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华辰2021年春季拍卖会
现当代艺术专场
Beijing Huachen 2021 Spring Auctions


预展时间:6月17日—18日
拍卖时间:6月19日 16:00
地点:北京亚洲大酒店 三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也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一百年。这一百年的历史延续了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也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和独一无二的社会价值。这中间进行的各种演变为人类历史铭记,也在各种艺术的形式中得以表现,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进程中,每一次的建设举措和思想政治运动都会作为一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主题得以宣扬和记录,这成为中国社会生活和美术创作关系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抑或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基于这样的认识,华辰曾在过去的拍卖活动中呈现过许多经典的“红色”创作。只是无论历史和艺术如何丰富,对于我们今天的研究与回顾都是踪迹难寻的。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的时候令我愈发感到这段历史的波澜壮阔, 也愈发觉得这段历程需要更多的再现和再认识,虽然这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似乎已然耳熟能详。这些创作于过去或者反映过往历史进程的美术作品为数不多,但能让人窥视一些历史的鸿爪和魅影,而这也正是艺术鉴赏与收藏的基本诉求。这既是对历史的追寻也是对今天的反照。
本次春拍专门设立了“红色主题创作”专题。周小愚、王孝柏、刘戈、徐唯辛、尹朝阳、何汶玦都是出生或是生活与六七十年代的,他们历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路走来的艰辛曲折,并也见证了国家由弱变强、从贫到富的发展历程。因此对国家、对毛主席、对共产党有着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殊情感。也成就了他们的红色主题相关作品。为观者展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他们心目中的毛泽东,他们脑海中的革命和共产党,以及他们想要表达出来的“红色”艺术。


305 周振甫 行书诗卷
手卷 水墨纸本
释文:秋收起义红旗展,百万工农碎敌围。春到古田传决议,云开遵义仰朝晖。长征伟业空千古,抗战洪谟理万机。地覆天翻扫穷寇,沽名项羽总遗机。坚冰百丈花枝俏,村锁千重鹏力搏。西北天倾擎只手,东南地陷挽狂澜。笑谈虎豹皆魂表,指点熊羆尽胆寒。要使万方共凉热,太平世界总腾欢。
录七一献词即请湜华兄指正,周振甫。
18×81cm. 7.09×31.89in.

306 周小愚 王孝柏 向井冈山进军
1971
布面油画
参阅:我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邓小平同志题写刊名》2009 年第 1 期。
126×236cm. 49.61×92.91in.
周小愚(1944—)湖南人。现任全国重点高校湘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其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好评如潮,多次获得大奖。曾多次率团赴英、法等国进行艺术考察、访问和交流,并举办艺术讲座和师生作品展。是油画界为数不多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与水稻专家袁隆平等一起被政府授予“湖湘之子”光荣称号,并被授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
王孝柏(1942—)湖南湘潭人。著名军旅画家,1971 年与周小愚共同创作《向井冈山进军》油画,1977 年与广州军区军旅画家招炽挺、赵淑钦受命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的创作同一题材油画,其创作的作品在国内多次获奖。
此作品为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 –《向井冈山进军》,
是二人共同创作于 1971 年的原创作品。在当年轰动一时。是文革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1971 年 2 月,正值文革发展热烈时期,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湘潭地区革委会决定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会师的纪念地—文家市里仁学校的祠堂建立一个陈列馆,并决定以此为历史背景创作一幅油画作品在馆内展出。上级领导决定由王孝柏和周小愚承担该创作任务。
为了能够真实再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在文家市会师的历史画面,他们走访了当年还健在的一些起义亲历者,重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行军路线,进行了详细社会调查。为了能够集中反映最重要的、最典型的历史瞬间和历史画面,他们最后确定把画面中的历史瞬间定格在 1927 年 9 月 20 日的白天,画面的地点和内容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离开里仁学校,开始向井冈山进军的伟大创举。
为了圆满完成这幅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他俩对秋收起义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详细研究了《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等多份回忆录和大量的史料,搜集到毛泽东当年的历史图片18 帧,并在湘鄂赣边境乡村搜集人物素描 50 余幅。这都为创作《向井冈山进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画面中,以“向井冈山进军、跟着毛委员闹革命”为主题,油画中展现的是毛泽东身边簇拥着的人群,高举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旗,其意义蕴含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道路,体现的是人民领袖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既突出了毛泽东的高大英雄形象,又体现了人民领袖置身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平民化形象。画家把里仁学校作为一种背景,放置在整个画面中间的一个空间位置画龙点睛地展现了这一重要历史场景,用更多的色彩来着重表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离开文家市开始向井冈山进军的历史瞬间。经过 9 个月的反复创作修改,终于在 1971 年 11 月下旬完成了油画《向井冈山进军》的创作任务。
《向井冈山进军》油画 1971 年 12 月 26 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 74 周年,开始在文家市秋收起义陈列馆内部展出。展出之日,文家市的人民群众共有 1000 多人参加了画展的开幕仪式。湖南省革委会和湘潭地区革委会的有关主要领导人华国锋、李振军、巫海清等都到现场,并由湖南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华国锋亲手剪彩揭幕,中央广播电台新闻台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1974 年初,中央电台《井冈山》专题节目摄制组,曾对《向井冈山进军》这幅油画创作过程及内部画展的情况做了专题报道。
1976 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正式建成后,此画再次被纪念馆悬挂在正厅中央继续内部展出。该画展出 4 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参观的达 30 多万人次。
时过境迁,政事风云。1977 年 8 月,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50 周年之际,根据当时湖南省委的指示,以重新创作一个另一幅同类题材的油画作品为名,把《向井冈山进军》从文家市纪念馆正厅撤下,由于那段特殊时期,特殊人物的沉浮,在流失几十年后,直至近期重新面世。
前几年,藏者专门邀请此画主画风景的原作者王孝柏先生进行局部修复维护了画面上受潮的云彩处,以及清理了部分脏地方。王孝柏谈起当时创作时,描绘毛主席的神态、裤子等,用的都是最好的油彩,所以至今都完整无缺、鲜艳夺目。画面上的人物近 50 人,清晰可辩的人物有十几位,而毛委员的形象则是最突出的。修整完成后,王孝柏感概地说:“这幅油画不仅恢复了原有品相,经过多年的沉淀显现出的毛泽东的高大英雄形象更突出,立体感更强;整个画面的规模更加宏伟壮观,创作这幅油画是我最好的灵感,也是我事业的最高峰,以后不可能再有这个能力。
这幅作品呈现出当时时代背景下,典型的受到当时社会形态及政治色彩所影响的构图方式与创作风格。虽然本作品的题材不是在描绘当时正在发生且对广大群众影响很深的“文革”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而是描绘的抗战时期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向井冈山进军”,但画面所呈现出的整体绘画风格却如出一辙。无论任何题材,毛泽东所占据的构图中心位置以及四周人们的环绕,成为表现领袖题材的基本模式。在构图上,毛泽东高大的体魄在周围人物的动态和造型的衬托下,显得他格外伟岸,通过周围群众的矮小,烘托出他的不可阻挡。这就是当时那个年代的画家们普遍理解对领袖的表现及刻画。画家们运用“高、大、全”与“红、光、亮”的美学样式:作为中心的领袖、闪耀光芒的背景、红色的空气以及戏剧化的激动场面。在视觉感受上,毛泽东不再是人民群众中间的人,而成为在特定的空间中人们崇拜的神了。

309 尹朝阳 天安门广场
2006
布面油画
签名:朝阳
160.5×250cm. 63.19×98.43in.
画面呈现大面积的红色,描绘出宏伟的天安门及承载众人的广场的壮观场面,
在刻意建构出来的壮观舞台上转化成一组光源,吸引一大群无名的人朝著这明亮而富象征性的红色发光体走过去。尹朝阳对此题材的长期研究展示出他理解政治图像的神秘力量及其能够动员千百万人的诱人魅力,他对光线及颜色微妙的改动透露出这些图像的潜在危险。有别于与前几代的中国画家,这些题材并不是利用来嘲讽或揭露中国现状的黑色幽默,而是他探索当代身份认同的一个媒介。他在自己众多此类作品中运用的红,特别是天安门系列,总是让观众产生误读,但他觉得无所谓。事实上,他并没有把红色理解成血或者一种映射。对他来说,大面积使用红色代表了一种积淀、沉积。

307 刘戈 那一段历史
2021
布面油画签名(右下):刘戈 2021.4
120×120cm. 47.24×47.24in.
《那段历史》油画的创作就是根据那段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历史事件,朱德当时是军事上的统帅,毛泽东是党的领导,周恩来是在做统筹。周恩来在长征中的作用无法忽视,决策长征前后,周恩来做出了一系列的决策,使得长征顺利进展,并安排好党内优秀人才,长征中,坚持维护团结,坚持正确路线,使得党能顺利前行,即便是在病中,周恩来也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基于三位伟人各自的分工特点,在画面上做了不同寻常的人物安排处理。红色旗帜上的徽标和三人相聚在一起,也是经过党史研究人士的认可,了解当时的背景的人们,通过画面就清楚这是哪一年的什么地方。画面的霞光表达,正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曙光。

308 徐唯辛 周恩来
布面油画
100×80 cm 39.37×31.49in.

310 何汶玦 日常影像·天安门
布面油画
80×100 cm 31.49×39.37in.
此次红色主题创作专题中还有一批李慕白、刘旦宅、程十发、叶浅予、沈柔坚等建国初期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创作的宣传招贴画。
招贴画蕴含着浓厚的时代背景及时代文化色彩。是那个年代大家喜闻乐见,处处可见的一种文化传播媒介,是由于当时的时代特点及文化背景而创造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产物。它是一种时代缩影,带着当年的影子,拉着观者不禁回溯到当年的社会及文化气息之中,沉浸于回忆及想象里。此品年代久远,保存至今仍完好,可见收藏者喜爱之深、收藏之精心,十分正珍贵。

312 周雅、田郁文 为尽快的把我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958
招贴画
146×107cm. 57.48×42.13in.
这张幅画反映了 50 年代毛泽东的伟大形象,画上标明发行量仅为 2 千套,由于纸张大容易损坏,又是两张拼成的套装,像这么完整的目前仅见此套

313 叶浅予、程十发 和平解放、歌颂伟大领袖毛主席
1953
招贴画
53×38.5cm.(2) 20.87×15.16in.(2)

314 毛泽东的故事
民国 35 年
招贴画
54.5×38.7cm.(2) 21.46×15.24in.(2)
山东解放军八路军第 3 前线政治部制民国时期带毛泽东像的宣传画非常珍贵。

316 刘旦宅 五一节
1959
招贴画
53×77.5cm.(对开) 20.87×30.51in.(对开)

317 沈柔坚 在毛泽东旗帜下建设我们的工业!
1952
招贴画
74.5×53cm.(对开) 29.33×20.87in.(对开)

318 李慕白 亲密的友谊
1956
招贴画
76×52cm.(对开) 29.92×20.47in.(对开)
这张画反映了当时的中越友谊。

319 沈柔坚 保卫祖国保卫和平
1953
招贴画
76×52.5cm.(对开) 29.92×20.67in.(对开)

320 李慕白 毛主席和少年儿童在检阅台上
1956
招贴画
76×54cm.(对开) 29.92×21.26in.(对开)



321 王式廊、李桦、周令钊、董希文、夏同光、韦启美、伍必端、李琦、侯-民、邓澍、梁玉龙、张信让、何铄、张大英、尚又明集体创作 美帝侵华史
1951
招贴画
75×103cm.(3) 29.53×40.55in.(3)
这幅画由当时全国众多有名的画家所画,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的侵华史,无论是现在和将来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幅画刚解放不久出品,又是 3 张全开组成的,由于纸张不容保存,现仅见此套,非常珍贵!
- MORE -
北京华辰2021年春季拍卖会
Beijing Huachen 2021 Spring Auctions
预展时间:6月17日—18日
拍卖时间:6月19日
地点:北京亚洲大酒店
- END -



华辰拍卖微信公众号



华辰拍卖小程序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