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于公众号: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ID:TheFutureLab;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谢谢!
近日,清华大学诞生了一支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墨甲机器人乐队,为我们展现了科技与人文、艺术之间看似对立、实则交融的亲密关系。
墨甲机器人乐队项目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联合发起立项,由米海鹏副教授领衔的一项科技、艺术和工程等跨界融合的青年创业项目,其创始团队全部来自清华大学。该项目融合了智能与交互技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了清华大学在建设跨学科研究平台方面的成果,以及在运用科技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尝试。
点击观看墨甲机器人乐队演奏
这是一次当代科技、人文艺术与中国文化间的琴瑟和鸣,是东方美学在科技领域的探索与新生。在这支“墨甲”机器人乐队中,三位乐师分别演奏竹笛、箜篌、排鼓这三种中国传统乐器,整个过程在乐器选择及乐曲编排方面得到了中国音乐学院专家的专业指导。
团队选择了三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乐器。其中,具有2000年历史的箜篌曾一度面临失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我国专家创造性地复兴,极具欣赏价值和历史意义。而墨甲机器人乐师衣袂飘飘,各具风姿。当久违而熟悉的中国传统音乐激荡于耳边,我们感受到的是东方意境的无穷韵味,是木器之美的原始体验。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的箜篌,美妙的乐声令天空的白云也凝神定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凭《箜篌引》的这段描述令人神往,如今在墨甲机器人“瑶光”手中得以重现。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墨甲机器人“玉衡”以清雅的笛声传递着如诗的中国山水和悠悠的古韵情怀。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鼓,是古代战场上提振士气的利器,也是君臣宴饮的伴奏助兴之物。墨甲机器人“开阳”展现了中国人的豪迈气魄和大国风范。
早在三千多年前,《列子·汤问》就曾记载了一个关于歌舞人偶的科学幻想寓言“偃师献技”:一位善于制造能歌善舞的人偶的工匠偃师,为周王献上了他制作的人偶。“领其颅,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对于机器人载歌载舞的憧憬,古已有之。
点击观看演出效果
如今,世界多个国家争相探索,将本国文化艺术与科技结合,带动了表演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然而绝大部分机器人乐队仅仅停留在娱乐层面,外形设计仍然停留在工业化的背景中,对于科技哲学、文化传承和人机交互方面的思考比较粗浅。事实上,科技的未来也许不是人机争霸,而是交融与协作,是在科技、文化、艺术领域的共创。
在中国智造的关键转型期,国内也进行了种种机器人相关项目的尝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遗憾的是,当前中国的表演机器人仍然存在产品同质化、表演乏味、中国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并且,这些表演机器人往往演奏的是西洋乐器,走交响或摇滚风格。在墨甲机器人乐队之前,还没有代表中国风的表演机器人。
为此,清华团队响应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国策号召,潜心探索。凭借不俗的实力,怀揣清华学子共同的情怀担当,终于研发出真正为中国独有的、全球首支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墨甲机器人乐队。
这支乐队不仅在价值层面实现了中国风格原创,还在技术层面取得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音乐科技、造型艺术的突破性进展。
未来,这三位有温度的机器人乐手还可能会走出国门,用科技传递中国文化,用音乐讲述中国故事,在中国智造的历史上留下清华学子在科技、人文、艺术前沿探索的身影。
数艺网微信交流群( 8 群 )已开放
客服微信:d-arts-cn
长按下图填写入群登记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