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画狂人” 北斋三两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19年是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Katsushika Hokusai)逝世170周年。《神奈川冲浪里》(“The Great Wave 巨浪”)是他最为著名、流传度最广的作品。

QQ图片20190827143315.jpg

《富岳三十六景》之《神奈川冲浪里》

Van-Gogh-Starry-Nights.jpg

梵高《星月夜》

LaMer3.jpg

德彪西照片,背景墙上挂着《神奈川冲浪里》(右上)

Debussy_-_La_Mer_-_The_great_wave_of_Kanaga_from_Hokusai.jpg

德彪西交响乐《大海》封面

这件作品曾被梵高参考绘制《星月夜》;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从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交响乐《大海》,曲谱封面设计是照搬原作中的‘浪花’,以此向葛饰北斋致敬;它还被各大品牌视为‘缪斯’联名跨界;被漫画、广告设计师再创造,网友恶搞、创作表情包···等等联动不止。甚至有人戏言说葛饰北斋一‘浪’火了百余年。

timg.jpg

1910年出品的宝诗龙波浪头冠,灵感来自“神奈川冲浪”

2007年,奢侈品大牌Dior也把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融入了新一季的服装设计中,重新诠释了经典和时尚的意义。.jpeg

2007年,奢侈品大牌Dior把《神奈川冲浪里》融入了新一季的服装设计中

‘包装纸’意外走红,‘攻占’欧洲艺术圈

“浮世绘”产生于日本江户时期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与京都文化代表的上层文化不同,浮世绘题材专注于描绘当时中下阶层,平民社会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体现市民趣味。十八世纪末期的江户城经济富庶,加之“人生如梦即时享乐”的生活哲学,也促使许多才华洋溢的艺术家投入浮世绘的创作。其中,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被后世日本学者尊称为“浮世绘三大师”。

梵高在1886年的巴黎的杂志Paris Illustré 的封面上发现了这幅浮世绘之后就模仿了这幅作品.jpeg

梵高在1886年的巴黎的杂志Paris Illustré 的封面上发现了这幅浮世绘之后就模仿了这幅作品

梵高模仿的《花魁》.jpeg

梵高模仿的《花魁》

江户时代末期,西方思想和艺术逐渐传入日本,随着新文化的兴起,民众对‘浮世绘’的喜爱和热情逐渐衰退。因为浮世绘作品大多都是批量生产的木刻版画,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又因造价低廉而开始用作瓷器包装纸和填充物而被荷兰东印度公司率先带入欧洲,为之后1867年巴黎世博会期间民众对日本艺术和工艺品的狂热喜爱奠定了基础。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japonisme”(日本主义)一词进入法语辞典,浮世绘在欧洲艺术界正式占有了一席之地。

DT48.jpg

莫奈《圣阿德雷斯花园的阳台》 1866年

107e588592d2120510c5ca48bfaa0a85_orig.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五百罗汉寺荣螺堂》

特别是在摄影术发明后,浮世绘也帮助反古典、学院派艺术家找到了新的风格和方向,梵高、马奈、莫奈、高更、德加等等都是浮世绘的狂热粉丝,并深受其影响。其中,莫奈27岁时完成的《圣阿德雷斯的花园》,构图就是致敬葛饰北斋的名作《五百罗汉寺荣螺堂》,这件作品与‘巨浪’同属葛饰北斋晚年创作的浮世绘风景 《富士三十六景》(1830)。

浮世绘巨擎,也是凡人

葛饰北斋的作品在欧洲大火,千金难求一画,但这是葛饰北斋去世十几年之后的事了。他在世之时,这样一幅作品的售价仅仅相当于两碗面钱而已,传说一生创作超过三万五千幅作品的浮世绘巨擎,最终却在失意、清贫中离世。

f6900d27546e5f8301ec0fe75bca08ee_orig.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凯风快晴》

8986a16862fddf5dfd6d81b6ad5615a7_orig.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山下白雨》

葛饰北斋知名度最广的《富士三十六景》是在70岁后完成的,从关东各地不同角度远眺、描绘富士山的翘楚之作,通过“三十六景”留下了富士山在各种天气和时节下的形象。与此同时,也通过不同寻常的构图,形象地描绘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劳作的场景。其中《神奈川冲浪里》、《凯风快晴》与《山下白雨》三幅作品被称为浮世绘巅峰之作,被视为日本浮世绘文化的标志符号 。

56.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隐田水车》

5645.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骏州江尻》

谁又能够想到,这一被后世称赞旷世杰作实则是被败家孙子逼得走投无路为生存而作。

葛饰北斋70岁时,妻子过世。嗜赌的孙子不仅把他的财产输个精光,还有外债高筑,将葛饰北斋安详晚年的愿望击的粉碎。一度身无分文,窘困到无处居住,被迫和女儿离家至寺庙中寄住。为还债,也为了生存与出版商决定出版一系列以富士山风格为题材的风景明信片,即广为人知的《富士三十六景》。初版三十六张,由于大受好评,又追加了十张,其实这一系列作品共有四十六幅。

1111.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相州海泽左》

9546.jpg

葛饰北斋《富士三十六景》之《常州牛堀》

作为宣传手段之一,葛饰北斋还和出版商声明这一系列作品采用了进口的不易褪色的新颜料。《神奈川冲浪里》中大量出现的蓝色颜料——普鲁士蓝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曾经非常昂贵的蓝色颜料由于商贸而变得普遍。

“画狂人”一生改名30次

“葛饰北斋”只是他一个使用18年的名号,原名叫做中岛时太郎,日本宝历10年(1760年)出生在江户地区。历史上对于他改名的原因没有过多记录,只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改名,首次改名为‘铁藏’。

9564.jpeg

葛饰北斋自画像

14岁时,为生活学习雕版印刷;19岁,正式接触艺术,进入浮世绘画师胜川春章门下。胜川春章对他很是欣赏,第二年,就准许他以“胜川春朗”为画号发表作品。在胜川画室工作的15年间,他的作品并不太多,其风格也大多模仿其师,然而这段经历,却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1793年,他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继承了“淋派”画师“表屋宗理”的名号。几年后,他把“宗理”的名号让给了门人宗二,改名为“北斋辰政”。又过了七年后,才改为“葛饰北斋”,而这一年他46岁。北斋此后的作品日渐丰富,其画风也基本形成,而北斋也常称自己是五十岁才降生。

葛饰北斋《飞鹰》.jpeg

葛饰北斋晚年画作,署名“画狂老人卍”

除此之外,“戴斗”、“为一”、“画狂人”、 “镜里庵梅年”、“月痴老人”、 “百姓八右卫门”、“卍”等都曾出现在葛饰北斋的作品中。粗略统计,一生用的正经名字超过三十个。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是他在‘为一’时期的创作(1820-1825)

对于为什么会不断更改画号,日本学界认为是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以才把自己的画号转让给他人,以换取转让费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是这一说法没有得到证实。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葛饰北斋成长于江户一个平民家庭,养父是幕府的御用镜师,至于他亲生父母的身份无从考证,如果将名字视为身份的象征,作为养子的“中岛时太郎”并不存在这种名字与身份的关联的归属感。

万物众生相,“日漫”开山鼻祖

葛饰北斋的创作B面——插画师的身份似乎很少被人提及。

葛饰北斋,《百物语》,天保(1830~44)初期,非本展展品.jpeg

葛饰北斋《百物语》故事之提灯阿岩,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ec03f561f2aa407c8ed635fdf3a060b8.jpeg

葛饰北斋《百物语》故事之皿屋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121648eb957c486a827e9cec3cd70ed3.jpeg

葛饰北斋《百物语》故事之小幡小平次,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他会为小说创作插图,其中就为他自己喜爱的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创作了大量插图,印成《绘本西游记》、《新编水浒画传》介绍给日本民众。他创作的《百物语》以日本古典传说为灵感,刻画另一个世界的生灵异相,还在《北斋漫画》中对世间万物众生相进行描绘。

《北斋漫画》原版书.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tim5565g.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5ca6-hzrevqa5096145.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332.jpe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996541235.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将一套舞蹈动作分解

797.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112033915_15_20170927060806263.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7754.jpe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

北斋漫画七编之波浪的研究,葛饰北斋,木版画,1817年.jpg

葛饰北斋《北斋漫画》中对波浪的研究

其中《北斋漫画》(1814)最负盛名,内容涵盖了喜怒哀乐、飞禽走兽、山川草木、建筑器皿、神鬼题材无所不包,全十五编,收集三千余幅以白描手法为主的画作。不仅将‘漫画’一词首次用在绘本上,还在其中对人‘动态’、瞬间细微表情进行了刻画和深入研究,丰富的想象力对后世影响极大。

《鸟羽绘集会》之“稽古”,江户时代,葛饰北斋,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藏.jpg

葛饰北斋,《鸟羽绘集会》之“稽古”,比利时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藏

不仅如此,他还先后出版了三本堪称画师进阶攻略的教学“绘画指南”《略画早指南》、《伝神开手 一笔画谱》《画本彩色通》。

「略画早指南」.jpeg

葛饰北斋《略画早指南》

22.jpg

葛饰北斋《略画早指南》

7856.jpg

葛饰北斋《略画早指南》

《略画早指南》堪称当时标准的绘画启蒙教科书,旨在教人们如何从易到难学习绘画。书中不仅讲到如何通过圆规、尺子,圆形、十字线、三角形等几何形状进行叠加绘画,还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圆弧及“S”形构图在画面中产生颇具动感的向心力效果。

「伝神開手 一筆画譜」.jpeg

葛饰北斋《伝神开手 一笔画谱》

《伝神开手 一笔画谱》无论人物还是动物,这本书都会教你如何只用一笔画完。

微信图片_20190827164359.jpg

葛饰北斋年轻时的自画像

《画本彩色通》(1848)是葛饰北斋88岁的创作,他把自己艺术创作的体会一一写下,从色彩应用到如何运笔,希望把这本书送给绘画初学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葛饰北斋年轻时的自画像,手指、嘴巴、脚趾并用操控着五支画笔,在书中最后写道“到了90高龄,我希望能够革新自己的绘画风格,彻底改变这种方式。”

2121.jpeg

葛饰北斋晚期作品集《富岳百景》

2222.jpeg

葛饰北斋晚期作品集《富岳百景》

诚如他在《富岳百景》的跋中写道:“余自六岁爱画,年五十已作画多幅,但细思之,七十以前所作之画无足取者。七十三方悟通鸟兽鱼虫之骨骼,草木生长之态。年八十愈有进步。年九十则须穷究其奥妙。百岁方能得心应手。百一十岁则所画之物皆栩栩如生矣。但愿余能长寿,以征吾言不谬也。”

1495593463277682.jpg

葛饰北斋八十三岁自画像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葛饰并没能活过百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留下如此概叹“我多么希望自己还能再活多五年,这样子我才有时间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天我をして五年の命を保たしめば 真正の画工となるを得(う)べし。)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