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精神—战时现代艺术
预展:5月29日—6月1日
嘉德艺术中心二层
拍卖:6月3日(周一)下午2:30
嘉德艺术中心B1层 A厅
李桦先生是中国版画界的灵魂人物。
——徐冰
▲ 1930年李桦在广州学小提琴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代在变,思想在变,我也在变。在艺术上,我从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变为现实主义者。我从画油画转到刻木刻,而且变成了一个革命的美术战士。
▲ 1934年现代版画会全体成员,右五为李桦
▲ 1938年参军不久的李桦
李桦(1907-1994) 诗人、恋人
1933年
镜心 木刻原拓纸本
18.5×16.5 cm
出版:《现代收画》第一集,广州现代收画会,1934年。
我出生在广州的一个破落商人的家庭。据说祖父弃农经商,成了城市的暴发户。我出生时,祖父早已去世,那个封建大家庭的“福气”,我一点也没有享受到。我父亲既没功名,又不会经商,更不能肩挑背负以谋生活。他分得了一份薄产,一家七口,坐吃山空;到我懂事的时候,家道已经破落得朝不保夕了。我自小即爱读书、画画,自恨没出生于书香之家,不能满足求学的要求。我生性内向,沉默寡言,在家里常感到十分孤独。高小毕业后家庭已无力供我升学了。为了帮助家计,我十五岁时便被迫去无线电台当报务员。虽然获得一份微职,但决不是我的志向。我时常怀着找机会求学的念头,忍受着生活的折磨。所以,当我知道广州市成立不久的市立美术学校招生的消息时,便不管一切,瞒着家人去投考。可幸被录取了,这时我才十六岁尽管父母知道后竭力反对,我还是不退让,独力奋斗,从此过着刻苦的工读生活。这样坚持了四年,直到毕业。由于自力奋斗而得胜利,我打开了进入美术领域的大门,但肉体却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 李桦《怒吼吧!中国》1935年作,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 1947年李桦在上海
▲ 1947年与内山完造参观“抗战八年木刻展”。后排左四为内山完造,左五为李桦
▲ 1947年与徐悲鸿、吴作人访问齐白石时摄于齐白石家。左一为李桦。
李桦(1907-1994) 怒潮·组画
1947年
镜心 木刻原拓纸本
19.5×27.3 cm×4
部分出版:
1.《中国现代版画反帝国主义解放的斗争美术》,日本海文社,昭和47年。
2.《中国现代木刻》(英文版)。
3.《1931-1949中国木刻展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1960年。
4.《中外黑白木刻精品库——国统区黑白木刻》,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
5.《中国革命木刻1935-1948》(英文)。
6.《hollar》(外文)。
7.《浴火存真——名辈版画联展画集》,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8.《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系列珍藏?李桦捐赠作品》,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年。
9.《中国新兴版画发展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4年。
10.《中国现代版画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
11.《中国现代版画史》,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
12.《李桦、古元版画》,“中央美术学院建校八十周年”校庆组委会主编。
13.《中国古代木刻与新兴木刻》(英文),外文出版社,1995年。
14.《李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15.《中国现代版画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6.《版画的高度:世界名家作品精选》,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
17.《寒凝大地——1930-1949国统区木刻版画集》,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18.《中国现代版画》,日本芳贺书店,1972年。
19.《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中国版画集》,上海晨光出版社,1948年。
21.《版画作品展图录(1942-197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2.《版画艺术》第13期,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23.《版画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
24.《美术辞林〈版画卷〉》,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25.《中国新兴版画六十年选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26.《江苏省美术馆馆藏(1930-1949)版画藏品图录》,中国南京江苏省美术馆编印,1993年。
27.《中国百年版画》,岭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28.《中外黑白木刻精品库国统区黑白木刻》,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
29.《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版画Ⅰ》,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30.《1940-2003中国版画典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31.《20世纪中国版画评论——超越与裂变》,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32.《铮铮刻刀与春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33.《新兴版画80周年名辈版画联展画集》。
34.《1931-1949年中国木刻展览会作品目录》(参展作品及封底) 。
35.《怒潮》,新艺丛书社,1947年。
36.《美术研究》第4期,中央美术学院学报,发表于1983年。
37.《李桦传》,人民美术出版社。
38.《版画丛刊》,1948年。
39.《滴泉集——李桦的艺术历程》,安徽美术出版社,2012年。
40.《荣宝斋(当代艺术)》 2011年12期。
41.《新中华》杂志封二,中华书局,1946年。
42.《李桦木刻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58年。
43.《木刻版画技法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954年。
44.《为人生的艺术——纪念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中国现当代版画展作品集》,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
45.《现代版画精选》,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
46.《新中国版画集》,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60年。
47.《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作品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
48.《新木刻》,时代画报出版社,1948年。
49.《中国现代版画与民间年画》,千叶县立美术馆,1986年。
50.《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版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51.《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史料集》,神州图书公司,1976年。
52.《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1931-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 《怒潮 · 组画》作品背面手工拓痕图
踏入美术之门,再往前走,马上就会遇到许多岔路。要做个怎样的艺术家的问题,很自然地便闯入我的脑际来了。我学的是西画,老师是留洋的,耳濡目染的都是些西方的美术,所接受的也是西方模式的美术教育,在我这个初出茅庐、好标新立异的青年人的心目中,全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所谓“巴黎画派”所占有,这是毫不足怪的了。但是我爱思考,觉得我国近百年来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些国耻。中国不同于外国,中国人不同于外国人,我们怎能盲目模仿西方的艺术呢?从美术学校毕业后,我对“巴黎画派”产生了怀疑,随之而来的苦闷的心情,与日俱增,最终,我断然离开了老师指引的道路,走上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 1982年7月,李桦与美国艺术家劳森伯格在家中合影。
▲ 李桦《击落敌机》1940年代作,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李桦(1907-1994) 矿工图
1948年
镜心 设色纸本
40×28 cm×6
出版:
1.《李桦水墨作品集》,北京仰山楼出品,2019年。
2.《李桦作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
五四时期,我虽然还幼稚无知,但是家庭生活和社会现实给我的亲身感受,使我对当时的情景有了一些认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我。那时我读了些新文学的书,也懂得了些爱国的道理。当我进了美术学校之后,读书更多,眼界也更扩大了。一九二四年,在孙中山主持下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制订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于是广州便成为“革命策源地”。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军准备北伐,广州的革命空气是异常活跃的。那时在广州出版了许多进步刊物,传播革命思想,甚至公开宣传共产主义。我既受了五四思想的熏陶,被这种革命新思潮所吸引,是很自然的了。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们一起,手挥小旗,高举标语,大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歌,参加到各种示威游行和群众集会的行列中去。记得当时发生的几件轰轰烈烈的革命大事,是非常动人的: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广州六二三大示威游行;坚持了十六个月终获胜利的省港大罢工;北伐誓师……等群众运动强烈地激荡着热血青年的心。我就是受到这样的时代洗礼,在革命实践中思想逐渐转变的热血青年中的一个。然而,一九二七年反动派背叛革命,广州在一夜间便变成了白色恐怖的悲惨世界。我看到了革命者被捕、被杀的情形,客观现实使我冷静下来,思想却被弄糊涂了。我想,难道“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是错了吗?革命的胜利不是使国家得救,人民受益吗?革命为国家,为人民,人民拥护革命,革命便有真理。如果进行革命是为真理而战斗,那么,一个正直的艺术家就应该坚持这真理,用他的作品来唤醒群众,若果躲在“象牙之塔”画自己的苹果、美女的油画和表现风花雪月的中国画,那就太没出息了。
▲ 李桦《苦斗的年头》1936年作,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一九三O年,在党的领导下,上海兴起了左翼文化运动。在此前后,出版了大批进步书刊。我在沉寂中读了很多书,其中鲁迅翻译的卢那卡尔斯基和普列汉诺夫的两本《艺术论》给我的启发最大。我开始明白艺术与政治、艺术与产业、艺术与阶级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了一些唯物史观美学上的问题。这时我好象打开了眼界,看到了一个新世界。我逐渐有能力把艺术与当前的现象联系起来,想着要寻找一条新的艺术出路了。我要选择的艺术出路,便是革命的现实主义美术的道路。我的思想到此达到了一个转折点。
▲ 鲁迅致李桦信
一九二九年,鲁迅先生开始提倡木刻,但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则是一九三一年形成的。那时上海的一些进步美术青年为鲁迅与柔石合编用“朝花社”名义出版的五本外国版画集(其中三本是木刻集)所吸引来学木刻。鲁迅先生为了帮助他们学习,于一九三一年夏创办了“暑期木刻讲习会”,请了日本教师内山嘉吉先生教授木刻技法。此后刻木刻的人逐渐多起来了。他们自动组织了一些研究小刻的小团体,刻出了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发表在当时的进步刊物上面,而且木刻很快便成为左翼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便形成了木刻运动。鲁迅先生为什么提倡木刻呢?他在一九三O年出版的《新俄画选》的小引中写道:“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这虽是介绍苏联当时的情况,却很可以提供中国的木刻青年们借鉴。他们便认识到,在革命时,掌握木刻,便是手中拿着最有力的战斗武器。于是,上海的木刻小团体便应运而生,运用木刻这武器来战斗了。当然,这就不可避免地和左翼文艺一起遭到反动派镇压。木刻团体被查封了,木刻展览和书刊被没收了,木刻作者被逮捕,关在监牢了。到一九三四年,上海的木刻运动几乎全被压到地下去了。然而事实和反动派的意愿相反,木刻运动却扩展到全国各地去了。
▲ 李桦《劳动者》木刻版画,1935年 中央美院藏
我放弃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艺术道路,从油画转到新兴木刻这方面来,就是因为受到上述客观诸因素的影响。我当时不在上海,未能亲聆鲁迅先生的教导,只是后来才与鲁迅先生通信,才获得教益的。可是我对于上海的木刻运动早就倾心,给予极大关注的。我回到母校任教的时候,正是上海木刻运动遭到摧残的一九三四年。我利用了当时沪粤政治环境的不同,接过了上海木刻运动的接力棒,在广州组织了“现代版画会”从事推动木刻运动的工作。
李桦(1907-1994) 天桥人物一帧
1947年
镜心 水墨纸本
46.5×28 cm
出版:《李桦水墨作品集》,北京仰山楼出品,2019年。
我与北方的“平津木刻研究会”取得了联系,把木刻传播到全国去。一九三五年在北方几个省市(包括上海)举行的“第一回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和一九三六年在南方几个省市(包括上海)举行的“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就是由我和全国各地从事木刻的同志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两次全国性木刻展览会,是在国难当头、白色恐怖严重的情况中举行的。但是事实证明,新兴木刻是人民的代言人,的确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得反动派不敢公开禁止,这便扭转了上海木刻被压制的形势。这两次全国性木刻展览会移至上海时,鲁迅先生非常高兴,带病去参观了,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这对于木刻作者是极大的鼓励。通过这些实践,加强了我对木刻运动的信心,也锻炼了我的战斗意志。我深信中国革命就是需要这样的战斗美术。我是个爱国的中国人,我有救国救民的热忱,我要革命,首先便要做一个革命的美术家。
那么,掌握木刻这门革命美术武器,是极其重要的了。我认识到我所选择的这条艺术道路完全是正确的。
我从事木刻运动,至今已五十年了。这标志着我的思想转变已历半个世纪。
原载于中国文史出版社编辑的
《艺术的召唤——文学艺术家的自述》丛书之一
1986年10月出版
一切人格和艺术的赞美,只有李桦当之无愧。
——黄永玉
战时美术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的中枢部分,极富原创性和感染力。在国内首次推出“中国精神——战时现代艺术专场”,作品主要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水墨、现代版画作品组成。在战时背景下,这些作品反映了艺术家的敏感心灵与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民族命运之间的强烈互动,艺术语言极富感召力和原创性,对后续的新中国美术史更有着结构性的深远影响。重新阅读这批被历史迷雾尘封遮蔽的作品,希望能从美术史、政治史乃至心灵史的多重角度,彰显其不朽价值。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
预 展
5月30日—6月1日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嘉德艺术中心
拍 卖
6月2日—6月6日
嘉德艺术中心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