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乔尔·迈耶罗维茨:我追寻自我的方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17年,79岁的乔尔·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b.1938)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名为Where I find myself的个展,作为从事摄影创作五十余年来的一次细致的回顾和梳理,这本同名画册也在次年出版。不同于普通的叙事顺序,画册中以倒叙的时间为线索,收录了迈耶罗维茨从1962年到2017年期间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品


 

乔尔·迈耶罗维茨 ©Maggie Barrett


乔尔·迈耶罗维茨是美国著名街头、肖像和风景摄影师,也是新色彩摄影(New Color Photography)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1962年,在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作品的启发下,迈耶罗维茨辞去了广告公司艺术总监的工作,带着35毫米相机和彩色胶卷走上了纽约街头,在彩色摄影并不被认为是严肃艺术形式时代,开始尝试使用彩色胶片创作。

 

New York City, 1978, Joel Meyerowitz


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发现这本画册不单单只是作品的罗列,穿插其中的艺术家自述使这本书这更像是一场人生历程的精彩回溯。原来新色彩摄影大师并不是只拍彩色照片,原来街头摄影师也会对棚拍静物感兴趣。他似乎永远都对探究新的艺术形式充满着激情。而纵观他人生中发生的每一个小小的故事、遇见的人、见到的风景,似乎都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偶然。每个人都是由一个个细碎的人生片段所成就,而那些碎片,就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理由。

 

New York City, 1964, Joel Meyerowitz

 


 📖


Chapter-1 从这里开始

2017-2012

 

2012年,迈耶罗维茨在法国普罗旺斯工作时参观了塞尚的工作室,于是开始对静物作品产生兴趣。他在一个小杂货店里找到了几只旧瓶子和一块旧帆布,开始创作实验。从那时起,迈耶罗维茨似乎理解了莫兰迪、爱德华·威斯顿等静物大师的心态,开始探索拍摄静物的乐趣:调整物体间的比例、构图、以及光影的影响,仔细揣摩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细微调整,以接近纯粹理性的方式创作。


“这里就是我当下追寻自我的方式,我重新爱上了摄影所带来的挑战。”


Henchmen, from the Teatrino series, 2013, Joel Meyerowitz


Rust Bottle, from Morandi's Objects, 2015, Joel Meyerowitz



Chapter-2 元素

2010-2001

 

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迈耶罗维茨成为了唯一进入清理工作现场的摄影师,事无巨细的拍摄了灾难之后的一点一滴。摄影在此回归了它最原始的功能——记录,然而仅仅是记录以及记录行为本身,就已经使作品足够有力。


“‘不许拍摄,兄弟,这里是犯罪现场!’


有时候生活就是在你需要的时候推你一把。没有人可以让我停止拍摄,我认为如果没有照片,就意味着没有对于这件“对美国最意义深远的事件”的记录,我们需要有一个善后的历史。我知道这是我能做的,所以我做了。”


Rescue workers on the plaza, New York City, 2001, Joel Meyerowitz


The base of the North Tower, looking east toward the Woolworth Building, New York City, 2001, Joel Meyerowitz

 


Chapter-3 城市

2008-1976

 

摄影为观者提供了一个简简单单就可以随之进入的空间。在这一部分中,收录了迈耶罗维茨在1976-2008年拍摄的城市景观作品。城市不再仅仅作为人物活动、视觉冲击的背景,而是以空间本身的形态出现在观者面前。


“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物体本身,而不再只是单单通过视觉感官来创作。”此时的迈耶罗维茨从一个善于捕捉感受的猎人转而变成一位空间设计师,试图从城市本身的物理属性出发来营造一个个静态宁谧的视觉空间。

 

New York City, 1978, Joel Meyerowitz

 

St Louis, Missouri, 1978, Joel Meyerowitz



Chapter-4 肖像

2017-1980

 

这一章节中收录了迈耶罗维茨近40年来的人物肖像作品,还包括了他和爱人Maggie一起生活时的私摄影作品。七八十年代开始,迈耶罗维茨开始尝试拍摄肖像,虽然街头摄影中也会出现人物,但人物并不等同于肖像,肖像更像是一种私密的偶遇、一个分享的时刻、一场短暂的相聚。

“当我开始近距离观察人物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人都很迷人,他们的皮肤在阳光下的样子、用手托腮的方式,或者每一个举手投足。而且,当你仔细的观察一个人的时候,无论他如何表现或隐藏自己,他的性格总会流露出来…我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去观察人们。”


Sarah,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 1981, Joel Meyerowitz


Maggie and Joel,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 1990, Joel Meyerowitz



Chapter-5 颠倒的世界

1990-1976

 

这位街头摄影师之前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像一个风景摄影师那样拍照。


当人们站在海边的时候,总是无法不去想象人类的渺小。迈耶罗维茨每年都会去海边旅行几次,于是开始不停的思考人类与空间的关系。他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眼前的图景:海平面将这个世界一分为二,也像刀一样将图像本身撕裂成两半。他尽力将更多的信息囊括在内,海岸线延伸至无限的空间、光影的变化、天空的颜色、水面被风吹过的波澜,以及,这其中所有的情绪。

 

Bay/Sky, Provincetown, Massachusetts, 1984, Joel Meyerowitz


 

Chapter-6 放手

1976-1968

 

此时的迈耶罗维茨决定彻底放弃黑白摄影语言,专注于彩色摄影。他认为,彩色摄影才是摄影真正将要前进下去的方向。

“摄影在于描述,既然照片可以描述事物,难道你不希望它所包罗的内容更丰富吗?有时我想,彩色摄影比黑白摄影更具描述性。

当我彻底转向彩色摄影时,我需要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比如1/125秒或1/250秒。而为了获得景深我必须需要将身体往后退,但当我后退的时候,画面内容也就改变了,不再只是主体画面,而是包括周围环境在内的所有事物……我尝试将空间的深度在二维画面中表现出来,我称此为‘场域摄影(field photographs)’,它是整体的,没有特定的主体,不排斥任何环境,它们在画面中是平等的。”


New York City, 1975, Joel Meyerowitz

 

New York City, 1974, Joel Meyerowitz



Chapter-7 越战时期的美国

1972-1968

 

1967年,迈耶罗维茨从欧洲回到美国。彼时正是越南战争时期,他申请了古根海姆基金回到美国去拍摄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试图从这种“日常”中找到和战争的联系。此时的迈耶罗维茨无疑受到了罗伯特·弗兰克《美国人》的影响,然而不同于弗兰克,迈耶罗维茨本身就是美国人,必然无法完全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看待美国。这部分作品随后被出版成为摄影集,命名为《Still Going》。

“就好像有人问你,你那台老爷车怎么样了?然后你回答说:Still Going(还在跑呢)。对我来说这个国家也是一样,正陷入一场不被看好的战争中,踽踽独行,但是,Still Going。”


Kansas, 1969, Joel Meyerowitz


New York City, 1968, Joel Meyerowitz


 

Chapter-8 在路上

1967-1964

 

1966年,迈耶罗维茨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欧洲之旅。他从英国出发,途经法国、西班牙、德国、东欧、土耳其、希腊、意大利,然后乘船回到美国。在西班牙的马拉加(Málaga),迈耶罗维茨和当地的吉普赛人生活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学会了如何自由的“浪费”人生。


这一年的旅行就像一场成人礼一样,改变了迈耶罗维茨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从那时起,迈耶罗维茨开始不再以自身的喜怒来对待周遭发生的事物,并以开放和好奇的心态来拥抱世界。而相机就像是一张重新进入这个世界的入场券,当他回到美国的时候,开始以另一种方式看美国。

 

Malaga, Spain, 1967, Joel Meyerowitz


Malaga, Spain, 1966, Joel Meyerowitz

 


From The Car 从车窗望出去


你在拍照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精彩瞬间出现在眼前,想拍下来,然而当你举起相机,却发现为时已晚。眼前的景象已经变得模糊走样,甚至连和周围的人形容起来都显得索然无味。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卡蒂埃-布列松才会说,“摄影师总是在同不断消逝的瞬间打交道。”


1964年迈耶罗维茨开始第一次在美国驾车长途旅行。在旅途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多计划,但在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当他从行驶的车窗里向外拍摄的时候,车窗好像变成了取景框,而车子显然成了一部照相机。

 

Spain, 1967, Joel Meyerowitz


观看即是选择的过程。在运动的参考系之中拍摄另一个运动着的参考系,就像是一种擦肩而过。移动视野中出现的那些连续而零碎的图像,也减淡了拍摄的可控性。窗外的画面不断滚动着、发生着、消逝着,摄影师坐在“相机”里,也许正体会着被放大的无措感。而在此过程中被捕捉到的瞬间,也似乎更强调着这个世界的运转过程。

 

不同于作为行人游走在街道中的街头摄影师,车子的移动范围和机位高度的不同,决定着这一特殊拍摄视角和镜头语言,使作品偏离了观者的视觉经验,也增强了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和隔阂,于是一种错位的陌生感和戏剧性油然而生。后来迈耶罗维茨出版了摄影集《Glimpse》,收录了他在欧洲和美国旅行期间在行驶的车内拍摄的作品。这种疏离感充满整个摄影集,迈耶罗维茨是一个观察者,同时也是一个窥视者,是躲在车窗后的相机后的眼睛。

 

Greece, 1967, Joel Meyerowitz


New York City, 1965, Joel Meyerowitz

 



Chapter-9 色彩的问题

1968-1963

 

“刚刚开始摄影生涯的时候,我就笃信彩色摄影的潜力,理由很简单,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彩色的呀!”

彩色胶片刚刚出现的时候,彩色摄影并不认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太商业太业余,甚至是太五彩缤纷了。而此时的迈耶罗维茨无疑是个实验者,1965年开始,他开始每天同时带着两台相机工作,一台放黑白胶片,另一台放彩色。66-67年在欧洲旅行的那一年里,他实验用两台相机同时拍摄相同的场景,并确信彩色照片中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元素。 


“黑白摄影在这一百多年来已经有着太多太多的著名作品,我们在一个新纪元里,理应去挑战更多的可能性,突破媒介的限制…彩色摄影更具破坏性,在描述事物的时候更优雅。我们都拥有彩色的回忆,那些色彩就像气味一样,可以唤醒你的感官,世界通过色彩来回馈着我们自己的语汇。”

迈耶罗维茨坚信彩色的力量足以架构起优秀的摄影作品。谁说摄影只能通过黑白媒介来表现!

 

New Orleans, 1967, Joel Meyerowitz


Florida, 1967, Joel Meyerowitz

 


Chapter-10 走上街去

1964-1962

 

迈耶罗维茨在纽约东布朗士(East Bronx)地区长大,从小就喜欢在街上玩耍。父亲是一个歌舞剧团的喜剧演员,还曾经获得过模仿卓别林大赛的冠军。小迈耶罗维茨和父亲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父亲经常会发现街上发生的那些好玩的人和事,这使得迈耶罗维茨从小就学会了如何细微的观察周遭。童年经历给了迈耶罗维茨一双好奇的眼睛,只是观察这个世界就给他带来了不少乐趣。

 

New York City, 1963, Joel Meyerowitz


1962年,迈耶罗维茨在纽约一家广告公司担任艺术总监,但那时他并不确定自己的未来规划。迈耶罗维茨在学校学习过油画、艺术史和插画,也曾用这些方式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但并不是很满意。直到有一天老板让他去城里看一个摄影师拍摄他们的平面广告,后来他得知,那个摄影师就是罗伯特·弗兰克。

“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那样拍照,没有矫揉造作的造型,而是抓拍模特最自然的动作和表情。在看完他拍照之后,我突然觉得街上充满了美妙的场景,每个路人的每个动作都有可能成为一件优秀的作品。从那时候开始,一个新的点子跑进了我的脑海,摄影。”


New York City, 1963, Joel Meyerowitz


New York City, 1963, Joel Meyerowitz



Coda 尾声


2016年的时候,迈耶罗维茨卖掉了家中一大部分的照片存档,在超过5万张照片中,他发现了在1964年自己刚刚开始拍照时拍摄的一幅静物作品:
“看到它的时候我太激动了,我记得当时是为了测试而拍下的这张照片,当时搜罗了屋子里的一些小东西,放在窗下用日光拍照...我惊讶的是,这完全就是我现在喜欢拍的东西啊!”

这神奇的生命的流转!

First still life, New York City, 1964, Joel Meyerowitz



乔尔·迈耶罗维茨作品曾在2017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年度阿尔勒」单元展出,点击查看相关信息:年度阿尔勒单元|乔尔·迈耶罗维茨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



文/赵洁心
-END-



三影堂艺术商店分别设于北京和厦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空间内,作为三影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业界内外了解和购买摄影出版物的平台之一。目前,艺术商店可售图书近2000册,包括三影堂自出版物及展览画册、国内外摄影集、摄影理论读物、独立出版物、限量收藏级摄影书、珂罗版作品集、铂金摄影书、艺术家手工书、摄影期刊杂志、艺术衍生品等。


北京 Beijing
开放时间 Open Hours:
周二至周日Tue-Sun 10:00-18:00
电话 Tel:+86-10-6431-9063
地址 Add: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A
155A Caochangd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厦门 Xiamen
开放时间 Open Hours:
周二至周日Tue-Sun 9:30-17:30
电话 Tel:+86-0592-637-2131
地址 Add: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湾路476号303室
303, 476 Xinglinwan Road, Jimei, Xiamen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