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读诗会招募 | 从旧我到新我——1931-1952年的何其芳诗歌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从旧我到新我——1931-1952年的何其芳诗歌”读诗会

主持人:李海鹏,岳晗笑

时间:2019年5月11日 14:30-16:30

地点:中间美术馆会议室


读诗会招募

招募人数:15名


报名方式:请将您的姓名、邮箱和电话发至话发至info@ioam.org.cn 或在我们的官方微信号留言报名。报名成功以官方回复为准。


林中的那喀索斯,可视为何其芳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浓缩写照之一。《山林女神与那喀索斯》 (Echo and Narcissus1903),约翰·威廉·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作品尺寸:189 x 109 cm,布面油画



1938年何其芳来到抗日革命根据地延安,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歌集结为诗集《夜歌》(再版时名为《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自己对其阐释为:“其中有一个旧我与一个新我在矛盾着、争吵着、排挤着。”从一位梦幻感伤的、青春期写作的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现代派诗人,到主动接受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无产阶级文艺先锋,是什么促成了何其芳的转换?在“文学何其芳”与“政治何其芳”之间又是否存在截然相分的界限?

“快乐的人们”展的第二次公共教育活动将以一场读诗会的形式进行,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与心路,同时也观照同样置身个人与环境的张力之下、快乐或怀疑的我们自身,愿这场诗会成为一次小型的集体实践,使“我”汇入“我们”、倾听“我们”、理解“我们”。

读诗会涉及篇目:《预言》(1931年)、《夏夜》(1932年)、《圆月夜》(1933年)、《柏林》(1933年)、《送葬》(1936年)、《醉吧》(1936年)、《云》(1937年)、《扇上的烟云》(散文,1936年)、《独语》(散文,1934年)、《成都,让我把你摇醒》(1938年)、《夜歌》(一)(1940年)、《快乐的人们》(1940年)、《我为少男少女歌唱》(1941年)、《多少次啊当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1942年)、《北中国在燃烧》(二)(1942年)、《回答》(1952年)、《写给寿县的诗》(1971年)、《北京的夜晚》(1972年)。

诗歌文本将在现场发放。

何其芳《夜歌》书影

1939年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图片来自网络


主持人简介

李海鹏,1990年生于沈阳,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青年诗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林》、《上海文学》、《飞地》等刊物,从事中国现当代新诗研究及批评,兼事诗学翻译及诗歌翻译理论研究。

岳晗笑,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本科生。




正在展出: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