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 伊夫·克莱因
出生 & 缘起尼斯
1928年—1948年
伊夫·克莱因1928年4月28日生于法国尼斯,父亲是一位具象画家,母亲则是是成功的抽象画家。克莱因一家定居在巴黎,夏天时他们会前往法国南部,住在克莱因在尼斯的姨妈家。在克莱因的艺术生涯中,姨妈一直为他提供着无私的支持。
1947年,伊夫·克莱因在尼斯警察学校注册学习柔道课程。在那里,他结识了诗人克洛德·帕斯卡尔(Claude Pascal)和后来的新现实主义画家阿尔曼(Arman)。三人结为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日三人齐聚海滩,发生了有名的“认领世界”事件,克莱因选择认领天空和天空蕴含的无限性。
1947年至1948年间,伊夫·克莱因还着手创造了《单音—静默交响乐》 (Monotone-Silence Symphony):内容先是一段单音的独响,紧接着是一段持续的寂静。
周游世界:钻研柔道 & 创作起步
1948年—1953年
1948年起,伊夫·克莱因开始到欧洲各地旅行。他首先前往意大利阿西西,后来1949年末前往英国,在制框师傅门下当学徒,学会了一种镀金工艺,后来他将这种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之后又辗转爱尔兰、西班牙;1952年9月23日,在姨妈的帮助下,伊夫·克莱因动身前往日本。
周游世界的几年内,伊夫·克莱因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柔道,并最终在东京讲道馆取得黑带四段,这是当时日本授予欧洲人的最高段数。克莱因还联合朋友制作了数部关于柔道的纪录片。
在艺术方面,1950年初,克莱因在普通纸和硬纸板上用水粉和水彩创作了最早的几张“单色画”。在此期间,克莱因将他的日常活动和与绘画相关的思考都记录在日记中。
单色画与国际性的突破
1954年—1957年
从日本回到巴黎后,伊夫·克莱因出版了《柔道导论》一书。在马德里柔道馆长费尔南多的邀请和帮助下,克莱因在西班牙出版了《伊夫绘画选》和《埃格努绘画选》。这些成为克莱因最早问世的作品。
同年10月,在拉科斯特出版社的私人空间“孤独者俱乐部”里,克莱因首次向公众展示了他的大尺幅单色画,用若干种颜色绘成,这也是他的首场个展。
1956年巴黎科莱特·阿朗迪画廊(Gallery Collette Allendy)举办了展览“伊夫·克莱因:单色命题”,艺术评论家皮埃尔·雷斯塔尼(Pierre Restany)为展览撰写了题为“真实瞬间”的前言。
1957年是伊夫·克莱因艺术生涯中的转折点,他在米兰、巴黎、杜塞尔多夫和伦敦等地举办了展览,“单色画家伊夫”的名号开始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声望。
1月,克莱因在意大利米兰的阿波利奈尔画廊举办了名为“单色命题:蓝色时期”的展览,这是克莱因第一次将整个空间用于展示蓝色单色画,卢西奥·丰塔纳(Lucio Fontana)买走了其中一幅。这也标志着克莱因“蓝色时期”的发端。
5月,伊夫·克莱因在巴黎同时举办了两个突破性的前卫展览:一个在伊丽丝·克莱尔画廊 (Galerie Iris Clert),另一个在科莱特·阿朗迪画廊。在前者的空间里,展览内容还是“单色命题”,克莱因在展览开幕式上放飞了1001只蓝色气球,并称之为一件“空气静力雕塑”。
在科莱特·阿朗迪画廊,克莱因则展示了一系列预示他未来发展方向的作品,包括色粉装置和屏风,以及最早的“火绘”和“非物质”创作——一间空空如也的展厅,用来证明“绘画感性”的存在。
6月末,在伦敦的1号画廊,克莱因又展出了“单色命题”,包括不同颜色的单色画以及他最早的数件“海绵雕塑”。
如何攻克艺术的疑难症
1958年—1960年
1958年1月,伊夫·克莱因接受委任,承接了德国盖尔森基兴市新歌剧院的装饰项目,制作了一套使用了天然海绵和国际克莱因蓝颜料的大型浮雕。
4月28日,伊夫·克莱因在伊丽丝·克莱尔画廊的举办了广为后人所知的艺术壮举——展览“虚空(The Void)”。这个没有一件绘画、雕塑或物体的展览成为了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克莱因希望通过这种“绘画的去物质化”来营造“一种环境,一种不可见但无处不在的画面感”,即“非物质绘画感性”(Immaterial Pictorial Sensibility)。
1959年是克莱因理论的成型期。他在1959年末出版了写作集《如何攻克艺术的疑难症》(Overcoming the Problematics of Art),试图超越大众对艺术达成的定义。
1960年,金色开始在他的创作中占据独特的地位。2月,伊夫·克莱因参加了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对抗”,展出了“单色金”系列作品,此系列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化。
同年3月,在巴黎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伊夫·克莱因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了他的“蓝色时期的人体测量学”(Anthropometry)。作画过程伴随着由克莱因指挥的“单音-静默交响乐”。
1960年5月,伊夫·克莱因将自己标志性的蓝色,注册为“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10月,在克莱因的家中,艺术家们签署了“新现实主义者联合宣言”。
11月,伊夫·克莱因完成了他的著名作品《跃入虚空》(Leap into the Void):他从二楼的窗口,张开双臂纵身一跃。照片记录了他“起飞”的一瞬。这个场景成为了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艺术事件之一。
作为11月前卫艺术节戏剧表演的一部分,伊夫·克莱因编辑了一份《1960年11月27日/星期天/仅发行一天的报纸》,并在全巴黎的报刊亭发售,这份4页“日报”刻意模仿了真正的《星期天周报》,从标题、字体到排版的每一处细节都由艺术家亲自设定。
为后世建构神话
1961年—1962年
作为一个规则的挑战者、激进的创作者,克莱因成了新兴艺术团体的楷模,零小组(ZERO Group)和激浪派都将他的创作与行为视为典范。
1961年1月,德国克雷费尔德的朗格之家博物馆(Museum Haus Lange)举办了伊夫·克莱因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览“伊夫·克莱因:单色与火”。同年4月11日至29日,纽约的里欧·卡斯特里画廊(Leo Castelli Gallery)举办了名为“伊夫·克莱因:单色”的展览。克莱因与于克尔在切尔西旅馆住了两个月。面对观众的不解和艺术界的负面评价,克莱因写下了“切尔西旅馆宣言”(The Chelsea Hotel Manifesto)来捍卫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5月29日至6月24日,洛杉矶的弗吉尼亚·道恩画廊(Dwan Gallery)同样举办了名为“伊夫·克莱因:单色”的展览。在洛杉矶,人们对于克莱因的评价要宽容得多。
1962年1月21日,伊夫·克莱因与德国艺术家罗特劳特·约尔(Rotraut Uecker)在巴黎举行婚礼,他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为宾客准备了蓝色鸡尾酒;1月至2月间,伊夫·克莱因以新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为原型浇筑了“浮雕肖像”......
他自行创造了几块“非物质绘画感性区域”(Zones of Immaterial Pictorial Sensibility),将其卖给了艺术家朋友、画商、作家、评论人,并将收入的金子的一半扔进塞纳河……
1962年6月6日,由于心脏病突发,伊夫·克莱因在家中去世。他的一生仅持续了34年,但他留下的大胆创作启发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
挑战的灵魂,克莱因在上海!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The Challenging Souls: Yves Klein, Lee Ufan, Ding Yi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合作伙伴:伊夫·克莱因文献库、里森画廊、佩斯画廊
策展人:龚彦、李龙雨
助理策展:黄宓、王黎音
展陈设计:COLLECTIVE
平面设计:马仕睿
展期:2019年4月28日—7月2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楼
票价:60元(早鸟票:50元,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抢购预售票)
2019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推出特展“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通过百余件文献、绘画和装置作品,观众将感受三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家对实验、创新和发现的不懈追求;感受他们如何以个人之力或群体之力发明崭新的艺术语言、媒介和形式,挑战约定俗成和流行。本次展览亦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展出伊夫·克莱因和李禹焕的作品。
↓↓↓戳“阅读原文”,立刻在线购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