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与投射”——从地理电影到地质电影
王音洁

“根据这种古老的观点,单个的人有意识地将自身脱离于一般的地上此在(allgemeinen tellurischen Dasein)而成为独立的个体,就往往被认为是人类的起点(Ausgangspunkt des Menschentums)。”[6]
电影《春江水暖》剧照
电影《春江水暖》剧照
电影《郊区的鸟》剧照
电影《漫游》海报
电影《漫游》剧照
当我们从不同的全球历史中解读生命政治学时,当生命政治学被赋予不同的社会地理位置时,这种乡土观念的局限性就凸显出来。南半球的许多作家坚持认为,即便以西欧为参照系,也不可能写出以欧洲历史为起始和终结的生命政治史。阿奇尔·姆贝贝就认为,德国纳粹主义的虐待狂表达与欧洲殖民主义的虐待狂有着谱系关系。在共同殖民的时空里,“人类生存状态的普遍工具化和把人体和人头数仅作为物质资源的破坏”是欧洲集中营的前奏。[24]
《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中国当代电影》
【美】周蕾著,孙绍谊译
台北远流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载于《当代电影》2021年第7期。
注释:
[1]Husserl,in Gilles Deleuze&Félix Guattari, What is philosophy, trans. Hugh Tomlinson and Graham Burchell,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4,p.85.中文见德勒兹《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2]【法】德勒兹,《德勒兹在万塞纳的斯宾诺莎课程(1978-1981)记录-1978年1月24日 情动与观念》,收录于《德勒兹与情动》,姜宇辉译,主编 汪民安 郭晓彦,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6页。
[3]【美】乔治·斯坦纳,《巴别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孟醒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第221页。
[4]【德】海德格尔,《哲学论稿》,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09页。
[5]杨文默,《译后记:凝固的意识形态》,自《建筑与虚无:论现代建筑的哲学》,【意】马西莫·卡奇亚里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04页。
[6]【美】戈特弗里德·森佩尔,《建筑四要素》,罗德胤、赵雯雯、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第239页。
[7]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孙周兴译,收录于《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第467-468页。
[8]杨文默,《译后记:凝固的意识形态》,自《建筑与虚无:论现代建筑的哲学》,【意】马西莫·卡奇亚里著,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06页。
[9]沈从文,《湘行散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3页。
[10]【德】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孙周兴译,收录于《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第478页。
[11]【意】阿甘本:《论友爱》,刘耀辉、尉光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年版,第 17 页。
[12]蓝江,《装置、事件和身体的使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第5期,第122页。
[13]同上,第124页。
[14]Povinelli, Elizabeth A, Acts of life, Artforum International ; New York Vol. 55, Iss. 10, (Summer 2017): P.317.
[15]同上。
[16]Ibid P.318.
[17]【意】阿甘本:《渎神》,王立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第132 页。
[18]Giorgio Agamben,The Use of Bodies,trans. Adam Kostk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P.115.
[19]【捷克】卡夫卡,《卡夫卡全集·第一卷·短篇小说》,洪天富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21页。
[20]【美】哈尔·福斯特,《实在的回归:世纪末的前卫艺术》杨娟娟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年版,第150页。
[21]相关论点见Donna Haraway, Staying with the Trouble: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6,PP.1-2. 亦见姜宇辉,《如何凝视动物?——在人类纪的边缘重思动物性》,刊于《新美术》,2017年第2期,第97-98页。
[22]Povinelli, Elizabeth A,Geontologies:a requiem to late liberal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6, P.4.
[23]姜宇辉,《如何凝视动物?——在人类纪的边缘重思动物性》,刊于《新美术》,2017年第2期,第98页。有关这个定义问题,孙周兴认为,实际上,我们说的”人类纪”,应是“人类世”(Anthropocene),纪是一个比世大的概念,人类纪比人类世内涵要广大,而我们目前则属于第四世内部“全新世”结束后的一个新纪元,正如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所说:“更好的说法可能是把过去这7万年称为‘人类世’,也就是人类的时代。原因在于在这几万年间,人类已经成为全球生态变化唯一最重要的因素。”转引自孙周兴著,《人类世的哲学》,2020年版,第97-100页。[24]Povinelli, Elizabeth A,Geontologies:a requiem to late liberal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6, P.4.
[25]【美】周蕾,《原初的激情-视觉、性欲、民族志与中国当代电影》,孙绍谊译,台北远流,2001年版,第60页。
[26]【意】马西莫·卡奇亚里,《建筑与虚无:论现代建筑的哲学》杨文默译,广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78页。
[27]同上,第276。
[28]Bruno Latour, Facing gaia eight lecture on the new climatic regime, trans. Catherine ,Porter Polity Press 2017,P.276.
[29]陈嘉映,《无法还原的象》,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30]此说法来自布鲁诺·拉图尔的《面对盖娅》(facing gaia eight lecture on the new climatic regime)。2017年发行的该书, 是他在2013年参加爱丁堡大学著名吉福德讲座的文稿基础上修订和扩充而成。这一系列讲座的主题是“自然宗教” (natural religion)), 拉图尔讨论了看待自然的新方式。他认为詹姆斯·洛夫洛克 (James Lovelock))提出的“盖娅” (Gaia)理论, 是用来解决科学、政治和神学中那些过时的自然观念的一种理想方案。拉图尔所做的一切努力, 都是为了让现代人面对盖娅(这个名称源于希腊神话的大地女神, 英国科学家洛夫洛克在1972年用她命名一个生物调节陆地大气的假设, 盖娅是由所有生物和它们的环境所组成的动态系统, 能够调节地球自身的气候和化学状态。), 限制自身随心所欲命令自然的能力, 正视在未来我们将如何生活。拉图尔“非现代性”的人与自然关系打破了康德式的思想方式, 挑战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传统区别。主张反对人类中心论, 赋予物质以能动性或力量,在“本体混合状态”中探究人类和自然的共生、共存与共演。
[31]有关古典时代的模仿之学,参见孙周兴《模仿之学、数之学与未来之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射虎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14-16页。孙周兴提到,古希腊的学(manthanein)的意思是“学习”和“把握”,首先和模仿相关联。简言之,模仿,就是跟着自然做,跟着他人做。在古希腊人的思想和行动中,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亲密的相应相即关系。不是后世科学时代主客体对立的对象性关系。而这种关系与阿甘本提出的“使用”概念十分相似。阿甘本在《身体使用》一书里对“使用”(chresthai)一词作词源学考察,解释它为“与某物产生关系,表达了某存在物与自己的关系,即他自己感到触动,因为他与某个确定的存在物发生了关系。“身体在这里的”使用“就变成”主词‘我’让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其他存在物,并受到其他存在物的触动,从而形成新的关联。“他认为如果要让语言装置不起作用,就必须让它回归纯粹使用。而纯粹使用意味着让存在物语周遭世界的事物发生触动并形成关联。在触动中,生命本身形式出现了,它不按照程序而是按照律动去形成与周遭的关联。参见蓝江《装置、事件与身体使用——阿甘本的事件理论蠡探》,《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年05期,第125页。
[32]Donna Haraway, Staying with the Trouble:Making Kin in the Chthulucene,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6,P.102. 唐娜·哈拉维提出“制造亲缘而非亲娃”(Make Kin Not Babies),意在拆除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种族与国家、阶级与种族、血亲与生殖等等假定具有必然性联系的各组关系,在新的世代寻找生机。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