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能让400年日本茶室关闭门户的茶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这是沙龙展览上的一件宋代建窑茶盏。
看着很不起眼,
但它能让一家拥有400年历史的
日本知名茶道流派关闭门户,
没有危言耸听……

(一)
▼
抛出这个赌注的是日本一家知名的茶派流派:藪内流隋竹庵。这家茶派始祖是薮内俭仲。薮内俭仲和日本另一茶道鼻祖千利休是同门师兄弟,一道师从于武野绍鸥。藪内流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茶道流派,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忠实保留着书院茶点前的古法。千利休一派发展到现在主要是“三千家”:里千家、表千家、武者小路千家,在中国的知名度很高。薮内流传承过程中,为了避免本家没有继承的时候发生断绝,也成立了分家。“藪内流隋竹庵”就是“藪内流”的重要分支。若(WAKA)是藪内流隋竹庵的第七代传人,也是目前的掌门人。居于京都下京,又称“下流”,代表茶室“燕庵”。 若(WAKA)正是本文的主角。藪内流隋竹庵目前还有位重要的支持人和代理人:松村。
既然有人出招,当然也要有人接招,要不就不好玩了。接招的人是本文的另一主角:赵赵,他是80后中国当代关键艺术家之一,其颇具挑衅性及丰富的艺术实践获得国际的关注及重视,在中国、北美和欧洲的展览广受好评。赵赵被视作国际新锐艺术家,平时喜爱中国宋代茶道具,对宋代建盏及建窑的收藏与研究也近十年。
藪内流隋竹庵以关闭门户为赌注,要求赵赵以结束自己艺术生命为赌注,相当自信,近乎狂妄。他们没想到的是:赵赵接招,又加注了自己的双眼。
至于赌什么,自然是这件茶盏了。赌这件茶盏的真伪,藪内流隋竹庵认为这件建盏是一眼新的复制品、赝品,而且是日常实用器,连仿品都算不上。赵赵很郁闷……
如果你对建盏不甚了解
可点击下方链接
建窑 · 天下茶盏第一窑(全集)
▎若(WAKA)与赵赵
(二)
▼
“近十年来,我从未间断宋代各窑口茶盏的研究,主要是建窑。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缘,藪内流随竹庵茶派的第七代传人若(WAKA),通过他的支持人松村先生联系我,说想到北京来拜访我,做一个关于茶的合作…… 2017年5月,藪内流随竹庵茶派的掌门人若(WAKA)第一次出国,来到北京。交流过后,他还表演了薮内流茶派的茶道。”
“一来二往,今年的4月份,他们邀请我去京都建仁寺参加四头茶会,包括参观一些很有历史的茶室。例如野村庭院与“玄庵”。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中国带了一份礼物给他们。就是这只宋代茶盏……我在非常轻松的一次晚餐开始前,把这只茶盏送给了他,当时我们很愉快的吃完了晚饭。第二天的中午,计划是去宗匠(掌门人WAKA的爷爷)家的茶室喝茶。结果中午我去到那里以后,茶室的门一关上,我发现气氛不一般,我先注意到茶盏被放到了茶室正中间的位置……”
“他们说在举行茶事之前要先说一件事情,若(WAKA)说昨天晚上把这只茶盏拿回来以后,给他家86岁的爷爷(宗匠)过目,他们觉得这只盏是一只新烧的盏,赝品!并非宋代烧造。当时我确实很震惊,我本能产生的想法就是以这些年我在建窑方面的认识,以及你我的友谊,我会送你一件赝品吗?这不是在开玩笑吗?我们坐在小小的茶室里四个小时,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这期间我问他们:你都没有去中国实地研究过,凭什么认为这是一只新烧的盏?WAKA回答说他从小接受的训练就是能一眼辨别出事物的真假。而且他还说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话— 他说:“这只盏不美。” 令我数次感到无从交流,也深感某些隔阂如同深渊……”
“最后我说,我会收回这件礼物,把这只盏带回去,咱们既然各持己见,可以找一家有公信力的鉴定机构去做这个鉴定。我在回中国的路上心情很复杂,委屈是有,但我对这只茶盏的信心从未改变。回来之后我就把这只盏送去了英国牛津热释光检测……”
(三)
▼
“他们觉得我是这400年以来,第一个敢与宗匠论黑白的人,很生气……之后给我发来了以下的邮件:《15条》……我当时觉得这太有意思了,然后我也马上回复:如果这只茶盏是新的,我把两只眼睛挖给你们。当时他们看了我这样回复,也是非常之震惊。”
——赵赵 2018.10
(四)
▼
茶盏自然是老的,牛津热释光检测的结果也是宋代,距今600-1000年。想了解牛津热释光的全球公认权威性可以点这个链接:全球最权威的古陶瓷鉴定证书
这件建盏,无论是从器型、工艺、胎、釉或时间痕迹来看,都是一件很开门的宋代建盏。这块建盏在玩建盏的福建人眼里,就是一件呆子货。什么叫“呆子货”?就是形容连“傻瓜”也能看的懂的货。说明开门程度很高,眼力差一点的人也能看得懂。如果要和中国玩建盏的行家们打赌,随竹庵不知道要关多少次,即便是一年一次,400年也不够关。
藪内流随竹庵86岁的宗匠坚持这是一眼假的仿品。那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鉴定的。第一,宗匠是茶道的权威,也是茶具的权威。宗匠说这建盏真就是真,说假就是假,宗匠的权威是不容置疑。他们似乎忘了,建盏是中国烧制的。水吉镇随便一个孩童所上手的建盏实物,比宗匠一辈子上手的都多。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量的窑址标本和城市基建出土标本,足以让中国喜欢建盏的玩家们获得足够多的目鉴依据。他们可能不知道,中国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学习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他们连窑址都没去过。足不出户,信口雌黄,完全有失祖上传下来的“礼和”之训。更失了本门之“道”。第二,他们认为这件建盏是赝品的主要依据是:镶口是新的,所以盏也是新的。不仅是赝品,还是日常实用器,连仿品都算不上。这本身就是个滑稽的鉴定逻辑。口是新镶的,和茶盏的新老又有什么关系?古物目鉴不仅依据个人经验,更依据正常逻辑分析。这荒谬的鉴定逻辑,即便是赝品,也没人敢相信他们的“陈述”。当然,藪内流随竹庵鉴定过程固然很荒谬。但有两个细节值得学习。第一,第6条里提到:“镶边与茶碗的接触断面是完全的直线(直角)”。这句话里体现了日本的工匠水准。镶边断面与茶盏接触应该是平滑过渡的,不该是机械直角。这种机械直角,在喝茶过程容易把嘴划伤,也不舒服。这点值得中国正在崛起的匠人们学习。第二,日本非常重视和爱护建盏,即便是修复也是特别讲究,不仅讲究工艺水准,也讲究材料,比如镶边用的合金必须上等。使用中还特别爱护,连过渡的磨损都不允许。当然,这反而成了他们的鉴定障碍。第10条里,他们把茶盏正常使用的磨损,认成了不可饶恕的行为,最后成了他们判断为复制品的依据。国内建盏的玩家们,要学习他们的珍爱程度。不仅从情感上,更要在行为中,好好爱护手中的建盏。

▎此盏入选了沙龙《牛津检测藏品展》
▎清晰的底足信息
▎侧视大图
▎电子图录
▎展览现场,专柜陈列
展期:2018.11.7-12.6

▎此盏的牛津热释光鉴定报告原件
(五)
▼
牛津鉴定结果出来后,赵赵没想让他们关闭门户,只是提出了如下三点合理要求:
1. 藪内流隋竹庵86岁宗匠福田竹有,手书道歉信一封。2. 藪内流隋竹庵第七代传人若(WAKA),亲自来北京道歉。3. 藪内流隋竹庵第七代传人若(WAKA)的支持人之一松村,支付茶盏在牛津热释光鉴定过程中的费用。
据赵赵说,他们不愿面对事实,还要请日本专家再鉴定。这让中国的专家又情何以堪?此事未完待续……

▎赵赵的要求

赵赵全程授权
(六)
▼
茶道一词,分解开就是“茶”与“道”二字。茶是物质层面的,道是精神层面的。道于茶,最浅显的解释就是:修身养性之道。进阶就是参禅悟道了。茶是表,道是里,茶只是道的载体而已。没有“道”的茶,就是流于形式的表演,中看不中用了。深谙此道的茶人,无论泡什么茶,无论怎么泡,都好喝,也都好看。
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并于南宋传入日本。元代后,茶道逐渐衰落。我个人认为,中国茶道的衰落是根源于禅宗的衰落。元后来也是要灭日本的,只是遇台风(神风)而退罢。茶道在隔海的日本,幸留至今。"茶禅一味"原本就盛行于南宋,南宋烧制茶盏的著名瓷窑——吉州窑就是被四十多座禅院包围着的。传到日本的禅宗把茶道也带过去了。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更是禅宗弟子,幼年就出家净土了。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悟道。包括其徒孙: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的武野绍鸥,也包括武野绍鸥的弟子:著名的茶道宗师千利休。传到现在,日本的茶道情况如何,不得而知。中国现在很多所谓的“茶人”都爱去日本学茶,希望这些茶人的心行能驾驭这样的表演。 “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曾是藪内流茶派的座右铭,也是他们这个流派的“道”。但从赵赵与藪内流随竹庵争辩建盏新老之事,已让人感受到了藪内流茶派“道”的缺失。一家没有道的茶派,即便是开着门户,也和关闭没什么区别。无论他传承了多少代。
▼
松美术馆新展预告
“绿色”
▼
特惠 60元 !
(展期成人票:100元/人)

周二至周日10:00—18:00
(17:30后停止入场)/ 每周一休馆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