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HOW “美丽新世界” | 张培力:监控文化、媒体暴力和虚拟事件现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览:“美丽新世界“(Move on China 2019)
展期:2019年12月12日 - 2020年03月15日

艺术家:张培力、汪建伟、冯梦波

策展人:马珏

联合策展人:付了了、周昕

地址:昊美术馆(上海)一楼:1/2/3/4展厅

       (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1号)

主办:昊美术馆



关于展览,点击了解往期回顾:

HOW 新展 |  “美丽新世界“ (Move on China 2019)

HOW 美丽新世界 | 展览前言

HOW 美丽新世界 | 看展的正确姿势

HOW 开幕论坛 | “美丽新世界“(Move on China 2019)

HOW 回顾 | “美丽新世界”开幕论坛

HOW 美丽新世界 | 张培力:确切快感的不确切

HOW 美丽新世界 | 张培力重要作品介绍





张 培 力 | Zhang Pei Li

《旗杆的阵列》Array of Flagpoles

《同时播出》Broadcast at the Same Time

《480分钟》480 Minutes

《现场报道:物证二号》Live Report: Hard Evidence No.2

《正面拍摄的公寓》The Front View of an Apartment Building

《相对的空间》Opposite Space





 关 于 艺 术 家 
张培力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居住和工作于杭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OCAT上海馆执行馆长。

1985、86年组织参与“85新空间”展览及“池社”活动。主要作品有《X?》系列、《30X30》、《水-辞海标准版》、《(卫)字3号》、《不确切的快感》、《遗言》、《阵风》、《碰撞的和声》等,其中《30X30》(1988)为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作品。

强调艺术对于现实生活的关照和干预,强调艺术语言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性。主要从事以录像、文字、声音装置、机械装置、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创作。从事艺术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于2003年在中国美院建立新媒体系,开始了中国艺术院校中最早的新媒体艺术教育。

曾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及里昂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光州双年展、釜山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比利时根特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

作品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纽约亚洲协会、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澳洲昆士兰美术馆、香港M+、福冈亚洲美术馆、法国造型艺术委员会、民生美术馆(上海)、德国戴姆勒艺术收藏、法国DSL艺术收藏、香港K11艺术基金会、四方美术馆(中国南京)等国内外机构收藏。获AAC年度艺术家大奖,CCAA终身成就奖。




张培力采访视频,2019,©️昊美术馆


张培力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位从事录像创作的艺术家,是当代艺术史上的一位先驱人物,被称为“录像艺术之父“,他的作品常常提出权力的和颠覆性的问题。他早期绘画和概念艺术作品中,对表现系统和艺术创作的批判颠覆了我们对艺术和娱乐在当代生活中的角色的理解。他曾写道:“人们从来不会问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不受约束(没有人怀疑这种约束的合法性)。为什么艺术是个例外?难道艺术注定只能提供娱乐吗?“

张培力的媒介作品一贯都含有多重的意义,既有政治性与社会性的评论,同时又有对个人生活的关注。八九十年代传真机和电脑风靡之后,媒介开始渐渐融入大众的生活中:智能手机,笔记本,iPad,这些物品早已为大众所习以为常。可你是否发现:你的整个生活可能已经被它控制。

艺术家张培力将之视作一种刺激:在生活中,你会感受到媒体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他在采访中说道:“所谓新媒体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你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你甚至可以看到媒体的背后是什么。虽然媒体是一种技术的产物,但是在我看来,它的背后不单纯是技术,它还包含更多的东西......”


本次昊美术馆展览“美丽新世界“(Move on China 2019)已展出张培力6件作品,包括《旗杆的阵列》、《同时播出》、《480分钟》、《现场报道:物证二号》、《正面拍摄的公寓》,以及《相对的空间》,以探讨技术与媒介,及人类面对媒介的心理。





 参 展 作 品 


《旗杆的阵列》

ARRAY OF FLAGPOLES



展览现场,《旗杆的阵列》,2019,张培力,装置,不锈钢旗杆、废旧电器,尺寸可变, ©昊美术馆



《旗杆的阵列》是本次展览特别委任艺术家创作的最新作品。五十六根旗杆密集地矗立在展厅入口形成阵列,令人联想到国际政治场域。不同于常规情境中依附旗帜而获取存在意义的旗杆——此处的旗杆阵列并未悬挂任何旗帜,取而代之的是夹杂在旗杆之间高低错落的二手废置电器。其中,一对有源音箱持续播报着全国天气,机械的人声反复在展厅所模拟的公共空间回响。脱离了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情境,旗杆的阵列不再与全球化语境下的政治实体对话和角力相关联。在这一“去政治化”的过程中,张培力对全球关系中争斗和对抗的消弭进行了想象与思考。



展览现场,《旗杆的阵列》,2019,张培力,装置,不锈钢旗杆、废旧电器,尺寸可变,©昊美术馆






 参 展 作 品 


《同时播出》

BROADCAST AT THE SAME TIME


展览现场,《同时播出》,2000,张培力,22频录像装置,PAL 和 NTSC 制式,有声,彩色,10-30分钟,©️昊美术馆


《同时播出》是⼀件由22台旧式显像管电视围绕而成的环形录像装置。所有电视都同时播放着通过公开征集获取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电视新闻。以千禧年的肇始为时代背景,张培力将全球主要电视媒体在(当地)同一时间的新闻录像并置,使单频的线性影像进入多频的非线性状态。作品指向全球化时代中信息和数据超越政治和地缘的流动与交换,并探讨了如何运用录像创作从本质上打破和操控原受时间约束的电视信息及其短暂留存。

展览现场,《同时播出》,2000,张培力,22频录像装置,PAL 和 NTSC 制式,有声,彩色,10-30分钟,©️昊美术馆

这件作品可同时呈现27频电视新闻的录像画面,根据本次展览的实际情况调整为22频。




 参 展 作 品 


《480分钟》

480 MINUTES



展览现场,《480分钟》,2008-2012,张培力,40视频源、40画面录像监控装置,无声,彩色,12分钟,©️昊美术馆


《480分钟》这件视频装置作品,运用监控摄像头在特定时段内记录制衣厂工人的现场作业。所有监控录像未经剪辑,通过展墙上四十个电视屏幕呈现,与立于屏幕墙前方的老旧缝纫机进行并置,延续着艺术家“重现现场”的创作观念与方式。借由集体监视的形式,张培力通过监控公开化的方式引发展览现场的二次观看,并传达了双重监视中的克制和缄默——在生产主体和制衣厂的现场声音均缺失的作品中,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的集体监视挣脱了大众想象空间,落入一览了然的现实空间。



展览现场,《480分钟》,2008-2012,张培力,©️昊美术馆



 参 展 作 品 


《现场报道:物证二号》
LIVE REPORT: HARD EVIDENCE NO.2

展览现场,《现场报道:物证二号》,2019,张培力,多频录像装置,被烧毁的二手电子产品,40现场实时画面监控,尺寸可变,©️昊美术馆



《现场报道:物证二号》这件多频实时录像装置,是本次展览特别委任艺术家创作的最新作品。被烧毁的各类电子产品被放置在低矮的圆形展台上,其中安装了约四十个针孔摄像头,从不同的角度捕捉和记录展览现场。观众在电子产品残骸周围的绕行被这些隐藏的监视工具拍摄为实时影像,并按程序编排传输到展墙背面的四十个液晶显示屏上进行延时播放。观众必须步行至展墙另一侧,方能得见“监视”着电子产品残骸一侧的影像画面,甚或发现自己不久前的一举一动被进行着“现场报道”。偶然和不确定是这件作品所创造的系统中不可剥离的部分。在此,看似不知毁于天灾还是人祸的电子产品既扮演着过去某个时刻所发生“事件”的物证一角,又在展览“现场”成为此刻的见证者。


这件作品是继创作《现场报道:物证一号》(2009)十年后,张培力对监控文化、媒体暴力和虚拟事件现场之间关系的又一次思考。



《现场报道:物证一号》,2009,张培力,致谢艺术家



展览现场,《现场报道:物证二号》,2019,张培力,多频录像装置,被烧毁的二手电子产品,40现场实时画面监控,尺寸可变,©️昊美术馆



 参 展 作 品 


《正面拍摄的公寓》
THE FRONT VIEW OF AN APARTMENT BUILDING



《正面拍摄的公寓》,2013,张培力,单频录像,彩色,24分钟,©️张培力


《正面拍摄的公寓》是一段由固定机位连续拍摄且未经剪辑的录像,记录了一栋公寓楼的正中景观。在视频播放期间,观众能清晰地看到细微和琐碎的事件正在发生。这场蓄意安排的拍摄并未寻求和获得许可。凭借这段24分钟的录像,艺术家将观众引入又一次未经授权的窥探。日常的乏味甚或不体面在摄像机无差别的长时间凝视下被放大,暗示监控系统的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对当代生活的渗透和侵入已日渐成为社会的常态。



展览现场,《正面拍摄的公寓》,2013,张培力,单频录像,彩色,24分钟,©️张培力



 参 展 作 品 


《相对的空间》
OPPOSITE SPACE

展览现场,《相对的空间》,1995,张培力,装置,监控器、摄像机、电磁锁、射灯感应器,尺寸可变,©️昊美术馆

《相对的空间》由被墙体隔断⽽一分为⼆的两个白盒子房间构成,提供了一个因“看”和“被看”而相互关联的全封闭环境。两个房间的大小、陈设全然相同,其间的隔墙两侧分别装有监控摄像头、视频显示器和感应聚光灯。观众自两边分别进入相对的两个房间后,聚光灯随即亮起,房门则在关闭后自动落锁,将观众幽闭其中,在没有人自外部进入的情况下需等待2分钟方能再次开启。因此进入房间的观众被动地成为作品所设置的窥探系统的参与者。由监控摄像头拍摄的画面被实时传输至对面“房间”的视频显示器中,观众在观察对面“房间”的同时亦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被观察者。


这件作品创作于1995年,是艺术家对压迫的环境中的个体性不安所进行的早期实验。本次展览的复现版本,是《相对的空间》第一次在国内展出。



视频拍摄&剪辑:栗子

展览现场图片拍摄:季成

编辑:雷灵





我们将一一勾勒“美丽新世界“(Move on China 2019)

参展艺术家群像

展现艺术创作背后的脉络,下期即将呈现:

艺术家汪建伟本次展出作品介绍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图片©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下午1点至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昊美术馆也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图片©昊美术馆

昊美术馆(温州)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是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到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将向前延长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 🙋‍♂️
想要获得更多艺术信息?
添加“昊美术馆官方号”为好友
更有美术馆活动&分享群
邀你加入!

📌暗号:进群



正在展出 Current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