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 )的“单帧电影”,平静生活下的暗流涌动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美国摄影师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以其电影截帧般的静态摄影作品而著名,站在他的作品前,观者被不自觉的带入一个神秘寂静的美国小镇或是忧郁冷清的城郊森林。

选自“玫瑰之下”系列,2003-08年,格利高里·克鲁德逊作品 (2).png

“玫瑰之下”系列,2003-08年

选自“暮光”系列,1998-2002年,格利高里·克鲁德逊作品.pn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汽车轧着被白雪覆盖的车道,在一片冷寂的气氛中缓慢前行,他们在匆忙赶路?为什么一路黄灯?凌晨?哦,或许是《绿皮书》里在圣诞夜赶路的音乐家和他的朋友···被处理过的光线和色彩渲染着寂寥的氛围和戏剧性的视觉效果,在一个故事尚未结束之时,画面又带入另一个剧情中,观者通过摄影师格里高利·克鲁森的作品目击和窥视着他所创造的生活现场。

格里高利·库德森 《太空飞船》.jp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123.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摄影作品

f3b10ebd0c334da0991f9b0d9a68baa5_th.jpg

“梦想家园”系列,2002

The Barn, 2013, digital pigmen.jpg

“松间教堂”,2013-2014年

而我们,永远也无法得到正确答案,这正是格里高利·克鲁森作品的魅力,没有文字描述、故事背景、情节设定,只有故事定格的一瞬,一个没有开头和结尾的画面,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一瞬间投射出自己的故事和想象。有人看到希望,有人感到绝望,在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画面中,可以找到大卫·林奇(David Lynch) “蓝丝绒”“双峰镇”田园小镇里安宁表面下的神秘与压抑,也能看到爱德华·霍珀(Edward Hopper)视角中的冷静与孤寂。


“完美瞬间”


“我的照片是关于寻找瞬间的——一个完美的瞬间。”

Gregory Crewdson


微信图片_20190606144549.jpg

“玫瑰之下”系列,2003-08年

格利高里·克鲁德逊“玫瑰之下”系列的作品成片和现场的消防安全情况.png

“玫瑰之下”系列拍摄现场的消防安全情况

这种创作过程也成就了他特有的“单帧电影”风格。.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拍摄现场

相比其他‘狩猎式’摄影师口中的‘完美瞬间’, 格里高利·克鲁森的完美瞬间是需要付出高昂的资金和大量的前期工作,一砖一瓦去铺陈和打造。不同与其他摄影是在广阔视野内寻找主题的抓拍,他的拍摄过程和方式完全是依照电影制片的逻辑需要。庞大专业的摄影团队,前期选址、场景搭建、演员编排、后期制作,一组作品的完成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甚至会比较不同时间和季节的细微变化。经过对光线的调控,拍摄对象肢体动作的局部调整,以及对远景的清晰呈现···继而打磨出属于他的完美瞬间。他还和团队一起探索如何提升作品中的美学感知,而19世纪—20世纪期间的欧洲风景画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190606152534.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摄影作品

这些凸显他对清晰细节的竭力追求,和精心编排的瞬间,都体现在他的“《暮光》(Twilight,1998-2001)”,“《玫瑰之下》(Beneath the Rose,2003-2008)”,以及“《松树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Pines,2013)”等系列作品中。

而他强迫症似的,对场景精妙布置的拍摄方式,据说来源于对博物馆微型实景模型的喜爱。格里高利·克鲁森希望在照片中也能创作出一个独立完整的世界。

“自然奇迹”.png

“自然奇观”系列,1992-1997年

格利高里·克鲁德逊在“自然奇迹”的实景模型前 (2).png

“自然奇观”系列,1992-1997年

微信图片_20190606152432.jpg

“自然奇观”系列,1992-1997年

微信图片_20190606144559.jpg

“自然奇观”系列,1992-1997年

微信图片_20190606152345.jpg

“自然奇观”系列,1992-1997年

格利高里·克鲁德逊在“自然奇迹”的实景模型前.pn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在“自然奇观”的实景模型前

在他早期作品《自然奇观》(1992—1997)中就已初现端倪。在空景中使用昆虫、鸟兽,以及花草植物模型,打造出奇幻而颇具美感的画面,现实与虚构、自然与技巧、美与腐朽这些本身相悖的概念在克鲁森打造的光怪陆离的神秘世界中交融,诡异、矛盾、和谐、神秘等多重感受同时出现,叠加在他的画面中,贯穿他此后的创作。

微信图片_20190606152629.jpg

“玫瑰之下”系列,2003-08年

在拍摄现场,克鲁森常常像一位导演,给到演员沉浸在个人心情和故事中自由表演的权利,将现场情绪的表现力留给拍摄对象去感受和释放。就像他自己说的“我并不是一个纪实摄影师,但我的作品却是现实主义的。虽然说我的照片高度依赖计划性、布景和后期制片,我却始终在努力捕捉某些真实的东西和人的某些真实状态。”


“单画幅电影”

微信图片_20190606152708.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

1962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的格里高利·克鲁森先后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普赖斯学院和耶鲁大学,1993年在获得耶鲁大学摄影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目前任耶鲁大学摄影系主任。

微信图片_20190606144542.jpg

Gregory Crewdson年轻时还是纽约地下乐队“The Speedies”成员,乐队成名曲“Let me take your photo”不知是巧合,还是他选择摄影之路的预兆(身穿蓝黄条纹上衣的年轻人是艺术家本人)

“I’ve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wanting to construct the world in photographs”

“我一直有志于用照片构建世界。”

格利高里·克鲁德逊早期作品,1986-88年 (3).pn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早期作品,1986-1988年

格利高里·克鲁德逊早期作品,1986-88年.pn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早期作品,1986-1988年

muguang xil .pn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微信图片_20190606153126.jp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在耶鲁大学读取摄影硕士期间,克鲁森创作的作品多数是拍摄于居民家中的抓拍,这种对家庭生活私密性的探索和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所聚焦的边缘人士所表现的黑暗美国不同,克鲁森将镜头聚焦美国城郊中产家庭和人物关系。他痴迷于拍摄装饰有碎花墙纸、铺有地毯的木质地板、墙面上悬挂着复制画作、有着厚重沙发的室内场景和小镇街道...这种设计相似,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住宅房屋,因人工成本和造价低廉成为战后美国城郊景象的一大特色。

微信图片_20190606153315.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摄影作品

微信图片_20190606153634.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摄影作品

《暮光》和《玫瑰之下》系列作品,也是在这种精心编排的住宅风格和家庭背景的设定中进行。平凡的家庭生活场景被反复插入令人不安的因素和人物设定,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再造。同时,克鲁森还十分强调通过光线营造作品的情感基调,使用超现实气氛的人造光线在真实场景中强化戏剧效果。

选自“暮光”系列,1998-2002年,格利高里·克鲁德逊作品 (2).pn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微信图片_20190606153458.jpg

“玫瑰之下”系列,2003-2008年

Gregory-Crewdson-Twilight.jp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family-dinner.jp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无名的神秘小镇,一位赤身裸体的孕妇站在潮湿街角;忧郁少女躺在被水淹没的室内地板上;晚餐时间一丝不挂的母亲出现在餐厅门口,她的家人神情严肃而沉重;屏幕蓝光映照在看电视的父亲脸上显得诡异而压抑;一位背对镜头里穿内衣的低头少女弯曲着脊背和一位衣着得体的女性在车前对峙,以及许多潜藏在密林中的故事··大量剧情、叙事被压缩、提炼至一张照片,克鲁森的摄影作品也因此被称为“单画幅电影”。

tilda-1200x800.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梦想家园”系列

Scan-3-1200x800.jpg

格里高利·克鲁森(Gregory Crewdson)“梦想家园”系列

2002年,他受New York Times Style 杂志委托拍摄的《梦想家园》( Dream House)系列除了保持惯有的视觉风格,注重对人物状态的描写外,更因有格温妮丝·帕特洛(Gwyneth Paltrow)、威廉·H·梅西(William H.Macy)、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以及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等全明星阵容的拍摄对象,虽然与热门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剧情无联,但他制造出的却是不存在的电影镜头。

“我对那些表面看起来平常但却非常离奇的境遇感兴趣,并且努力去寻找一些充满幻想或神秘的事物。我一直着迷于摄影的美以及一种现实主义的真实。”

Gregory-Crewdson-13.jpg

“暮光”系列,1998-2002年

这种对复杂人际关系的暗示和心理色彩的刻画来自于他父亲的影响。格里高利·克鲁森的父亲是一名心理医生,他的诊疗室即设在家中地下室,克鲁森小时候经常趴在客厅地板上,把耳朵贴著地板偷听楼下来自父亲与病人之间的心理咨询的对话。虽然对话内容并不清楚,但他印象十分深刻——依稀听到的片刻谈话内容,在脑海中带给他许多想像空间。这些人们精神深处叙事性的纪录成为他创作的一个源泉。


自传式艺术

IMG_6706.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拍摄现场

Gregory-Crewdson-Cathedral-of-the-Pines-6.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格里高利·克鲁森和他的团队用三年时间制作的《松树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Pines,2013-2014)系列作品,以31 幅拍摄乡村景观的作品呈现艺术家创作生涯的新阶段,往往被认为是他“自传式的艺术凝结”。

Gregory-Crewdson-Cathedral-of-the-Pines-4.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克鲁森离婚之后在感情挫折中丧失了对摄影的兴趣,无法从沮丧中走出的他将自己从繁华都市放逐,来到了马萨诸塞州的贝基特小镇。童年时期,他的家人在这里有一栋小木屋,所以这里的森林、湖泊、崎岖的地形对他并不陌生。他在山林中徒步、湖水中游泳、冬季爬到山顶滑雪,平静的隐居生活让他找回了内心的安宁。

Gregory-Crewdson-Cathedral-of-the-Pines-1-800x599.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一次徒步过程偶遇的林间小径中穿透密林的光线,混合着松树清新的冷峭空气,让他一扫阴霾。光从树端洒下,让他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我在他脸上看到了与过往的那份连接,与生命的连接,与森林的连接”继而创作了《松树大教堂》带着观众来到了散发着冷峭松香的马萨诸塞州贝克特森林,而那条小径的名称正是 “Cathedral of the Pines”, 也就是他这个作品集名字的由来。

120725-md.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在马萨诸塞Becket小镇的深林中,我终于感觉到黑暗逝去,我与我的艺术创作历程重新接轨,更体会到自己进入了一个崭新、强烈的创作阶段。”

——Gregory Crewdson

dd34bb110beb7db9cacac329a92c7e68.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在这一系列的室内布景,克鲁森拒绝使用手机、电脑等通讯产品等现代化的物品,室内陈列和停留在树林中的小皮卡也都是比较旧的款式,因为他希望时间能够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尽可能停止,与他内心的美好回忆相连。

Gregory-Crewdson-Cathedral-of-the-Pines-8.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除了创作背景与他的个人情感有关,《松树大教堂》也是克鲁森的一次转变。他首次在创作中将自己生活中亲近的人带入到作品之。拍摄对象是他非常熟悉且关系密切的人——合作伙伴、女友Julian、女儿Lily以及其他家庭成员。作品也更加直白的探究生活中人际之间的联结与疏离,亲密与孤立。除此之外,拍摄对象也来自于当地居民,他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生活,与这片土地和场景有着自然而然的亲密链接。

123 (2).jpg

“松间大教堂”系列,2013-2014年

“到头来,我还是会以“讲故事的人”的身份自居,只是我讲的是一种不同的故事,是更克制的故事,注定没有结果的故事。”

——Gregory Crewdson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