼上每间供小型黄铜造像122尊,六间共供732尊,从乾隆二十二年至四十七年间(1758-1783),清宫先后修建和装修的六品佛楼达八处之多,紫禁城内有其四:建福宫花园内的慧曜楼,中正殿后淡远楼,慈宁宫花园内的宝相楼,宁寿宫花园内的梵华楼;长春园有其一:含经堂西梵香楼;承德避暑山庄有其三:珠源寺中的众香楼,普陀宗乘寺大红台西群楼,须弥福寿寺妙高庄严西群楼。目前,只有紫禁城里的梵华楼中的绝大部分佛像、唐卡和佛塔,甚至法器保存至今,其它各处或毁于战火;或毁于火灾;或楼虽在,内中一切供器佛像、佛塔已荡然无存;或文物流散在外,难获镜圆。
每尊小铜佛身上都有三处题记。莲台上沿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沿有此尊名号,背后有所属品间的名号。这样就可以保证各间之间的尊神不致混乱。此尊迦舍佛坐像,黄铜浇铸,肉身泥金。此尊舍利佛像,呈比丘相,全跏趺坐于双层卡垫之上,观其圆首光额,身型饱满健劲,着右袒式袈裟,下身高束腰长裙,衣褶随形,沿边连珠、錾刻花纹细巧精致。观其面目,隆眉纤目,点染黑色目珠,又长耳、高鼻、翕口,凝神观照模样。一手于胸前持经书,一手胸前持说法印,指势优美。双层卡垫,刻划细碎花饰,上层中铸「大清乾隆年敬造」款;下层前中刻「迦舍」名款,后中刻「般若品」品间款,名款与品间款均单刀可就,刀法劲力,字体硬朗。整观,尊像泥金雅致,工艺纯熟,据特征,乃清乾隆宫廷造办处典型之作,与梵华楼般若品部迦舍佛整体风格类似,亦当出自宫廷六品佛楼八处之一的般若品间。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玉质象鼻财神金刚橛

高:5.5cm

图录号: 4739
估价RMB: 180,000-250,000
成交价RMB: 230,000(含佣金)

橛本是兵器,被藏传佛教吸收成金刚橛,为法器。其材质有铜、木、象牙等各种,一般做四面又称四方橛;上端有柄,柄上会刻有明王、大鹏鸟等护法神。此金刚橛由白玉雕刻而成,上端刻象鼻财神,这类材质和这类雕刻题材在金刚橛中非常罕见。象鼻财神做四臂,其下为莲瓣座衔接四面橛刃,刃为镂雕,雕刻工艺精湛,玉质白净,应是乾隆时期京造工艺。虽体积小,却非常稀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当代・智慧双运 黄玉摆件 张永来

72×39×32mm

图录号: 4740
估价RMB: 150,000-180,000
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

此件「智慧双运欢喜佛」以青海黄玉制成,玉质细腻莹润,色泽浓郁,主尊头戴宝冠,身着菩萨装,身饰璎珞钏镯,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明妃身环帔帛,盘坐在主尊怀中,双手环抱其肩头,两者都慈眉善目,面呈寂静相。作者圆雕、镂雕的技法运用娴熟,佛像比例适宜,造型生动,雕工精湛,细节丰富,气韵饱满,不落窠臼。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乾隆宫廷・沉香木阿弥陀佛坐像

高:13cm

图录号: 4741
估价RMB: 1,500,000-2,000,000
成交价RMB: 2,300,000(含佣金)

沉香是由瑞香科植物在特殊的环境与因缘下产生的全新物质,质量好的沉香需要经过几百年土壤中熟化的过程。自古以来,沉香在中国有着极高的地位,特别是历代宫廷对沉香的推崇更彰显出其高贵的品质。沉香不仅用来焚烧使用,品评其香味,还可制成各类文玩艺术珍品,以供陈设、把玩。从档案记载来看,清代有大量沉香收贮到宫廷,而专门负责收贮沉香的机构主要是广储司茶库、户部颜料库和造办处库房,茶库和颜料库收贮各藩属国、地方例贡及皇商采购的沉香,而造办处库房主要收贮地方官不定期进贡的及造办处做活计使用的沉香。可见,清代沉香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沉香作为一种雕刻材质也受到造办处的日常使用。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有大量关于沉香成做活计的记载,这些详细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皇帝对沉香的喜爱。从档案记载来看,主要的器物有两类:一是实用器,以数珠、暖手、扳指等小型器物为主。二是陈设器物,如炉瓶、插屏、底座等。在制作工艺上,木佛的雕刻远难于铜佛的铸造,因为木雕是减法,一刀下去如果错了,将很难挽回,而铜佛的铸造是加法,可反复修改。此件拍品以整木沉香料为材,佛像和底座为分体雕刻,从尺寸、皮克和年份来推断,应为原配。从造像风格上看是典型的乾隆期宫廷造像风格。双手结禅定印,结全跏趺坐。头饰螺发,顶饰摩尼宝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方圆端庄,眼睑低垂,目光下敛,双目微睁,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衣纹采用传统写实性技法,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阿弥陀佛是梵文“阿弥陀婆佛陀”和“阿弥陀庚斯佛陀”的音译略称,意思是“无量寿”和“无量光”,是主持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形象为双手在趺坐的双膝上平行叠放,称为禅定印 。阿弥陀佛受到欢迎,主要应归功于佛经中对西方净土的渲染。据《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世界是琼楼玉宇,莲池中宝莲盛开,到处是奇花异卉,鸟语花香。人死后灵魂往生到那里,有仙人歌舞奏乐,衣食供养。众所周知,康乾时期的皇帝信仰佛教,康熙有为其母造99尊无量寿,乾隆时期有建八座六品佛楼,开创了雪堆白风格的仿古造像以及大量的无量寿佛。故也只有在那佛教盛行的年代,才能雕出如此工艺精湛的阿弥陀佛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金刚镢

高:24.8cm

图录号: 4742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1,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元/明・木胎文殊普贤菩萨一组

图录号: 4744
估价RMB: 120,000-160,000
成交价RMB: 138,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鎏金天王立像

高:17cm

图录号: 4746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托塔天王是佛教中著名的护法神,他原是印度佛教四大天王之一的北方多闻天王。该天王站立於方座上,左手举托宝塔。头戴花冠,顶束髻,耳侧缯带飞扬。面部肌肉凸显,双眼怒目圆睁,鼻梁短蹙,下颌及两腮鼓起,身着甲胄,足蹬云头靴,腹前有威武的兽头,鳞甲细密整齐,完全是一幅勇猛彪悍的武士形象。帔帛随风飘扬,自然流畅,十分写实。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鎏金佛坐及背光一组

高:27.5cm

图录号: 4747
估价RMB: 80,000-110,000
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

拍品为铜鎏金佛坐和背光,主佛遗失;方形的束腰佛坐底部为莲瓣纹托泥,束腰处镂雕,刻一圈瑞兽托举坐垫。上部佛光由头光和背光组成,刻一圈卷叶纹,下部做覆莲纹承接底座。佛教背光样式有多种,常见有圆形、椭圆形、舟船型、莲叶型等,背光的纹饰有火焰纹、卷草纹、莲纹、飞天纹等;此件京造佛坐鎏金完好,做工精细,可搭配京造佛像放置。
来源:2014年北京嘉德拍卖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晚清初・夹伫菩萨坐像

高:69cm

图录号: 4748
估价RMB: 450,000-550,000
成交价RMB: 747,500(含佣金)

夹纻像又称脱胎像,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到清代仍有一定的影响,且主要为皇家御用的高级工匠掌握。至今在承德外八庙、北京雍和宫保存了不少夹纻佛像珍品。主要由天然生漆、天然纻布及瓦灰等组成,以漆涂裹纻麻布制成,工艺程序复杂,先以黏土塑制泥模像芯,披贮布,层层涂漆,如此反复经过几十甚至上百道工序,等漆层凝固,褪模型,再在表面进行贴饰装銮。经过夹纻工艺的处理,佛像色彩鲜艳,呈现出光润亮泽的质感,并且不易开裂变形,能更好地保存佛像原本的神韵,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自在观音,至于称观世自在者,观世界形能自在无碍,对苦恼众生能自在拔苦与乐。此尊夹纻髹漆金自在观音像为明中晚期,同类的夹纻材质存世量极少,这是以北京地区的审美情趣交融其他地区工艺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宫廷风格。此尊观音头顶髻配以风帽,脸廓圆润丰腴,为典型汉传开相,眉形雕刻简练,一刻一划之间塑造出殊胜的美感,菩萨双眼微闭,眼角自然上挑,仿似俯视众生,鼻梁高挺,唇部雕刻巧妙且形象,嘴角上扬流露出慈悲庄严又似含笑意的喜悦之情,有别于一般常见菩萨较秀气的法相,似乎是难以参透的神秘面容。双耳紧贴面容,胸前璎珞雕刻细腻,排列规整。身着天衣如轻丝软绸般贴服柔软,同时紧贴的衣纹灵动飘逸,极富层次感,通过天衣来突出躯体的自然变幻,如曹衣出水,波浪形衣纹在行云流水的雕琢线条间彰显着力度和生命力。莲花台座花瓣肥硕饱满对称环绕,雍容华贵,宫廷气派彰显。整体来看,此尊菩萨的气韵内敛含蓄,却让人过目难忘,观摩愈久,愈会倾神关注,此为典型的汉传佛像之气质。温润慈祥的风韵由外往里收敛,慢慢安抚观者心灵,使观者观之,心平静气,感受到菩萨的甚深禅定自在和能工巧匠雕琢时一心一定的专注。宫廷风格夹纻像能够完整留存在现在的整品佳品少之又少,珍稀之至,寻常能偶见一像,尚不可得,值得我们倾心关注!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唐・铜鎏金菩萨坐像一组三件

高:16.8cm

图录号: 4749
估价RMB: 200,000-250,000
成交价RMB: 322,000(含佣金)

此观音头束高髻,面容丰满,神情安详宁静,自在坐单足踩莲。左手下垂扶膝,右手持法器上举至肩。背后有星型头光,一圈火焰纹环绕,头光顶有化佛,寓意佛光万丈,光明普世。观音造像是唐代十分盛行的造像形式;上身裸露并佩项链,灵动的长缯带由双肩向下流动至两膝则,是唐代较典型的做法。菩萨下部菩提树做支撑意为佛法的传播,两侧配金刚护法,也是唐代塑像式样。整体满鎏金,厚实明亮,堪称是唐造像的代表样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北魏・铜鎏金释迦立像一组

高:11cm 6.6cm 6.7cm

图录号: 4751
估价RMB: 180,000-25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北魏时期的佛教造像深受五胡十六国时期尚存的犍陀罗式雕塑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出现了特色的汉化演变。从佛像的面容到身上衣袍的样式,都能看出历来的犍陀罗遗迹的端倪。而舟船式的火焰纹背光,板凳式的四足佛坐,适合随身携带所需要的体积的变化,都体现出当时佛教在汉地传播所需要的造型上的变化。拍品为一佛二胁三尊组合,佛身着长袍的异域感,两胁侍隐约所显的汉地人物样式,都是当时佛教传播气象的体现。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鎏金胜乐金刚

高:16.8cm

图录号: 4752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胜乐金刚是藏密无上瑜伽部母续的本尊,为各教派所推崇,亦是格鲁派最尊奉的三大本尊之一。胜乐金刚有一面二臂、三面六臂、四面十二臂等多种形式,此尊胜乐金刚为四面十二臂,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各臂持不同法器在两侧,并结金刚吽迦罗印交于明妃身后。明妃金刚亥母一面二臂,左右手持不同法器,脖颈上挂鲜人首蔓,腰部满缀紧密的连珠璎珞。金刚二足下踏威罗瓦的脸部和黑夜女神的胸部,威瓦罗趴卧,表情狰狞,栩栩如生。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山西释迦牟尼佛坐像

高:41.5cm

图录号: 4753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55,2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2世纪・铜象鼻财神

高:6cm

图录号: 4754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元/明・木胎骑吼观音坐像

高:47.5cm

图录号: 4756
估价RMB: 400,000-45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骑吼观音为降伏一切龙魔所生,使三界众生脱离苦海,汉译亦名骑吼观音或狮子吼观音。此尊坐骑吼四足卧于地,吼头刻划细腻饱满,脖颈粗壮,仰头扭转张望观音,威猛雄壮。观音头戴宝冠,面相现慈悲祥和,胸前佩饰璎珞,着天衣长裙,衣纹流畅,左手搭于膝盖上,右手抚狮背,左腿歇于吼背,生动自在。整体造像比例协调,造型端庄,座骑刻划尤为突出,力量感十足,表面去漆,木质的素胎尤显古朴。其造像样式和雕刻手法看,年代可推测到元明时期。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三彩佛供

高:41cm

图录号: 4757
估价RMB: 20,000-3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明代三彩制品为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形制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三彩瓷器历代少有烧造,其生产和存世量相对较少,市场罕见,世界各大博物馆亦鲜有收藏。此件佛供通体以黄绿彩装饰。底部为海水莲花座,以黄彩点缀。莲座上以绿彩绘卷草纹,草叶翻卷。主莲座仰覆莲造型颗粒饱满,交错分布,繁密有序。正中托一盛开莲花,代表佛的舌头,藏传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此件明代三彩佛供不论造型施色以及题材或尺寸,均极为出众。实为一件存世量不多的明代遗珍。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三彩阿难立像

高:32cm

图录号: 4758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69,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地藏菩萨坐像

高:25.5cm

图录号: 4760
估价RMB: 190,000-220,000
成交价RMB: 218,500(含佣金)

此尊地藏菩萨造像,菩萨头戴双层五叶宝冠,神态慈悲祥和,脸部丰腴,天庭饱满,双眉如月,双目俯视,相容和熙,静穆安宁中尽显佛家之庄严。上身着双领式通肩袈裟,胸部配饰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高束腰长裙,下摆在双腿前铺展开来,衣纹处理采用了汉地传统雕刻技法,自然流畅,生动写实,依稀可见身体的自然起伏和变化,衣缘上錾刻花纹,精美细致。菩萨结半跏趺坐于须弥坐之上,左手持宝珠,右手持说法印,象征着度化天道。坐内铸谛听兽,为地藏王菩萨坐骑,明辨之象征。此尊造像为铜质,打磨精细,华润有光泽,显现出细腻的纹路和流畅的衣纹。铜胎原通体漆金,现金饰剥蚀,露铜胎。整尊造像庄严大气,具有明代早期造像风格,体现了明代汉地精妙的造像技艺。
款识:男善人霍□住妻李氏辽州匠人张朝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铜释迦坐像

高:8.1cm

图录号: 4761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观音立像

高:60cm

图录号: 4763
估价RMB: 350,000-4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此观音菩萨立像面容端雅,额广正平,双木静闭,鼻骨丰挺,唇抿笑意,开相风格符合宋代样式。观音身穿长裙,衣褶、水袖自然垂下,除头顶五叶宝冠和胸前配璎珞外,身上再无装饰。表面原本的大漆褪尽,只在局部留有些许彩色,双手遗失,朴素自然而古韵更显。宋代木佛能存世至今且雕工尚佳的,实数难得。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漆红阿弥陀佛坐像

高:22.7cm

图录号: 4764
估价RMB: 60,000-8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观音坐像

高:46.5cm

图录号: 4765
估价RMB: 9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03,500(含佣金)

此尊菩萨像跏趺坐于单层仰覆莲座之上,戴宝冠,开脸安详庄严,目微睁,鼻挺,棱角分明,两手一则前伸,一则下垂,虽右手有缺失,但仍可看出其动势,表面漆有脱落,细节有所损失却显出苍老的年代感。此像风格古朴,为明代造像佳作。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木胎韦陀立像

高:87cm

图录号: 4766
估价RMB: 280,000-300,000
成交价RMB: 345,000(含佣金)

韦陀因释迦牟尼在入涅时,护佛有功,被视为佛教护法神,常被供奉於寺庙弥勒佛身后。形象自宋以后开始定型。此尊韦陀采用站姿,左手撑金刚杵,右手撑腰,高八十七公分,体积较大但雕刻毫不马虎,韦陀全身负甲胄,头带盔,盔甲表面布满雕工,一刀一刻皆考究非凡。夹片的密集和坚硬,布料的柔软质地都准确的表现在木刻上,足下战靴和手上的兵器,真实的还原了物件的质地。腹部饰兽面虽被手臂遮挡,但雕工毫不懈怠,彰显着韦驮护法的孔武和威仪。韦驮站立在云崖上,眉目微闭,开相俊朗如赤子,却不失纵横驰骋的豪气,又有天王的潇洒气度。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夹纻自在坐观音像

高:24.5cm

图录号: 4767
估价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RMB: 92,000(含佣金)

此观音像夹纻法制成,从璎珞的造型,腿部褶皱的表现可推断为清代早期造像。髪髻高耸,肩宽胸厚,肢体圆浑,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佩宝珠璎珞。造像工艺华丽非常,通体露出红色底漆,且是上等漆料。底部四足弯腿承托制作细致,木料考究,是一件体积中等,做工上乘的清代造像作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铜文殊菩萨坐像

高:9cm

图录号: 4769
估价RMB: 9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09,250(含佣金)

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沈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此尊文殊菩萨头戴宝冠,衣着刻画为湿衣法,身上的璎珞和饰带来看,和宋代造像风格相符。左手上举,左手和左足有损,侧身而坐。底下的狮子为走狮,头四肢粗壮有力,与明清时期的卧狮相比更加的凶猛威武。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大理・铜大黑天立像

高:8cm

图录号: 4770
估价RMB: 50,000-60,000
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

来源:Robert R.Bigler旧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铜观音坐像

高:11cm

图录号: 4772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36,8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北魏・铜释迦坐像

高:9.5cm

图录号: 4773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23,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辽・铜观音坐像

高:12.7cm

图录号: 4774
估价RMB: 40,000-6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北魏・铜双佛并坐说法像

高:12.7cm

图录号: 4775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辽・铜佛六件一组

高:8.2cm 8.8cm 9cm 10.1cm 10.4 cm 11cm

图录号: 4776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五代・铜阿弥陀佛坐像

高:8.2cm

图录号: 4777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21,85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北齐・铜释迦立像

高:12.7cm

图录号: 4778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25,300(含佣金)

款识:皇建七年庚辰正月佛弟子李......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北魏・铜释迦立像

高:13cm

图录号: 4779
估价RMB: 150,000-200,000
成交价RMB: 172,500(含佣金)

拍品为北魏时期释迦牟尼佛立像,释迦束高发髻,面容饱满,耳垂及肩,着西域样式露单肩长袍,衣袍以U形线雕刻,双手结说法印。背后有火焰纹大背光,背光上雕刻的火焰纹呈烈焰状层层堆叠,向外燃烧,极具张力。底部为四足底座,由下至上层层内收,达到升华效果,烘托释迦的形象。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隋・铜观音立像

高:12.8cm

图录号: 4780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48,300(含佣金)

款识:开皇二年十一月七日佛弟子□□敬造观世音像一区.......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隋・铜双佛并坐像

高:9cm

图录号: 4781
估价RMB: 20,000-40,000
成交价RMB: 23,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辽・铜观音立像

高:10.8cm

图录号: 4782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25,3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辽・铜释迦说法像

高:13.3cm

图录号: 4783
估价RMB: 30,000-5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辽/元・铜佛头像

高:43cm

图录号: 4784
估价RMB: 480,000-580,000
成交价RMB: 552,000(含佣金)

此尊佛头体量巨大,高度四十三厘米,精铜铸造,两个成年人都无法搬动。整个铜的体量约是真人大小的四倍。可想此尊佛像完整时,站高应在三米五十以上,重可达上千斤。辽/元时期是战乱的时期,能够花费如此多的精铜来铸造此尊佛像,必是皇家宫廷之作。一件雕塑艺术品的核心便是其头部。因为艺术家想要向观者传递的这种精神主要是通过佛像脸部的刻画。在敦煌、麦积山、龙门等石窟寺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没有头部的身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头部是雕塑中的精华之所在。我们来参照2019年香港苏富比拍出九百十七万五千港币的一件辽代泥塑头像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从发髻,螺发,肉髻以及额前的白毫都如出一辙。
参阅:201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成交价9175000港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8世纪・铜鎏金扎纳巴扎尔四臂观音坐像

高:13cm

图录号: 4785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来源:1984年4月18日 法国德鲁奥
2016年秋季拍卖会 巴黎苏富比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檀香木接引佛立像

高:38.2cm

图录号: 4786
估价RMB: 50,000-70,000
成交价RMB: 57,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19世纪・木刻供养菩萨

120×60cm

图录号: 4787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黄杨木经卷观音坐像

高:17.5cm

图录号: 4788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46,0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释迦坐像

高:48cm

图录号: 4791
估价RMB: 120,000-14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拍品为铜鎏金迦牟尼佛坐像,高48厘米,全跏趺端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说法印,其头饰螺发,排列密集,发正中有硕大的髻珠,是宋元以来中原汉传佛教常见的装饰形式。面相方圆端庄,眉间白毫,鼻梁挺拔,神态慈祥柔和,具有典型的明代汉地造像面相特征。其衣着上为通肩式大衣,袒露前胸,下身着高束腰僧裙,腰间束带并打结,颇具装饰意味。衣缘处錾刻精美的缠枝莲花,纹样清晰精美。其下为高大莲台,多层仰式莲花瓣,瓣尖向上翘起,挺拔有力,具有典型的明代特征。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当代・白度母 白玉摆件 张永来

高:20cm

图录号: 4711
估价RMB: 1,800,000-2,200,000
成交价RMB: 2,875,000(含佣金)

玉牌正面刻白度母端坐于莲花座之上,神态安详静谧,头戴天冠,手持莲花盛开于肩头,上有化佛。身后有背光和头光,修饰简洁,烘托出人物。作者将藏传铜佛与唐卡中的白度母形象做比较、结合,又施以其擅长的高浮雕手法,凸显出作品的线条感和立体感。加之线条规整有序,面容、衣纹、光轮的处理皆恰到好处,细微深浅地不同处理,令人一观之下,立生清净信心。至于底座,更是鎏金饰宝,借鉴藏传铜造像手法,一丝不苟,极尽繁饰。整尊造像,若佛龛,似摩崖,灿烂处似明霞,皎洁处若清辉,华贵之上,更显圣洁,规制之下,却意蕴动人。
张永来
河南玉雕大师
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
1973年 生于河南省镇平县。
2005年 作品《罗汉驮佛》获『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金奖。
2006年 作品《三圣佛》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
2007年 作品《清凉世界》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
2010年 作品《痕都斯坦瓶》获中国・上海玉雕『神工奖』最佳工艺奖,作品《千手观音》获第六届『陆子冈杯』玉雕精品展金奖。
2011年 作品《童子》获第七届『陆子冈杯』金奖。
2012年 作品《坐莲观音》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吴门佳话》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福禄寿喜瓶》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作品《痕都斯坦瓶》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
2013年 作品《群英会》获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
2015年 作品《三圣图》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铜奖;作品《白度母》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2016年 作品《长寿佛》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银奖。
2017年 作品《绿度母》获中国玉雕石雕作品『天工奖』金奖。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水陆画一组

66×110cm

图录号: 4669
估价RMB: 250,000-350,000
成交价RMB: --(含佣金)

水陆画起源于宗教绘画,是传统上举办水陆法会,设斋供奉佛神、普度众生的宗教活动时使用的绘画,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时期,经过五代及宋的流传与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为一套完整的规模,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宗教绘画种类。拍品为水陆画六件成组,画面内容有神仙金刚护法像,也有妖魔鬼神、怪力成精和民间巫师施法场面,包罗万象。这些内容,反应了当时的民间风俗活动面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畏惧和信仰。
出版:《散华聚念》2014年 P82-90页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铃杵一套

长:10 高:14.5cm

图录号: 4714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1,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五代・铜护法狮

高:7.3cm

图录号: 4762
估价RMB: 30,000-40,000
成交价RMB: 55,2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遼•铜狮熏炉

高:21.5cm

图录号: 4712
估价RMB: 400,000-55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中国最早关于狮子的记载是在东汉时期,当时的安息国曾向中原王朝进贡一对狮子。《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载:「章帝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符拔。符拔形似麟而无角。」狮子这一勇猛的动物形象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在中原地区逐渐流传开来,在佛教中象征庄重、威严,可以驱邪避凶。熏炉顾名思义是熏香用的器皿。中国熏香的历史悠久,熏香不仅能够洁净环境,驱灭蚊虫,还能治病辟秽。但是受地理条件所限,中国原产的香料非常有限,沉香、檀香、乳香、龙脑香、荳蔻等热带香料多来源于各国的朝贡,香料成为非常稀有的奢侈品。自汉代起,宫廷之内熏香蔚然成风,后宫女子也以香争宠,调香斗香。南朝陈后主更是穷奢极欲地用名贵的檀香、沉香等木料建造了香闻数里的临春、结绮、望仙三座阁楼。隋炀帝下江南时亦是「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唐五代时,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大量香料输入,使熏香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香料从宫廷之中流入了上层社会,成为士大夫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诗仙李白就曾多次以香入诗,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沉香亭北倚阑杆」;南唐后主李煜曾写词云「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诗里所说的「香兽」就是兽形香熏)。除了生活用香之外,宗教仪式也大量地使用香料,因为传说释迦牟尼曾认为香是佛的信使,有香就有佛。于是在各种佛事活动中,焚香、上香几乎是必有的内容。唐代的香器做工精美,款式多变,花纹复杂,堪称巧夺天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单就熏炉来说,便在款式上分为三足型、五足型、六足型、宽座型、带柄型、塔形型等。其中,应用飞禽走兽为题材制造的熏炉又被称为「香兽」,主要造型有狮子、鸭子、鸳鸯、象、麒麟等。这件五足造型的「铜狮子熏炉」沿用的就是唐朝最典型的款式之一,主要流行于公元七世纪至十世纪。本件拍品狮体端坐,昂首张口,怒目圆睁。前肢撑地,利爪分张。炉身莲花式,由三层仰覆式莲瓣构成。就此可参照沈阳新民辽滨塔塔宫窖藏的一件辽代狮子莲花三足铜炉,出土时炉内满盛香灰。二例香炉部分莲瓣如出一辙,饱满圆润,充分体现时代特征。本件拍品造型较之更具张力,尺幅显著,显示出施作者虔慕崇佛之愿。
参阅:2018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 2910 辽 青铜莲花式狻猊出香 成交价125万港币;辽代狻猊莲花三足铜炉(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明・铜麒麟香薰盖

高:23cm

图录号: 4687
估价RMB: 10,000-20,000
成交价RMB: 34,50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清・铜太平有象摆件

高:64cm

图录号: 4684
估价RMB: 400,000-500,000
成交价RMB: 460,000(含佣金)

大象谐音「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吉祥的含义,象征力量与好运,可保平安、如意,而其善用鼻子戏水的特性,又被赋予了吸财、招财的寓意,其体型如山的外表,则体现增加靠山、加持运势的内涵。此拍品为铜胎局部鎏金,塑造出富贵吉象(祥)之貌,象背配鞍鞯,上驮宝瓶。象鼻自然垂下,双耳状若蒲扇,四肢粗壮如柱,整体显得稳重大气。从头至尾披带着宝花璎珞,显得光彩照人、绚丽多姿。象背驮瓶,喻「太平」,故而称为 「太平有象」,也叫「喜象升平」。中华文明崇尚天地造化之奢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件作品造型经典大气,纹饰与色泽的搭配协调缤纷,展现出匠人对美的体悟与追求,赋予其生命,增加其价值,不仅彰显精致品位,掠过表层的奢华,亦可品读其独具的人文气息。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唐・褐釉三彩骆驼

高:37.8cm

图录号: 4667
估价RMB: 300,000-450,000
成交价RMB: 552,000(含佣金)

在丝绸之路上,耐饥渴、善负重的骆驼是往来物品的主要运载者,所以,也成了三彩工匠屡屡表现的形象。它们坚韧顽强,温驯可靠,高大雄壮,时时载人,或者负物,东西文化就由它们和它们的主人沟通串联。艺术创作上对骆驼的表现,既是对艰苦跋涉于漫漫丝路,出生入死的人物和动物的赞美,也是对那个大开放时代的高昂颂歌。唐代骑驼俑大量的出现在这个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代写实雕塑艺术的高峰。
如此体型庞大之三彩骆驼,极为罕见,高达三十七公分,又完整性保存较好,局部损坏且原件修复,稀有珍贵。骆驼胎呈白色,色调以赭、黄为主,双目圆睁,张口露齿,头顶、颈背及两腿上部饰有鬃毛。四肢矫健,肌肉张驰,踏于托板之上,似欲起步。背上耸立双峰,套搭一条花形毡毯,上面印刻各种几何纹。骆驼大部分身体施黄褐色釉,毡毯则以白釉点缀,色彩明丽,釉光滋润。整件作品具有超强的写实性,雕塑手法精湛,制作技艺高超。体量硕大却丝毫不变形,造型规范,形体准确,是一件异常宝贵的盛唐杰作。它不仅是件卓越的雕塑作品,还是当时中西文化大交流盛况的实证。
来源:Sotheby's November 6,1981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近代・佳士得、苏富比历年佛像拍卖图录

全套21册

图录号: 4789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8,050(含佣金)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近代・中外博物馆及私人藏佛教美术图册

全套55册

图录号: 4790
估价RMB: 无底价
成交价RMB: 19,550(含佣金)


以上内容根据官网资料整理,仅限于参考学习。



   广而告知    |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

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也是我们最向往的时代

这一次

大唐之美

由齐东方等一线学者名师领衔

特邀服饰、书法、瓷器等方面术业专攻的杰出代表

从多方面给您展示唐代之美

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唐代艺术史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登峰造极的时代

这一次

宋之美

从瓷器、建筑、绘画、书法、花笺、

服饰、石刻、宋陵、赏石、苏东坡艺术

全面反映宋代的艺术成就

可谓国内首次

欢迎扫码了解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难以逾越的巅峰
物质文化精致且深邃
他几乎涵盖了哲学、自然、时空与人伦等所有方面
却暗流涌动,激烈澎湃
就让我们通过
极致美学-两宋绘画
拨开面纱
来轻触这个千年之前的伟大时代…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梁思成先生言:
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
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了解中国的古代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
是认知我们的文明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

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

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

2T

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

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

您也可以

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敦煌遗珍》

流失海外绘画珍品

不仅收录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艺术中的珍品

并特邀马炜老师、蒙中老师撰写了解说文字

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做了详细的讲解

为读者提供进阶的阅读体验

同时,也特别选取画中人物进行了

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

利于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梵物志》

属于漫谈性质的经验分享

是太阳很大(阳新)多年来对造像研究的总结整理

书中有理性的分析

也有很感性的描绘

关于造像的审美认知、断代、真伪鉴别等等


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拍卖回顾:西泠2019年秋拍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崇真艺客


——————————  END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


感谢关注

【 南山供秀 】

所有圈内大咖都在关注的平台

关注你所关注的,分享你所需要的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