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1955)
齐白石画艺胜于书法,书法胜于篆刻,篆刻又胜于诗文。
白石画,章法有奇趣。其所用墨,胜于用笔。
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亦多独到之处,为众人所不及
——选自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
齐白石叟于六朝砖文通于篆刻,作画已是上流,较之空疏无具以弋时名者尤胜。
——选自王中秀编注《黄宾虹谈艺书信集·与刘作筹》
贺天健(1891-1977)
我觉得齐先生的学古人而不受古人束缚,革新而不忘记传统,这种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千万不要认为齐先生的画格是很容易学习的。要知道,齐先生这种减少到无可减少的画格,他是从千万笔洗练到这样的。
在笔法方面,同他的书法有关系,他用的是平直笔势,并会在“天发神谶”等汉魏碑上下过苦修苦练的功夫,因此他的笔力,真可以说是力透纸背,很不容易学习。为什么他的腕力这样强呢?原因就是他早年做过雕花匠,他是把用刀的方量用到笔上面来,这种功夫是不得了的。
他的画还有一种韵味,很和谐,一切的矛盾在画里都给统一起来,使人看了觉得很有味道。
——选自贺天健《看白石画展后的感想》
徐悲鸿(1895-1953)
(白石老人的艺术)致广大,尽精微,……由正而变,妙造自然。
——选自胡佩衡、胡橐著《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齐白石 双蜜蜂 35cm×35cm 北京画院藏
潘天寿(1897-1971)
近时白石老先生,他的布局设色等等,也大体从昌硕先生方面来,而加以变化。从表面上看,是与昌硕先生不同,其底子,实从昌硕先生支分而出,明眼人,自然可以一望而知。白石先生自己在他的论画诗上,也说得十分清楚。
——选自潘天寿《谈谈吴昌硕先生》(1957年12月
在杭州西泠印社举办的吴昌硕纪念会上的发言)
光、宣间,安吉吴昌硕,初师撝叔、伯年,参以青藤、八大,雄肆朴茂,称为后海派领袖,齐白石继之,花鸟草虫,特重写生,风韵独擅,使近时花卉画,得一新趋向。
——选自潘天寿《花鸟画简史(初稿)》
(约写于1959年)
齐白石画桃花,红色用得浓艳,但能得古趣,也是从不一般的用色法入手而取得出奇的效果,我们知道,齐白石与吴昌硕一样,用的是产于南美洲的红蜡虫身上的分泌物,故称洋红,以这种分泌物制成的红色颜料与老辣的笔墨相配合,就能得红艳古朴之趣了
——选自朱颖人著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
李苦禅(1899-1983)
尝观在艺术之外过于“精明”者,其画总不免有浮华、浅薄、拘谨、凝滞与哗众取宠之气息,这是内在气质使然。齐白石老师在画画之外,一辈子像个傻子似的,老来又常常天真得如同孩子一般,作出画来则笔笔拙趣横生,若天籁自鸣。
白石先师有一次画老猴子抱桃,猴子长着胡子。我见了说:“猴子不长胡子”。他笑了,又画一张不长胡子的老猴。老先生一辈子总是这么谦虚待人,所以人人都敢给他提意见。
天才是有的,但要磨砺,要苦练。齐老师一辈子从早到晚地画,到七十岁以后才显出天才来,所以悲鸿先生对我说:“白石如六十而殁,湮没无闻”。
有两个道士看见一个瞎老头儿从南来,路中间有块大石头。一个道土说:“老头儿,从左边绕过来!”另一个道士说:“从右边绕过来!”结果老头儿一下子从石头上蹦过来了!齐白石老先生作画就这样,有些画法章法叫你意料不到。
当年有人问齐白石如何执笔,齐老回答:“笔握着不掉下来就行了”。为表现之目的需手段灵活,即执笔无定法。
一个画家的修养是没有穷尽的,就看你的自我要求如何。齐白石先生在老年见到油画时曾说:“白石山翁素喜此种画,惜不能为,倘年未六十,非学不可!白石谨观题记。”(编者注:此系齐翁在留言簿上用铅笔所写。刊于1928年12月30日《世界画报》)
——选自李燕编《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论》
蝈蝈 齐白石 34.5cm×29cm 北京画院藏
老舍(1899-1966)
在他以前,也曾有人尝试改革国画,另辟蹊径。可是,他们多偏重笔墨趣味,潇洒出尘,不斤斤于形似。这样,他们的作品便只能得到文人雅士的欣赏,不一定为群众所喜。白石夫子非常讲究笔墨,可是笔墨所至,又能形色鲜明,状物传神,雅俗共赏。夫子出身工人,感情与群众一致,所以他的作品变而不幻,新而不怪。他的改革与创辟是健康的。
——选自老舍《白石夫子千古》
吴茀之(1900-1977)
吴昌硕、齐白石,均以大笔浓重的洋红画花,这在他们以前是没有的,可说是创新。其妙处在于红而不露火气、艳而不俗,其原因在于“用色协调,能相制约”,这一点很重要。
吴昌硕点梅花花瓣,瓣间空隙一般留得多一些,易得生动感;齐白石点梅花,瓣间空得少,甚或不空,而花有浓淡,这样避免了闷,能得结实之感。
自己(吴茀之)画蟹,注重生气;齐白石画蟹,取其拙味。
齐白石画石头,不及他画另外的东西好。
——选自朱颖人著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
诸乐三(1902-1984)
吴昌硕的画参金石气较多,齐白石的画则生活气较浓;吴昌硕以金石家的眼光去捕捉客观印象,齐白石则以直观去感受生活;故吴得朴茂,齐得鲜活。画面题句,亦各如其画,一如沉沙洗出之文,古意盎然;一如老稚篱角之谈,谐趣横生。
——选自朱颖人著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
莲叶小鱼 齐白石 109.5cm×34cm 北京画院藏
李可染(1907-1989)
齐白石老先生解决了雅与俗的问题,又解决了古典艺术与民间艺术的结合问题。拉近了两者的距离。一个人能在事业上突破一点,那就是不得了的,就可以对历史有所贡献。
齐白石老先生在96岁时忽然神志不清,把螃蟹画成四节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那时画出的画仍然好得不得了。原因是几十年中,他的手和笔墨打交道太多了,完全可以掌握自然规律。所以要多画,多锻练,要使技术的成熟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
齐白石70岁时,是最讲意匠之时,70岁时画得最精彩,80岁时最天真,90岁以后的画像小孩。
——选自郝之辉编著
《跟大师学艺——20世纪国画大师讲课实录》
解放以后,因为跟齐白石先生和黄宾虹先生接触后,看见他们两位老人都画得很慢。齐白石他那个画可不容易,他的行笔很慢。我最初看了齐白石的画觉得很奇怪,因为他从前画画写字,总是题“白石老人一挥”,一挥而就。后来我跟他熟了以后,他同我非常要好,等于他的学生,常常给他牵纸画画,我看他画了十年;可是齐白石的花鸟,我一辈子不画,我主要地看他的构图、笔法。我看他画画,非常慢,非常严肃。看他行笔那么慢,我还和他开玩笑,说: “你常常题画,‘白石老人一挥’,我看你从来没有挥过。”
他这个人绝不顽固,对新的东西很欢喜。有一次看展览会,里面完全是西画,油画,我跟他一块儿去看。看了以后,招待的人拿来一个批评簿子说:“齐老先生难得来一看,你也写几句话批评批评。”他怎么写的呢?他说:“我要是年轻,我也学油画。”他的意思是,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要学油画也来不及了。
——选自《李可染、吴作人谈齐白石》,赵浩生整理,
原载香港《七十年代》1973年第12期
笔墨问题很严重,近百年来,在我看来,过得笔墨关的,没几个人,邓完白是一个,齐白石是一个,吴昌硕是水平最高的。今天看颜真卿的《祭侄稿》用笔线条那是很厉害。
现在中国画最大的障碍还是对传统学习不够,用宣纸随随便便地搞,不了解传统,中国画中的线条、笔墨,要下很大的功夫。吴昌硕笔墨的水平在近百年是最高的,超过齐(白石)老师,他写石鼓文40年,钢筋铁骨,苍劲而腴润,笔墨功是了不起的,当然他师法大自然是不够的。
——选自李可染《谈艺术道路——1981年1月15日
对山水画研究班谈话》张凭记录整理
水草螃蟹图 齐白石 67.5cm×34.5cm 北京画院藏
叶浅予(1907-1995)
看了齐白石的遗作展览,观众会获得这样一个印象:觉得齐白石的画如此高深又如此通俗,既有传统的文雅又有民间的情调,既提高又普及。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选自叶浅予
《从题材和题跋看齐白石艺术的人民性》
艾青(1910-1996)
他画鸡冠花,也画牡丹,但他和人家的画法不一样,大红花,笔触很粗,叶子用黑墨只几点;他画丝瓜、窝瓜;特别爱画葫芦;他爱画残荷,看看很乱,但很有气势。
他对自己的艺术是很欣赏的,有一次,他正在画虾,用笔在纸上画了一根长长的头发粗细的须,一边对我说:“我这么老了,还能画这样的线。”
——选自艾青《忆白石老人》
陈子庄(1913-1976)
近代画坛称得上卓然大家者,余以为只有三人: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
吴昌硕的风格平淡高古,格调很高。其用笔之法主要是复笔(重笔),等于写文章用偶句。齐白石的风格刚劲浑朴,格调也高。他的画用单笔,等于写文章用单句。齐白石的画法出自吴昌硕,但他从吴昌硕的重笔中悟出了用单笔的道理,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使自己达到了吴以后的又一个高峰。齐白石是画史上最善学的人。
齐白石的画法,泼辣者能很泼辣,如牡丹等花卉,工细者能很工细,如草虫。笔下能做到擒纵自如,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
齐白石用墨用笔都好,线条雄强浑厚,造型、色彩均是上乘,是全能。他画的藤、水线条最好。构图变化比吴昌硕大,笔下所接触的面也宽,他学吴昌硕是青出于蓝。
齐白石之画,可用“超拔雄浑,出奇制胜”八字评之。
——选自陈滞冬编著《石壶论画语要》
鱼虾蟹 齐白石 134cm×33.5cm 北京画院藏
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北京画院、浙江省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9月8日至10月18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三层7、8、9号展厅
预 约 参 观
疫情防控期间,浙江美术馆预约参观制:
1. 请务必提前实名预约,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预约界面生成预约码,一人一码。
2. 根据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部署,入馆前主动出示身份证、当日健康码入馆。未办理身份证的儿童请家长出示预约二维码,经核验后入场。
浙江美术馆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138号
电话:0571-8707870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周一休馆(遇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浙江美术馆之友微信服务号
浙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供稿:翁方宁
编辑:洪子又 王子伊
责编:对外联络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