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极少数的中国作家阅读莱奥帕尔迪,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PhiloBiblon,1964

贾科莫·莱奥帕尔迪是意大利十九世纪著名浪漫主义诗人,1798年生于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1837年卒于那波里。
莱奥帕尔迪在父亲的藏书室里花了七年时间自学所有知识,上至天文下至经典著作。他渴望逃脱令人窒息的家庭和环境的羁绊,强烈要求改变被奴役的祖国的现状,反对教会的权势。
于他而言,那份来自内心的“骚动”,正是激励他忍受病痛的折磨、不断前行的动力,他将自己的诗集和日记整理成册,命名为《骚动》(Zibaldone)。

那是一个人内心的挣扎
那是一个时代的“骚动”
19世纪,诗人贾科莫·莱奥帕尔迪用《骚动》讴歌浪漫主义,宣扬自由;
21世纪,导演艾马·拉巴基用戏剧《骚动》感染全城,直击人心。

19世纪的人们,在文艺工作者的带领下,冲破思想的牢笼,勇敢的把爱宣之于口,用笔尖书写浪漫主义的诗篇。
当时我仰望晴空
仰望金色的街道和园庭
从这儿眺望远处的海洋
在那儿仰视高高的山峰
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
哪样的感情荡漾在我心胸
我的席尔维娅!
我怀着多深的柔情
多美好的希望,多纯洁的心
——《致席尔维娅》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钱鸿嘉译)

21世纪的人们,没有了对爱的限制与约束,却常常享受着一个人的孤独。害怕爱情的到来,害怕分离和死亡,压抑内心的骚动。
唉,我少年时代的伴侣
我那可悲的希望
你怎么消逝得无踪无影!
难道这就是人生!
难道这就是我们经常谈起的
欢乐、工作、遭遇的爱情?
难道这就是人类的命运?
——《致席尔维娅》贾科莫·莱奥帕尔迪
(钱鸿嘉译)

《骚动》
是一个人内心的挣扎
是两个人的纠缠
更是一个时代的呼号
他们曾经拒绝彼此,却又疯狂地扑向对方
用一句句充满爱意的诗句,释放灵魂
带着像唱诗班一样的嗓音,拨弄着内心
他,推倒了她的城墙
却用双手给她建造了一座坟墓
成就了死亡,也给予她重生

永远沉息!够了!你的搏动停止!
无法镇静这些苦楚
大地也不值得你的叹息
生命是苦涩,倦冗的负荷,
世界则是泥沼
而现在,安静罢!
这最末的绝望,对人类来说
死亡正是命运赐予的唯一恩惠
依此,对你,对大自然
这教令生灵毁灭的,隐蔽而丑恶的力量
与无穷而尽是空虚的一切,具以冷眼
——《致他自己》
张崇殷译
以19世纪诗人的话语来表达
21世纪的爱、死亡与文明的困局
诗歌就在生活的触手可及之处
两位演员,1500本书的舞台背景
无法逃脱的爱、死亡与文明的困局
一封来自19世纪的书信
请你来剧院查收
《骚动》

北京·中间剧场多功能放映厅
2019.9.21 15:00
2019.9.22 19:00
请注意:
青戏节已经开票!
提前收藏抢票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全文直达抢票战场

咨询订票热线:010-84049981/2
独家票务代理:大麦网 www.damai.cn
2019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
已经开票!!!
低价打包五部国际大戏!
(限量售完为止)
青戏节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阅读原文收藏抢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