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仕女画中的瓷器图像拾英
︱闻艺声︱
明清时期,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清新脱俗,或手执书卷,或手执纸笔,或阅读诗文,或吟诗作赋,有的还在凝神思考。此时,寻求个性解放的文人们开始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女德教条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女性对翰墨书卷的喜好也是历代未有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此时诸多以书房等具有文人审美取向的背景画面的仕女画作品。如:陈字《吮笔绮思图》,画面中身着淡雅襦裙的女性,眉清目秀作吮笔沉思状,身后几案摆放着展开的纸卷,笔墨齐备,画家以梅花屏风、假山怪石和菊花瓶来做衬景,从侧面反映了明清文人颇为讲究书房设计。在书房陈设的元素中,除了常见的家具,还有一类就是器具物品。除上述画作所提及的笔墨纸砚等常见文房用品,还有一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且深受中国传统文人喜爱的器物,也是最能够体现画主人和欣赏仕女画阶层特点的器物,那便是瓷器。
(清)佚名 雍正十二美人图·博古幽思 绢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瓷器在中国的发展与成熟经历了三千多年,其脱胎于陶器,却具有半透明的胎釉特点,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更是成为天下窑器的烧造聚集地,这里出产的青花瓷、粉彩瓷、影青瓷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为满足宫廷御用瓷器的需要,明代的御器厂设在景德镇。官窑汇集了一大批擅长制瓷、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还投入了充足的资金与上乘原料,因此诞生了永乐甜白、宣德青花、成化斗彩,以及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等珍贵品种。明清时期,文人们对书房十分讲究的设计,自然也离不开这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瓷器文玩珍品。
瓷器因其色彩和器型的变化、温润细腻的光泽而深受中上层人士的喜爱。这种喜好也十分恰当地呈现在宫廷和文人绘画中。最典型且独具代表性的画作当属清代宫廷画《雍正十二美人图》,该画作大致创作于康熙晚期至雍正年间。所收仕女画主要描绘了贵族女性形象,且凸显文人画的审美特点。其中,《裘装对镜》图描绘了宋代钧窑的菱花口花盆,榻上盛有佛手瓜果的盘子似是仿宣德年间的豇豆红釉盘,豇豆红实为红釉瓷中颜色偏深的一种,红釉瓷在宋代钧窑烧制的瓷器中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的制作在洪武时期发展到极盛阶段,宣德的釉里红器也颇负盛名,宣德后随着高温铜红烧制技术的衰退,此类陶瓷制品变得十分稀少。
(清)佚名 雍正十二美人图·裘装对镜 绢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消夏赏蝶》图中黑漆面斑竹长桌上棋枰旁有一件精美的花插瓷器,正是明嘉靖年间的白釉贴塑红蟠螭纹蒜头瓶。蒜头瓶的器型源于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经过发展后多见于明清瓷器,而贴塑的制作工艺最早来源于陶器的装饰方法。白、红两种釉色呈现于一件瓷器上,可见烧造工艺的精湛。这里所谓的白釉其实并非特殊施白色釉,但一般列入颜色釉范畴,默认为单色釉瓷器。《竹下缝衣》图的画面右下方有一瓷质荷花大缸,这种宫廷用的荷花缸也多烧制于景德镇。《博古幽思》图集中呈现了贵族女性书房陈设中的古玩珍品。如北宋汝窑的水仙盆,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汝窑天青三足洗,用作花插的明代仿哥窑的葫芦瓶,明宣德年间的鲜红釉僧帽壶,清雍正年间的天蓝釉盏托。可谓精品瓷器尽收于一幅画作中。《观书沉吟》《持表对菊》图中的净瓶多为仿龙泉窑的器型和釉色。《桐荫品茶》图中的鲜红釉茶盏应为釉里红中的极品。明洪武年间的高温红釉、蓝釉、柿釉和黑釉都有极高的成就,而元代蓝釉的烧制成功为明清两代霁蓝釉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瓷器增加了仿哥窑釉、仿龙泉釉等品种。这幅画作以真实的器物形象,从侧面反映了清初存世瓷器的烧制成就。
(清)佚名 雍正十二美人图·观书沉吟 绢本设色
纵184厘米 横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末即同治、光绪、宣统年间,许多上层社会中的文人逐渐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他们的审美取向随着价值观的转变在悄悄发生变化,他们所追求的带有西洋文化元素的时尚审美趣味不仅浸润到绘画艺术中,还影响了瓷器的装饰画面,他们开始在瓷器图案中加入西洋人和建筑图像等具有时代特征的元素。不论是画中瓷,还是瓷中画,这一现象的发生不是单向的,应是绘画创作和瓷器艺术品创作相互影响的结果。此处我们只谈画中瓷,在此要提出的一部从未进行翻印复制和现代出版的画集,即由清末著名插画家吴嘉猷(吴友如)辑绘的国家图书馆藏光绪年间石印本《飞影阁丛画》(线装,二集八卷本,共8册)。其中仕女画部分可谓丰富多彩,其主要收在第8册“时妆仕女”中,这与清末的《飞影阁画报》所开专栏“沪装仕女”如出一辙。画面描绘的女性形象多为社会中上阶层或城市语境下的妇人,她们多长衣大褂宽裤脚,还有那走不远的三寸小脚,活动场景多局限于室内和家庭园林中。案头摆件依稀可见刨花水、菱花镜、梳篦、文房瓷器、茶器等具有时代特征的闺阁用品,发饰多为脑后盘垂髻,人物活动场景主要在室内,或抚琴、或读书、或写字、或教子,他们可谓社会变革期封建礼教的严格遵守者。画中可见仿宋代款式的素简茶壶茶杯,又可见用于室内插花的单色釉梅瓶,还有戏坊女子酬唱时使用的盖碗,似青花斗彩。此时,民间的中上层居民,已经普遍使用景德镇民窑烧制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在戏坊女子的桌案上还依稀可见瓷质化妆盒,此时的胭脂粉盒多为粉彩瓷器,当有较为艳丽的花纹装饰,只是画中未进行细节描绘,故而无法判断图案类型。
从某种角度来讲,清代的仕女画在继承了前代人物画法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这一突破当属对人物所处环境的描绘,画中所绘陈设与场景不免迎合了文人的审美趣味。无论是书卷、扇子、花卉陈设,还是文房瓷器的点缀,都脱不开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以此为视角,我们依然能够探寻到文人画在清代发展的痕迹。
作者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编辑:张楠)
︱全文刊载于北京画院《大匠之门》㉕期︱
图文版权所有,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