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展陈合作丨未来五年,值得期待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19年11月8日, 西岸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启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由西岸美术馆和蓬皮杜中心共同策划的3个为期一年半的常设展和约10个为期半年的特展将在未来五年内呈现。

640.jpeg

西岸美术馆 外观

640-1.jpeg

640.gif

(点击海报获取更多展览信息)

西岸美术馆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David Chipperfield)带领的建筑事务所担纲建筑设计,历时三年建造完成,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首先呈献两场开幕展览,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和首个特展“ 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展出数百位世界顶尖艺术家的作品,涵盖各领域的创作。在开幕之日起,西岸美术馆推出为期两周的开幕季活动,带来包括放映、表演、论坛、工作坊、儿童活动等60场公共文化艺术项目。

“.X跨媒界艺术之夜”现场.jpg

“.X跨媒界艺术之夜”现场

户外互动游戏平台——玩耍、相遇、跳跃、欢笑.gif

户外互动游戏平台——玩耍、相遇、跳跃、欢笑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签署五年展陈合作项目

2017年,西岸集团与蓬皮杜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并最终于2018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项目。“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内容包括:

在未来五年内,双方将以共同策划为前提,在西岸美术馆展开3个为期不少于18个月的常设展和约10个为期半年的特展;同时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也将呈现3场聚焦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展览;双方将基于当地艺术文化生态,共同组织策划多场不同主题的特展以及面向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公共文化艺术项目;还将就美术馆管理人才定期开展互访、培训等交流活动。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4.jpeg

11月5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

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与徐汇区区长、西岸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方世忠一同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jpeg11月5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与徐汇区区长、西岸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方世忠一同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

蓬皮杜中心主席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先生与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出席西岸美术馆开幕仪式.jpeg

11月5日,蓬皮杜中心主席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先生与徐汇区区长方世忠出席西岸美术馆开幕仪式

上海市文旅局局长于秀芬及徐汇区区委书记鲍炳章为西岸美术馆揭牌.jpeg

11月5日,上海市文旅局局长于秀芬及徐汇区区委书记鲍炳章为西岸美术馆揭牌

对此,蓬皮杜中心主席塞尔日·拉斯维涅(Serge Lasvignes)先生表示:“蓬皮杜中心很高兴能成为上海西岸文化发展中的一部分。与西岸集团彼此产生合作意向开始,我们就与我们的伙伴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和友谊。蓬皮杜中心一直致力于展示中国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相信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彼此的联系,也势必促进东西方艺术家之间、文化机构之间产生新的对话。”

同时,作为“西岸文化走廊”里程碑式文化项目,西岸美术馆期待以此合作为契机,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公共文化场馆运营模式,创新公众文化互动的方式。通过五年的各项展览和活动,留下文化线索和城市档案,为西岸区域今后更广范围的公共文化发展提供内容的积累和实践的支撑。

巴勃罗·毕加索,《吉他手》,1910年.jpg

巴勃罗·毕加索,《吉他手》,1910年

瓦西里·康定斯基,《黄红蓝》,1925年.jpg

瓦西里·康定斯基,《黄红蓝》,1925年

数百件世界顶尖艺术作品亮相西岸美术馆

西岸美术馆将在未来五年内呈现3个为期一年半的常设展和约10个为期半年的特展,由西岸美术馆和蓬皮杜中心共同策划。常设展为观众带来蓬皮杜中心现当代艺术收藏中的标志性作品,并通过三次主题展览的互相补充,系统且完整地展现20世纪至21世纪现当代艺术的历史面貌和发展进程,全面性地向亚洲观众提供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史的普及环境,并为艺术爱好者提供解读经典杰作的全新视角。此外,特展由双方共同选题,深度挖掘当下全球化语境下热议的艺术话题,提出最具研究价值的跨领域艺术展览,并与常设展互为依托。两者从点到面,通过系统化的内容和跨学科的视野,帮助观众实现对于现当代艺术的欣赏、认知,进而加深文化体验。

彼埃·蒙德里安 (又名彼埃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红蓝白的构图II》,1937年.jpg

彼埃·蒙德里安 (又名彼埃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红蓝白的构图II》,1937年

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

2019年11月8日,西岸美术馆首个常设展“时间的形态——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The Shape of Time- —— Highlights of the Centre Pompidou Collection vol. I)正式向公众亮相。“时间的形态”汇集了来自蓬皮杜中心的百余件重磅作品,以20世纪和21世纪为主线,向公众介绍蓬皮杜中心在艺术收藏方面的定位和历史,以及相关藏品同欧洲乃至整个西方社会的重要渊源。

保罗·克利,《佛罗伦萨别墅》,1926年.jpg

保罗·克利,《佛罗伦萨别墅》,1926年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沉睡的缪斯》,1910年.jpg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沉睡的缪斯》,1910年

展览共分为十一个章节,展出包括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蔡国强、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威廉·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索尼娅·德劳内(Sonia Delaunay)、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法布里斯·海博(Fabrice Hyber)、克里斯蒂娜·伊格莱西亚斯(Cristina Iglesias)、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保罗·克利(Paul Klee)、胡安·米罗(Joan Miró)、琼·米切尔(Joan Mitchell)、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白发一雄、赵无极等在内的近百位世界顶尖艺术家的作品。

费尔南·莱热,《拖船甲板》,1920年.jpg

通过“时间”这一线索,检视跨度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艺术发展路径,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了解视觉艺术对于时间的认知和表现。

特展“ 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

与此同时,同期进行的首个特展“ 观察——蓬皮杜中心新媒体典藏展”(Observations——Highlights of the Centre Pompidou New Media Collection)以跨学科的讨论方式聚焦新媒体艺术发展。

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陌生身体》(Corps e%U0301tranger),1994年.jpg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陌生身体》 1994年

莱涅可·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我看到一个女人在哭(〈哭泣的女人)〉,泰特利物浦》(I see a Woman Crying (Weeping Woman), Tate Liverpool),2009—2010年.jpg

莱涅可·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kstra),《我看到一个女人在哭(〈哭泣的女人)〉,泰特利物浦》(I see a Woman Crying (Weeping Woman), Tate Liverpool),2009—2010年

在西岸美术馆9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内展示来自蓬皮杜中心馆藏中的15位艺术家16件创作于1972年至2017年期间的精选作品,特别关注中国艺术家对于该领域的讨论和贡献。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切换(理论与日常经验)》(SWITCH (Theory vs Everyday Experience) ),1996年.jpg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切换(理论与日常经验)》,1996年

崔岫闻(Cui Xiuwen),《地下铁 2》(Underground 2),2002.jpg

崔岫闻(Cui Xiuwen),《地下铁 2》(Underground 2),2002

参展艺术家包括彼得·坎普斯(Peter Campus)、克劳德·克洛斯基(Claude Closky)、崔岫闻、莱涅可·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sktra)、哈伦·法罗基(Harun Farocki)、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池田亮司(Ryoji Ikeda)、琼·乔纳斯(Joan Jonas)、提耶利·昆采尔(Thierry Kuntzel)、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黑特·史德耶尔(Hito Steyerl)、张培力、周滔。

值得一提的是,蓬皮杜中心的新媒体馆藏创建于1970年代中期,比1977年由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蓬皮杜中心正式落成还要更早。馆藏中包括了近3000件含影像、视觉装置、声音及涉及互动数码科技等新媒体作品。

声乐暨音乐研究协调院乐汇.gif

声乐暨音乐研究协调院乐汇

此外,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共同策划,持续不断地推出立意鲜明、形式丰富的公共文化艺术项目。自开幕之日起,西岸美术馆推出为期两周的开幕季活动,带来包括舞蹈、音乐、表演、论坛、工作坊、儿童活动等60场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包括马迪奥·切萨里(Matteo Cesari)、朱莉·斯蒂芬·陈(Julie Stephen Chheng)、丁乙、梅瑞燕·古尔芬克(Myriam Gourfink)、托马·朗弗朗士(Thomas Lanfranchi)、斋藤丽(Lei Saito)、安妮·德纳斯塔斯 + 赛琳娜·科宁工作室(Studio Anne Denastas + Selina Konig)、卡斯柏·托普利茨(Kasper Toeplitz)、吴珏辉、张培力、赵磊等艺术家,以及蓬皮杜声学暨音乐研究协调院(IRCAM)和上海音乐学院都将精彩亮相。

打造开放式和生活化的美术馆参观体验

西岸美术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带领的建筑事务所担纲建筑设计,历时三年建造完成,总建筑面积为2.5万平方米。西岸美术馆内部展示空间除了三个主要负责呈献常设展与特展作品的展厅外,还包括一个特别项目空间“展厅0”,以及由多功能厅、盒子、智造展厅(其中包括工作室、游乐场、儿童工坊)组成的地下一层。

“游乐场”首次项目《地心引力》现场.jpg“游乐场”首次项目《地心引力》现场

11月6日儿童工坊现场1.jpg

11月6日儿童工坊现场

“展厅0”主要关注各个国家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交流,逐步建立开放的艺术生态环境,由中西方持衡的视角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不断讨论与探索。西岸美术馆地下一层空间的三个各具不同优势的功能场所也将在蓬皮杜的共同策划下,结合地域展开公共文化艺术项目。例如,环境沉浸式舞蹈演出《噪升》,由14名中国舞者与舞蹈编导本人和一名法国舞者联袂出演,以原创声音装置(120个振荡器群)为音乐背景的沉浸式舞蹈演出。在整个表演期间,观众可以自由进出。

西岸美术馆被分设两个入口,参观者不仅可以选择从龙腾大道正门口进入美术馆,也可沿着西岸滨江步道走上美术馆外部的开放式台阶,拾阶而上或至下进入美术馆的不同区域。贯通龙腾大道与滨江步道的这一设计,也恰好连接起美术馆内部与户外滨江,营造共享功能空间,形成鼓励交流和体验的开放式参观动线。

这一系列的设计为西岸美术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空间层面协助美术馆打破传统的运营体系。公众不仅可以选择前往美术馆观赏展览,也可在书店、咖啡馆、餐厅、酒吧等作为沿江独立配套服务进行休闲。西岸美术馆通过综合体的设置,期待触发不同人群对于艺术的好奇心,拉进公众与文化艺术的距离,打造为参观者轻松访问的文化休闲目的地。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