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真正的三国历史,曹操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历朝历代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对其不断“抹黑”,也挡不住他的王霸之气,更被今天的人戏称“曹老板”。
打游戏都需要辅助,更何况是一国之首脑。“曹老板”的神级辅助就是在三国历史当中频频出现,却因为名字是生僻字而被我们忽略的“苟或”——荀彧。
荀:古代的一种香草,也是春秋时期前的古国家国号名称,最后演变成了姓氏。
彧:本字意指有文采 ;趣味高雅的,谈吐文雅的,有教养;还有茂盛的意思。

高贵出身

荀彧来自于颍川荀氏(地名+姓氏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有名的现象,代表这是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家族。比较有名的还有太原王氏等)。颍川、汝南、南阳几乎可以算是三国顶级的人才库。
我荀氏见于史籍记载者达一百多人,且在中央做文职高官的多,主要是一个士大夫官僚世家。他的祖父荀淑,被称为“神君”,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荀彧的父亲也是“荀氏八龙”之一,曾任济南相。基本上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令人嫉妒的是,不光其出身高贵,更可气的是人长的是又高又帅。和今天影视剧中荀彧经常以智慧老者出现的影像不同,历史上对于荀彧的外貌几乎极尽溢美之词。
在《典略》中记载“彧为人伟美”,伟说其身材高大挺拔,美言其相貌端正。在《后汉书·祢衡传》中,祢衡认为荀彧“借面吊丧”,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既然认为荀彧徒有其表,那么就说明在“表”上,荀彧几乎满分。所以,又是一个明明可以靠脸但是又要靠才华的人。
电视剧中梅长苏的形象可能更符合荀彧的外貌(图片来自网络)

王佐之才

荀彧年少时被评价为“王佐之才”,更被曹操亲口说“吾之子房(张良)”,我们来看,他是否真的配得上这样高的评价:
一、从根本上解决了曹操政权的合法性
荀彧说服了曹操迎接汉献帝,并把汉献帝放在许昌。在那个讲究“师出有名”的时代,曹操成为当时唯一的合法政权。他给曹操的建议是“奉主上以从民望”(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翻版)。
换言之,你曹老板要的不是一个皇帝,而是天下百姓和士族的民心。结果,汉献帝开启了悲催的被软禁的下半生,而曹操获得了大将军的爵位,这为他后面的进一步崛起奠定了基础。
曹操宝剑后是战战兢兢的汉献帝和隐藏在幕后的荀彧(截取自《三国》电视剧)
二、曹操身边顶级的人力资源经理
在三国,谁有更多的武将,谁有更多的谋士,谁就可以有更高的实力。曹操的武将是围绕在他身边具有血缘关系的曹氏和夏侯氏,以及以五子良将为代表的外姓军官。而文臣,几乎都是荀彧“招聘”过来的。献帝在曹老板手里后,文人受忠君思想熏陶,自然纷纷投靠曹老板。
首先到来的是自家亲戚,荀彧的侄子被称为“谋主”的荀攸;攻破西凉马腾的,也是未来灭掉蜀国的钟会的父亲钟繇;帮助曹操统一北方却英年早逝的郭嘉等等,这些又都是荀彧的老乡。
于是,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文官集团牢牢把持着曹魏集团的后方。令人感叹的是,曹操手下的武将们并未因此有过多的矛盾。这也从侧面说明荀彧的能力。
早逝的郭嘉是荀彧招聘最成功的人才之一(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镇守中央,安稳后方
和我们认知的谋士不同的是,荀彧并不是带兵打仗的,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后来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我们虽然在史书中并未找到荀彧治国的具体方略,但是曹操在外行军打仗多年而没有被后方拖累,足见其功劳。与之相对的就是我们熟悉的诸葛亮,在外征战的同时,还要顾及自家后院,最后被累死五丈原。
荀彧公元212年去世,这幅地图最接近荀彧在位时的情况(图片来源于头条号·历史班主任)

含恨而终

204年第一波封侯时,荀彧得封万岁亭侯,封邑千户;
207年再论功大行赏时,曹操增封千户,位列文官之首;
曹操随后又连续十多次的要让荀彧进位三公,荀彧就是不同意。这并非全部是荀彧高风亮节,而是荀彧发现,自己努力追随的曹操,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当时曹操想要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出声反对。因为这下一步就是将天子取而代之,这在荀彧看来是无法容忍的,于是荀彧说了这么一段话劝谏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三国志》中对于荀彧之死的记载,是死于自身疾病,因为他忧郁烦恼,最终离世。而在另一份记载中,则说荀彧是被曹操给逼死的。《魏氏春秋》: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不论荀彧具体死法如何,我们都得出一个结论:荀彧用他的死和曹操正式分道扬镳了。这也终于明白,荀彧如此尽心竭力并不是忠诚于曹操,而是忠诚于大汉。荀彧用他的死,殉葬了大汉最后的倔强与荣光。
仿佛已经看不清彼此了,多多给演员点赞(图片截取自电视剧《三国》)
《三国志》在荀彧死后画龙点睛的写了这句话:“明年,太祖遂为魏公矣。”这也是陈寿这位蜀汉史官对于敌方首席谋士的最大褒奖。
在荀彧的故事中,没有一个人是赢家。荀彧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理想,把曹操送上了埋葬汉家的高位;曹操,与荀彧相交相知20多年,却并非知己,到最后甚至成为仇人;汉朝老臣,认为荀彧只是曹操的走狗罢了;百姓,在荀彧的奇谋之下,只是战争中的一粒微尘。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扫码即可加入交流群,打广告勿入)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