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设计思 | ①临近未来——以设计为实践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20开始,华·美术馆微信公众号将推出全新专栏"设计思",在展览和活动之外,开辟一个沉静思考设计、关注前瞻性设计思潮的线上空间。第一期专题“临近未来”邀请青年撰稿人郭图图以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和菲奥娜·雷比(Fiona Raby)创建的“思辨设计”为原点,将陆续推出十篇系列文章,对这一在“批判性设计”的基础上激活迭代的理论和相关作品进行梳理解读,启发我们思考设计如何作为一种更开放的、去说教的、有想象空间的思辨性实践,介入社会,面向未来。






         临近未来



以设计为实践


设计的潜在影响


2019年我曾意图通过毕业设计对“设计”进行全面思考,野心勃勃地希望能回答“什么是设计”这个问题。当然这个妄想是不可能的。但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拉斯·冯·提尔(Lars van Trier)的《此房是我造》启发了我对设计的反思。


影片中的连环杀手杰克讲述了自己的两个“崇拜物“:斯图轰炸机(Stuka)和阿尔布特·斯皮尔(Albert Speer)的“遗迹价值理论”。斯图卡轰炸机在俯冲时,会发出尖锐压抑的长鸣,使听见的人永生难忘。这是一种设计的心理效果,经历过轰炸的人再次听见时便会如惊弓之鸟一般,这个设计无疑创造出了双倍的影响。斯皮尔是希特勒的首席建筑师,他受古希腊和古罗马遗迹的启发,将坚固和脆弱材料相结合,使希特勒的建筑在千年之后形成完美废墟,作为他“丰功伟绩”的证明。


在对设计的短暂学习中,我听到最多关于“长远”的讨论是可持续性,但从未接触过哪类作品是为了长远未来的毁灭而存在的。这两者都不算什么伟光正的设计,但在它们身上,我看见了设计的另一面——以创造影响为主导的设计。从工业时代开始,设计就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这样的方式,是不是缺少了一些对长远影响的思考呢?



《此房是我造》电影海报


导师Shailoh Phillips和Jon Stam了解我的想法后推荐了一系列相关的新兴设计理念书籍:《Design Noir》《思辨一切:设计、虚构与社会梦想》(Speculative Everything: Design, Fiction, and Social Dreaming)《对抗性设计》(Adversarial Design)等等。其中《思辨一切》是生动易读又引人深思的一本,我认为其中对于设计、社会和科技的思考有益于处于多变世界的我们开拓思考未来的方式,启发对于现在和未来可能性的讨论。


以设计为实践


在张黎先生的译本中,Speculative Design被译为“思辨设计”。此前已有思辨心理学、思辨哲学的翻译,所以沿用思辨设计。“思辨”一词在哲学中,有“运用逻辑推导进行理论上的思考”的意思,也贴合了思辨设计的概念。


思辨设计,是由安东尼·邓恩和菲奥娜·雷比在皇家艺术学校(Royal College of Art)任教时提出的设计理念。长久以来,他们都受20世纪60年代激进建筑¹(Radical Architucture)的启发,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在设计中,以思辨进行批判的方式很罕见。在技术和消费主义为主的时代,是否能将激进建筑的主张融入当代设计,让设计不受限于商业,从而变得极致、充满想象和灵感呢?


[1]激进主义,又称急进主义,系处于现存组织、社会状态或运作方式中相对不利的位置上怀有强烈的不满,从而产生否定的观念,迫切寻求对现状从根本上进行剧烈的变革。


《思辨一切Speculative Everything》书籍封面


邓恩和雷比提出,将设计作为一种创造事物(things)和概念(ideas)的工具,并以设计为思考未来和可能性的思考方式。他们想通过“ 假如……会怎样(what-if)”的形式提问,发散出不同的方向和可能发生的情境,再判断该情境是否是我们希望的、可行的未来。


当一个新的发明从实验室诞生,进入市场,再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时候,我们似乎忽略了它可能造成的影响。其中一些影响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天性。比如大哥大诞生的时候,我们大概也不会想到它今日成为大部分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甚至一定程度改变了我们的身体。由此可见,在面对大规模应用的诞生时,估量它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设计的用武之地,设计可以在科技融入生活时,吸引大众关注并提高讨论参与度;而作为设计师,需要学会如何设计“隐喻”(implications),而不仅是设计有实际用途的应用(application)。


设计一个隐喻   


“若一人孤身流落未知星球,他恐怕造不出吐司机。最多只能做出个三明治,仅此而已。” ——道格拉斯·亚当斯,《基本无害》


吐司机项目The Toaster Project,托马斯·特怀特Thomas Thwaites,2009


“当我坐在伦敦的一间咖啡馆里写这篇文章时,环顾四周,除了一些羊毛制品和木质家具外,其余物品都是从一块石头或者一坨泥里诞生,他们都诞生于土地。我并不是说自己坐在一间地理主题咖啡厅,而是这些石头和泥巴,一定经过了极为复杂的加工,才能变成这个电脑,或者带木纹的复合地板,或者那个电吐司机。”


特怀特决定挑战亚当斯,从零开始,自制一个电吐司机。


他从商场里买了一个最便宜的电吐司机,3.99磅,并开始拆分这个电吐司机以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很快他发现,这个平平无奇,存在于千家万户的吐司机,竟然包含了404个不同的零件。最终特怀特用了9个月,跋山涉水去矿区采矿,钻研炼金术,甚至尝试去海上油井获取制造塑料所需的石油。最后,他造出了一个几乎不能用的吐司机,由22个零件组成,共花费1187.54磅。


特怀特成功挑战了亚当斯所说吗?我觉得没有,但我也不认为成功与否是重点所在。无疑吐司机是现代生活的标志之一,特怀特的《吐司机项目》让我对人类和科技的关系有重新的见解:繁杂的生产制造逻辑和技术,给予了我们满足日常需要的产品,但同时也无限放大了我们和技术的距离。尽管《吐司机项目》充满对工业制造和日常生活的反思,但它并不是为了倡导原始生活习惯,而是强调在我们日常的便利背后,那极其复杂又困难的制造过程。


“假如我们都能活到150岁,我们的家庭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当我们都活到150岁When We All live to 150,白在敏Jaemin Paik,2012


假如人类的寿命被延长至150岁,传统家庭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一个家族中出现六代同堂也平平无奇;兄弟姐妹年龄差个50岁也正常;家庭经济状况倒是因成员数量而下跌。


像合租公寓一样,合约家庭让人们可以从一个家庭“离开”,再“融入”到另一个家庭,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角色和满足自己随年岁变化的需求。白在敏以伪纪录片和摄影插图的形式,展现了莫伊拉(Moyra)和她庞杂的合约家庭的故事。57岁时,莫伊拉决定和合约伴侣泰德(Ted)续约30年,以获得更好的社会福利和税务优惠。82岁时,莫伊拉决定和泰德解约并加入一个两代人家庭中,在这个家庭里,她将和自己丈夫(年龄不详)、自己52岁的孩子展开新生活。


传统意义上,我们的社会奉行以血缘为主的家庭结构;在大概80年的生命周期里,年少时期负责成长、学习,中年时期负责生产、繁衍。而得益于科技和医疗的发展,我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人人长命百岁的日子想必不远了:我们可以十几岁再去“幼儿园”;可以读好几个学位;可以在不同时段和不同人结成不同的家庭。许多现在的“不合理”和隔阂都将被抹灭,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里,血缘会像曾经的宗教一样,成为过去式吗?我们的人生轨迹和规划又会如何改变呢?


和以上两个作品相似,思辨设计不一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是通过设计展现了一种“隐喻”,对现今已有概念形成冲击,生成层次和反向效果。用设想真实的作品,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激发观众的思考,探讨什么是大家期望的未来,什么是大家想避免的未来。



斯图卡轰炸机和“遗迹价值理论”并不属于思辨设计,但研究它们如何利用设计产生影响,成为了我走进思辨设计的契机。在之后的文章中,我将结合翻译思辨设计、介绍相关作品和表达个人想法感受,向读者继续介绍思辨设计这一理念。计划涉及的方向有:交通方式、服装、伦理、妊娠、商业化、黑暗设计、城市规划、从幻想看现实等。希望大家读后能在这个变化多端,牵一发动全身的世界里,对未来的思考有所启发和感想。



郭图图


出生成长于广州,是一名设计师/胶片摄影师/自由撰稿人/策展人。2019年本科毕业于荷兰威廉·德·库宁艺术学院(Willem de Kooning Academy)。沉迷脱口秀、cult片、失败的艺术和科幻小说。



编辑:刘阳、李晓瑜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华·美术馆现正闭馆中

稍后与你见面


华·美术馆

 

华·美术馆是中国第一家设计美术馆,由华侨城集团投资兴建,于2008年9月1日在深圳华侨城正式成立,现为OCAT馆群中的设计馆。

华·美术馆以推动设计的交流、发展和研究为主要方向,关注设计的实验性以及跨学科的创新力量。长期致力通过展览、教育、收藏、研究工作,实现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链接。



开馆时间: 10:00-17:30(逢周一闭馆,节假日照常开放,特殊情况以馆内公告为准)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 - 1号(华侨城洲际大酒店西侧)518053

交通信息:地铁罗宝线(一号线),华侨城站C出口

门票:全票30元,半票15元,每周二为免费参观日(节假日以及特殊展览除外)

电话:0755-3399 3111

www.oct-and.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华·美术馆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