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飘幻机锋——原弓的《空香-梦》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原弓 《空香·梦》装置 2019年



 /杜曦云


在上海这个中国大陆的国际化都市中成长起来的原弓,在本土和国际文化的多重混杂中生成着自己的视角和认知。他既承认自己很早就被特定的主义、文化搞乱了头脑,又欣快于当下在国际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失控”现象,这种坦诚和狡黠皆有的表态,也渗透在他的艺术作品中。这个精力充沛的人,在品类繁杂的作品中,不断延展着他的认知,自觉不自觉间,烟雾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
 

原弓 《空香·梦》现场实施的视频  装置 2019年

原弓炮制的很多“烟雾”貌似恐怖,其实是水汽的蒸腾,不但无害,而且还被他加入了淡淡香味。在他的技术操控下,这些“烟雾”时而急速喷射,时而缓慢弥散,时而丝缕渗出,时而大面积释放……各种丰富的样态和具体的情境结合,意蕴各不相同,但总归是和他的中国身份有关的。
 

原弓 《空香·梦》装置 2019年

当下,在一个逆全球化的剧烈变动期,前所未有的“异常”现象蜂拥而至,让很多习惯性的认知被加速滞后,很多想当然的确定性也被混沌化……对已经惰性的思维和已经疲软的行动来说,正在快速展开的新视野是令人不适的。但对深厚绵长的意志、激情、智性而言,充满不确定性的新视野恰是考验和另一种机遇,以令人不适的方式。而且,世事的风云变幻中,人性从来没有变过。
 

原弓 《空香·梦》装置 2019年

原弓用集装箱改造后的新作《空香-梦》,在上海浦东的世博中心户外广场陈列。被改造后的黑色集装箱以15度角上仰,如同蓄势待发的炮弹。据原弓说,这个角度被启发于中国生产的东风41洲际导弹。在牵动全球局势的中美贸易战氛围中,从集装箱前端徐徐喷射出的烟气,形成烟圈,然后消散于空气之中。

原弓 《空香·梦》装置 2019年

“集装箱导弹”,是综合思考后的产物;烟气的形态和速度,是高度直觉化的,难以描述,但感官印象强烈。在贸易战的语境中,这些浮游变幻的白色烟气,以它的速度和形状,结合集装箱的颜色和角度,综合表达着原弓对经济往来的态度,并召唤着观者们各自的认知和经验。
 

原弓 《空香·梦》装置 2019年

在和平年代,无论是加速全球化还是逆全球化态势下,经济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重要枢纽,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浩瀚宇宙中的命运之手相比,再大的数据都无法完全测算出这些关系的复杂多变。另一方面,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随时随地受这种关系的影响,各自做出判断并承担后果。

原弓 《空香·梦》装置 2019年

《空香-梦》这件作品中,以美学的方式把沉硬、威慑、轻柔、虚幻等复杂的意指揉为一体。在新的时代帷幕徐徐拉开、混沌和清晰并存、每个人都各怀心思但又休戚与共的震荡期,原弓制造的这个“烟雾弹”,在云烟变幻中隐现机锋,既是对某些混沌难辨状况的临时性确认,又是等到明日烟消云散后才可验证的预言。
 
                   20191027日于北京



 “空香”系列-原弓自述


一)缘起:
 


12007年我曾经在西藏有四个月的时间,用艺术田野的方式,介入到西藏的人文社会,在西藏特殊的地理条件下感受高原缺氧和宗教仪式中释放香和气的现场。在西藏,我的身体和精神随时都在迎接当地人民的信仰“空香”的不约而至。这段经历,是后来以气为媒介创作的缘起。
 


22008年,我的作品《中国尺度》参加了王林策划的北京宋庄艺术节,《中国尺度》作品是第一次以西藏的感悟和气体为媒介的创作。

二)弥漫:


12011年《空香6000立方》应邀参加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作品分为中国馆的室内部分和处女花园的室外部分,处女花园距离室内大门50米,为了使室内部分的“空香“和距离50米外,室外空间的“空香”能成为一体化,我当时测绘了中国馆的内部体积大约是6000立方,在室內的“空香”充满6000立方再20分钟后,室内大门自动打开,由于气压原理,室内的“空香”会弹射向室外的“空香”并一气呵成,室内外的空香成为一体。
 


2)2011年-2017年间,弥漫在《第六届布拉格当代艺术节--TINA B》 捷克 布拉格(2011-10)、《哥本哈根艺术节》 丹麦 哥本哈根 Kunsttrad美术馆(2012-08)、《起动!油街实现》 香港 香港视觉艺术中心新馆-油街艺术空间2013-05)、《闻香识罗湖》  中国 深圳 罗湖美术馆2017-06等世界各地,《空香》以“放飞”“离天堂很近”“在一起”“香袭”或“漫步”的方式一直弥漫着。
 


三)从“弥漫”到“漫步”:
20126月,我一方面忙于在各地弥漫“空香”,但我一直在考虑“空香”如何能和身体结合产生新的可能性。一路走来,在柏林、卡塞尔、哥本哈根、威尼斯等,我身背的香盒、香气的弥漫是我个人表达爱与自由的方式,然而所到之处,事件频发。世界变了,可以说有人欢喜有人忧。
 
四)香袭全世界:


120136月,以科技与“空香”为媒,在上海外滩的东方明珠和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威尼斯双年展主题馆,跨境同步实施《香袭全世界》,意在表达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让西藏闻香祈福的习俗与仪式带给不同文化的人们。
 


2作为唯一入选的亚洲艺术家,在瑞士的丁格利美术馆参加“艺术之味”展览。本次参展的艺术家有:Marcel Duchamp 马塞尔·杜尚、Silvie Fleury 弗勒里、JaromirFunke 亚罗米尔·冯克、Carsten H?ller 卡斯滕·霍勒、Piero Manzoni 皮耶罗·曼佐尼、CildoMeireles切尔多·梅雷莱斯、Ernesto Neto埃内斯托·内托、Markus Raetz马库斯·雷茨、MartialRaysse马歇尔·雷斯、Dieter Roth迪特尔·罗斯、Fran?ois Roche弗朗索瓦、JanaSterbak贾纳、Valeska Soares瓦勒斯卡·苏亚雷斯、Jean Tinguely让·汤格利、SisselTolaas 西塞尔·托拉斯、Bill Viola比尔o维奥拉、Ben Vautier本·沃捷、Meg Webster梅格·韦伯斯特、Yuan Gong原弓、Anna-Sabina Zürrer安娜。



五)在深圳


2017年,《空香》到了深圳罗湖美术馆,这次个展中,“空香”与中国的广场舞,互为介入,形成了“闻香识罗湖”和“祥云”。由于广场舞社群的集体介入,“空香”的概念从“气氛”向运动式的“人气”发展,人与气互为弥漫。 
 
六)其它延伸作品




这些作品都是从《空香6000立方》出发的,从不同侧面进行实验性探索的工作。可以说有些并不理想和方向不正确,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气”字构成的成语就有上百个,这些成语己经影响到了我们生命面对的方方面面。所以,这种延续是有意义的工作,将不断进行到底。对我来说,对“空香”的探索犹如对自身生命的研究——你知道气与气韵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八)未能实现的方案(威尼斯、巴黎、东京、广州等地)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