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刘铮拍过戏子,拍过僧人,拍过工人,也拍过病人。系列的所有照片全是黑白的,采用正方形构图,刘铮在有些场合用了闪光灯,直面的强光划破黑暗,照亮了主体,有时,这种强烈的黑白对比令画面产生戏剧般的幽深和怪诞。
在《国人》中,有的照片看上去像是摆拍的,但似乎又是真切的人面对镜头时会做出的反应。探究其中,不免会让我们将人物状态与两个方面联系在一起——被摄者的个性和共性。一方面,那是存在于被摄对象身上,在特定场合会刻意表现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另一方面,刘铮的照片放大了彼时的社会背景下的人的某种共性。那些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东西,在断裂的历史与发展的现实的交汇下,呈现出复杂的景象。
在考虑个性和共性、历史和现实的同时,刘铮的个人意识也影响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从人的表情、肢体语言、到衣着化妆、情感情欲,再到土地和城市,日常和仪式。那些衣冠楚楚的人,好像被魑魅魍魉附了身,曝露在了光天化日下……照片散发出暗黑、悲观、惊悚、古怪的气质,摄影仿佛成了作者的发泄口。
很多时候,《国人》会让人联想到奥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和戴安·阿勃斯(Diane Arbus)的作品。假如说桑德广泛的视觉考察是《国人》初始设定的雄心和野心,那么那种类似阿勃斯照片里的阴暗和恐惧则是刘铮渐渐注入照片里的个性。但无论是桑德、阿勃斯还是刘铮,无论他们的照片在观众眼里究竟是“平常”还是“猎奇”,是“时代的痕迹”还是“个人的表述”。对摄影师本人来说,照片都是他们在现实里的选择,必然带有他们主观的印记。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许多概念,例如真和假、虚和实,而且逐渐这些概念的划分对我来说也失去了意义。”刘铮说,“最初我是要记录国人的心灵状态,而后却成了我自身心灵的剖析。”
我们可以看到一群打水的犯人,也可以看到在化妆舞会上戴着面具的人,但犯人在画面里显得平静,而舞会上的人则更癫狂。压抑和释放,阴暗与照亮,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许多矛盾在每张照片里交锋,进而呈现出一种超现实之感。
每一张照片都有很强的叙述性,揭示了一个个远远不完美的故事。当你想要义正言辞地批判他们,或是感怀人的命运时,他们又会让你感到一阵熟悉。这些90年代的照片融合了历史、现实和个人观点,表达了对社会文化的思考,在当时突破了中国新闻摄影的局限。
刘铮,1969年出生于河北武强县,1991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光学系精密仪器专业,曾任《工人日报》摄影记者,1997 辞去公职成为自由艺术家。主要作品包括:《国人》、《三界》、《惊梦》、《自拍 selfie 》等。其中《国人》、《惊梦》由德国史泰德出版社出版,是中国极少数在世界摄影艺术领域产生影响的摄影艺术家。1996 年创建《新摄影》独立艺术杂志、率先在国内推广和传播观念摄影艺术。2013 年创建蝴蝶效应摄影艺术机构,策划和主编《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我与你:埃里克·索斯》
The Space Between Us: Alec Soth
2020.08.01 - 2020.11.20
参观时间 10:30 - 17:30
周二至周日 Tuesday to Sunday
周一闭馆 Closed on Monday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55号-1
(021) - 64289516
info@scop-sh.com
扫描上方二维码预约
扫码购票通道
感谢您的关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