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台北当代艺博会作品赏析:松谷武判、冈瑟·弗格、珍妮·霍尔泽及马丁·克里德之抽象作品 | 展位D07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豪瑟沃斯荣幸参展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呈献群展「寓情于画」(Painterly Expression)。展览汇聚画廊旗下众多艺术家的精彩创作,本文着重介绍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及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的抽象作品。
寓情于画
Painterly Expression
台北当代艺博会
Taipei Dangdai
展位D07
贵宾预览:2020年1月16日
公众开放:2019年1月17日–19日
展会地址:台北南港展览馆
Taipei Nangang Exhibition Center
相关阅读:豪瑟沃斯参展台北当代艺博会 | 展位D07
相关阅读:台北当代艺博会作品赏析:路易丝·布尔乔亚及拉希德·约翰逊 | 展位D07
相关阅读:台北当代艺博会作品赏析:丽塔·亚克曼、马丁·克里德、保罗·麦卡锡等艺术家之人像作品 | 展位D07
▲ 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无题》(Untitled),2018,墨水 石墨铅笔 画布 胶合板,128 x 118 x 5 厘米/ 50 3/8 x 46 1/2 x 2 英寸 © 松谷武判,攝影:Ken Adlard

松谷武判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至70年代期间极具影响力的战后日本艺术团体“具体派”艺术协会第二代重要成员之一。50多年来,松谷创作出一种表达形式与材料结合的独特视觉语言。

▲ 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摄于日本大阪Konishi House,2001。© 松谷武判,摄影:Jun Arao,图片:豪瑟沃斯

我仍然使用“偶然”作画,因为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控制胶水,这是不可能的。创作对我来说没有错误。相反,我可能会犯错,但如果我一整天都不去管它,再去看它的时候,我的想法就已经改变了。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 松谷武判
▲ 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无题》(局部)(Untitled),2018,墨水 石墨铅笔 画布 胶合板,128 x 118 x 5 厘米/ 50 3/8 x 46 1/2 x 2 英寸 © 松谷武判,攝影:Ken Adlard

在1972年具体派艺术协会解散后,松谷凭借在Atelier17工作室的经历,慢慢地进入了一个激进而持久的新创作领域。松谷忠于他具体派的根底,利用石墨来识别与传达乙烯基胶的本质特征,这也是他最具标志性的创作材料。松谷还在壁画大小的纸上创作了大量黑色金属石墨画,一笔一划刻画而成,笔笔尽是艺术家的个人印记。这种具仪式感的方式呈现了他在动态中对时间的记录。虽然这种方式让人想起他在日本的艺术起源,但这种方式已被转译成一种只属于他的独特艺术语言。

▲ 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无题》(Untitled),2006,丙烯 画布,165 x 195 厘米 / 65 x 76 3/4 英寸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 VG Bild-Kunst, 波恩 2020,摄影:Bernhard Strauss
我认为绘画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艺术实践;如果你纵观绘画史,可以发现绘画是没有太大变化的。我们总是以当下的眼光看待它,现在亦如此。
—— 冈瑟·弗格
冈瑟·弗格生于德国阿尔高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生的弗格开启了他的艺术生涯。

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肖像照,© WilhelmSchürmann, 德国Herzogenrath。图片:豪瑟沃斯

弗格在其艺术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以概念为基础并贯穿他整个艺术生涯的绘画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他开始采用如木材、铜、青铜和铅等新的材料。弗格的作品涵盖绘画、素描、水彩、摄影和雕塑等广泛形式,并以概念化的创作法则,以一种形式上的纯粹、一种视艺术为物的感知,和一种对空间近乎建筑学般的兴趣,支撑了他的创作。他最终回归到绘画——一种作为综合实验完整循环的回归。

▲ 冈瑟·弗格(Günther Förg),《无题》(局部)(Untitled),2006,丙烯 画布,165 x 195 厘米 / 65 x 76 3/4 英寸 © 瑞士冈瑟·弗格艺术资产 / VG Bild-Kunst, 波恩 2020,摄影:Bernhard Strauss

在弗格后期的实践中,网格结构重新出现。在他2005年开始的“网格绘画”中,网格图案从笔触本身中浮现。弗格松散而不规则的交叉线条、极具表现力与姿态感的不同颜色,暗示着建筑的隐喻——一栋楼、一扇窗,或是一片景色。

▲ 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转向更柔软的目标》(Shifting to Softer Targets),2014-2015,油彩 亚麻布,203.2 x 157.5 x 4.3 厘米 / 80 x 62 x 1 3/4 英寸 © (2020) 珍妮·霍尔泽,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摄影:Collin LaFleche

珍妮·霍尔泽生于俄亥俄州,是美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最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她以文字为基础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而闻名。

 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肖像图。© 2017 珍妮·霍尔泽,图片:珍妮·霍尔泽,豪瑟沃斯

霍尔泽通过投影、雕刻、印刷等丰富的形式实践其观念性艺术,始终质问着权力系统和社会统治阶级,在揭露无知与暴力的同时,融入幽默、善意和勇气的元素。

▲ 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转向更柔软的目标》(局部)(Shifting to Softer Targets),2014-2015,油彩 亚麻布,203.2 x 157.5 x 4.3 厘米 / 80 x 62 x 1 3/4 英寸 © (2020) 珍妮·霍尔泽,纽约艺术家版权协会(ARS),摄影:Collin LaFleche

霍尔泽的艺术话题除了质疑消费主义、描述折磨,还有悲叹疾病与死亡,她对语言的运用旨在煽动观众的情绪、使其感到一丝不安,其作品探索语言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暗含着隐藏与控制的意味。此外,霍尔泽的作品还探讨暴力、压迫、性别、女性主义、权力、战争与死亡等宏大主题,运用现代信息系统的词汇来分析政治议题。她希望通过作品来在情感与知识领域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张力,探索个体与集体对于权力和暴力、脆弱与温柔的体验。

▲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作品第3114号 LONELY PLEASE》(Work No. 3114 LONELY PLEASE),20158,丙烯 炭笔 墨水 纸上 画布,152.7 x 122 x 2 厘米 / 60 1/8 x 48 x 3/4 英寸 © 马丁·克里德,2020 DACS 版权所有,摄影:Pedro Albornoz

现居住和工作于伦敦的马丁·克里德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创作媒介包括绘画、雕塑、霓虹灯、视频以及表演等。


 马丁·克里德肖像,摄影:Anouchka Grose,© 马丁·克里德,图片:马丁·克里德,豪瑟沃斯


作为同辈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克里德早在2001年便获得了国际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奖之一特纳奖(Turner Prize)。


▲ 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作品第3114号 LONELY PLEASE》(局部)(Work No. 3114 LONELY PLEASE),20158,丙烯 炭笔 墨水 纸上 画布,152.7 x 122 x 2 厘米 / 60 1/8 x 48 x 3/4 英寸 © 马丁·克里德,2020 DACS 版权所有,摄影:Pedro Albornoz

三十年来,马丁·克里德(1968年生于英国韦克菲尔德)一直从事跨领域的创作,并在作品中利用声音、文本、雕塑、绘画将表演与装置结合到一起。他的大多数作品都使用了日常的材料与情境,创造的是一种完整的体验,而不仅仅是物件。虽然克里德作品的基础是观念性的,但他却认为自己更像一个表现主义者,也不喜欢被归类。他借用了音乐领域中的命名法来为自己的作品命名,从一开始就用数字来为作品编目。

丁·克里德:吐司」展览现场图,(Martin Creed. Toast)豪瑟沃斯伦敦,2019,图片:艺术家、豪瑟沃斯

克里德的艺术灵感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他的作品看似简单却总是带有特别的含义。克里德对这些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物品常常只做一些微乎其微的改变,这样反倒给予了它们进行自我表达的空间。他只是常常将一些相似的物品排列或堆放到一起,又或是在表演中重复一系列相同的手势。这些简单的重复却总是给观者带来意外的惊喜。




「精选群展
现正于豪瑟沃斯香港空间展出
欢迎通过 @HauserWirth 在艺平台参与互动
于www.hauserwirth.com 登记获取最新资讯
(登陆后移至网站底部)
▼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画廊最新动态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豪瑟沃斯官网浏览详情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