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年,湖南长沙发掘出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漆器、丝织衣物、陶器、竹简、帛画等文物,举世瞩目。
其中,有一件意义和价值都非凡的T形帛画,和它有名的主人辛追一样,保存了2000多年都没有损坏,色彩鲜艳如初,非常地难得。

当它被发现时,静静地覆盖在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锦饰内棺盖板上。

01
魂飞扬 天上地下
T形帛画四角缀有飘带,看上去像一件衣服,似衣非衣。这种T形帛画叫铭旌,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幡。
丧葬出殡时用于引魂,待下葬时覆盖在内棺之上。

天界
细看会发现,T形帛画天界部分,太阳中有“金乌”,这种鸟在《山海经》中早有记载:
又东二百里,曰丑阳之山,其上多椆椐。有鸟焉,其状如乌而赤足,名曰【鸟只】(zhǐ) 鵌(tú),可以御火。

古人眼中太阳精灵金乌,实际上是太阳黑子。
美国的天文学家海尔在《宇宙深度》一书中提到,中国人观测太阳黑子比西方早了2000年。
黑子: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一个中等大小的黑子和地球差不多大。

T形帛画日月同辉,左边有一轮弯月,月下有女神在托举着,月上有蟾蜍和玉兔,像我们熟悉的广寒宫。

日月中间有一个人首蛇身天帝,据说是烛龙神。
中间守卫天门的门吏和神龙异兽们,为天界的增加了几分威严和神圣,又可看出天界的安乐和祥和。
人间
人间部分上方,墓主人辛追拄杖躬身,走向西方极乐世界。前有小吏跪迎,后有侍女服侍,体现主人的身份尊贵。

而下方则是祭祀墓主人的场景,他们面露哀伤,满心不舍。
黄泉
黄泉部分,有一个赤身裸体的地神,他有可能是大禹的父亲鲧(gǔn)。
鲧曾经治理洪水长达九年,后来却葬身于羽山。

在《国家宝藏》中,歌唱家雷佳饰演为辛追夫人画像的通灵画师,就吟唱过这段传奇故事:
只见到大禹之父 治水失败
落得遍体鳞伤
脚下青鱼翻腾 赤蛇狂舞
如烈焰般纠缠身上
无处逃亡
魂飞扬 天上地下

雷佳吟唱《帛画魂》
雷佳的婉转悠扬的声音,仿佛带我们遨游于古人奇幻瑰丽的想象世界。
艺术特点
这幅帛画是绘制在一种丝织的绢帛上,从中可以看出画师技艺纯熟,笔法刚健有力,线条流畅遒劲,色彩明艳动人。

帛画讲述三层故事却繁而不乱,每层都有动静结合,现实和虚幻结合。构图上通过蛟龙,将人间、地下连为一体。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介绍,当时的画师采用了线条勾描和“没骨画”结合,有的纤细柔软,尤其是对人物的面部和衣物的刻画尤为精细。在画太阳时直接用彩画成,画面显得光泽富丽。
帛画所呈现的,是汉代高超的绘画艺术与汉代的哲学思想、当时的宇宙观、生命观的完美结合。
02
楚巫丧葬文化
南方的长沙国,没有像其他地方诸侯那样经过严格的儒礼教化,而是保留了楚巫文化。
民间有个说法,人死之后有三个灵魂,一个在生产的家中守护其亲属子女,一个守护其墓地,一个飘回祖先神国。

但是人死后,附在人身的魂魄会脱壳而出。要将魂魄招回来,保证死者魂魄一体,完整升天。

人们便将T形帛画挂在一根竹竿上,给死者招魂复魄,享受后人祭祀并造福后人。
画师在楚巫世界里加入自己的想象,化为更加富有艺术气息的帛画。
这种丧葬制度文化,逐渐发展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内容。
03
汉墓受到总理关注
1971年冬天,长沙市部队医院在挖防空洞,有人发现个空洞,用火试点一下,立刻喷出蓝色火苗,让人想起了出现在坟墓间的“鬼火”。
他们估计地下是一座古墓,经考古工作者勘探,确认无疑。

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
被发现的这座墓编为“马王堆1号墓”,是一座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古墓,有4棺、1椁,墓主系一位50岁左右的女性。这位老夫人就是我们熟悉的辛追。
在揭取覆在棺椁上的帛画时,考古专家遇到了难题。2000多年前的帛画已经没有韧性,帛画的画幅大,要完整地揭取难度较大。
因为彩绘暴露太久容易变色,他们还减弱了室内灯光强度。

光是将帛画完整地揭开,前后花了近一周的时间。
后来,发现棺内保存完好的墓主人辛追遗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提出,建议对女尸进行解剖,利于保存。
周恩来总理迅速作出批示同意,还说“古人都保存几千年了,我们起码要保存 200 年”。
发掘现场的辛追“皮肤仍有弹性,关节还可以活动,软骨组织用肉眼就能看清。X光片显示,老太太的骨质比现在60岁的正常人还好” 。

辛追夫人像
开始时,由于发掘马王堆汉墓的人手不足,进度慢,湖南省博物馆向长沙市学校借调了中学生,希望每天来一至两个班来参加义务劳动。
除了学生外,当时还吸收了很多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夫子”参与发掘。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记得,这些 “土夫子”出力甚多,如已故的任全生,身材高大,手臂长,技术好,凡是比较难拿的东西大多由他来拿。

04
古人爱美丽
在辛追老夫人的墓里,专家们发现了一个豪华的化妆盒,漆奁。

《辛追传奇》剧照
上层装了手套、丝织品,下层装有粉扑、胭脂、装饰头发的发饰、篦子、梳子,还有一顶假发。

大名鼎鼎的素纱单衣也是在这里被发现的,它轻若烟雾薄若蝉翼,一克丝线抻长了的话,长度可以达到900米。
这件单衣重量只有49克,让人惊叹于古人的丝织工艺。

《辛追传奇》剧照
辛追老夫人墓旁边,还发现了两座古墓。马王堆2号墓主为男性,根据竹简、漆器上的文字、铜印、玉印,确定他就是第一代轪(dài)候、汉长沙国丞相利苍。而3号墓则被认为是利苍和辛追的儿子。
最近,有专家在《马王堆汉墓帛书,迟到的解读和颠覆》一文中认为,由于过去的拍照技术不清晰,马王堆汉墓1号墓主被误读为“辛追”,实际上老夫人正确的名字是“避”。不过这种说法仍然有待讨论。

参考资料:
《国家宝藏》视频资料
王谦:《周恩来心系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靳小燕、高恺:《西汉 T 型帛画图像研究》
田镇:《马王堆T型非衣帛画图像文化研究》
过竹:《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与苗巫文化及其思想》
《湖南日报》李国斌:《马王堆汉墓发掘有故事》
湖南省博物馆官网、微博
百度百科相关资料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畅听旅行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