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它山之石 - 封岩当代摄影展”8月6日苏州博物馆开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它山之石

——封岩当代摄影展

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厅
2020.8.6 - 10.8


封岩“它山之石”摄影个展将在8⽉6日于苏州博物馆开幕,这也是苏州博物馆首次举办的当代摄影个展。展出作品近四⼗幅,其中包含完整的《⼭石》经典系列作品。


苏州博物馆


个展名称“它山之石”四字出自《诗经·小雅·鹤鸣》。诗人受王家园林内生机勃勃的气象所触动,他全神贯注的谛听园林内鱼、鸟、树、渊的小天地,写出了一个思辨明灿的大世界。其中以“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两句最广为人知,彰显的是一种悦纳异己的胸怀,交叠出的是一个兼容并蓄的世界,就像今日的苏州古城以及苏州博物馆,在历史时空中吐故纳新。

树·石头 01 / 180x120cm / 2006



因应苏州博物馆现代主义园林式的展场,此次封岩个展涵盖了他的几大摄影系列,包括《山石》、《唐陵深草》、《迷幻的竹子》以及《秩序》系列。


唐陵深草 02/ 201×134cm / 2015


迷幻的⽵子 01/ 120×90cm / 2009


封岩的作品,以反复推敲形成的极简构图、绘画般的抽象画面以及物品的肖像等作品为其代表。这次,特意展出过去不曾展出过的、包括极少数以“人”的出现 为主题的作品,如《西安环城公园》和《狮虎山》,拍摄日暮前在古城西安及北京动物园留影的人们。


树·石头02 / 110×163cm / 2006



狮虎山 / 68×100cm / 2006



在《松树白车》、《动物园池塘》和《竹子白车》这样的作品中,封岩以古典的隐喻完成了“松、竹、石”三大传统主题与今日生活的探索。


竹⼦白⻋ / 120×81.5cm / 2006


早期作品中苍茫浓重而独立的石峰,与近年来山水画沉浸式的“终南山石”、 “唐陵深草”的大尺寸作品并列,更见其跨越视觉艺术史中地域及代际的印迹。


唐陵深草 08 / 201×134cm / 2018


本次个展同时,适逢封岩个人文学作品集《座椅反弹的声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于上个世纪末前后为封岩分别在纽约和北京写就,在他的笔下,世界以精确的影像展开,就像本次展出的许多同时期摄影作品,二十年后观之,更觉其难能可贵的映照了一个我们尚未来得及去回味的时代。展览期间将举办封岩之文学与摄影作品的讨论。



《座椅反弹的声响——艺术家与文字01》/封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古都恢宏的遗迹讲述着一个关于衰亡的故事,提供着再度崛起的想象。封岩刻意避开遗迹所蕴含的纪念碑式的宏大,从而回避了对于地位和权力的旧思新梦。艺术家跟随着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脚步,但其关注点并不是前人的发现,而是昔日荣光中为人所忽视的。野草取代了纪念碑,无关成就、毁灭和断裂,让人们注意到一个比中国封建帝制更宏大的时间维度。或许,植物学家某天会发现这类植物只在这一地区生长,赋予文明的摇篮一层新的意味。亦或者,步步迫近的气候灾难很快会威胁到已经过这么长时间考验的物种。

——Paola Iovene(芝加哥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节选自“克制的图像”




终南⼭石 04 / 180×120cm / 2011



封岩令人瞩目的《⼭石》系列,却完全让人想起传统⽔墨文⼈画中的⼭石。他精致纯然的将⼭石粗粝的表⾯表现为视觉愉悦的客体;他⽤文化中的传家之宝让时光逆转。巨⼤的画幅 —— 180 x 120cm ——使其在视觉上更加引人注⽬。尽管也许⼈们会将这件作品和水墨画作联系起来,事实上封岩仍旧延续了他的⽅式:完全聚焦于眼前事物,找寻特定物品孤立状态中的当代性、视觉上的抒情,以及辨识其中传统的庄严性。


“迷幻的竹子” 混合了西方的迷幻剂文化,同时指向了竹子在中国艺术和自然中的独特寓意。作品美感来自其内部霓虹灯的冷光,无声的彩色光线赋予影像以力量;它让人想起如丹·弗拉文(Dan Flavin),但同时它们又是那么惊人的独创。事实上,这些摄影作品中的浪漫情怀——他们精细的美感——提出了关于摄影与绘画关系的有益问题。


——Jonathan Goodman(美国纽约艺评家) 

节选自“客观化摄影”




抽屉内物 / 30×40cm / 2005


封岩的这些在初看之下使人情绪不安或产生无以名状反应的作品,提出的其实是艺术家以身为在当代中国生活的一个人,对于每日生活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微妙的含义和洞察力。那些消逝的细节和看似漫不经心选择的场所,表达了个人内心和公众空间之间饶富意味的观察,透过敏锐的隐喻和作品较大的尺寸,这些影像是对中国当代日常生活一种不朽的“造像”。

——Michael J. Hatch(普林斯顿大学东亚艺术史学者) 

节选自“滤后的静物”








“它山之石”,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2020




         





封岩,1963年出⽣于西安。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旅居纽约多年,现居北京及台北。

封岩个展包括:苏州博物馆、当代唐⼈艺术中心、上海沪申画廊、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四合苑画廊等。作品曾参加荷兰FOAM摄影博物馆、德国设计博物馆、德国宝马基⾦会、澳⼤利亚⽩兔美术馆、美国Spencer Museum of Art博物馆、澳⼤利亚UQ Art博物馆、澳⼤大利亚莫那什博物馆、法国巴黎市立现代博物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美术馆、上海摄影艺术中心、广东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今⽇美术馆、昊美术馆等⼤型展览。作品被海内外美术馆、机构收藏。


美国 SPENCER  MUSEUM  of ART 博物馆藏“车轮红毯”,2006


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收藏了“迷幻的竹子”、“权力”及“山石”系列,2019


乌利·希克瑞士城堡收藏“权力”系列

M+博物馆收藏“贵宾室VIP Rom”,2006

“纪念碑”系列,德国柏林Wie Kultur个展,2012

“纪念碑”系列,澳大利亚UQ Art Museum博物馆,2012

“谜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


“中国当代摄影2009-2014”,上海民生美术馆,2014



“我们从未不认识-中国当代摄影展”,荷兰阿姆斯特丹FOAM摄影博物馆,2015



封岩同名个展“封岩”,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香港,2020

作品被⽤于史坦福大学出版社、纽约书评、澳⼤利亚悉尼⼤学出版社之出版品封⾯。2015年受雅昌文化集团邀请,出版封岩摄影装置⼤书。

2015年受雅昌文化集团邀请,出版《封岩》摄影装置⼤书

封岩“权力”系列作品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图书 Tales of Futures Past 用作封面

封岩“权力”系列作品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出版社图书 The Geoff Raby Colle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用作封面





北 京 | 香 港 | 曼 谷 
BEIJING | HONG KONG | BANGKOK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B01&D06,100015
B01&D06, 798 Art District, No.2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 Beijing, 100015
T: +86(10)57623060 |  F: +86(10)59789379
info@tangcontemporary.com | www.tangcontemporary.com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