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长得这么现代,不会是穿越过去的吧?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穿越剧鼻祖《寻秦记》里,西安兵马俑坑的考古学家们发掘出了一件看起来很高科技的“文物”——



在剧情设定中,这是男主项少龙穿越要用的时空通讯器。


虽然影视作品的内容是虚构的,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有时候可比艺术“魔幻”多了。


比如前些日子俄罗斯的考古学家就在一座约2100年前的古匈奴墓葬中,发掘出了一件神似“iPhone”的文物——


图片来自时差视频


只见这个黑色长方形物品上镶有绿松石、红玉髓和珍珠母,尺寸也和智能手机差不多。新闻一出就有不少网友脑洞大开:


@iBingo:乔布斯:我的灵感来自2000年前

@夏目大叔_:墓主人可能还在等孩子电话

@Y王一博的85号小摩托:相信我,穿越应该不是梦了


也有网友怀疑这是苹果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还由此引发了一波吐槽:


@卢得名:广告植入的沒毛病

@看女厕的刘大爷:我寻思着除了都是长方体还有哪里像了?

@皮皮皮娜酱:为啥不像华为不像小米不像oppo不像板砖,偏偏像苹果


而实际上,它只是墓中女性的陪葬腰带配饰。


尽管说它长得像“iPhone”有些勉强,但看起来就像是穿越过去的文物可有不少呢!


01


今年五月份,有网友晒出了一张上海嘉定出土文物展中的文物照:



网友们看了都忍不住调侃说“这不是啤酒盖儿嘛!怕是是盗墓贼落下的或者穿越过去的吧。”


毕竟大家印象中的香盒是这样的——


银制香盒,高丽时期,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或者这样的——


清乾隆,铜鎏金攒刻花卉香盒


而长成啤酒盖式的银香盒还真是头一回见,把它放大一看——原来盒盖上还写着一个“香”字。


明,银香盒,上海博物馆藏


据悉,这只银盒是在2007年嘉定江桥镇李新斋家族墓中出土的,墓主人是明代的一对夫妻,男主人名叫李汝节,号新斋,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位登州同知。


这座墓葬很幸运,数百年来未曾有盗墓贼光临过。除了这枚银香盒,棺柩中还有不少发簪、铜镜、金银饰品等随葬物。如此看来,它应该就是盛放香粉用的。


那时的香粉其实就是添加了植物香料或香草的妆粉,宋代的李廷忠曾在《生查子》一词中写过“玉女翠帷熏,香粉开妆面。”工匠们把香粉盒子做得小巧玲珑,是为了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


02


中国人很早就有了刷牙、漱口的习惯:


《礼记》:“鸡初鸣,咸盥漱。”;

元 郭任《静思集》:“南州牙刷寄来日,去腻涤烦一金直。”

元 许国故《御药院方》:“陈希夷刷牙药……用刷牙子蘸药(即牙粉)刷上下牙齿,次用温水漱之……”


唐,敦煌壁画


许多史料都表明,古人曾借助手指、齿木、揩齿布蘸取盐水、牙药等清洁牙齿。


植毛牙刷的使用在日本名僧道元的《正眼法藏》中也有记载:


“余于大宋国嘉定十六年癸未四月,首次到中国各山寺参观时,得知……僧侣们除漱口之外,尚用剪成寸余之马尾,植于牛角制成的器物之上,用以刷洗牙齿。”


唐代牙刷,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传统文化博物馆藏


1985年,成都市博物馆考古队和四川大学博物馆在成都市指挥街遗址清理唐代灰坑时,发现了四把骨质牙刷柄,上图这把刷头上有两排共十二个植毛孔。


这一发现把我国植毛牙刷的发展史推进到了中唐,看着这和如今相差无几的设计,还真是不得不感叹一句:古代劳动人民智慧无穷!


03


理工科的朋友们在测量一件器物的长度、深度和内外径时,通常都会用到游标卡尺。


最具现代测量价值的游标卡尺一般被认为是法国的约尼尔·比尔发明的,但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大中华的工匠就已经用上了外形、功能和用法都与之极其相似的青铜卡尺,两者的工作原理更是几乎没有区别。


青铜卡尺,扬州市博物馆藏


晚清时期吴大澄的《权衡度量实验考》和容庚所编《秦汉金文录》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当中还有卡尺的拓本,但由于原物流失未能得到证实。


直到1992年,扬州邗江县甘泉乡(镇)的一座东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卡尺的实物,经鉴定系造于王莽新朝时期,这才确定了游标卡尺最早是起源于我国的。



说起王莽,那可是一位“神奇”人物。他虽然篡夺皇位代汉建新,却在统治期间推行了许多惠民政策。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他是“巨奸”,但随着封建帝制的结束,许多史学家开始用新时代的的视角看待他。


王莽在位的新朝时期,科技水平十分发达,浑天仪、地动仪和水排等圆轴类零件都相继问世。他的许多治国理念也很超前,比如土地国有、均产和废奴政策等,使得胡适都忍不住为他“平反”,称他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如此先进的思想,也难怪不少网友都要调侃说,王莽可能是穿越过去的呢!


04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曾出土过不少让人感到疑惑的文物,其中这件青铜太阳轮的用途和象征意义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我们只知道它诞生于三千多年前。


青铜太阳轮,现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只见它长得像个方向盘,圆心部分是凸起的,周围分布着放射状的五根芒条,芒条和晕圈的衔接处以及圆心部分都有钻孔。


这件青铜太阳轮自出土以来就受到不少关注,各路考古专家对它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如“车轮说”、“盾牌说”、“陈设说”等等。不过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它是“表现太阳崇拜观念的一种装饰器物”。


也有学者在此基础上对它做了深化析读,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几何学考量的、能展示季节概念的、有实用价值的太阳回归年具象物,是一具来自远古的十月太阳历年轮。”


按这种逻辑进行推演的话,当时的人在使用这个青铜太阳轮时,很有可能是要先把它固定或者嵌在木板上,再在钻孔里插上竹竿。


这么一来人们不仅能够根据竹竿日影长度的变化确定一天的时辰,还能根据竹竿日影两次最长(短)所需的时长来确定回归年的天数,这件青铜太阳轮就同时具备了圭表和日晷的功能。


当然了,这一切都只是猜测,事实究竟是怎样的,还需要更多的发现、时日和研究才能揭晓。


05


1976年,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里出土了一套前所未见的、神似煤气灶的复合炊具,考古学家们将其命名为“三联甗(yǎn)”。



商,妇好三联甗(yǎn),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yǎn)就相当于如今的蒸锅,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流行于商代至汉代。起初甗是用陶制成的,后来逐渐演变为青铜制品。有了它以后,我们才做出了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


甗共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甑(zèng),也就是笼屉,用来放置被蒸的食物,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


陶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下半部分是鬲(lì),用于盛水,相当于现在的汤锅;


饕餮纹鬲,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延伸阅读一口气读懂青铜器:鼎鬲簋觚爵甗觯斝匜簠盨罍瓿彝觥卣……


甑跟鬲组合在一起就叫甗,有连体的,也有分体的:


四蛇饰(分体式)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至于这套可以同时蒸煮多种食物的妇好三联甗,不仅实用性强,颜值也很高——



每个甑的甑耳都是圆雕兽头的模样,甗口是两组聚首相对的夔(kuí)龙,龙和兽刻画得都威风凛凛;



甑下面的方案顶面上是三条缠身龙纹,四角则是牛头纹,案四周的侧面分别是在一周垂三角纹上部铸出十二条动态极强、面目狰狞的夔龙,其间又隔以大圆涡纹;


中间鬲口内壁、甑内壁及两耳下外壁上刻有"妇好"的铭文,再加上腹足还留有烟迹,所以专家推测,这套炊具很有可能是妇好生前宴飨或祭祀时使用的。


06


说到厨房用具,1984年出土于三国东吴大将朱然墓中的这件越窑青瓷方格盒,还跟学校食堂的餐盘撞了脸呢:



如果说生活用具长得像还比较容易理解的话,那下面这些电子科技产品的“同款”们就真的让人一脸震惊+懵逼了——


比如这件和智能手机相似度高达99.9999999%的石铲,如果没有标识,谁能想得到它竟然诞生于二里头文化时期?


还有这件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院、用途待考的“云纹五柱器”,怎么看都像家里装的路由器呀!


以及这件西周时期的四足带盖方鼎,网友们看了都在问,这真的不是安卓机器人的原型?


你看,这不查不知道,一查竟然查出了这么多“现代感十足”的文物。


所以平常要是没事儿就多去博物馆逛逛好了,总有一些小惊喜在等你发现哦~


注:文中图片如未标明出处,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说匵——中国早期的妇女用品:首饰盒、化妆盒和香盒》

李华峰《中国古代妆粉的种类和制作工艺研究》

李刚《我国古代牙刷的发明和发展》

潘素娟 张闯辉《植毛牙刷发明小考——从内蒙古博物院藏植毛牙刷柄谈起》

吴大澄《权衡度量实验考》

彭元江《三星堆青铜轮形器与十月太阳历》

吴樾《妇好三联甗——神巫文化与人本文化思想的交汇》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宋人,真香!

龙形象简史

苏博“画屏”展

樊锦诗:我为敦煌尽力了

今秋重磅展:去故宫,赏「萬紫千红」

如此“上帝”,我代表博物馆拒绝接待!

与千年古尸同眠,文化传承?博眼球?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人已满员,小编正在开拓新号,

若好友申请未通过请过几天再尝试)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