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课程表新鲜出炉
课 程 时 间:7.24(周五)- 7.26(周日)每天下午
授 课 地 点:北京时代美术馆
学(体)习(验)内容:
工作坊WORKSHOP区,除了不可或缺的经典内容——RISO孔版、丝网印刷课程和书籍基础装订,包括在不同材质上的体验制作,还有新鲜体验的凸版、针织、拼贴海报等。免费的艺术讲座及论坛,特别展映费那奇独立动画电影,凭门票可直接参与。
📍 参加工作坊,需先购买书展门票
First Round |7.19 24:00 已停售
Second Round |7.20 00:00发售
选择你感兴趣的工作坊,提前报名

01 # WORKSHOP#
| 7月24日 Friday
此次工作坊灵感源于abC五周年新的视觉,学员们将以“点、线、面”为题进行点阵文字的创作,并手工印製属于自己的 Risograph 文具。当天会提供不同质感的康戴里艺术纸(Antalis paper),参与的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搭配及组装,并亲自印制。最后,每个人创作会组成一个Set,彼此交换,作为纪念。生活于北京的台中人,平面设计工作者,喜爱观察日常的幽默怪奇,闲暇之余实验 Risograph 的各种可能。●
“小芳工作坊”
主讲人:胡尹萍
🕗 7月24日 15:30-17:30
💰188元/人(*含胡小芳材料包,含一个杯垫和一个荷包蛋原料)
本次工作坊将介绍“胡小芳工作室”的项目与其工艺、针法,并提供 “小芳工作室”的材料包(包括线团,钩针,配件等一系列钩织工具),最后完成一件作品。
“小芳”是艺术家胡尹萍在2015年初回四川家乡时,发现母亲和镇上其她妇女一起编织一种劣质的毛线帽子,并被廉价地收购。回北京后,胡尹萍找了一位朋友“小芳”充当收购者,介绍她与母亲认识,并以较高的价格收购母亲的帽子。因工作需要,母亲学会了上网、微信、网上银行等现代网络方式,建立了她的自信心和存在感。此后因爱好母亲创造了一百多种“奇怪”的帽子。
2017年初,该项目在北京箭厂空间展览。随后很多人想买母亲的帽子,但作为收藏母亲时间的我并不想出售。母亲说过很多阿姨很羡慕她能织上好毛线,于是我就把小镇阿姨都组织起来一起织制。我成立了品牌----胡小芳,这样就能让更多母亲进行织制,也能更好的展现她们那一代人被忽略的创造力。胡小芳在中国和法国作为独立原创品牌进行注册,于2017年4月22日全球首发,目前该项目在持续进行中,母亲和阿姨们还并不知情。
Surimacca 丝网版画工作坊
主讲人:Anfia Lin大安 | PNPRESS 工作室主理人
#模版丝网# #涂鸦# #多种载体#
Surimacca 是一套像积木一样可以自由组装/拆卸的丝网框,PNPRESS 会提前为参与工作坊的朋友们准备Surimacca套装, 空白网布及素材模版等(素材模版包括: 各种几何图形,艺术书展活动LOGO) 相关耗材,将通过现场互动带领大家体验非常常见的波谱艺术及街头涂鸦艺术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
工作坊涵盖了丝网版画从绷框到印制的完整过程,且有专人为大家提供现场的技术指导及支持以确保所有参与到工作坊活动的朋友们都能在最后顺利印制自己的定制帆布袋/T-恤。大家可以选择在现场自己用空白模版创作图形或选用PNPRESS 提前准备好的图形模版制作丝网网版,并在网版制作结束后现场制作自己的版画或帆布袋。
读一首诗,讲解印刷的基本原理和书籍的基本结构。现代胶印的工艺特点,对设计师既有限制也有启发。在两个多小时的工作坊中,大家一起利用凸版工具和自制模具等,以网点混合的方法绘制插图,并装订成册。体验从创作到制作的做书过程。成立于2016年的书籍设计与制作工坊。成员:钟雨&吕旻。主要工作范畴包括平面设计和手工装帧,从编辑设计到制作成书,不设立固定的界限,以技术与设计相互融合的态度创作书籍。合作对象亦不受限。
#拼贴# #编织# #生活留存#
回归质朴,运用身边的素材,手工制作一张封面或海报,发掘更多材料的可能性。
工作坊流程:
1. 参与的小伙伴携带自己的素材(如票据/收集的贴画/字据/剪贴等等);
2.引导在准备好的经纬交织板上开始创作;
3.收获一张浓缩了自己生活日常的海报。
●
Riso 明信片工作坊
与周五的Riso工作坊同样来自北京的高调印务工作室。周日的这一场是制作明信片。此次工作坊灵感源于abC五周年新的视觉,学员们将以“点、线、面”为题进行点阵文字的创作,并手工印製属于自己的 Risograph 文具。当天会提供不同质感的康戴里艺术纸(Antalis paper),参与的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创作、搭配及组装,并亲自印制。最后,每个人创作会组成一个Set,彼此交换,作为纪念。生活于北京的台中人,平面设计工作者,喜爱观察日常的幽默怪奇,闲暇之余实验 Risograph 的各种可能。丝网印刷工作坊
主讲人:滚动版画工作室
🕗 7月26日 15:30-19:00
💰460元/人
#丝网版画# #独幅版画#
老朋友滚动版画工作室依然带来熟悉的配方!学习用丝网印刷印制自己的作品和产品。这场工作坊将是你初次接触丝网版画的最佳机会。
工作坊内容和流程:
- 学习专业曝光制版和独幅版画技法
- 学习如何用丝网版画做出实验性的画面
- 学习印刷技巧,当场实现印制自己的设计
- 可制作自己的版画作品和产品并带走
|滚动版画工作室
一家专业版画工作室,更是一个版画创作实验室。主要从事有趣的版画教学、版画产品的研发和发行、版画印制、艺术创作开放空间、艺术家驻地等。今年来滚动版画还积极与艺术作者们合作发行独立出版物或协助印制,将版画的印制工艺带入书的制作中。滚动版画希望可以让创作者们看到版画作为一种创作方式所具有的创造性、实验性和无限的视觉可能性。
02 #TALK STAGE#
Presentation: abC Art Book AwardabC艺术书奖是中国首个针对艺术家书、手工书以及非正式出版物的奖项。作为创作者所能拥有的最低廉的媒材,书页与纸张在两掌之上、方寸之间容纳着最丰富、广阔甚至激进的视觉及材料语言实验。它既是作者得以自由表达的途径,亦为抽象的思想提供了一份可以感知的物质结果,并以此延展了观念所能触及的维度。abC艺术书奖将考量创作者以“书”作为艺术表达的载体,在形式与内容、观念与材料,以及书籍设计及装帧等多方面元素上的表达与探索,并借助平台与合作机构的共同力量,对其中最具原创性的探索者给予包括创作资金及平台资源在内的具体奖励。首届abC艺术书奖将在2020 第五届 abC艺术书展·北京上正式启动,并现场征集参赛作品。The Flesh of Images and Texts——Writing and Publishing as Artistic Practice嘉宾:龙星如(策展人、写作者)、胡昊(写作者、策展人,泰康空间研究员)Guests: Iris Long, Hu Hao在当代艺术作品中,文本与图像的关系似乎在发生变化,它们不再是一方解释一方或一方辅证一方,也不再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如果将当代艺术定义为信息传达的一种方式,文字与图像可以在信息的层面上达成平等吗?三位“视觉世界里的文字工作者”将一起探讨文字作为一种信息、一种思考媒介乃至一种艺术实践,在当代艺术中扮演的角色,并分享各自关注的当代艺术创作中对文本的使用,以及与艺术家写作有关的实践。A Journey Around the Swiss Clock and Beyond:From Research Programme to Exhibition Project2019年1月,何伊宁受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之邀,作为外国评审参加温特图尔摄影美术馆举办的2019年Plat(t)form项目。在此期间,她访问了当地的艺术机构,参与专家见面会,并与瑞士艺术从业者进行深度交流。同年年末,她利用一次评审活动的机缘二度开启瑞士境内的旅行,在密集参观和评审的过程中拓展了对瑞士摄影领域的理解。在首次考察的一年半期间,何伊宁针对瑞士摄影生态和艺术家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分别策划了“从雨林到赛博格:瑞士摄影书在中国”以及“在群山、丘陵与湖泊之间”的展览项目,后者将从8月5日开始,陆续于深圳设计互联、上海Modern Art Base和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展出。“日以继夜的瑞士航行:从考察、研究到展览项目”将从她的考察经历出发,在回顾瑞士考察之旅的同时分享两个展览项目的策展初衷和重点内容,并为观众带来展览后续活动的详细计划。嘉宾:吕敬人 (书籍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在虚拟化电子媒介盛行的今天,数码信息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人们依然迷恋通过实体介质接受信息时所体带来的自然之美。作为书籍设计家,吕敬人先生一直在通过他的设计作品追寻着纸质书籍以及日常纸张用品的魅力。他与享誉国内外的书籍设计艺术家开设工作坊,将几十年积累的设计理念和教学经验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们共享,合作者包括Irma Boom、祖父江慎、Jonas Voegeli等等。2012年起创立的“敬人书籍设计研究班”至今已开设13期课程,每期包含多个工作坊,主题涉及编辑设计、信息图表、Artist Book、传统装帧。倡导互相学习、合作,以及注重将案头工作推向实践的教学方法逐渐吸引到除书籍设计师以外的受众,他们包括编辑、书店业者、印刷技术人员甚至是新媒体设计师。
吕敬人喜欢把做一本书比作演绎一部戏剧或玩一个游戏的过程,本次演讲中分享的工作坊案例正是遵循着这个主旨展开,在大自然中用大笔酣畅地涂抹地书,为电影“查令十字街84号”设计文本,用手写书信回答远方的朋友问题……无不是希望参与者带着愉快的心情去享受书籍与纸张带来的亲切感。Is “Niche publishing” a false proposition?嘉宾:罗丹妮(单向空间编辑总监)、王恰恰(一頁folio主编)Guests: Luo Danni, Qiaqia Wang在大众出版界,文化艺术类的选题常常被视为“小众”,然而这个定位是否人为限制了优质内容的传播?专业化的严肃内容有必要追求“出圈”吗?“做书”与“卖书”是两个工种吗?本次论坛邀请到曾供职于理想国,现任单向空间编辑总监的罗丹妮,与新锐人文出版品牌一頁folio的主编王恰恰,一起分享她们的经验与困惑,以及如何通过编辑的技巧让优质的内容抵达更广泛的读者。
The Archival Research and Publication Practices in Art Institutions嘉宾:卢迎华(中间美术馆馆长、策展人、艺术史学者)、栾志超(OCAT研究中心图书文献部负责人)Guests: Lu Yinghua, Luan Zhichao本场对谈邀请到策展人、艺术史学者、中间美术馆馆长卢迎华,与OCAT研究中心图书文献部负责人栾志超一同分享中国本土艺术机构内文献研究与出版的实践案例,并对机构在学术视角上的重要补充作用及公共教育功能进行讨论。作为艺术机构出版的重要实践者,卢迎华曾主持创建“OCAT图书馆”及系列出版物,并出版《小运动——当代艺术中的自我实践》、《沙龙沙龙:1972—1982年以北京为视角的现代美术实践侧影》、《普遍与特殊:何为亚洲性?》,以及中间美术馆的最新出版物《中国作为问题》等。栾志超曾任《艺术世界》资深编辑,组织策划了多个研究性专题,目前在OCAT研究中心负责图书文献及出版工作。中间美术馆新书发布:《中国作为问题》系列丛书第一辑、《忍不住转身》展览出版物Inside-Out Art Museum New Publications Launch: China As An Issue, An Impulse To TurnGuests: Gaorui Sun, Yusi Liu, Zhihui Zhang“中国作为问题” 是由中间美术馆自2018年发起的一个系列演讲。在这一课题下,我们邀请中国学者谈中国或国际问题,也邀请国际的学者谈在中国的议题,不仅是从全球来看中国,也是从中国来看全球。第一辑中收录有洪子诚、汪辉、孙歌、小引等作者、学者的文章。
《忍不住转身》是中间美术馆2020年6月6日开幕的同名展览的出版物。其中将包括展览的前言、主题文字、近三十位艺术家的作品介绍与作品图。作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的第一个展览,我们聚焦于艺术家们转身回看历史这一动作,试图理解他们的转身都回看到了什么历史,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这种回顾展示出来。Art Book design tradition in the NetherlandsGuest: Bart Hofstede (Cultural counselor of Embassy of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荷兰的书籍设计总体而言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艺术书籍的设计。何甫博士将在讲座中介绍荷兰现今艺术书籍中最有趣的一些典范。Editing photos from others: 3 examples15年来,荷兰摄影师鲁小本一直在将自己于中国拍摄的摄影作品制作成摄影集。近几年他还用他人的摄影照片编辑了三本书,这些图片来自二手市场和网站,如孔夫子和淘宝。本次讲座中,他将呈现过去5年来的作品,包括《中国摄影集》(2015)、《菜单》(2018)和即将发行的贴纸影集《WOW淘宝》(2020),该影集将于9月在荷兰布雷达摄影艺术节“中国想象”展览期间发布。 Wen Hui: Living Dance Book LaunchGuests: Wen Hui, Mona Qian2019年8月至12月初,中间美术馆举办了展览“伊冯娜·雷纳与文慧:舞蹈即存在”,为期三月有余,呈现来自美国、中国的两位舞蹈艺术家伊冯娜·雷纳与文慧数十年的艺术历程。画册之一《文慧:生活舞蹈》由总策划人对话、策展人文章、文慧访谈、作品介绍等部分共同组成。附有文慧自1994年以来的演出历史记录,及参展作品的主创人员名单。我们借展览和编辑画册这一契机,首次系统地整理了她的演出历史记录,对于此后希望深入文慧创作的研究者将是一份重要的文献。Speakers: LWT(bonbonmuseum), Zhangmin
罪恶的快感通常描述一些琐碎而无关紧要的事情,但如果被人发现就会感到尴尬或会引起轻微的罪恶感。这些事情可能是不打眼的习惯,电视节目或食物等。比如有的人爱咬指甲,爱看美食ASMR,通常事后会感到内疚,但也不会真正被视为有罪的乐趣。这本书从个人出发讲的罪恶快感是你想保持健康,但又总想在睡觉前吃一包薯条,以一种轻松,玩笑式的方式使用,最后以互动的方式出现,同时也在探索更多出版物的可能性。Guests: Ni Nanana Guzijan“YOUR CASE MY CASE”是荷兰使馆在2019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制作的一份报纸类杂志,也是使馆主办的一系列跨文化交流工作坊的名称。在本次的分享中,你会“看”到七对中荷设计师如何用物品来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作品,了解到工作坊与该报纸杂志之间的关联性和那些从未公开的故事。Taobao: from obsession to magazineGuests: Sasha Fominskaya and Céline Lamée from LAVA Beijing2018年,作为毕业设计的项目,平面设计师Sasha Fominskaya将她所着迷的,淘宝上混乱而生动的视觉语言转化成为名叫《芝麻开门》的出版物。基于此,她和Lava Beijing的设计总监Celine Lamee将这个主题发展成了系列杂志,以探讨丰富有趣的中国线上购物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在本次的分享中,她们将探讨如何将个人的观察与兴趣转变为一个设计项目,以及怎样用出版物诠释淘宝独特的视觉语言。
The Knowledge and Common Sense in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Artistic Works嘉宾:王新锐(Raymond Wang,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烁(anusman,艺术家、漫画家)、薛贺(OUTPUT机构负责人)
主持:赵阿萌
Guests: Raymond Wang, anusman, Summer Xue
Host: Zhao Xiaomeng
艺术领域对于版权保护的意识与常识相对于国际同行而言还十分不足。近年来,随着国内商业、时尚领域与艺术跨界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如何使合作更为专业化,成为了行业健康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基础问题。本次对谈请到了知乎法律领域知名作者、律师王新锐(Raymond Wang),与艺术家王烁(anusman)、新媒体艺术机构OUTPUT负责人薛贺一起聊聊艺术版权的特殊性、相关法律常识和法律维权方法,并分享各自工作中遇到的艺术版权具体案例与经验教训。主讲人:张泽洋平 ( Anyone )
Speaker: Zhang Zeyangping ( Anyone )
Passepartout Duo在世界各地旅行的过程中创作,在不同国家,从利用当地现有材料进行创作,到运用当地材料制作符合自己演奏方式与旅行方式的便携式乐器进行演奏。2019-2020年,他们开始了一段新的创作之旅,主题是创造力、流动性和可持续性。他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瑞士(外国艺术家的大使馆)进行艺术家的驻留,在那里他们有时间设计和制作原始的手工乐器。这些乐器是用他们在城市街道上发现的废木头和金属材料制成的。这些乐器有一些局限,比如音域范围有限,但这些限制成为了新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回收材料来创造艺术,用创造力来解决局限性,是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FeinakiIndependent Animation Global Special主办机构:费那奇北京动画周
策展:朱彦潼、俞悠洋、刘豪格、陈莲华
设计:伊大伟、俞悠洋
独立动画在学术上似乎很难清晰界定。一般来说,我们把由个人或小团队独立创作的动画作品称为独立动画。它的内容多为艺术家自主发起,形式上多为短片,可以摆脱商业成果上的硬性要求,也不必依附于大众的审美取向。因此,独立动画往往个性鲜明,在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上更为自由,更具艺术性和探索性。这也是为什么独立动画和大众常见的长篇动画电影、动画系列剧如此不同的重要原因。这次展览不仅是为了展现独立动画小众文化的魅力,更希望在众多青年文化社群中寻找到我们的观众。我们邀请到去年费那奇北京动画周上多部国内外青年导演的获奖作品,以及国际级动画大师山村浩二、乔治·史威茨格贝尔的最新力作,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为观众们带来一次基于作者视角的世界独立动画之旅。
周边优惠礼包(210份)点击下图购买
//
丨展览参观须知丨
1、特殊时期请配合我们的限流安排合理计划时间。所有电子票券都需要在现场操作换票。2、如未能按照购票时段到场观展,可以按照个人情况购买其他时段的门票。所有未启票的电子票券在7月26日8点前都可以操作退票,如需退款可以在有赞后台发起。因不同时段的票量有限,超过优惠期再次购买将无法享受早鸟优惠。
//
丨常见问题Q&A丨
A:根据人流情况,我们会在每个时间段即将结束之前进行广播通知,请您依据情况合理分配观展时间。A:换票截止时间:20:00(20:00后停止验票,禁止入场)A:实体门票及大礼包需凭借电子二维码于看展当天现场兑换,无需提前来美术馆兑换。1、入馆前请扫描“北京健康宝”二维码进行登记查验,显示未见异常,方可入馆;
2、观展前需接受体温检测,如有体温异常(≥37.3℃)或咳嗽、发热等症状者谢绝入馆,敬请谅解;
3、观众参观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入馆和观展时请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
4、严禁携带饮料及食物入馆;
5、如有任何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010-85679817。
* 疫情防控期间,为了给您创造安全、有序的参观环境,我馆每天将进行三次全馆消毒工作,工作人员严格做好防护措施,上岗前查验“北京健康宝”,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我们将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敬请理解并给予支持,期待与您的相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